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目的 探讨过度期护理干预对COPD患者照顾者疾病不确定感和应对方式的影响.方法 81例COPD患者照顾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以过度期护理模式为依据实行护理干预,对照组予常规护理.住院时和出院后8周对患者照顾者进行家属疾病不确定感和简易应对方式问卷评估.结果 干预后COPD患者照顾者疾病不确定感明显降低,应对方式各维度得分均优于对照组,有差异.结论 运用TCM为COPD患者照顾者提供过度期护理,有利于降低照顾者的疾病不确定感,提高其应对能力.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稳定期患者的疾病不确定感与应对方式之间的相关性,为临床干预提供依据。方法便利抽样法选择解放军第401医院2016年1-8月收治的COPD患者104例,使用中文版Mishel疾病不确定感量表(the Mishel’s uncertainty in illness scale,MUIS)、医学应对问卷(medical coping modes questionnaire,MCMQ)对其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患者疾病不确定感分值范围为46~138分,平均(88.08±16.14)分,单题平均得分为(2.67±0.49)分。处于不确定感低程度的患者12例占11.54%,中等程度者89例占85.58%,高程度者3例占2.88%。疾病不确定感总分及其两因子与"面对"、"回避"应对方式呈显著负相关(P0.05),与"屈服"应对方式呈正相关(P0.05)。结论 COPD患者存在疾病不确定感,而且疾病不确定感与应对方式显著相关,应该引起护理人员的足够重视,在护理患者的过程中应该给予积极的支持和引导,从而降低患者的疾病不确定感。  相似文献   

4.
孙晓岚  赵慧敏  刘杨禾  杨文婷  李节 《全科护理》2021,19(17):2433-2436
目的:了解我国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病人的疾病不确定感与疾病认知水平,并探讨其相关性.方法: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Mishel疾病不确定感成人量表和布里斯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知识问卷对153例40岁以上病人进行测评.结果:COPD病人疾病不确定感总分为(78.35±16.58)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认知问卷得分为(23.51±7.35)分.疾病不确定感与疾病认知水平呈负相关(P<0.05).结论:COPD病人的疾病不确定感处于中等水平,其对COPD疾病知识认知处于低水平,且二者之间存在负相关.因此,医护人员应加强对COPD病人的健康教育,提高病人对于COPD的认知水平,以降低其疾病不确定感,从而提高COPD病人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慢性心力衰竭病人疾病不确定感与应对方式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孟海英  常晓晓  郜玉珍 《护理研究》2008,22(4):1049-1050
[目的]调查慢性心力衰竭(CHF)病人疾病不确定感水平、来源及所采用的应对方式,分析两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中文版Mishel疾病不确定感量表(MUIS)、Jalowiec应对方式量表(JCS)以随机抽样法对98例C断病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CHF病人的疾病不确定感处于中等水平,乐观的应对方式使用较多,保守的应对方式使用较少;疾病不确定感与宿命、逃避两类应对方式呈正相关(P〈0.01),与面对、乐观、自我依赖、寻求支持4类应对方式呈负相关(P〈0.01或P〈0.05),与感情冲动、保守两类应对方式未发现相关性(P〉0.05)。[结论]护理人员应提供针对性的信息支持,降低疾病不确定感,帮助病人建立有效的应对方式,降低病死率,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陈亚红  邵雪芳  吴洁   《护理与康复》2017,16(2):115-118+123
目的评估肝癌患者家属疾病不确定感和应对方式的现状并分析两者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方便取样法抽取杭州市3所三级甲等医院肝胆胰外科的200名肝癌患者家属,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疾病不确定感家属量表和医学应对问卷进行调查,使用Pearson相关对肝癌患者家属疾病不确定感与应对方式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肝癌患者家属疾病不确定感总分为(85.29±13.80)分。相关分析显示,面对应对方式与患者家属的疾病不确定感呈负相关(P0.001),屈服应对方式与患者家属的疾病不确定感呈正相关(P0.05)。结论肝癌患者家属的疾病不确定感处于中等偏上水平,肝癌患者家属的疾病不确定感与其应对方式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0PD)病人疾病不确定感和生存质量的效果.[方法]将住院治疗的56例COPD病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在接受病房护士常规健康教育的基础上还接受研究者提供的个体化的护理干预,对照组仅接受病房护士的常规健康教育.时两组病人分别在干预前后应用疾病不确定感量表和慢性阻塞性肺病生存质量测评表测量其疾病不确定感及生存质量.[结果]干预后实验组的疾病不确定感和生存质量评分低于对照组(P<0.001);实验组的疾病不确定感和生存质量评分下降幅度均显著高于时照组(P<0.001);干预前疾病不确定感与生存质量之间存在负相关(r=-0.504,P<0.05).[结论]护理干预可降低COPD病人疾病不确定感并可提高其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8.
妇科恶性肿瘤病人疾病不确定感与应对方式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妇科恶性肿瘤病人的疾病不确定感与应对方式的关系。方法采用描述性相关性研究,分别用Mi-shel疾病不确定感量表和Jalowiec应对量表测量妇科恶性肿瘤病人和妇科良性肿瘤病人的疾病不确定感和应对方式,采用SPSS 12.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妇科恶性肿瘤病人的逃避、听天由命和情感宣泄应对方式与其疾病不确定感呈正相关(P<0.05),寻求支持应对方式与其疾病不确定感呈负相关(P<0.05)。结论妇科恶性肿瘤病人的应对方式与其疾病不确定感呈相关性,采用逃避、听天由命和情感宣泄应对方式可增加其疾病不确定感,采用支持应对方式可降低其疾病不确定感。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系统性护理干预对改善冠心病患者的疾病不确定感和应对方式的效果。方法将82名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41例和对照组41例。实验组在接受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系统性护理干预,对照组仅接受常规护理,2组在干预前、后分别进行疾病不确定感和应对方式的测量并比较。结果干预前实验组和对照组在疾病不确定感和应对方式上的测评结果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t=-0.783,p〉0.05)。干预后实验组的疾病不确定感下降幅度高于对照组(t=4.772,p〈0.01),实验组的积极应对增加幅度高于对照组(t=6.77,p〈0.01),消极应对得分低于对照组(t=5.33,p〈0.01);干预前疾病不确定感与积极应对之间存在负相关(r=-0.35,p〈0.05),与消极应对呈正相关(r=-0.38,p〈0.051。结论系统性护理干预可降低冠心病患者的疾病不确定感并提高其对治疗疾病的积极应对,降低其消极应对。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晚期胃癌病人疾病不确定感及应对方式。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2月医院收治的61例晚期胃癌病人,以中文版Mishel疾病不确定感量表(MUIS)、医学应对问卷(MCMQ)对病人疾病不确定感及应对方式进行评价,比较治疗前后MUIS、MCMQ各维度得分情况,并分析疾病不确定感与应对方式的关系。结果:61例晚期胃癌病人MUIS得分中不明确性维度得分最高,其次是复杂性、不可预测性、信息缺乏性维度得分;治疗后不明确性、复杂性、不可预测性、信息缺乏性维度得分均低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61例晚期胃癌病人治疗前MCMQ得分中“回避”维度得分最高,其次是“面对”“屈服”维度;治疗后“面对”维度得分最高,其次是“回避”“屈服”维度。治疗后“屈服”“回避”维度得分低于治疗前,“面对”维度得分高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屈服”“回避”维度得分均与不明确性、复杂性、不可预测性、信息缺乏性维度得分呈正相关,“面对”维度得分与不明确性、复杂性、不可预测性、信息缺乏性维度得分呈负相关(P<0.05)。结论:晚期胃癌病人明确存在较高水平的疾病不确定感,其中“不明确性”维度得分最高,且治疗前主要应对方式为“回避”。疾病不确定感与应对方式可相互影响,屈服、回避可导致较高的疾病不确定感,而面对疾病是晚期胃癌病人积极的应对方式。  相似文献   

11.
赵洪梅  尹斐 《护理研究》2012,26(23):2149-2150
[目的]探讨信息支持对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病人家属疾病不确定感的影响.[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方法抽取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病人家属60例.选择入组前30例为对照组,后30例为实验组.为实验组提供与病人疾病和康复相关的信息支持,对照组只接受病房医护人员提供的一般指导.采用中文版疾病不确定感家属量表(PPUS - FM)对两组病人家属在病人入院当天、手术前1d、出院前1d进行疾病不确定感调查.[结果]实验组在手术前以及出院前疾病不确定感得分均比入院时明显下降(P<0.05),且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病人家属提供信息支持能显著降低他们的疾病不确定感.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信息支持对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病人家属疾病不确定感的影响。[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方法抽取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病人家属60例。选择入组前30例为对照组,后30例为实验组。为实验组提供与病人疾病和康复相关的信息支持,对照组只接受病房医护人员提供的一般指导。采用中文版疾病不确定感家属量表(PPUS-FM)对两组病人家属在病人入院当天、手术前1d、出院前1d进行疾病不确定感调查。[结果]实验组在手术前以及出院前疾病不确定感得分均比入院时明显下降(P<0.05),且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病人家属提供信息支持能显著降低他们的疾病不确定感。  相似文献   

13.
贺宝金  谢绮雯  曾海燕  李群 《全科护理》2020,18(19):2393-2395
[目的]探讨聚焦解决教育模式对胆囊结石手术病人疾病不确定感及应对方式的影响。[方法]将90例胆囊结石手术病人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行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实施聚焦解决教育模式,对两组病人干预前后疾病不确定感、应对方式、不良情绪及术后康复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病人干预后疾病不确定感评分、消极应对方式评分、焦虑自评量表评分(SAS)、抑郁自评量表评分(SDS)低于对照组(P0.05),而积极应对方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人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聚焦解决教育模式可减轻胆囊结石手术病人疾病不确定感,病人以积极的方式面对疾病,减轻病人不良情绪,促进病人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14.
席明霞  覃琴  唐朝  卿利敏 《护理研究》2015,(9):1052-1054
[目的]探讨过渡期护理模式(TCM)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出院病人肺康复过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108例病情稳定的出院COPD病人随机分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4例。对照组病人实施传统护理模式,而观察组病人实施TCM。比较干预前后两组病人肺功能及生活质量。[结果]干预后两组病人肺功能及生活质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过渡期护理模式为COPD出院病人提供了连续性护理服务,提高病人肺康复行为,从而改善肺功能,提高病人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住院早产儿父母的疾病不确定感、应对方式水平及两者之间的关系,旨在为减轻住院早产儿父母的疾病不确定感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早产儿及其父母一般资料问卷、疾病不确定感父母量表、简易应对方式问卷于2017年3月—2017年10月对医院新生儿科住院的早产儿父母进行现状调查。[结果]住院早产儿父母的疾病不确定感量表得分为(86.24±12.52)分,其中平均得分最高的为不可预测性维度(3.69±0.68)分;住院早产儿父母积极应对维度得分为(2.11±0.54)分,消极应对维度得分为(1.31±0.48)分;疾病不确定感与积极应对方式呈负相关(P0.05),与消极应对方式呈正相关(P0.05)。[结论]住院早产儿父母的疾病不确定感处于中等水平;通过采取积极的应对方式可以减轻住院早产儿父母的疾病不确定感水平。  相似文献   

16.
中文版疾病不确定感家属量表的信效度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译制中文版疾病不确定感家属量表(MUIS-FM),并检验其在危重病人家属中的适用性。[方法]应用翻译和修订的中文版MUIS-FM量表和状态焦虑量表对172名危重病人家属进行调查,采用项目分析测定中文版MUIS-FM量表各条目的鉴别能力,应用验证性因子分析、相关分析等统计方法评定其信效度。[结果]中文版MUIS-FM量表含25个条目,4因子模型拟合较好;各条目与其所属维度的相关系数为0.468~0.864;量表与状态焦虑量表的效标效度为0.584;Cronbach’sα系数和折半系数分别为0.923、0.886。[结论]制订后的中文版MUIS-FM量表有较好的信效度,可用于评价危重病人家属的疾病不确定感水平。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译制中文版疾病不确定感家属量表(MUIS-FM),并检验其在危重病人家属中的适用性。[方法]应用翻译和修订的中文版MUIS-FM量表和状态焦虑量表对172名危重病人家属进行调查,采用项目分析测定中文版MUIS-FM量表各条目的鉴别能力,应用验证性因子分析、相关分析等统计方法评定其信效度。[结果]中文版MUIS-FM量表含25个条目,4因子模型拟合较好;各条目与其所属维度的相关系数为0.468~0.864;量表与状态焦虑量表的效标效度为0.584;Cronbach’sα系数和折半系数分别为0.923、0.886。[结论]制订后的中文版MUIS-FM量表有较好的信效度,可用于评价危重病人家属的疾病不确定感水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疾病不确定感和应对方式的关系。方法采用Mishel疾病不确定感与压力情景应对方式问卷对114位精神分裂症康复期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92.1%的患者有中等水平或以上的疾病不确定感。精神分裂症患者较少采用任务应对方式,较多采用的是回避与情绪应对策略。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任务应对(r=-0.243,P<0.05)和回避应对(r=-0.263,P<0.05)与疾病不确定感呈负相关,情绪应对方式与疾病不确定感呈正相关(r=0.321,P<0.01)。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应对方式与其疾病不确定感具有一定的相关性,采用任务应对与回避应对方式可降低疾病不确定感水平。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青年乳腺癌病人家属疾病不确定感状况,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一般资料调查问卷、Mishel疾病不确定感家属量表(MUIS-FM)、状态焦虑量表(S-AI)、社会支持量表(SSRS),对159名18岁~45岁乳腺癌病人家属进行调查。[结果]青年乳腺癌病人家属疾病不确定感总分为71.47分±8.345分,85.5%家属存在较高水平的疾病不确定感,多元回归分析显示,疾病不确定感与状态焦虑、社会支持、化疗副反应种类及文化程度相关。[结论]青年乳腺癌病人家属疾病不确定感处于较高水平,且受多种因素影响。医护人员可适时为家属提供病人疾病的相关信息,以降低家属疾病不确定感,减轻其心理压力,提高照顾质量。  相似文献   

20.
阐述疾病不确定感的定义及评估,综述住院病人家属疾病不确定感的研究进展。指出国外针对家属疾病不确定感的研究内容包括其影响因素、干预方案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等方面,国内相关研究处于初步探索阶段,今后应扩大研究对象、丰富研究方法、完善研究内容、也可以从争议处进行更深层次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