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可注射性组织工程骨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 已经有实验证明可用组织工程方法构建可注射性软骨,试图应用组织工程技术探索可注射性组织工程骨折的可行性。方法 从兔髂骨骨髓细胞中获取骨髓基质成骨细胞,将骨须基质成骨细胞与2.0%藻酸钠溶液混合形成骨髓基质成骨细胞/藻酸钠复合物,使细胞的终浓度为5&;#215;10^6/ml。将骨髓基质成骨细胞/藻酸钠复合物注射于裸鼠背部皮下,用氯化钙固化为凝胶体。结果 注射后4,8周流向物在裸鼠背部皮下形成硬结节,X线片均显示有明显成骨现象。组织学分析显示标本有大量新骨形成,并具有髓腔样结构。结论 应用藻酸钠复合骨髓基质成骨细胞可通过注射方式在动物体内形成骨组织。  相似文献   

2.
目的在裸鼠背部皮下注射软骨细胞/藻酸钙复合物、骨髓基质成骨细胞/藻酸钙复合物,观察体内软骨、骨形成的可行性。方法分别从兔耳软骨和髂骨获取软骨细胞和骨髓基质干细胞,体外扩增培养,将获得的软骨细胞和骨髓基质成骨细胞与藻酸盐复合,注射于裸鼠背部皮下,以单纯藻酸钙植入作为对照组,6,12周后进行组织学检查和X线检查,观察软骨和骨的形成。结果注射软骨细胞复合物组,裸鼠背部皮下有软骨样组织形成,软骨细胞位于类似于正常软骨组织的陷窝中,注射骨髓基质成骨细胞复合物组,裸鼠背部皮下有骨样组织形成,具有骨髓腔样结构,而对照组无软骨或骨形成。结论藻酸钙可用作软骨和骨组织工程的支架材料,以藻酸钙为载体的可注射性组织工程软骨和骨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3.
以藻酸钙为载体的可注射性组织工程软骨和骨研究   总被引:4,自引:4,他引:4  
雷德林  陈书军 《中国临床康复》2002,6(22):3351-3352,I002
目的:在裸鼠背部皮下注射软骨细胞/藻酸钙复合物、骨髓基质成骨细胞/藻酸钙复合物,观察体内软骨、骨形成的可行性。方法:分别从兔耳软骨和髂骨获取软骨细胞和骨髓基质干细胞,体外扩增培养,次获得的软骨细胞和骨髓基质成骨细胞与藻酸盐复合,注射于裸鼠背部皮下,以单纯藻酸钙植入作为对照组,6,12周后进行组织学检查和X线检查,观察软骨和骨的形成。结果:注射软骨细胞复合物组,裸鼠背部皮下有软骨样组织形成,软骨细胞位于类似于正常软骨组织的陷窝中,注射骨髓基质成骨细胞复合物组,裸鼠背部皮下有骨样组织形成,具有骨髓腔样结构,而对照组无软骨或骨形成。结论:藻酸钙可用作软骨和骨组织工程的支架材料,以藻酸钙为载体的可注射性组织工程软骨和骨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4.
藻酸钙复合材料构建组织工程化骨及软骨的实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背景:软骨组织工程的两个关键问题是种子细胞和支架材料,保证支架材料上有足够数量的功能细胞是体内形成骨和软骨组织的基础。目的:对经体外培养的骨髓基质干细胞与藻酸钙载体及生长因子复合形成的组织工程性骨及软骨进行形态学观察。设计:细胞形态对比,观察12周实验结果。单位:郑州大学骨科研究所,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骨科实验室。对象:实验于2001—09/2002—06在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骨科实验室完成。3月龄雄性新西兰大白兔9只,平均体质量3.2kg。方法:复合材料分别为:①藻酸钙。②藻酸钙+骨髓基质细胞。③藻酸钙+骨髓基质细胞+类胰岛素生长因子Ⅰ。④藻酸钙+骨髓基质细胞+转化生长因子β。⑤藻酸钙+骨髓基质细胞+转化生长因子β+类胰岛素生长因子Ⅰ。将5种组合注射于同一个体新西兰火白兔背部不同部位皮下组织中,每组各注射2处,共10处,每处0.2mL,分别做好标记。按组分别于术后4,8,12周取材,各时间点处死动物3只,取兔背部皮下增殖物进行骨和软骨组织生成物观察,应用苏木精-伊红、甲苯胺蓝、Masson、番红-O染色技术。主要观察指标:兔背部皮下增殖物的组织学观察。结果:兔背部皮下增殖物的组织学观察结果:4周时可见藻酸钙+骨髓基质细胞+类胰岛素生长因子Ⅰ、藻酸钙+骨髓基质细胞+转化生长因子β、藻酸钙+骨髓基质细胞+转化生长因子β+类胰岛素生长因子Ⅰ组有岛状软骨样组织形成,软骨细胞包绕于碱性基质中,8周时复合物中形成大量的类软骨结构,并部分向骨组织转化,细胞周围有大量的基质分泌,部分软骨细胞呈簇状分布。12周时藻酸钙+骨髓基质细胞+转化生长因子β+类胰岛素生长因子Ⅰ组软骨组织基本转变为骨组织,并开始吸收。结论:骨髓基质细胞-藻酸钙-生长因子复合材料能形成软骨及骨组织。藻酸钙适合骨髓基质细胞生长,是一种良好的骨及软骨组织工程载体。  相似文献   

5.
背景软骨组织工程的两个关键问题是种子细胞和支架材料,保证支架材料上有足够数量的功能细胞是体内形成骨和软骨组织的基础.目的对经体外培养的骨髓基质干细胞与藻酸钙载体及生长因子复合形成的组织工程性骨及软骨进行形态学观察.设计细胞形态对比,观察12周实验结果.单位郑州大学骨科研究所,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骨科实验室.对象实验于2001-09/2002-06在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骨科实验室完成.3月龄雄性新西兰大白兔9只,平均体质量3.2kg.方法复合材料分别为①藻酸钙.②藻酸钙+骨髓基质细胞.③藻酸钙+骨髓基质细胞+类胰岛素生长因子Ⅰ.④藻酸钙+骨髓基质细胞+转化生长因子β.⑤藻酸钙+骨髓基质细胞+转化生长因子β+类胰岛素生长因子Ⅰ.将5种组合注射于同一个体新西兰大白兔背部不同部位皮下组织中,每组各注射2处,共10处,每处0.2mL,分别做好标记.按组分别于术后4,8,12周取材,各时间点处死动物3只,取兔背部皮下增殖物进行骨和软骨组织生成物观察,应用苏木精-伊红、甲苯胺蓝、Masson、番红-O染色技术.主要观察指标兔背部皮下增殖物的组织学观察.结果兔背部皮下增殖物的组织学观察结果4周时可见藻酸钙+骨髓基质细胞+类胰岛素生长因子Ⅰ、藻酸钙+骨髓基质细胞+转化生长因子β、藻酸钙+骨髓基质细胞+转化生长因子β+类胰岛素生长因子Ⅰ组有岛状软骨样组织形成,软骨细胞包绕于碱性基质中,8周时复合物中形成大量的类软骨结构,并部分向骨组织转化,细胞周围有大量的基质分泌,部分软骨细胞呈簇状分布.12周时藻酸钙+骨髓基质细胞+转化生长因子β+类胰岛素生长因子Ⅰ组软骨组织基本转变为骨组织,并开始吸收.结论骨髓基质细胞-藻酸钙-生长因子复合材料能形成软骨及骨组织.藻酸钙适合骨髓基质细胞生长,是一种良好的骨及软骨组织工程载体.  相似文献   

6.
背景:研究证明骨髓基质干细胞与煅烧骨支架材料结合后可形成组织工程化骨,但在动物体内的生物相容性及皮下诱导成骨的能力国内报道较少. 目的:观察骨髓基质细胞复合异种煅烧骨植入BALB/c裸鼠背部皮下的成骨性能及煅烧骨材料作为组织工程骨支架材料的可行性. 方法:选用经脱脂及脱蛋白处理后高温煅烧形成的骨支架材料与梯度密度离心法分离培养至第3代的羊骨髓基质干细胞构建细胞-煅烧骨复合物植入 BALB/c 裸鼠背部皮下,选同期对侧背部皮下植入单纯煅烧骨为对照组. 结果与结论:煅烧后的松质骨块为白垩色,表面呈蜂窝状多孔结构,保留了天然松质骨的多孔状空间结构.骨小梁结构完整,孔隙相互连通.骨髓基质干细胞接种到煅烧骨后24 h可见大量细胞黏附于支架上,7 d后细胞分泌大量细胞外基质,细胞与基质分界不清,细胞能在材料上良好地黏附、增殖与生长,细胞活性未受到支架材料的影响.植入4周后,两组均可见煅烧骨边缘出现少量残片,细胞-煅烧骨复合物组煅烧骨孔隙周边可发现骨细胞,对照组煅烧骨表面可见纤维结缔组织包绕.植入后8周,两组均可见到煅烧骨部分降解为片状类骨质,周围有成纤维细胞包绕,排列紧密,形态多样,细胞-煅烧骨复合物组煅烧骨孔隙内可见煅烧骨表面有排列成行的成骨细胞,孔隙间有散在淋巴细胞浸润.对照组标本可见孔隙内有大量结缔组织长入,未见明显成骨迹象.结果说明,经高温煅烧后的松质骨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安全性,可作为骨髓基质干细胞的良好载体,复合后植入体内能够诱导新生骨组织形成,可作为骨缺损组织工程修复的支架材料.  相似文献   

7.
骨髓基质干细胞接种于藻酸盐修复兔颅骨缺损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目的在骨缺损中植入骨形成细胞和藻酸盐复合物,观察缺损的修复情况。方法体外扩增兔骨髓基质干细胞(bonemarrowstemcell,MSCs),将MSCs与2.0%藻酸钠溶液混合形成MSCs/藻酸钠复合物,使细胞的终浓度为5×106/ml。将MSCs/藻酸钠复合物用氯化钙固化为凝胶体,植入细胞供体兔颅骨直径15mm缺损中,以单纯植入藻酸盐凝胶作为对照。术后8周取材,通过大体观察、X线检查、组织学检查观察骨缺损的修复情况。结果MSCs/藻酸钠凝胶植入8周后,缺损大部分获得修复,组织学分析显示缺损中有大量新骨形成。结论应用藻酸钠复合MSCs可以提高骨缺损修复效果。  相似文献   

8.
骨髓基质干细胞接种于藻酸盐修复兔颅骨缺损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羊书勇  雷德林 《中国临床康复》2002,6(12):1746-1746,1759
目的 在骨缺损中植入骨形成细胞和藻酸盐复合物,观察缺损的修复情况。方法 体外扩增兔骨髓基质干细胞(bone marrow stem cell,MSCs),将MSCs与2.0%藻酸钠溶液混合形成MSCs/藻酸钠复合物,使细胞的终浓度为5&;#215;10^6/ml。将MSCs/藻酸钠复合物用氯化钙固化为凝胶体,植入细胞供体兔颅骨直径15mm缺损中,以单纯植入藻酸盐凝胶作为对照,术后8周取材,通过大体观察、X线检查,组织学检查观察骨缺损的修复情况。结果 MSCs/藻酸钠凝胶植入8周后,缺损大部分获得修复,组织学分析显示缺损中有大量新骨形成。结论 应用藻酸钠复合MSCs可以提高骨缺损修复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藻酸钙水凝胶(CAH)作为自体骨髓(ABM)载体构建可注射骨替代物的可行性.方法在兔背部皮下随机注射藻酸钙自体骨髓复合物(CAH/ABM)、单纯ABM、CAH,术后2、4周取材,通过X线、组织学检查观察其异位诱导成骨能力,并对新生骨进行定量组织学研究和统计学比较.结果X线、组织学检查结果均表明CAH/ABM组有较多新骨形成,ABM组诱导出少量骨,CAH组未见新生骨,诱导骨量统计学上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可注射CAH/ABM复合物具有良好的骨诱导性,CAH是ABM的良好载体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为使骨缺损的治疗简便可行,又要保证可靠的骨修复效果,实验将成骨细胞复合于藻酸钙水凝胶中,直接经皮注射动物体内了解其成骨情况.方法:实验于2006-01/2007-07在十堰市太和医院生命科学研究所实验室完成.将培养的兔骨髓基质成骨细胞复合于1.5%藻酸钠溶液,再加入葡萄糖酸钙,制备成骨细胞密度为1×1010 L-1、钙离子浓度为50 mmol/L的藻酸钙水凝胶.将20只健康成年新西兰大白兔左侧背部经皮注射成骨细胞-藻酸钙水凝胶复合物(实验侧),右侧注射单纯藻酸钙水凝胶(对照侧).于术后4,8,12周分别行X射线检查及组织学观察成骨情况.结果:20只健康成年新西兰大白兔均进入结果分析.X射线和组织学观察表明,实验侧成骨活跃,骨再生迅速,12周内,新生骨组织明显增多,且新生骨组织趋向成熟,X线片显示高密度影;而对照侧未见骨组织出现.结论:复合成骨细胞的藻酸钙凝胶经皮注射植入在动物体内异位成骨可靠、确切.  相似文献   

11.
目的:为使骨缺损的治疗简便可行,又要保证可靠的骨修复效果,实验将成骨细胞复合于藻酸钙水凝胶中,直接经皮注射动物体内了解其成骨情况。方法:实验于2006—01/2007—07在十堰市太和医院生命科学研究所实验室完成。将培养的兔骨髓基质成骨细胞复合于1.5%藻酸钠溶液,再加入葡萄糖酸钙,制备成骨细胞密度为1×10^10L^-1、钙离子浓度为50mmol/L的藻酸钙水凝胶。将20只健康成年新西兰大白兔左侧背部经皮注射成骨细胞-藻酸钙水凝胶复合物(实验侧),右侧注射单纯藻酸钙水凝胶(对照侧)。于术后4,8,12周分别行X射线检查及组织学观察成骨情况。结果:20只健康成年新西兰大白兔均进入结果分析。X射线和组织学观察表明,实验侧成骨活跃.骨再生迅速.12周内,新生骨组织明显增多,且新生骨组织趋向成熟,X线片显示高密度影;而对照侧未见骨组织出现。结论:复合成骨细胞的藻酸钙凝胶经皮注射植入在动物体内异位成骨可靠、确切。  相似文献   

12.
背景:海藻酸有相对温和的凝胶条件与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已广泛应用于生物组织工程.目的:采用海藻酸钠凝胶复合异种骨的方法,构建骨组织工程载体,观察载体中细胞的生物性能及体内成骨能力.方法:取2只2周龄新西兰兔的骨髓,以1 ×10~(-8)mol/L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取诱导后第2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接种于1%海藻酸钠凝胶中,培养4 d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凝胶中细胞形态.将第2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为单纯DMEM凝胶组和含1%海藻酸钠的DMEM凝胶组,分别培养7 d后行骨形态发生蛋白2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取24只裸鼠,随机分为2组,于两侧股部肌袋中分别植入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海藻酸钠凝胶/牛松质骨复合体作为实验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牛松质骨复合体作为对照组.术后2,4周后组织学观察复合体成骨情况,图像分析系统分析各组成骨或软骨的面积百分比.结果与结论:海藻酸钠凝胶中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形态饱满,细胞悬浮于凝胶中,可见细胞分裂和核分裂相.单纯DMEM凝胶组和含1%海藻酸钠的DMEM凝胶组免疫组织化学观察,细胞分裂增殖正常,伸出多种形态的突起,胞核大,核仁清晰.单纯DMEM凝胶组和含1%海藻酸钠的DMEM凝胶组的骨形态发生蛋白2表达阳性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扫描电镜观察海藻酸钠凝胶均匀地复合于牛松质骨微孔中,不同平面均有细胞生长.动物实验显示术后2,4周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成骨或软骨的面积百分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提示以海藻酸钠凝胶,牛松质骨构建骨组织工程载体,合乎组织工程载体的超结构原理,能最大限度地承载细胞,生物性能好,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和成骨表型及相关的生物性能无不良影响,在体内成骨效率较高.  相似文献   

13.
背景:目前可注射组织工程骨的研究主要限于动物实验,若人骨髓基质干细胞与藻酸盐生物相容性良好,可注射组织工程骨将是极具前途的临床治疗手段。目的:体外观察人骨髓基质干细胞与可注射支架藻酸钙凝胶的生物相容性。方法:实验组将第2代人骨髓基质干细胞与藻酸钙凝胶复合培养,对照组单纯接种骨髓基质干细胞。倒置相差显微镜、扫描电镜观察各组细胞形态及增殖情况,MTT法半定量检测细胞增殖情况。结果与结论:倒置显微镜下见实验组细胞生长良好,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扫描电镜见骨髓基质干细胞在藻酸钙表面贴附、增殖良好,第6天时细胞已跨越微孔表面或向孔内生长。MTT法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细胞增殖能力不受影响。结果初步表明藻酸钙与人骨髓基质干细胞体外生物相容性较好。  相似文献   

14.
背景: 目前传统的胰酶消化法和单细胞悬液转移细胞的方法存在诸多缺点,限制了骨组织工程学的发展.目的: 培养骨髓基质干细胞并向成骨细胞诱导分化,制备细胞片层.方法: 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犬骨髓基质干细胞,接种于DMEM成骨诱导培养基,向成骨细胞诱导分化,采用细胞片层技术,利用温度反应性培养基的温度变化,收获完整的细胞片层.结果与结论: 刚接种至培养皿的原代细胞在培养瓶底散在分布,呈圆形,胞体透亮,折光性好,12 d时细胞呈长梭形,完全融合,呈旋涡状生长;成骨诱导后的骨髓基质干细胞大部分变为方形、多角形和鳞片形,21-28 d形成明显的圆形或卵圆形钙化结节;温度反应性培养皿中的间充质干细胞降温至临界温度32℃以下时,细胞便逐步从培养皿底分离,形成完整的骨髓基质干细胞片层.实验结果证实密度梯度离心法可成功分离培养犬骨髓基质干细胞并向成骨细胞诱导分化,应用细胞片层技术可获取完整的骨髓基质干细胞片层.  相似文献   

15.
Nell-1 is a recently discovered secreted protein with the capacity to promote osteoblastic calvarial cell differentiation and mineralization and induce calvarial bone overgrowth and regeneration in various rodent models. However, the extent of Nell-1 osteoinductivity in large animal cells remains unknown. The objective of the study was to evaluate the feasibility of adenoviral encoding Nell-1 (AdNell-1) gene transfer into primary adult goat bone marrow stromal cells (BMSCs) in vitro and in vivo and to compare the osteoinductive effects with those produced by 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2 (BMP-2), a well established osteoinductive molecule currently utilized for regional gene therapy. AdNell-1-transduced BMSCs expressed Nell-1 protein and underwent osteoblastic differentiation within 2 weeks in vitro, which is comparable to AdBMP-2. After intramuscular injection of nude mice, the AdNell-1- and AdBMP-2-transduced BMSCs revealed new bone formation, while untransduced or AdLacZ-transduced BMSCs showed mainly fibrotic tissue proliferation. At 4 weeks, BMP-2 induced significantly larger bone mass with a mature bone margin and central cavity filled with primarily fatty marrow tissue. Nell-1 samples had significantly less bone mass but were histologically similar to newly formed trabecular bone mixed with chondroid bone-like areas verified by type X collagen (ColX) immunohistochemistry. This distinct difference in histomorphology from the bone mass induced by BMP-2 suggests that there is a potential clinical role/advantage for Nell-1 in skeletal tissue engineering and regeneration.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以1,25.(OH)2VitD3为活性因子,与人骨髓间质成骨细胞、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珊瑚羟基磷灰石人工骨联合构建组织工程骨时,1,25-(OHhVitD3在三维支架上对成骨细胞的作用及构建组织工程骨的体内快速血管化能力和异位成骨能力。方法:(1)实验材料及对象:实验于2005—09/2006—03在苏州大学细胞与基因教研室完成。取SPF级6—8周龄BALB/cnu雄性裸鼠18只,体质量27~32g,骨髓来源于健康成人(志愿者)、新生儿脐带取材时经产妇同意。(2)实验方法及评估:①体外实验:体外分离、培养人骨髓间质成骨细胞和脐静脉内皮细胞。人骨髓间质成骨细胞以5×10^8 L^-1,脐静脉内皮细胞以2.5×10^8 L^-1按2:1比例接种至经1,25-(0H)2VitD3处理过的珊瑚羟基磷灰石人工骨上,作为实验组;相同比例接种于单纯珊瑚羟基磷灰石人工骨上为对照组。体外培养3d后,检测骨钙素含量及碱性磷酸酶活性并始终行光学显微镜观察。②动物实验:18只裸鼠随机摸球法分为两组,9只植入实验组组织工程骨每侧1块,另9只植入对照组组织工程骨每侧1块。术后4,8,12周后取材,行常规组织学、扫描电镜观察,并行植入物新生血管定量分析和成骨的定量判断。 结果:纳入裸鼠18只,均进入结果分析。①倒置显微镜下珊瑚羟基磷灰石人工骨周边人骨髓间质成骨细胞、脐静脉内皮细胞均良好生长。组织工程骨构建3d后,骨钙素含量和碱性磷酸酶活性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②组织学观察可见,4周时,各组原始类骨组织均长入支架材料内部。8周时,骨组织成熟与微血管相伴出现。12周时,各组均有成熟骨组织出现。对照组在各时间点微血管量均少于实验组。扫描电镜观察,4周时,实验组大量细胞外基质将细胞包埋,材料表面可见大量微血管  相似文献   

17.
背景:在骨修复和重建过程中,成骨细胞和骨髓基质细胞是主要功能细胞,二者存在着密切的功能联系。目的:通过骨髓基质细胞一成骨细胞共育体系的建立,观察共育体系中两种细胞之间的功能影响及生物学特点。方法:原代分离人骨髓基质细胞和人成骨细胞,将2种细胞置于Transwell共育环境中共同培养,建立人骨髓基质细胞一成骨细胞共育体系。分别采用MTT、丫啶橙染色、碱性磷酸酶活性检测等方法初步评价共育体系中两种细胞增殖、凋亡及功能改变情况。结果与结论:在复合培养体系中,骨髓基质细胞一成骨细胞共育体系能够促进成骨细胞的增殖与碱性磷酸酶的活性,同时抑制骨髓基质细胞的凋亡,促进骨髓基质细胞的趋化聚集。结果提示在复合培养体系中,骨髓基质细胞能够加速成骨细胞的增殖及成骨活性,另外成骨细胞也可减少骨髓基质细胞的凋亡,并加强其成骨性分化的作用。两者之间具有较为紧密的影响和功能联系。  相似文献   

18.
19.
背景采用理化技术制备的天然生物骨衍生材料具有天然网状孔隙系统,具有良好的细胞相容性,有利于成骨细胞的附着及生长,可用于成骨细胞的支架材料.目的观察部分去蛋白脱钙骨作为成骨细胞支架材料体内植入的成骨作用.设计随机对照实验.单位昆明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中心实验室.材料部分去蛋白脱钙骨;人胎骨膜成骨细胞;4周龄BALB/c裸小鼠20只,体质量25~28 g,雌雄不限.方法实验于2003-01/06在昆明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中心实验室完成.将部分去蛋白脱钙骨与人胎骨膜成骨细胞体外复合培养1周后植入裸鼠体内,每只裸鼠共植4块材料,脊柱左侧植入材料与细胞的复合物,作为实验侧,右侧单纯植入材料,作为空白对照侧.于术后4周及8周取出材料行碱性磷酸酶活性及常规组织学检查.主要观察指标裸鼠植入材料取出后行一般观察、碱性磷酸酶活性及常规组织学检查.结果20只裸鼠均进入结果分析.①裸鼠植入材料一般观察植入材料的周围组织未见坏死、化脓、积液等迹象,材料内有软组织长入、包裹.②碱性磷酸酶活性测定结果部分去蛋白脱钙骨复合成骨细胞体内植入8周时碱性磷酸酶活性比4周时强[(22.854±6.018),(11.286±4.268)nkat/g],并比单纯植入的材料强得多[(1.217±0.083),(2.717±0.583)nkat/g].③常规组织学检查结果实验侧4周见有软骨形成,8周时部分软骨形成骨组织,并见有髓腔,且软骨或新骨形成增多,而对照侧未见软骨或骨形成.结论部分去蛋白脱钙骨复合成骨细胞体内植入后能形成软骨或骨,并随植入时间的延长,软骨或新骨形成增多;部分去蛋白脱钙骨可用于成骨细胞的支架材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