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以白银矿区存有的大量含铜废石为研究对象,采用生物柱浸法对其进行浸出试验研究。结合白银废石铜矿特点与细菌浸出特性,分别研究不同矿样粒度,浸矿菌种,浸矿温度以及浸出时间等对浸出结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采用BioMetal SM-3中等嗜热嗜酸菌浸出白银废石堆矿样是可行的,可在较短的浸出时间(190d)内获得较高的铜浸出率(-15mm粒级Cu浸出率>60%)。通过对比不同矿样粒度对金属浸出率与矿柱稳定性的影响,在工业应用时,为保证矿堆的稳定性和金属浸出速率,建议将矿石破碎到-20 mm粒级然后筑堆。。本试验研究所取得的试验参数揭示了白银含铜废石生物浸出规律及过程控制因素,对白银含铜废石采用生物堆浸工业生产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内蒙古某低品位含铜废石平均含铜0.16%,其中原生硫化铜占79.38%,次生硫化铜占14.17%。采用生物柱浸-萃取-电积工艺进行铜回收试验研究。对浸出生物种群、矿石粒度、柱浸温度等条件进行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在矿石粒度50 mm以下保持柱浸体系温度为40℃下,采用ZJ微生物菌种进行滴淋浸出185 d,浸出率可以达到27.34%。采用生物柱浸-萃取-电积工艺的综合回收率大于27.20%。浸出液经萃取-电积获得的阴极铜符合国家标准。  相似文献   

3.
生物冶金技术在释放含铜废石资源上具有技术优势。生物浸出综合试验表明采用SM-3中等嗜热嗜酸菌浸出白银含铜废石中的铜是完全可行,该细菌对矿样中的黄铜矿有较好的生物氧化溶解作用,不存在常温浸矿细菌浸出过程中突显的钝化问题。在接种浓度10%、矿浆浓度5%、矿样粒度D70=400、摇床转速175rpm的试验条件下,浸出30天即可获得80%的Cu浸出率。  相似文献   

4.
白银含铜废石生化浸出-萃取-电积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白银公司含铜废石生化浸出-萃取-电积各工序工艺条件的试验研究,旨在确定矿石中金属的浸出率和浸出速度,并得出最佳浸出、萃取、电积条件,为后续生化工艺的实施奠定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5.
针对白银公司露天矿废石资源现状,从溶浸采矿角度出发,描述了废石的矿石类型和岩性,进行了废石块度分级,并利用物相分析和化学成分分析方法,分析了废石矿相和化学成分组成。在硫酸浓度分别为5g/L和10g/L的条件下,分别对3种粒径的废石进行了单循环和双循环浸出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该废石具有良好的渗透性,浸出液中Cu^2+浓度均远大于1g/L,超过了工业萃取电积所需的浓度,说明该废石具有良好的可浸性,试验研究还探明了硫酸浓度、废石粒径和循环次数对废石浸出率和浸出速率的影响规律,为选取工业参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甘肃白银矿区废石中铜的选矿回收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肃白银矿区在开采早期有计划地将铜品位为0.25%左右的废石进行了集中堆排,至目前堆排量高达2.53亿t,在经济与技术条件较成熟的今天,对该风化程度较高的含铜废石进行了铜的选矿回收研究。在磨矿细度为-0.074 mm占80%的情况下,采用1粗1扫3精、中矿顺序返回闭路流程处理该废石,可获得铜品位为15.74%、铜回收率为81.03%的铜精矿。  相似文献   

7.
综合利用酸性废水浸出含铜废石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江西德兴铜矿综合利用酸性废水浸铜废石,是一个综合开必和治理项目,本文对减少外排酸性废水,最终实现封闭循环和少量外排的萃余液治理方法以及所获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等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8.
摘要:吉林某含铜金矿含铜11%~13%,含金30~50g/t,由于金部分被黄铜矿等硫化物包裹,直接氰化浸出,金的浸出率只有48.9%。针对矿石性质,进行了硫代硫酸盐-氨水体系的浸金试验研究,重点考察了浸出时间、浸出液固比、硫代硫酸盐浓度和氨水浓度等因素对金浸出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综合条件下浸出24h,金浸出率可达92%。为非氰浸金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和工艺,对类似的含铜金矿中金的回收有重要借鉴意义。后续还要加强对浸出液中金的回收研究。  相似文献   

9.
江西德兴铜矿综合利用酸性废水浸出含铜废石,是一个综合开发和治理项目.本文对减少外排酸性废水,最终实现封闭循环和少量外排的萃余液治理方法以及所获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等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0.
含铜金矿氰化浸金回收过程中铜的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含铜金矿石进行氰化浸出试验,探索铜在金浸出—吸附回收过程中的影响。结果表明,铜矿物的存在增加Na CN的消耗,降低金的浸出率,造成回收率下降。在堆浸喷淋过程中,铜矿物先溶解,后期铜离子被吸附,喷淋液[CN-]浓度大于200×10-6时,矿石中的铜被浸出;当[CN-]浓度低于200×10-6时,溶液中铜离子在堆场中被吸附。在活性炭吸附过程中,活性炭对铜离子吸附取决于溶液[CN-],低配位数的铜氰络合物离子比高配位数的铜氰络合物离子更容易在活性炭上吸附,活性炭吸附铜后会降低金的吸附性能。  相似文献   

11.
对中等嗜热菌在45 ℃下浸出德兴黄铜矿的情况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添加适量(4 g/L)的Fe2+有利于中等嗜热菌的生长和黄铜矿的浸出;中等嗜热菌活性高有利于提高黄铜矿的浸出率;在试验酸度范围内,pH=1.50时中等嗜热菌的活性最高;矿浆浓度越低、粒度越细,越有利黄铜矿的浸出。在最佳试验条件下,黄铜矿49.2 d的铜浸出率为73.32%。浸出渣的XRD分析结果揭示,在浸出一段时间后,黄铜矿慢慢发生钝化的原因在于硫单质和黄钾铁矾在其表面的附着。  相似文献   

12.
Acidithiobacillus ferrooxidans (A. ferrooxidans) was selected to experimentally study the effects of bacteria on the oxidation of chalcopyrite.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A. ferrooxidans remarkably promoted the oxidation of chalcopyrite. The pH of the cell broth medium was observed to increase and then decrease during the bioleaching experiment. The number of suspended bacteria in the bio-oxidation process could be divided into three stages: the initial 4 days, in which the bacteria attached to the chalcopyrite surface and the number of suspended bacteria slightly decreased; day 5 to day 52, in which the suspended bacteria clearly increased with time and reached a maximum of 3.58 × 107 cells/L on day 52; and day 53 to day 80, in which the number of suspended bacteria decreased. Other parameters such as redox potential (Eh) and iron ion concentrations increased with time. SEM micrographs showed that the cells were directly attached to the erosion pits on the smooth surfaces of the chalcopyrite. The erosion pits were similar to the bacteria in shape and size, and thus, the pits were likely products of dissolution by organic acids secreted by the attached cells. Compared to the unoxidized chalcopyrite, the elemental sulfur of the eroded chalcopyrite was clearly reduced, and the elemental oxygen was slightly increased. Moreover, a biofilm was present on the surfaces of the chalcopyrite particles. Therefore, the adherence of the cells to the mineral surfaces played a predominant role in altering the mineral appearance, which is important during the leaching of chalcopyrite.  相似文献   

13.
一种含钴废矿渣的生物浸出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一种含钴废矿渣进行了生物浸出研究 ,得到了最佳浸出条件 ,同时探讨了强化浸出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张德诚  罗学刚 《金属矿山》2007,37(11):65-68
以黄铜矿为研究对象,在温度较低的浸出条件下(15℃)采用正交试验的方法考察了矿石粒度、矿浆浓度、酸度、接种量以及起始Fe2+浓度对氧化亚铁硫杆菌(T.f菌)摇瓶浸出黄铜矿浸出过程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初始Fe2+浓度对细菌浸铜工艺影响最为显著;在15℃下的最佳浸出工艺条件为初始Fe2+浓度为6g/L,酸度控制在pH=2.0,接种量保持在15%,矿浆浓度为15%,矿石粒度为-200目。  相似文献   

15.
黄铜矿微生物浸出一直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研究者们主要从化学、矿物学及生物化学等角度展开对黄铜矿与细菌相互作用的研究。本文综述了影响黄铜矿微生物浸出的矿物学因素方面的研究,指出晶格能、晶格缺陷和同质多像等是影响微生物浸出黄铜矿的重要因素,并对未来的研究趋势进行了展望,这对日后黄铜矿微生物浸出工作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采用搅拌浸出法,搅拌转速350 r/min、搅拌温度45℃,使用相同菌种对黄铜矿与黄铁矿浸出差异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相同生物浸出条件下,黄铁矿较黄铜矿更易浸出。黄铜矿生物浸出后期,浸出速率减慢的决定因素并非黄钾铁矾钝化层的罩盖。两种矿物浸出差异性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由其自身晶体结构所决定的生物浸出机理不同。  相似文献   

17.
细菌冶金技术由于成本低、污染少、流程短等优点,越来越受到人们重视,由于在常温下黄铜矿的细菌浸出速率较慢,有必要研究提高黄铜矿浸出速率的方法。综述了黄铜矿的细菌浸出机理以及黄铜矿的钝化原因。研究结果表明黄钾铁矾、硫层、中间产物层、高的溶液还原电位和黄铜矿稳定的晶体结构可能是黄铜矿细菌浸出过程中的钝化原因。  相似文献   

18.
黄铁矿在生物浸矿过程中的电化学氧化行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然界中大多数次生硫化铜矿都伴生一定量的黄铁矿,在生物浸出过程中黄铁矿过量溶解,造成浸出体系中铁酸不平衡。根据原子轨道及分子理论,分析了黄铁矿的电化学溶解机理,认为氧化还原电位是影响黄铁矿溶解的关键因素。用黄铁矿纯矿物进行硫酸浸出、硫酸高铁浸出和钩端螺旋菌细菌浸出试验,结果证实,无菌时,体系氧化还原电位基本低于700 mV,黄铁矿很难溶解,铁浸出率低于10%:有菌时,体系氧化还原电位可提高到800 mV以上,从而加速了黄铁矿的溶解,铁浸出率最高可达67%。  相似文献   

19.
常温浸矿菌对高砷铜精矿浸出机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浸矿菌浸出高砷铜精矿中的铜, 研究了浸出作用机理。通过比较浸出前后高砷铜精矿表面的变化和浸矿菌的吸附情况, 并结合浸出过程铁离子的变化对铜的浸出率的影响, 发现高砷铜精矿生物浸出的主要作用机理是间接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