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山东省10317名学龄前儿童进行了弱视患病调查。弱视患病率为3.21%,弱视首次检出率为73.41%。男女之间,各年龄组之间弱视患病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在检出弱视儿童中,屈光不正性弱视占50.15%,屈光参差性弱视占31.72%,斜视性弱视占13..60%,形觉剥夺性弱视占1.81%,其它占2.72%。在屈光不正性弱视眼中,远视占81.33%,近视占4.22%,混合散光占14.46%;远视程度愈高,弱视程度愈重(P<0.005);散光程度愈高,弱视程度愈重(P<0.005)。弱视程度随远视性屈光参差程度增高而加重(P<0.005,Pearson相关系数=0.61)。在斜视性弱视中,内斜视占75.56%,外斜视占24.44%,内斜视与外斜视的弱视程度构成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本文资料证明,屈光不正和屈光参差是形成弱视的最常见原因,对其中能引起弱视的最小远视屈光度值及两眼屈光度最小差值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儿童屈光不正性弱视的散光状态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李东豪 《眼科新进展》1999,19(4):248-249
目的探讨儿童屈光不正性弱视与散光状态的关系。方法对172例312只屈光不正性弱视眼的散光类型、散光程度和散光参差度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屈光不正性弱视的散光类型以复合远视散光最多(30.1%),其次为复合近视散光(24.4%)和混合散光(18.3%)。结论导致屈光不正性弱视的散光度:单纯近视散光为1.62±0.52D,单纯远视散光为1.53±0.48D,散光参差度为1.28±0.33D,复合远、近视和混合散光的最低球、柱镜度数均为0.5~1.0D。  相似文献   

3.
江门市17201名学龄前儿童屈光不正性弱视普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学龄前儿童屈光不正性弱视的患病率以及与屈光不正的关系等.方法 对广东省江门市10所幼儿园17201名学龄前儿童进行了视力普查、医学验光及屈光状态的调查等,分析视力异常儿童的屈光状态.结果 在17201名学龄前儿童中,视力低常率15.44%.弱视患病率为2.96%,以3~4岁组视力低常率和弱视患病率为最高,分别为19.28%和4.16%.6岁以上组视力低常率最低,为13.35%,5~6岁组弱视患病率最低,为2.45%.远视患病率为79.59%,随着年龄增长,远视发病率渐趋降低.近视患病率为2.05%,随着年龄的增长,近视患病率逐渐增加,3岁儿童近视患病率为1.83%,6岁为4.35%.散光患病率为58.00%,各年龄组散光患病率较为稳定.屈光不正性弱视以轻中度居多,引起弱视的最小远视度为+1.75 D,近视为-3.25 D,散光为1.0D.屈光参差性弱视的球镜最小差值为1.25 D,柱镜最小差值为0.75 D.但也有个例近视性届光参差达6.75 D,远视性屈光参差达3.00 D也未形成弱视.结论 视力低常率15.44%.弱视患病率为2.96%,随着年龄增长,远视患病率逐渐降低,近视患病率逐渐增加,散光则较稳定.屈光不正性弱视以轻中度居多,多为远视和散光引起.导致弱视的最小远视度为+1.75 D,近视为-3.25 D,散光为1.0 D.屈光参差球镜最小差值为1.25 D,柱镜最小差值为0.75 D.  相似文献   

4.
屈光不正性弱视儿童708例屈光状态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分析儿童屈光不正性弱视的屈光状态,了解儿童屈光不正性弱视的流行病学资料。方法:回顾2012-01/2013-12在我院小儿眼科与斜弱视专科确诊为屈光不正性弱视,并进行集中综合训练的弱视儿童708例1416眼,对其屈光状态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弱视儿童708例1416眼中,远视190眼(13.42%),远视散光612眼(43.22%),近视18眼(1.27%),近视散光134眼(9.46%),混合散光462眼(32.63%)。不同年龄组的弱视儿童的屈光状态分布不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屈光不正引起的弱视大多为轻到中度弱视(1276眼,90.11%),重度弱视以远视性散光为主(82眼,5.79%),散光以顺规性为多(1046眼,86.59%)。结论:远视性屈光不正及混合散光为造成儿童屈光不正性弱视的主要类型,弱视程度与屈光状态、散光轴向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3~6岁视力低常儿童的屈光状态分布并探讨不同屈光类型与弱视发生的关系。方法描述性研究。对674例(1 348眼)3~6岁裸眼视力低于正常(3岁≤20/40,4岁≤20/32,5岁及以上≤20/25)儿童进行阿托品散瞳后验光检查屈光状态及矫正视力。分析不同年龄段、弱视眼和非弱视眼的屈光状态分布,不同年龄段屈光参差分布以及屈光参差与弱视发生的关系。不同年龄段屈光分布的构成比及弱视发生率比较采用卡方检验。结果视力低常儿童中屈光分布以远视为主,近视发生率较低;随着年龄增加,远视所占比例逐渐降低,近视所占比例逐渐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²=99.7,P<0.001)。弱视眼和非弱视眼屈光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²=20.1,P=0.01);弱视眼中前3位屈光类型分别为复性远视散光(59.4%)、单纯远视散光(17.8%)和混合性散光(15.8%),而单纯近视眼中无弱视发生。双眼等效球镜度差值≥1 D时容易引起屈光参差性弱视,并且弱视发生率随屈光参差程度增大而升高(χ²=62.9,P<0.001)。结论学龄前视力低常儿童的屈光状态分布以远视为主,远视性屈光不正、散光、屈光参差等屈光异常更容易引起弱视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MTI摄影筛查仪筛查婴幼儿斜视和屈光不正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MTI摄影筛查仪在眼科门诊对婴幼儿进行斜视和屈光不正筛查的价值。方法 对门诊的226例婴幼儿进行了筛查,阳性结果的病例再进行眼科常规检查,二者进行对比。结果 儿童合作率为100%,筛查结果异常率达22.84%,其中屈光不正占16.99%,斜视占5.75%。预测阳性率分别为斜视100%、远视100%、近视76.92%、散光88.88%、屈光参差87.50%。结论 MTI摄影筛查仪对婴幼儿斜视和屈光不正有很高的预测阳性率,它与眼科常规检查的结合可以提高防治弱视的效率。  相似文献   

7.
台北地区青少年屈光不正验配资料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台北地区7~25岁青少年屈光不正,特别是近视的发生发展状况。方法:对台北地区12个验光配镜部一年内的7~25岁的青少年屈光不正患者共5002名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屈光不正以近视为主,从近视发生的年龄看,分性多出现在15~18岁,女性出现在13~17岁;以近视-1.50~-4.50D范围所占比例最高;球镜与柱镜比约6:4。低年龄儿童屈光不正主要有远视、复性远视散光、单纯性散光、混合性散光,所占比例为:7岁:男学童占43%、女学童占51%:8岁:男学童占23%、女学童22%。结论:在7~8岁学生中发现屈光不正而配镜多属于先天因素,如远视、散光、斜视等,青少年屈光不正以近视占最大比例,其发生和发展与升学压力有关。  相似文献   

8.
间歇性外斜视患者屈光参差的特点及其对视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间歇性外斜视患者屈光参差的特点及其对视功能的影响.方法 对1149例间歇性外斜视患者中筛查出合并有屈光参差的285例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和分析,根据屈光状态分为近视性、远视性、近视散光性、远视散光性和混合性屈光参差.观察项目包括患者的视力、屈光状态、Titmus立体视功能.结果 (1)间歇性外斜视合并屈光参差的检出率为24.80%,以近视性和近视散光性屈光参差所占比例较高,分别为11.31%和8.09%. (2)屈光参差类型和屈光参差度对视力的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远视和远视散光性屈光参差对视力的影响较大,屈光参差度越大对视力的影响越大. (3)屈光参差度对立体视功能的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立体视锐度损害程度与屈光参差度相关.结论 间歇性外斜视较多合并近视性和近视散光性屈光参差,屈光参差度与视力、立体视功能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屈光参差性弱视儿童的屈光状态、矫正视力情况及其与双眼视觉功能的关系。方法:横断面研究。收集2015年11月至2016年9月就诊于北京9家医院(分布于8个区县)的屈光参差性弱视儿童患者106例(106眼),年龄(6.2±5.4)岁。根据屈光参差危险因素将所有患者分为远视性屈光参差组(67例)、近视性屈光参差组(5例)、散光性屈光参差组(12例)、远视合并散光性屈光参差组(20例)及近视合并散光性屈光参差组(2例)。对所有患者行裸眼视力(UCVA)、矫正视力(BCVA)、屈光状态、远近立体视等检查。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双眼屈光参差的差值程度与高度屈光不正眼UCVA、BCVA及双眼视觉间的相关性,并分析双眼矫正视力差值程度与双眼视觉的相关性。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5组高度屈光不正眼BCVA及远近立体视情况。结果:屈光参差的差值程度与高度屈光不正眼UCVA和BCVA、远立体视、近立体视(即随机点立体视,包括立体视锐度、交叉立体视、非交叉立体视)均呈负相关(均P<0.05);双眼矫正视力差值与远立体视、近立体视均呈负相关(均P<0.05)。5组间在高度屈光不正眼BCVA、远立体视、近立体视方面总体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6.221、5.271、3.622、3.647、3.464,P<0.05),进一步两两比较显示高度屈光不正眼BCVA在近视性屈光参差组最好,然后依次为远视性屈光参差组、散光性屈光参差组、近视合并散光性屈光参差组以及远视合并散光性屈光参差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远立体视在远视性屈光参差组最好,然后依次为近视性屈光参差组、散光性屈光参差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远视合并散光性屈光参差组与近视合并散光性屈光参差组的远立体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近立体视在近视性屈光参差组最好,然后依次为远视性屈光参差组、散光性屈光参差组、远视合并散光性屈光参差组以及近视合并散光性屈光参差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屈光参差性弱视儿童的屈光参差程度与视力、立体视功能相关,且立体视功能和双眼矫正视力差值也有相关性。不同类型屈光参差儿童立体视损害有所差异。  相似文献   

10.
18岁以下患者屈光不正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18岁以下屈光不正患者2026例4032只眼行睫状肌麻痹下验光。结果为近视眼多于远视眼,单纯近视多于复性近视激光,复性远视散光多于单纯远视,单纯近视散光、单纯远视散光及混合散光均较其他类型少见。对屈光不正类型与性别、年龄与屈光不正度数及屈光不正类型及弱视的关系进行了统计分析。  相似文献   

11.
不同类型弱视的屈光状态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对不同类型弱视1765例的屈光状态进行分析,斜视弱视占58.1%,屈光不正性弱视占28.9%,屈光参差性弱视占13.5%,斜视弱视中内斜视弱视占全部弱视的42.3%,其中以调节性内斜视为最多,占内斜视中的80%。斜视弱视中并有屈光不正者,先天性内斜视占90%,调节性内斜视占100%,非调节性内斜视占72.3%。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2~15岁视力低常的儿童屈光不正的分布规律。 方法:对我院2009-04/2010-04视光学门诊2~15岁的1638例3266眼(男725例1446眼,女913例1820眼)视力低常者进行散瞳验光并统计分析。 结果:在3131眼中,男生近视性屈光不正为1056眼,远视性屈光不正317眼,以近视性屈光不正为主,其中以复性近视散光多见,占35.48%。女生近视性屈光不正为1455眼,远视性屈光不正303眼,也以近视性屈光不正为主,其中以复性近视散光多见,占40.71%。散光的分布中男女童均是以复性近视散光为主,复性远视散光次之。顺规散光、逆规散光和斜轴散光的弱视发生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 结论:随着学习压力的增大儿童长时间看书学习和电脑的使用大大增加了近视性屈光不正发生的概率。逆规散光是弱视发生的重要影响因素,矫正逆规散光可能有利于儿童弱视的治疗。  相似文献   

13.
杨少梅  林健民 《眼科学报》1992,8(4):173-178
本文名分析了3099例2.5~14岁儿童的屈光状态.资料表明:非斜视者的屈光不正随着年龄增长,远视的发生和程度逐渐减少而近视的发生和程度逐渐增加。双眼屈光不正性弱视者,中、量度弱视的高、中度远视和近视比轻度弱视者多.单跟屈光不正性弱视者,高、中度远视和高度近视比非弱视眼的多.双眼内斜视性弱视的不同年龄和不同程度弱视的屈光分布无显著差异.单眼斜视性弱视的屈光分布与非弱视眼比,无显著差异.本文结果揭示屈光不正性弱视与高度屈光不正有关;眼位偏斜可能为斜视性弱视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MTI筛查仪作为弱视高危因素筛查的阳性检出率及用于大范围普查的可行性。方法2005年10月-2006年5月,来我院就诊怀疑有屈光不正的415例婴幼儿进行MTI筛查,再行眼科常规检查。结果MTI对斜视、屈光参差、屈光间质混浊的检出率为100%,对近视的检出率为68%,中高度远视的检出率为76.31%,散光的检出率为85.16%。结论MTI可用于低龄幼儿弱视高危因素的筛查和大范围普查;建议在普查过程中将散光和远视的筛查标准放宽至1mm;将近视的筛查标准,放宽至凡是看见新月影位于瞳孔上侧或左侧的照片时,均定位为近视。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估4D数字化弱视斜视矫治系统对远视性屈光不正性及远视性屈光参差性弱视儿童的疗效。方法:招募3~9岁远视性屈光不正性及远视性屈光参差性弱视患者48例(其中远视性屈光不正性弱视18例36眼,远视性屈光参差性弱视30例30眼),所有患者排除其他眼病,在屈光矫正、合理遮盖的基础上接受4D数字化弱视斜视矫治系统的训练。初期训练以提高视力为主,视力达0.6以上者加上脱抑制训练及双眼视功能训练。比较训练前、后的视力及双眼立体视变化情况。结果:远视性屈光不正性弱视患者共18例36眼,其中轻度弱视组13眼,中度弱视组19眼,重度弱视组4眼。远视性屈光参差性弱视患者共30例30眼,根据弱视程度分为轻度弱视组5眼,中度弱视组13眼,重度弱视组12眼。治疗60次后视力均有明显提高。治疗60次后立体视有明显提高,且与屈光度无关(P>0.05),与初始视力及治疗后视力均呈正相关(P<0.05),与屈光参差量呈正相关(P<0.05)。结论:4D数字化弱视斜视矫治系统联合传统的弱视治疗方法能有效提高3~9岁远视性屈光不正性弱视和远视性屈光参差性弱视儿童的视力并改善其双眼视功能。  相似文献   

16.
各类屈光不正性弱视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比较各类屈光不正性弱视的疗效。方法:将温州市区近十年来小学及幼儿园小朋友中部分弱视患者,通过散瞳验光并试验镜,筛选出938例屈光不正性弱视患儿,分为远视性弱视组,近视性弱视组和混合散光性弱视组进行综合治疗,并将各类弱视分为轻,中、重三组进行疗效比较。结果:各类屈光不正性弱视中,远视性弱视1486例,有效1471眼,有效率为98.99%,混合散光性弱视120眼,有效118眼,有效率为98.33%,二者疗效相近,均较好,近视性弱视58眼,有效47眼,有效率为81.03%,疗效最差(P<0.01)。结论:屈光不正性弱视的疗效与屈光不正的性质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与研究锦州市1 170例学龄前儿童视力低常的儿童屈光不正的分布规律.方法:抽取锦州市城区10所幼儿园,对3~6岁学龄前儿童进行视觉状况调查,分别进行视力检查、眼位检查、屈光状态检查、眼科常规检查以及立体视检查等.对于视力低于0.8的儿童进行散瞳验光.结果:(1)视力低常率:3岁为6.37%,4岁为7.79%,5岁为15.24%,6岁为8.93%,5岁儿童低常率明显高于其他年龄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2)视力低常眼病分布:视力低常患者中,屈光不正占95.61%.屈光不正分布:远视71.67%,其中3岁为75.00%,4岁为78.26%,5岁为75.44%,6岁为54.17%;近视17.50%,其中3岁为6.25%,4岁为13.04%,5岁为17.54%,6岁为29.17%;混合散光10.83%,其中3岁为18.75%,4岁为8.70%,5岁为7.02%,6岁为16.67%;(3)弱视情况:弱视患病率4.27%.对弱视相关因素调查显示,屈光参差性占36.00%,轻度66.67%,中度27.78%,重度5.56%;斜视性占16.00%,轻度25.00%,中度62.50%,重度12.50%;形觉剥夺性占2.00%,轻度0%,中度0%,重度100.00%.结论:学龄前儿童年龄较大者比年龄较小者视力较好,说明年龄的增长儿童视功能发育逐渐成熟.屈光不正中各组比例提示,远视是3~6岁学龄前儿童视力低下的主要原因.近视、斜视、弱视等因素所占比例提示普查手段十分重要,应早发现早治疗.  相似文献   

18.
儿童屈光不正性弱视的散光状态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通过对188例343眼5-13岁弱视儿童的散光状态进行分析,复合远视散光占58.39%,混合性散光占12.84%,单纯远视散光占11.66%,复合近视散光占11.07%,单纯近视散光占5.53%。导致弱视的散光度:单纯远视散光为1.83±0.61D,单纯近视散光为1.42±0.41D,散光参差度为1.33±0.41D,复合远、近视和混合散光所致弱视的最低球、柱镜度数均为0.5-1.0D。  相似文献   

19.
随州城区学龄前儿童弱视流行病学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随  周鲜琳  王斌  陈平 《国际眼科杂志》2011,11(10):1749-1751
目的:通过对随州城区学龄前儿童弱视流行病学进行调查分析,从而为弱视的防治探索出良好的方法。方法:首先由经医师培训的各幼儿园老师对学龄前儿童作检查前视力表训练,再由园医配合我院眼科医生进行视力检查,经反复检查裸眼视力<0.8和有斜视者列为进一步散瞳验光检查对象,再由专职的小儿眼科医生扩瞳后进行屈光间质及眼底检查以排除眼部器质性病变,再进行视网膜检影验光,并查矫正视力,然后观察弱视与低视力、性别、年龄的关系,各种类型弱视及不同注视性质的分布比例。结果:学龄前儿童视力低下及弱视患病率男女无显著性差异,3~6岁各年龄组视力低下率有显著性差异;在屈光不正性弱视中,轻度弱视占比例最大,中度弱视次之,仅1例重度弱视;在屈光参差和斜视性弱视中,中度弱视比例最大,在形觉剥夺和其他类型弱视中,重度弱视占有比例最大;远视性屈光不正程度愈高,中度弱视所占比例愈大;斜视性弱视多伴有远视性屈光不正;共同性斜视与屈光不正关系密切,一般认为共同性斜视与远视有关系,外斜视与近视关系不大。结论:通过对幼儿园学龄前儿童视力筛查,早发现、早治疗是很有必要的。弱视儿童中,以屈光不正性、轻中度及中心注视性质为主,及时治疗对患儿的痊愈是很有帮助的。弱视治疗普遍采用综合疗法。应加大弱视常识及危害性的宣传,提高家长、社会对弱视的认识和重视。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唐山市学龄前儿童视力及其屈光状态进行调查,以期早期发现屈光异常和弱视并及时进行干预。方法抽取唐山市15所幼儿园3~6岁儿童4850名,进行视力、屈光度状态的检测,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测定4850名3~6岁儿童的远视力,视力低常者1280名,视力低常率为26.4%,其中复性远视散光占52.0%,混合性散光占17.4%,复性近视散光占11.1%。弱视儿童180名(3.7%),主要是屈光不正性弱视(64.4%)。不同年龄组儿童的视力低常率和弱视患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77,P〉0.05)。结论唐山市学龄前儿童屈光异常的主要类型为复性远视散光和混合性散光,弱视的主要类型为屈光不正性弱视,早期筛查有利于早期发现屈光异常和弱视并及时进行干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