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应用臀大肌肌皮瓣修复骶尾部褥疮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带臀上动脉浅支或臀下动脉皮支的臀大肌皮瓣转移修复骶尾部褥疮12例。结果12例患者均一期修复,切取肌皮瓣面积14 cm×10 cm~10 cm×6cm,随访1~2年,肌皮瓣生长良好,无复发。结论应用臀大肌皮瓣修复骶尾部褥疮具有操作简便、皮瓣血运好、供区无需植皮、并发症少、成功率高、可一期完成修复等优点,是治疗骶尾部褥疮较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臀大肌肌皮瓣修复骶尾部褥疮赵国强,赵玉亭,李金明,汪海,于振声,张建春1988年6月~1992年8月,我们应用臀大肌肌皮瓣修复骶尾部褥疮16例。男11例,女5例。年龄44~86岁。外伤性截瘫6例,脑血管意外7例,左股骨颈骨折、脊柱结核合并右臀烫伤、糖...  相似文献   

3.
臀大肌肌皮瓣修复骶部褥疮肖祖辉1徐中和2我院自1992年以来,应用带血管蒂的臀大肌岛状肌皮瓣修复骶部褥疮,效果良好。本组男12例,女3例。年龄23~63岁。外伤性截瘫9例,脑溢血偏瘫6例。病程10d~4个月。褥疮面积6cm×6cm~12cm×15cm...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引流(VSD)结合臀大肌肌皮瓣修复骶尾部褥疮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05年2月~2009年2月收治的骶尾部褥疮患者31例,男17例,女14例;年龄30~ 75岁,病程0.2 ~20年.创面面积:5cm×6.5cm~8cm×12.5cm.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6例,创面先经负压封闭引流处理,设计以臀上动脉浅支为血管蒂的臀大肌上部肌皮瓣,修复骶尾部褥疮.对照组15例,常规换药处理后臀大肌上部肌皮瓣修复.[结果] 29例患者皮瓣一期存活,试验组和对照组各有1例皮瓣远端部分坏死,经换药后愈合.治疗过程中无大出血、血管神经损伤、感染等并发症.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 ~18个月,肌皮瓣质地良好,褥疮无复发,功能满意.试验组在换药次数、住院时间及抗生素使用等方面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应用负压封闭引流结合臀大肌肌皮瓣修复骶尾部褥疮,能够明显缩短病程,并发症少,成功率高,是治疗骶尾部褥疮的理想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5.
岛状臀大肌肌皮瓣在臀部软组织缺损修复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岛状臀大肌肌皮瓣在臀部软组织缺损尤其是骶尾部褥疮修复中的应用。方法:以臀大肌臀上动脉穿出点为旋转轴,利用臀上动脉和臀下动脉交通支所在的臀大肌外缘肌为蒂,以旋转点至缺损区最近点为肌皮瓣蒂长度,根据缺损部位及大小进行肌皮瓣设计,形成岛状肌皮瓣,肌皮瓣面积稍大于缺损区创面。蒂部仅含臀大肌外缘肌肉,宽度1.5~2.0cm。沿设计线切开皮肤找到臀大肌臀上动脉穿出点及臀大肌外缘,向远端解剖,在臀大肌下形成的岛状皮瓣,通过皮下隧道将肌皮瓣转移到缺损区,逐层缝合切口。供区视大小可行直接拉拢缝合或邻近皮瓣转移或植皮修复。结果:应用岛状臀大肌肌皮瓣修复臀部软组织缺损7例,术后肌皮瓣全部成活,被修复处色泽、厚度及外形均满意。结论:岛状臀大肌肌皮瓣血供丰富,血管恒定,抗感染能力强,切取及转移方便,是修复臀部软组织缺损尤其是骶尾部褥疮的理想肌皮瓣。  相似文献   

6.
臀上动脉浅支臀大肌岛状肌皮瓣修复骶尾部褥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应用臀大肌肌皮瓣修复骶部褥疮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00年10月至2008年1月应用带臀上动脉浅支的臀大肌上部肌皮瓣转移修复骶尾部褥疮5例。男4例,女1例;年龄35-65岁,平均45岁。颈椎脱位并截瘫1例,胸腰段骨折脱位并截瘫3例,脑血栓1例。结果 5例患者均一期修复成功,切取皮瓣面积最小8 cm×6cm,最大13 cm×10 cm。随访6个月-2年,平均13个月。肌皮瓣生长良好,无复发。结论应用带臀上动脉浅支的臀大肌上部肌皮瓣修复骶尾部褥疮具有操作简单、皮瓣血运好、供区无需植皮、并发症少、成功率高、可一期完成修复等优点,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双侧臀大肌肌皮瓣联合修复骶尾部褥疮一例蒋俊威1楼华2患者男,39岁。因高空坠落伤致截瘫及骶尾部继发褥疮20余天入院。检查:脐以下感觉运动丧失,骶尾部有一22cm×17cm×3cm创面,骶骨外露,色苍白,有异味,触之无出血。诊断:①C11外伤性压缩性骨...  相似文献   

8.
截瘫并发骶尾部褥疮带蒂肌皮瓣转移术的护理8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骶尾部褥疮是截瘫患者的常见并发症之一,一旦形成,单靠创面换药难以愈合,且住院时间长。用带蒂的臀大肌肌皮瓣转移治疗,其包含主要血管蒂,血运丰富,抗感染力强,可一期修复巨大褥疮创面。我院1992~1998年对8例截瘫并发褥疮患者,采用了该手术治疗收到了好的效果,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8例,男5例,女3例,年龄16~63岁,平均39岁。形成截瘫的原因:外伤性脊柱骨折7例,病毒性脊髓炎1例。截瘫平面:颈部2例,胸腰部6例。褥疮的部位:骶尾部4例,坐骨结节处4例。褥疮面积最大20cm…  相似文献   

9.
双侧V-Y推进肌皮瓣修复骶部褥疮程启华*于其华*我院自1990年始采用双侧臀大肌V-Y推进肌皮瓣修复骶部褥疮48例,男27例,女21例。年龄29岁~81岁,平均41岁。褥疮最大面积7cm×10cm,最小面积4cm×6cm,平均42.3cm2。病程最长...  相似文献   

10.
改良臀大肌肌皮瓣修复骶尾部褥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自1996年以来,采用改良的臀大肌肌皮瓣移植术修复骶尾部褥疮14例,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现将患者资料总结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1.
应用肌皮瓣转移修复骶部褥疮   总被引:13,自引:10,他引:3  
目的:报道应用肌皮瓣转移修复臀骶部褥疮的临床效果。方法:应用臀大肌皮瓣、臀中肌皮瓣、Guo绳肌皮瓣和阔筋膜张肌皮瓣转移修复臀骶部褥疮23例33处。供区直接缝合或游离植皮。结果:术后28处肌皮瓣全部成活。3处肌皮瓣边缘坏死,2处肌皮瓣边缘裂开,经换药及缝合后痊愈。全部病例均有随访。随访时间5个月-8年,均无褥疮复发。结论:臀骶部褥疮病史长,合并症多,应用肌皮瓣修复可获得较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采用臀大肌肌皮瓣联合真皮皮瓣修复骶尾部褥疮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3年1月-2010年9月,收治骶尾部褥疮33例。男14例,女19例;年龄22~79岁,平均56岁。病程5个月~7年。创面直径为4~12 cm,平均7 cm;周围均伴有1~4 cm潜行腔隙。褥疮按照四度分类法:Ⅲ度8例,Ⅳ度25例。术中切取大小为8 cm×5 cm~13 cm×9 cm的臀大肌肌皮瓣旋转修复创面,并切去肌皮瓣远端表皮,形成真皮皮瓣填塞于潜行腔隙内。供区直接缝合。结果术后2例出现皮瓣远端水肿,1例负压引流失效,均经对症治疗后创面愈合。其余患者皮瓣顺利成活,供、受区切口均Ⅰ期愈合。术后31例获随访,随访时间6~12个月,平均9个月。4例复发,1例局部炎症复发;其余26例患者无复发,皮瓣愈合良好。结论采用臀大肌肌皮瓣联合真皮皮瓣具有手术操作简便,术后皮瓣成活率高、耐磨,复发率低的优点,是修复骶尾部褥疮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3.
改良V-Y推进臀大肌肌皮瓣修复骶尾部褥疮   总被引:11,自引:5,他引:6  
我院自 1997年~ 2 0 0 0年收治骶尾部褥疮 9例 ,其中 6例 7处采用改良 V- Y推进臀大肌肌皮瓣修复软组织缺损 ,术后均 期愈合 ,无复发 ,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男 4例 ,女 2例。年龄 18~ 79岁。病程 1~ 15个月。因胸椎肿瘤手术后不全截瘫 1例 ,腰椎损伤截瘫 3例 ,骨盆骨折 1例 ,股骨粗隆间粉碎性骨折 1例。骶尾部褥疮 6例中合并坐骨结节褥疮 1例。褥疮范围 3.5 cm× 4 .0 cm~ 8.0 cm× 12 .0 cm。1.2 手术方法以褥疮边缘为底 ,骶尾部褥疮向一侧或两侧做 V形肌皮瓣设计 ,外侧为顶 ,其顶点到底边的距离为褥疮的直径。沿…  相似文献   

14.
骶尾部是褥疮的好发部位,由于骶骨后面仅皮肤覆盖,缺乏肌肉组织,一旦发生褥疮,常深达骶骨造成骶骨外露,较小范围的褥疮可以切除后直接缝合,或用邻近随意皮瓣修复,而巨大褥疮治疗困难,需用筋膜皮瓣,轴型皮瓣或肌皮瓣修复,我院采用以臀上动脉浅支血管为蒂的臀大肌上部肌皮瓣修复骶部褥疮,由于保  相似文献   

15.
改良臀大肌肌皮瓣修复骶尾部褥疮33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院自1989年6月以来,采用改良的臀大肌肌皮瓣修复骶尾部褥疮33例,取得满意效果。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33例中,男24例,女9例。年龄在20~65岁(平均38.5岁)。胸腰椎骨折并截瘫20例(全瘫14例,不全瘫6例),骨盆骨折5例,颅脑损伤3例...  相似文献   

16.
肌皮瓣转移修复臀骶部褥疮及溃疡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目的:报道肌皮瓣转移修复臀骶部褥疮和溃疡的临床效果。方法:用臀大肌、臀中肌,Guo绳肌和阔筋膜张肌等处肌皮瓣转移修复臀骶部褥疮,溃疡39例57处,修复创面最大范围10cm-6cm,供区直接缝合。结果:49处肌皮瓣全部成活,6处肌皮瓣边缘坏死,2处肌皮瓣边缘裂开,经换药及缝合后痊愈。除1例术后复发用肌皮瓣修复痊愈外,其余病例经9个月-10年随访无复发。结论:臀骶部褥疮和溃疡病史长,合并症多,用肌皮瓣修复可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7.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配合臀大肌皮瓣移植治疗骶尾部褥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 VSD)配合臀大肌皮瓣移植治疗骶尾部褥疮的效果。 方法 15例骶尾部褥疮先行清创及封闭负压吸引,7~10 d后二期应用臀大肌皮瓣移位修复创面。结果 15例骶尾部褥疮经负压封闭引流7~ 10d后,感染控制,创面肉芽组织新鲜或部分骨外露,二期移植组织瓣13例全部成活,2例边缘少许表皮坏死,经换药后愈合。 结论 负压封闭引流可以控制感染,促进肉芽组织生长,配合臀大肌皮瓣移植治疗骶尾部褥疮,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8.
臀大肌肌皮瓣的基础研究与临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臀大肌肌皮瓣的临床应用由来已久,因臀大肌肌皮瓣有双血管蒂。其血运丰富。而且臀大肌是臀部最大的菱形肌,位置表浅。所以将臀大肌肌皮瓣或带蒂转移肌皮瓣作为修复骶尾部、坐骨、股骨大粗隆即髂前上棘部的褥疮或放射性溃疡及肿瘤切除后或外伤后软组织缺损等。是一种较好的移植材料;还可以用于肛门括约肌的再造另外因其营养血管固定。其还可游离移植。主要用于乳腺癌术后的乳房再造。以上均依赖于臀部的臀上、下血管的吻合。现将臀大肌肌皮瓣的基础研究与临床应用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9.
芦兰  丁若虹 《中国美容医学》2013,22(12):1335-1337
目的:评价心理干预配合单侧臀大肌肌皮瓣修复骶尾部巨大褥疮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00年1月~2012年1月我院整形外科收治的采用单侧臀大肌肌皮瓣移植术修复骶尾部难治性压疮患者88例,利用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分别设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4例,两组均采用皮瓣修复手术治疗,患者对治疗方案均知情同意。手术:先行清创切痂术,再根据患者年龄、压疮部位、范围等选择肌皮瓣类型行肌皮瓣转移术。而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开展心理干预,待干预后第6周末,向两组患者发放抑郁测评量表(SDS),并对两组患者随访1年,记录复发例数,做好对比。结果:两组患者在住院当天SDS评分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待干预后第6周末,研究组SDS评分为(53.17±5.02)分,对照组为(60.38±4.86)分,两组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组在1年内复发1例(2.3%),对照组复发13例(29.5%),两组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于骶尾部巨大褥疮患者而言,采取心理干预配合单侧臀大肌肌皮瓣修复治疗是一套科学、有效的方案,临床疗效较佳,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20.
2008年6月至2010年3月,我们应用臀区下部臀大肌肌皮瓣修复骶尾部褥疮5例,皮瓣全部成活,效果满意.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共5例,男4例,女1例,其中脊髓损伤3例,双下肢多发创伤、骨折1例,老年痴呆病1例.褥疮面积为7 cm×8 cm~12 cm×13 cm,深达骶脊韧带,创面均有不同程度感染.发病原因:骶尾部组织过度受压、组织坏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