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目的 探讨大鼠皮肤伤口愈合中感觉神经肽与肌成纤维细胞分化的关系。方法 Wistar大鼠30只,随机分为辣椒素组(n=15)与对照组(n=15)。辣椒素组大鼠皮内注射大剂量辣椒素,以毁损感觉神经元,减少皮肤损伤时神经末梢释放感觉神经肽,停止注射1周后行背部皮肤切割伤。分别于伤后3、6、9天测定伤口面积,以免疫组化结合图像分析技术,观察2组大鼠伤口肉芽组织感觉神经肽P物质(SP)、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阳性染色,并探讨与肉芽组织肌成纤维细胞的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表达的关系。对照组除不注射辣椒素外,余处理同辣椒素组。结果辣椒素组大鼠肉芽组织SP、CGRP、α-SMA阳性表达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辣椒素组伤口面积为对照组的1.48倍。结论大鼠皮肤伤口愈合时,肉芽组织肌成纤维细胞分化与感觉神经肽有关。  相似文献   

2.
感觉神经肽SP对创面表皮干细胞迁移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 探讨感觉神经肽P物质 (SP)对创面表皮干细胞迁移的影响。方法 新生 3~ 4天Wistar大鼠 90只 ,随机分为正常组、SP组、辣椒素组 ,采用BrdU标记干细胞结合检测表皮干细胞特异性标记蛋白K19和β1整合素表达 ,观察皮肤全层缺损后 2 1天伤口局部应用SP对伤口表皮干细胞迁移及伤口愈合的影响 ,并与预先注射辣椒素毁损感觉神经元 (辣椒素组 )和单纯皮肤损伤 (正常组 )比较。结果 致伤后 18天SP组伤口闭合 ,较正常组提前 3天 ,而辣椒素组仅闭合创面面积的 2 5 5 4%。伤后SP组创缘及肉芽组织出现较多表皮干细胞 ;而抑制感觉神经肽SP的辣椒素组仅在创缘观察到少量表皮干细胞 ;正常组在肉芽组织中尚未发现表皮干细胞 ,在创缘的表皮干细胞数介于SP组和辣椒素组之间。结论 感觉神经肽SP能明显加快创面愈合速度 ,并具有诱导表皮干细胞向创缘和肉芽组织中迁移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创伤愈合过程中周围神经末梢分泌的P物质(SP)与表皮生长因子(EGF)及其受体EGFR表达的关系。方法:选择健康雄性Wistar大鼠50只,均分为实验组和人工去感觉神经(对照)组,其中实验组在背部脱毛区立即制作皮肤全层切割伤模型,并分别于伤后1,3,6,9,12d切取伤口组织,应用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技术检测SP、EGF/EGFmRNA及EGFR/EGFRmRNA的表达;对照组则在背部脱毛区利用大剂量辣椒素皮下注射来人工毁损感觉神经,从而阻止SP的分泌,再以与实验组同样的方法进行模型制作及各项检测。结果:实验组伤后第1天,SP及EGF/EGFR表达在伤缘皮肤毛囊及皮脂腺细胞,伤后第3天肉芽组织中SP有明显的表达,以后逐渐降低;肉芽组织中EGF/EGFR于伤后第3天从较低水平逐渐升高,至第9天达最高,然后明显降低。对照组伤口组织中SP、EGF/EGFR含量始终处于较低水平。EGFmRNA/EGFRmRNA变化趋势与免疫组化结果相似。结论:创伤愈合中,SP可能通过影响内源性EGF/EGFR的表达促进伤口的愈合。  相似文献   

4.
精氨酸对糖尿病大鼠伤口愈合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观察精氨酸对糖尿病大鼠伤口愈合的影响。方法 成年雄性Lewis大鼠,随机分为糖尿病组及正常对照组,前者以链脲佐菌素复制糖尿病模型,后者注射等鼙枸橼酸钠缓冲液;7d后住大鼠背部制作伤口,置入聚乙烯乙醇海绵,上述两组大鼠再随机分为精氨酸治疗组及盐水治疗组,每组10只大鼠;精氨酸治疗组每天腹腔注射L-精氨酸1g/kg,盐水治疗组每天注射等量等渗盐水;10d后大鼠处死取样,观察其伤口抗断张力、羟脯氨酸含量、前胶原mRNA表达。结果 与正常大鼠比较,糖尿病大鼠伤口抗断张力、羟脯氨酸含量、前胶原mRNA表达显著降低;与等渗盐水治疗组比较,精氨酸治疗组大鼠伤口抗断张力、羟脯氨酸含量、前胶原mRNA表达显著提高。结论 精氨酸可以有效促进糖尿病动物的伤口愈合。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外源性感觉神经肽P物质(substance P,SP)对糖尿病鼠难愈伤口的作用及其对创缘表皮干细胞(ESCs)迁移的影响。方法筛选糖尿病成模大鼠56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和SP组。于实验鼠背部制备2个直径1cm的全层皮肤切割伤口。SP组伤口给予外源性SP。分别于伤前及伤后4,7,10,14,17,21d描记伤口大小,动态观察各组治疗效果并取材,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伤口上皮化速度和质量,并以角蛋白19(K19)、β1整合素做为ESCs表面标记物,观察创缘ESCs分布及数量变化规律。结果对照组和SP组创面伤后14d愈合率分别是83.94%和100%。组织学观察伤后SP组创面上皮化速度及愈合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随着时间的推移,创缘标记阳性细胞数量明显增加,SP组较对照组增加明显,且主要位于新生基底层上层细胞及新生上皮。结论糖尿病难愈创面中,SP可以诱导ESCs向创缘迁移,这可能是SP加速创面愈合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索外源性血小板源伤口愈合因子 (platelet -derivedwoundhealingfactors,PDWHF)对糖尿病因难愈性伤口愈合的改善作用及其相关的分子机制。方法 四氧嘧啶诱导SD大鼠血糖值 >1.8mg/L后 ,采用大鼠背部成对切口伤模型 ,一侧伤口局部应用PDWHF( 10 0 μg/切口 ) ,手术当日及术后连续 6日每日 1次 ,另一侧作为自身对照。体外培养肉芽组织成纤维细胞 ,生长融合后 ,加入 10 %PDWHF ( 5g/L) ,观测前胶原Ⅰ (α1)mRNA水平量。结果 伤后 7,10 ,14天治疗组与自身对照非治疗组伤口抗张力值分别为 ( 10 3± 13 ) ,( 2 4 9± 4 9) ,( 5 4 6± 3 7)g/cm和 ( 67± 12 ) ,( 113± 2 8) ,( 2 77± 3 0 )g/cm ,两组间差异显著 (P <0 .0 1)。体外实验发现 :生长融合的伤口成纤维细胞与PDWHF孵育 4 ,8,12小时后 ,PDWHF作用组前胶原Ⅰ (α1)mRNA分别较对照组高 0 .9,3 .7,2 .2倍。结论 PDWHF促进糖尿病大鼠伤口愈合与其直接刺激伤口成纤维细胞前胶原Ⅰ (α1)基因表达相关。  相似文献   

7.
外源性rhEGF对放射复合创伤伤口愈合的促进作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宏观、光镜、免疫组化(显示Ⅲ型胶原)和原位杂交(检测1、3型胶原MRNA)等方法,动态观察外用rhEGF对大鼠放射复合创伤口愈合病变的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1)rhEGF可促进放射复合伤口内肉芽组织的形成。伤后7天见rhEGF用药创面肉芽组织含量较对照创面明显增多。(2)rhEGF可促进血管生成。伤后7天见EGF用药创面肉芽组织中有较对照创面明显增多的新生毛细血管网。(3)应用rhEGF可间  相似文献   

8.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大鼠皮肤损伤促愈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研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对大鼠皮肤损伤所发挥的促愈作用。从而为临床皮肤损伤修复提供新的种子细胞来源。方法:体外培养扩增雄性Wistar大鼠的骨髓MSCs,选择雌性Wistar大鼠30只制作皮肤损伤模型,并随机分为MSCs-胶原膜组(接种细胞胶原膜组,A组),单纯胶原膜组(B组)和自然愈合组(对照组,C组),每组10只。采用创面大体观察、组织学检查和透射电镜等方法观察创面愈合情况,并结合原位杂交方法判定创面愈合过程中是否存在植入细胞。结果:伤后7,14d,3组中任何两组之间创口收缩率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其顺序为A组>B组>C组;组织学检查显示,A组肉芽组织含量明显多于B、C组;电镜检查显示,A组受损皮肤接近正常;原位杂交结果表明,移植后7,21,27d,A组均可检测到雌性Wistar大鼠受损皮肤真皮层有雄性大鼠sry基因的表达。结论:MSCs可对皮肤损伤发挥明显的促愈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异种无细胞真皮基质与薄自体皮复合移植后细胞外基质的动态变化。方法以SD大鼠为动物模型,在其背部造成4 cm×5 cm的全层皮肤缺损。大鼠分为薄自体皮移植组和猪无细胞真皮基质+薄自体皮移植组,分别于移植后1,2,3,4,8,12,16周取标本,检测羟脯氨酸含量、Ⅰ/Ⅲ型前胶原mRNA的表达、透明质酸含量及纤维连接蛋白的变化。结果猪无细胞真皮基质与薄自体皮复合移植后,各时相点羟脯氨酸含量、Ⅰ型前胶原mRNA的表达均低于薄自体皮移植组(P<0.05);Ⅲ型前胶原mRNA的表达与薄自体皮移植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透明质酸含量高于薄自体皮移植组(P<0.05);而纤维连接蛋白的表达在早期高于薄自体皮移植组,后期则低于薄自体皮移植组(P<0.05)。结论猪无细胞真皮基质与薄自体皮复合移植后能够减少胶原合成和Ⅰ型前胶原mRNA的表达,增加皮肤中透明质酸含量,从而减轻瘢痕增生。纤维连接蛋白早期表达增高有利于创面愈合及基底膜的重塑,而后期表达降低有助于减轻瘢痕增生。  相似文献   

10.
糖尿病皮肤"隐性损害"的机制研究   总被引:34,自引:1,他引:33  
目的明确糖尿病皮肤的伤前病理改变是创面难愈的潜在机制。方法体重200~220g的SPF级SD大鼠14只,分为糖尿病组(8只)和正常对照组(6只),以链脲佐菌素(STZ)诱导糖尿病大鼠模型,成模后8周与正常对照组同时采集背部皮肤,观察皮肤的组织学特征,检测表皮细胞周期,测定皮肤组织糖含量、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蓄积程度、羟脯氨酸含量、Ⅰ型和Ⅲ型胶原、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表达量及其被糖基化程度、髓过氧化物酶(MPO)含量以及基质金属蛋白酶-2(MM-2)活性和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因子-2(TIMP-2)水平:结果糖尿病皮肤表皮细胞层次欠清晰,部分表皮细胞缺乏复层排列,棘细胞数量明显减少,表皮层厚度明显变薄;糖尿病大鼠皮肤真皮层明显变薄,胶原纤细、排列紊乱,Ⅲ型胶原分泌增加,Ⅰ、Ⅲ胶原交织排列,部分胶原可见变性、肿胀,胶原变性区域可见慢性炎性细胞局灶性浸润;糖尿病大鼠皮肤组织糖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AGEs明显蓄积;糖尿病大鼠皮肤S期以及G2/M期的表皮细胞百分比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糖尿病皮肤局部bFGF释放和表达虽不少于正常皮肤,但存在明显的bFGF糖基化;此外,糖尿病大鼠皮肤组织MPO含量明显增多、MMP-2活性明显增加,活化的MMP-2/TIMP-2比值升高。结论糖尿病大鼠皮肤组织在未损伤、组织结构完整性未遭到破坏的情况下已经存在着组织学和细胞生物学行为的改变,这种有别于皮肤组织完整性破坏的隐匿性损害可能是糖尿病皮肤易损或创面形成后难以愈合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生物合成的游离NgR对新生大鼠原代背根神经节(DRG)神经元突起生长的影响.方法 以ViraPowerTM慢病毒将NgR(310)ecto基因转染人培养的骨髓基质细胞,收集培养上清获得游离NgR.分离新生大鼠DRG神经元并分为两组,对照组直接将神经元种植到经含中枢神经系统(CNS)髓鞘蛋白包被的培养皿中培养;实验组先将骨髓基质细胞培养上清加入含CNS髓鞘蛋白的培养皿中,孵育4 h后再植入DRG神经元.两组细胞均在培养24 h后固定,进行βⅢ-tubulin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图像观察神经元及其突起生长情况.结果 基因修饰的骨髓基质细胞,转染后48 h间接免疫荧光的方法检测可见胞浆内荧光表达.种植24 h后对照组DRG细胞很少有突起长出;而实验组DRG细胞中60%的神经元长出突起,且突起较长.结论 游离NgR能够竞争性结合脊髓损伤后局部分泌的轴突生长抑制因子,从而保护生理性NgR,可能是促轴突再生和脊髓功能恢复的一种新策略.  相似文献   

12.
目的:为全面掌握新疆哈密市2019年牛羊包虫病感染情况,科学评估包虫病流行趋势以及高风险区域的发病情况。方法:采用剖检和ELISA方法对哈密市牛羊感染包虫病情况进行检查分析。结果:2019年哈密市共剖检牛470头,阳性率3.62%,羊920只,阳性率5.22%;检测羊血清311份,阳性率为3.11%;检测犬粪342份,阳性率为1.46%。按区县统计,巴里坤县牛包虫病感染率最高,伊州区羊包虫病感染率最高。按地理环境统计,山北牧区比山南农区家畜感染率高。结论:与2018年相比,2019年哈密市包虫病感染率有所增加,说明哈密市在包虫病防控方面还需进一步加大力度,采取切实有效的方法控制家畜包虫病感染率增高的趋势,保障公共卫生安全和畜牧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3.
多层螺旋CT在儿童颈部囊状淋巴管瘤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MSCT对儿童颈部囊状淋巴管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经病理证实的儿童颈部囊状淋巴管瘤MSCT表现并与手术病理所见对照.结果:儿童颈部囊状淋巴管瘤MSCT的特点:①多囊性;②可出现"液-液平面"征象;③沿疏松结缔组织生长;④增强扫描囊壁不强化或轻度强化,囊内容物不强化;⑤肿瘤包绕血管、神经及脂肪;⑥MSCT可以水平横断面、冠状面、矢状面结合显示病灶.结论:MSCT检查对儿童颈部囊状淋巴管瘤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有利于手术方案的制订,在评价肿瘤侵犯方面优于超声和普通CT.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分析博利康尼协同普米克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1月1日~2017年12月31日住院的小儿毛细支气管炎患者92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46例,两组均进行综合性治疗,包括抗病毒、止咳等,对照组给予地塞米松磷酸钠静脉滴注,研究组采用博利康尼协同普米克雾化吸入,7 d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治愈30例,好转16例,治愈率65.2%;研究组治愈42例,好转4例,治愈率91.3%。两组治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800,P<0.05)。结论博利康尼协同普米克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治愈率高,临床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雌二醇对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预防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 将新生鼠分为正常对照组、空白对照组、阴性对照组和试验组,后3组建立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动物模型.试验组新生鼠从出生当天至出生后第10天给予17β-雌二醇皮下注射,阴性对照组每天皮下注射等量磷酸盐缓冲液(PBS液).以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视网膜中TNF-α表达的光密度值;通过HE染色测定各组突破视网膜内界膜的血管内皮细胞核数.结果 免疫组化测定正常对照组、空白对照组、阴性对照组及试验组TNF-α平均光密度值分别为0.0559±0.0332、0.2538±0.0792、0.2672±0.0884、0.0496±0.0232,空白对照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试验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视网膜突破内界膜的内皮细胞核数分别为0.310±0.465、17.250±4.573、16.36±3.773、0.450±0.500,空白对照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试验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雌二醇可抑制视网膜新生血管的形成,对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有一定的预防作用,其机制之一可能是雌二醇可抑制视网膜TNF-α的表达.  相似文献   

16.
宁刚  陈荟竹   《放射学实践》2011,26(4):385-389
目的:利用多层螺旋CT分析小儿卵巢肿瘤的影像特点。方法:经手术病理确诊的27例女性患儿共34个卵巢肿瘤病例资料,年龄1.1-18.0岁,平均(11.7±5.1)岁;使用Philips Brilliance 6层螺旋CT进行平扫和增强扫描;1例肿瘤扭转的急腹症患儿仅行平扫。结果:CT表现为单纯囊性肿瘤11个(11/34,占32.35%),实性肿瘤有9个(9/34,占26.47%),囊实性肿块14个(14/34,占41.18%)。增强扫描后有29个卵巢肿瘤可见卵巢血管蒂征,占87.88%。12例可见腹水,4例有腹膜种植。9例淋巴结肿大,5例出现肝肺等远处转移。钙化15个,13个畸胎瘤均见钙化,同时可见钙化及脂肪成分者11个,2个畸胎瘤未见确切脂肪成分。结论:CT扫描易于显示肿瘤囊实性、钙化及脂肪成分以及卵巢静脉的走行等征象,对于小儿卵巢肿瘤的定位、定性及协助分期等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某部官兵胃镜检查结果情况,为本地区官兵上消化道疾病的防治提供策略和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07至2021-06共10年间在武警浙江总队医院接受电子胃镜检查的1768例部队官兵的临床资料,分析各种上消化道疾病的检出率及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 Hp)感染率,并比较不同年龄、性别、职别、季节各主要疾病的发病情况。结果 近10年来该地区官兵常见上消化道疾病依次为:慢性非萎缩性胃炎、胃炎伴糜烂、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反流性食管炎、胃炎伴胆汁反流、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溃疡、贲门炎、十二指肠球炎,其检出率分别为97.00%、21.72%、9.95%、5.60%、3.11%、3.00%、1.70%、1.53%、1.41%;除贲门炎外,上述其余疾病的患病情况在不同年龄组之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胃炎伴糜烂、胃炎伴胆汁反流、反流性食管炎、胃息肉、胃癌的患病情况在不同职别人群之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不同性别、不同季节之间比较各疾病发病情况无统计学差异(P>0.05)。总的Hp感染率为44.57%,...  相似文献   

18.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浆中注射用清开灵主要成分栀子苷的方法 ,研究其在家兔体内的药代动力学,为临床用药提供新的药代动力学参数。方法采用GeminiC18色谱柱(250mm×4.6mm,5μm),流动相:乙腈-水(14∶86),紫外检测波长:238nm,流速:1ml/min,进样量:20μl,柱温:40℃。3只家兔静脉滴注注射用清开灵后,采集不同时间点的血药浓度,计算其药动学参数。结果在选定的色谱条件下,注射用清开灵中栀子苷与血浆中其他成分分离良好。栀子苷的血药浓度范围:0.11~7.32μg/ml(r=0.9979)。栀子苷高、中、低3种浓度方法回收率大于96.3%、萃取回收率大于94.0%;日内和日间精密度RSD分别小于4.9%、3.2%,最低检测限为0.11μg/ml。将血药浓度数据采用3P97软件拟合,结果符合一室模型。栀子苷的主要药动学参数:t1/2为(0.33±0.03)h,V为(0.71±0.10)L,CL为(1.47±0.07)L/h,AUC0→4.5h为(3.71±0.20)μg.h/ml。AUC0→∞(4.22±0.37)μg.h/ml。结论本文方法简便、准确,其药代动力学数据为临床注射用清开灵中栀子苷血药浓度的监测和药代动力学研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9.
陈程  孙阳  夏云龙 《转化医学杂志》2022,11(1):封二-封二
近年来,人工智能在心律失常领域展现出巨大的潜力。智能研究和心律失常的结合给疾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带来巨大变革。本文将就人工智能分别在心律失常诊断、挖掘疾病新特征、建立疾病预测模型、局限性及展望四个方面作一阐述。  相似文献   

20.
目的以肾小球滤过率(GFR)为标准,评价Cockcroft-Gault、肾脏病膳食改良研究(MDRD)、简化MDRD及Martin公式在评估肾功能损伤中的价值。方法选择120例行GFR测定的非透析患者,以MDRD、简化MDRD及Martin公式推算GFR,以Cockcroft-Gauh公式推算肌酐清除率,比较各推算值与GFR的差异及相关性。结果Cockcroft—Gauh公式推算值与GFR值差异有显著性。MDRD、简化MDRD和Martin公式推算值仅在GFR〈80ml·min^-1·(1.73m^2)^-1时与GFR差异无显著性,但只有在GFR〈50ml·min^-1·(1.73m^2)^-1时与GFR有相关性。结论Cockcroft-Gault公式不适用于评价中国人肾功能受损的情况。MDRD、简化MDRD及Martin公式仅在GFR〈50ml·min^-1·(1.73m^2)^-1时可用于粗略评价中国人肾小球滤过功能受损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