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采用ARIES-II图象分析系统 ,对100枚已植入颌骨内的牙种植体X线片数字图象中的种植体周围间隙宽度值、间隙灰度值、牙槽骨高度值进行了计算机测量。结果表明牙种植体受载后在颌骨内经历了骨的吸收与重建 ,其骨高度的改变于一年后趋于稳定进入正常生理改变 ,间隙宽度变化与时间成负相关 ,间隙灰度的测量结果无统计学意义。本研究结果有助于牙种植体周围组织病理改变的早期诊断 ,为牙种植体周围结构X线图象定量分析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目的:应用锥形束CT(CBCT)测量成年人与青少年的颧牙槽嵴区域的骨宽度、皮质骨厚度及窦底高度,并评价2组的差异,为临床中颧牙槽嵴区微种植体的植入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成年人个别正常牙合志愿者和安氏Ⅰ类青少年患者各30例,获取其口腔颌面部CBCT扫描影像。测量颧牙槽嵴区域的骨宽度、皮质骨厚度及上颌窦底高度,并对测量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实验组颧牙槽嵴区域均为第二前磨牙和第一磨牙之间的骨宽度最大,且每层的5个测量值均表现为随测量点向颅方移动骨宽度值逐渐减小。两实验组各层颧牙槽嵴区骨宽度与窦底高度成正相关关系。结论:成年人组各位置骨宽度平均值及皮质骨厚度平均值均较青少年组相应位置大。颧牙槽嵴区骨宽度随窦底高度增大而增大。2组样本上颌窦个体差异均非常大,植入微种植体前需拍摄CBCT以确定是否满足植入条件。  相似文献   

3.
X线图象的数字化处理与计算机测量:牙种植体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计算机图象分析处理系统,对牙种植体周围结构X线图象进行数字化图象增强处理与计算机测量。图象处理方法包括几何较正灰度增为彩色增强处理和计算机测量。处理结果提高了原图的结构分辨率,提供了计算机测量数据,从而为牙种植体X线图象的计算机分析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价上颌前牙区牙槽骨水平宽度不足的种植牙患者应用骨劈开技术增宽牙槽嵴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19例上前牙缺失患者,有充足的牙槽嵴高度(≥12 mm),但牙槽嵴骨宽度仅3~5 mm,行骨劈开术同期植入种植体治疗。共植入种植体29枚,其中ITI种植体21枚,Replace种植体8枚。根据骨劈开术后间隙及唇侧骨壁厚度等不同情况选择植入或不植入人工骨粉修复手段,术后6个月暴露种植体,完成上部修复,定期随诊。结果 术后无明显并发症发生,修复完成后经过6~24个月追踪观察,种植体行使功能良好,无松动或脱落。结论 当上颌前牙区牙槽嵴宽度为3~5 mm时,通过使用骨劈开术来增加牙槽嵴的宽度,是一种使种植体能够获得同期植入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颌骨骨量不足的牙种植术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牙种植成功的一个首要条件就是要保证植入区有足够的牙槽骨。种植修复通常要求受植区的骨量高度不低于10mm,厚度不少于5mm。然而由于天然牙拔除后,剩余牙槽峭的宽度在1年内将减少约25%,且此过程持续进行,最终可导致50%的牙槽骨丧失。因此,临床上40%-60%的病例均存在骨量不足的问题,使种植体的植入与上部结构的修复均非常困难。目前针对颌骨骨量不足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新技术:1)短种植体;2)颌骨植骨种植;3)引导骨组织再生术;4)上颌窦提升术;5)牙槽骨牵引成骨术;6)颧骨种植术。  相似文献   

6.
即刻种植技术能够有效地保持剩余牙槽嵴的高度和宽度,临床已得到广泛应用.磨牙由于其自身的解剖特点,应用即刻种植技术时常在种植体与骨组织间存在一定间隙,从而影响种植体的初期稳定性及其有效骨结合.本文对磨牙即刻种植过程中,如何处理种植体-骨间隙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7.
上颌前牙区牙槽嵴骨劈开增量同期种植术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评价骨劈开增宽上颌前牙槽嵴 ,同期植入种植体的临床效果。方法 :15例患者 ,缺失上前牙1~4颗 ,有充足的牙槽嵴高度 (>13mm) ,但牙槽嵴骨厚度仅2~3mm ,采用骨劈开术 ,形成唇侧骨瓣。在唇侧骨瓣与腭侧骨板间植入3.4~4.5mm直径的Frialit-2种植体共25枚,骨板间隙充填Bio -Oss骨粉 ,覆盖Bio -Gide胶原膜或纯钛膜 ,无张力下缝合黏骨膜瓣。术后第10天和6个月时拍X线根尖周片观察种植体骨结合状况 ,并于术后6个月时行Ⅱ期手术 ,翻开软组织瓣 ,检查骨增量效果和种植体稳固性 ,测量牙槽嵴骨的宽度和拆除钛膜。结果 :1枚种植体术后1个月脱落 ,其余种植体稳固 ,且完全被骨质包埋 ,X线根尖周片证实种植体骨结合良好 ,牙槽嵴宽度增加达3~5mm ,平均增宽4.4mm。Ⅱ期手术时种植体成活率96 %。24枚种植体完成金属烤瓷修复 ,经2年的追踪观察,无一种植体松动或脱落。结论 :当前牙区牙槽嵴骨厚度2~3mm时 ,采用骨劈开术增宽牙槽嵴 ,使植种植体获得同期植入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应用计算机图象分析处理系统,对牙种植体周围结构X线图象进行数字化图象增强处理与计算机测量。图象处理方法包括几何校正、灰度增强、伪彩色增强处理和计算机测量。处理结果提高了原图的结构分辨率,提供了计算机测量数据,从而为牙种植体X线图象的计算机分析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种植体的成功存活需要三维空间中足够的骨组织覆盖,而拔牙的手术创伤、长期的无牙状态、不合适的局部义齿、根尖周感染、其他手术创伤、先天缺牙或者外伤致牙列缺损,都有可能导致牙槽骨的高度或(和)宽度不足,限制了种植体在颌骨中的植入。重建缺损牙槽突的方法主要有自体骨移植、引导性骨组织再生、牵引成骨等。自体骨移植由于其具有骨再生作用和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已经成为颌骨缺损重建的金标准,而块状自体骨onlay植骨合并种植体植入技术因其适应证广泛、手术相对容易、预后可靠、并发症少等优点已经广泛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10.
拔牙后即刻进行骨内种植有缩短种植后修复的时间,消除患者对延期手术的疼痛恐惧而乐于接受,有效地保留牙槽骨,减缓吸收,有利于种植体植入原牙所在的颌骨部位。但是由于拔牙创存在导致种植部位骨量不足,种植体周围存在骨缺损间隙,是即刻种植较棘手的问题。目前国内学...  相似文献   

11.
目的论证冷冻自体下颌骨复合髂骨移植后延期种植的可行性。方法16只成年雄性杂种狗,制备下颌骨双侧骨缺损,左侧行冷冻自体下颌骨骨块的原位再植并结合髂骨松质骨移植,即复合移植组(composite transplantation group,CTG),右侧缺损行自体髂骨块移植即髂骨移植组(iliac transplantation group,ITG),术后3个月分别在两类骨块上植入IMZ TPS种植体,种植体植入后3、6、9、12周分别处死4只动物取材,采用数字化X线片对种植体与颌骨结合界面进行灰度定量分析,组织学观察种植体.骨结合情况。结果各期种植体周围均未见吸收性骨质密度减低影像。骨一种植体界面灰度定量分析显示,种植体植入两类移植骨3、6和9周时,其界面骨质密度改变差别明显,复合移植组明显优于髂骨移植组;种植体植入12周时,两组界面骨质已无明显差别,两类移植骨均与种植体有良好的骨结合,其骨愈合方式基本相同。结论冷冻自体下颌骨复合移植修复下颌骨缺损并延期植入牙种植体后,二者可形成良好的骨结合。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于长期缺牙或者患有骨质疏松的患者,易致颌骨骨量不足。上颌后牙区,由于特殊解剖结构因素,其种植外科手术常临床工作中的难点。而颌骨曲面断层片由于拍摄角度、放大倍率的因素,常会发生误读与误判颌骨情况。本研究旨在利用锥形束状CT对颌骨结构进行三维重建,对术区进行准确定位,分析可利用的骨量,确定手术方案。方法:针对拟行上颌后牙区种植修复且伴骨高度不足的患者,在术前利用CBCT影像诊断系统对其口腔上下颌骨进行扫描并MPR多平面重建,测量并分析术区颌骨高度及宽度,颌骨的骨质密度情况。结果:CBCT图像清晰直观,测量精准,可在术前就能预判颌骨情况,选择短种植体还是上颌窦提升术,内提升还是外提升。讨论与结论:CBCT宜作为上颌后牙区伴骨高度不足种植治疗的常规术前检查,对手术方案的选择有极大帮助。  相似文献   

13.
即刻加载不同力值的微螺钉支抗种植体骨界面组织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微螺钉支抗种植体在不同力值加载条件下与颌骨的结合形式及种植体稳定性。方法:3只杂种犬的下颌骨分别植入24枚钛合金微螺钉种植体,随机分为4组,分别即刻加力0g、200g、400g、600g,8周后处死动物。标本常规脱钙,HE染色和BMP-2免疫组化染色,利用图象分析方法测定骨界面区BMP-2的平均灰度值,分析种植体与骨组织的结合情况。结果:200g、400g组骨界面出现大量成骨细胞及少量类骨质,600g组种植体近颈部周围被大量纤维组织包绕,有炎性细胞浸润,并出现骨组织缺损。种植体骨界面BMP-2的平均灰度值随加载力值的增加而出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结论:即刻加载的微螺钉支抗种植体骨界面的结合方式是非完全骨性结合。0~400g矫治力不影响微螺钉种植体的稳定性;而600g矫形力可导致种植体颈部骨组织缺损,其稳定性受到影响。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后牙区行骨劈开术并同期植入种植体后的临床疗效。方法:右下后牙区45、46牙位牙列缺损患者,患者缺牙区牙槽嵴高度尚可(≥12mm),水平宽度不足,约为3~4mm。行改良骨劈开术,采取减张设计及器械撑开结合,顺利劈开12mm长,扩张约4mm后同期植入Strauman种植体两枚,间隙植入骨粉;骨愈合后上端采用固定修复方式。结果:术中未出现骨壁折断游离状况,种植体窝洞预备情况良好,患者疼痛,肿胀反应轻微,观察6个月后种植体与周围骨结合理想,未出现明显骨壁吸收情况,上部结构修复后功能和美观效果俱佳。结论:下颌后牙区在把握好适应症,做好术前评估的前提下,采用改良骨劈开术能有效增加水平骨宽度,为种植体同期植入提供了良好的空间和条件,修复获得了较满意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5.
两例因下颌骨良性肿瘤行下颌骨部分切除的病例,采用自体髂骨游离移植,同期骨内种植体植入,用以修复颌骨缺损及牙列缺损,治疗效果良好,为非血管化移植骨上同期植入牙种植体可以达到骨愈合提供了直接证据。  相似文献   

16.
钛螺旋式骨融合种植系列MDIC种植体是一种骨内种植体。种植体与颌骨之间发生骨融合,周围骨组织生长结合和牙周组织再生,使种植体稳固于颌骨内,以承担修复总义齿的(牙合)力,是八十年代中期在国内开始研制和应用的一种修复新技术。由于此种修复新技术  相似文献   

17.
即刻种植种植体周间隙处理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即刻种植术是种植体在牙齿拔除后立即植入拔牙窝的方法,其优点是缩短疗程,有效地保持了牙槽嵴的高度和宽度,有利于提高种植术后的牙龈美学效果,因此是近年研究较多,很有发展前景的种植方式。由于即刻种植时种植体形态与拔牙窝形态并不一致,在种植体周围与骨组织间常存在空隙,有学者认为这将影响种植体与骨组织之间的骨性愈合,从而将进一步影响种植手术的成功率。为解决种植体颈部与周围骨组织的间隙问题,学者们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本文就近年来种植体一骨间隙处理手段及评价方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8.
毛艳敏  卢芸  许衍  李强  刘月华 《口腔医学》2022,42(9):818-823
目的 研究下颌第一磨牙缺失区骨量与正畸关闭间隙后移入间隙的第二磨牙骨丧失量之间的关系,为风险预判及预后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下颌第一磨牙缺失的正畸患者50例,行全口固定矫治,微种植体支抗辅助近中移动磨牙关闭间隙。治疗前后分别拍摄锥形束CT,并测量骨量。运用SPSS22.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结果 测量的下颌第二磨牙8个位点中7个位点的平均骨高度丧失量均小于1 mm。骨高度增加的位点占34.5%,90%的磨牙存在骨高度增加的位点。下颌第一磨牙缺失区牙槽骨的高度吸收量、宽度吸收量与移入缺牙嵴的第二磨牙骨高度丧失量均不存在显著相关性。结论 通过正畸近中移动相邻磨牙关闭下颌第一磨牙缺失间隙不会造成严重的磨牙骨高度丧失,还可能形成骨高度的增加。缺牙区的骨吸收量不提示治疗风险,该项治疗前也无需行植骨术。  相似文献   

19.
拔牙后牙槽嵴的高度、宽度以及周围软组织的保存对于缺牙部位进行种植修复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牙齿拔除后,拔牙窝内新生骨一般无法达到原牙槽嵴的水平,唇颊侧骨板受到的损害尤其严重,造成种植体植入时骨量不足。牙槽嵴位点保存的目的是在拔牙后能有效地保存剩余牙槽嵴的高度、宽度以及相应软组织量,为随后的种植手术和修复提供足够的骨量和美学基础。本文对牙槽嵴位点保存技术及相关的移植材料在骨内种植体领域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0.
种植体与骨组织界面活体生物力学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对种植体与骨组织界面进行有关的生物力学研究,本实验采用树脂-羟磷灰石复合材料制成牙根状种植体,手术植入狗下颌牙槽窝内。植入木后1、2、4、8周,采用应变电测法活体测量种植体处颌骨表面的应变值。结果是随着植入时间增加,所测得的种植体处颌骨表面的应变值也相应增加。这提示了种植体与骨组织界面对压力的传导性在不断增强。结论:在种植早期,具有良好生物相容性的种植体与骨界面的骨结合强度随时间性(time-mather)在不断地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