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滇池水含藻量高,现已属重富营养化水体。采用两种国外除藻剂ALGAWAY、ENVIRO-116-P及国内常用混凝剂(PAC)分别用于处理滇池水样,通过监测叶绿素a、总氮、总磷、浊度的变化,得出ALGAWAY在处理滇池水样时性能优于PAC和ENVIRO-116-P。  相似文献   

2.
壳聚糖凝聚去除景观水中微囊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考察了壳聚糖原位除藻的效果及可行性。对pH范围为5.5-7.0,藻浓度大于5.0×10^5cells/mL的模拟含藻水,壳聚糖投加量与藻浓度比大于0.5mg:(106cells/mL)、壳聚糖投加量〉0.5g/m3时,0D650去除率可以达到90%以上。而对相同藻浓度的实际景观水,当壳聚糖投加量与藻浓度比大于0.8mg:(10^6cells/mL)、壳聚糖投加量〉0.8g/m3时,OD650去除率可以达到80%以上。通过现场围隔实验.研究了壳聚糖凝聚除藻与遮光工艺相结合的处理效果,即投加壳聚糖凝聚沉淀藻细胞后进行遮光处理,使沉入水底的藻类由于失去光源而不再上浮,逐渐死亡。与无遮光处理围隔组对照,发现除藻效果有明显提升,显示了该工艺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3.
深圳市某农庄鱼塘水华爆发时,联合使用化学除藻剂和生物除藻剂对鱼塘应急治理,研究投加量对水质和生态恢复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种除藻剂联合使用可以快速除藻并长期控藻。化学除藻剂投加量为20 mg/L时,蓝藻去除效果较好,且无残留毒性;投加量为5 mg/L时,只能杀灭水面蓝藻;投加量为50 mg/L时,对生态造成破坏。在化学除藻剂投加量适当的情况下,10 mg/L的生物除藻剂可以在2~3天内成长为优势群落,实现净化水质,长效控藻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硫酸铜灭藻影响因素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硫酸铜灭藻影响因素的试验研究,确定出硫酸铜灭藻的最佳工况条件.方法以叶绿素a法作为检测方法,通过烧杯试验,确定处理含藻水的最佳硫酸铜投加量、接触反应时间、pH等参数.结果硫酸铜最佳投加量为1.5 mg/L;硫酸铜适宜的接触反应时间为8~12 h;pH值6.6左右时,硫酸铜藻类去除率较高,pH值>9时,藻类去除率显著降低.结论 pH值对硫酸铜灭藻效果的影响较大;温度对硫酸铜灭藻有一定的影响;水中还原物质浓度对硫酸铜灭藻影响较小;藻类浓度不同对硫酸铜灭藻效果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三种絮凝剂除藻效果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合肥市环城河为研究对象,采用聚合氯化铝(PAC)、聚合氯化铝铁(PAFC)、聚合硫酸铝铁(PAFS)三种絮凝剂对该含藻水体进行强化混凝除藻、除浊的试验研究,考察了絮凝剂种类及添加量、水样的pH、助凝剂的种类以添加量等因素对强化混凝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相同添加量时,聚合氯化铝的除藻、除浊效果最好,当添加量为27 mg/L时,叶绿素a的去除率为87.46%,浊度的去除率为92.74%,添加高分子助凝剂PAM、HCA对原水的浊度、叶绿素a有一定的去除效果,助凝剂与絮凝剂的配合使用可改善絮凝剂的的混凝去除效果,助凝剂PAM的效果较好,当PAM的投加量为2 mg/L时,叶绿素a的去除率可提高5.91%,浊度的去除率可提高1.70%。  相似文献   

6.
针对苏南河网地区湖泊季节性高藻问题,在某水厂采用高锰酸钾、高锰酸盐复合药剂(PPC)进行联用试验.结果表明,常规混凝沉淀除藻效果有限,增加混凝剂投量效果变化不明显.经药剂联用后,沉后水的藻去除率能达到80%~90%.同等条件下,联用PPC比高锰酸钾的除藻效果要好.藻去除率高5%以上,在机械混合池投加PPC和高锰酸钾比水源厂投加的除藻效果高10%左右.在高藻期,高锰酸盐复合药剂与常规混凝联用能实现有效控藻,卤代有机物(THM)和藻嗅味基本去除.  相似文献   

7.
二氧化氯杀灭水中铜绿微囊藻的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研究了二氧化氯与铜绿微囊藻的接触时间、二氧化氯投加量、藻初始浓度、pH值、有机物和氨氮含量对二氧化氯杀灭铜绿微囊藻效果的影响,考察了二氧化氯与混凝工艺的协同除藻效果。结果表明,二氧化氯与铜绿微囊藻最佳接触时间为10min。铜绿微囊藻杀灭率随二氧化氯投加量增大而提高,随pH值升高及有机物含量的增大而下降。由氯化铵形成的氨氮的存在对溶液的pH值有影响而使铜绿微囊藻杀灭率稍有提高。当叶绿素d初始浓度低于27.12μg/L时,二氧化氯杀藻率随藻初始浓度的升高而提高,但当叶绿素a初始浓度高于27.12μg/L时,杀藻率随藻初始浓度的升高而逐渐下降。二氧化氯与混凝具有协同除藻作用,当二氧化氯的投加量为0.5mg/L,聚合氯化铝10mg/L时,铜绿微囊藻杀灭率达到96.17%。  相似文献   

8.
高铁酸盐预氧化、絮凝除藻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采用高铁酸盐对湖泊、水库水进行预氧化、絮凝除藻,对其除藻的影响因素及其与预氯化除藻效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采用高铁酸盐预氧化,投加0.14mg/L就能明显提高聚合铝对含藻类水混凝的除藻率。1.4mg/L高铁酸盐预氧化与20mg/L聚合铝联用的除藻率是单纯投加40mg/L聚合铝的3倍;水样pH对含藻类水处理的影响,除藻率pH5.0>pH7.5>pH10;延长高铁酸盐预氧化时间,除藻率稍有增加,但超过10min,对除藻率影响不大;腐殖酸的存在会明显阻碍聚合铝的除藻效果,而高铁酸盐可消除腐殖酸对聚合铝混凝的阻碍作用;高铁酸盐预氧化、絮凝的除藻效果比预氯化明显,是一种可取代预氯化除藻的新药剂。  相似文献   

9.
聚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在给水除藻中的作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原水浊度大于100NTU时,聚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阳离子絮凝剂作为水处理中的助凝剂能明显提高混凝效果,降低出水浊度,提高除藻率。但聚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投加量不能超过0.2mg/L,投量过大反而降低混凝效果,适宜投量为0.1~0.2mg/L,其最佳投加条件为先投聚合氯化铝20mg/L再投聚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0.1~0.2mg/L。在pH值为7~8的中性原水中,经处理出水沉淀后浊度可降至3NTU,除藻率为86.1%。  相似文献   

10.
除藻技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综述了目前用于除藻的几种方法。对湖泊、水源水,植物化感抑藻作用有待进一步朝着将从植物中提取的化感物质直接施入水体抑制藻类研究。另外,利用“噬藻体”与“藻病毒”控制藻类生长也有广阔的前景。对于水厂水除藻,应注重改善预氧化条件、强化混凝、优化投加粉末活性炭及组合工艺等,此外还应加强对藻及藻病毒的研究,以便更好地指导水厂安全供水。  相似文献   

11.
超声波抑制滇池水华藻类生长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叶绿素a浓度及藻体密度变化研究了超声波对滇池水华藻类生长的影响.当超声辐照5min时,藻体密度为时照组的35%,叶绿素a浓度下降了22.1%,表明超声波对滇池水华藻类生长有明显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2.
分光光度法测定滇池藻类生长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滇池水域中取藻样,过滤、接种在MDM培养液中,置于光照温室中培养,提取出叶绿素,然后测定在不同波长下的吸光度值,用叶绿素法计算公式计算出叶绿素a含量,可间接地测定滇池藻类的生长情况.实验研究结果表明,滇池藻类的叶绿素吸收光谱有两个最强的吸收区:一个是在波长为400~460 nm的蓝紫光部分,另一个是在波长为640~660 nm的红光部分.采用分光光度法在645 nm波长处测定Zn2 对滇池藻类生长的影响,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3.
针对北京市永定河莲石湖主要沉水植物菹草,由于夏季演替导致水质净化效果降低,选用伊乐藻(Elodea canadensis Michx)、轮叶黑藻(Hydrilla verticillata)、苦草(Vallisneria natans)、轮叶狐尾藻(Myriophyllum verticillatum L.)及其组合,...  相似文献   

14.
采用酸热法、有机溶剂法和热裂解法,利用滇池的水华蓝藻进行提取生物燃料的研究,并比较了这些方法的提取效率.滇池的水华蓝藻以微囊藻为主,酸热法和有机溶剂法提取的总酯含量为蓝藻干重的5%~10%,平均为7.21%;热裂解法提取生物燃料的效率最高,所提取的生物能(烃类)含量为蓝藻干重的16.5%~19.3%,平均为18.17%.表明利用水华蓝藻提取生物燃料符合现实水环境治理的需要,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化学需氧量( COD)作为一种常用的评价水体污染程度的综合性指标,能够反映水体受还原性物质污染的程度。 COD数值越高,表明水质有机污染越严重。本文以Zn(NO3)2·6H2O为主要原料,Na2CO3·10H2O为沉淀剂,采用溶液直接沉淀法制得纳米ZnO。以纳米ZnO作为吸附剂和杀菌剂,采用酸性高锰酸钾法测定纳米ZnO对滇池水COD值的影响。结果表明:纳米ZnO的加入量为8 mg/L(滇池水)、吸附时间2 h时,滇池水COD值降低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6.
滇池蓝藻资源综合利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滇池蓝藻泛滥成灾.如何利用滇池蓝藻值得深入研究。简要综述了蓝藻的主要成分及近年来滇池蓝藻的综合利用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TP和VC对橄榄油抗氧化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TP对橄榄油的抗氧化作用优于VC,当茶多酚的浓度为0.05%~0.06%时,对增强橄榄油的抗氧化性效果最好,且TP中添加VC有明显的抗氧化增效作用。  相似文献   

18.
通过向模拟A/O生化池中投加填料强化该工艺处理小城镇污水的处理效果。结果表明,当O段溶解氧的质量浓度控制在2~3 mg/L,温度控制在28℃,进水p H在7.2~7.8的条件下,该工艺的优化水力停留时间为8 h、污泥回流体积比为20%,模拟装置在该优化工况下运行时,对COD、NH4+-N及TP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91.1%、96.3%、73.3%。为提高除磷效果,增加后置化学辅助除磷后,TP平均去除率可达86%,出水中COD、NH(4)+-N含量均能达到GB 18918-2002的一级A标准,TP含量能达到一级B标准,去除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9.
陈典坤  杨显 《净水技术》2022,41(2):34-39,110
2016年以来,太湖水体总磷(TP)浓度上升且在2017年暴发大面积蓝藻,严重威胁了太湖水环境安全。2020年“引江济太”新建工程———新孟河延伸拓浚工程和新沟河延伸拓浚工程正式启用,将在已投入使用的望虞河引水工程基础上进一步提高进出太湖水量,为改善太湖水环境提供新的解决方案。文中通过建立太湖二维水动力-水质模型,模拟并分析“引江济太”新建工程中,太湖梅梁湾在不同季节盛行风下TP和总氮(TN)的迁移扩散规律。模拟结果表明,在夏半季与冬半季盛行风向作用下,不同引排量水对梅梁湾水域TP和TN的浓度影响与分布趋势存在差异性,当引排水量增加时,区域水体水质提升。  相似文献   

20.
This paper reviews the current eutrophication status of China's lakes. Details of the most eutrophic ‘Three Lakes’, i.e. Dianchi Lake, Taihu Lake and Chaohu Lake, are given. Based on an explanation of its causes, policies and technologies currently in practice in addition to research towards combating the eutrophication are illustrated using some specific cases. Finally, some management issues and long‐term combating strategies are discussed. Copyright © 2007 Society of Chemical Industr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