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脂肪肝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肝脏在全身脂质代谢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肝细胞通过转运和代谢,调节体内和肝细胞内脂质的代谢。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肝脏脂肪代谢紊乱,脂类物质动态平衡失调,肝细胞摄取脂肪增加而脂肪氧化减少,均可导致肝细胞内脂肪蓄积形成脂肪肝。脂肪肝的病因比较复杂如单纯性肥胖、乙醇中  相似文献   

2.
脂代谢酶与脂肪肝关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伍娟 《江西中医药》2010,41(8):73-75
肝脏是机体脂质代谢最为活跃的器官,肝细胞在脂质的摄取、转运、代谢及排泄中起着重要作用,一般认为,脂肪代谢紊乱造成肝细胞脂肪变性是脂肪肝发病的始动环节。与脂肪肝有关的脂肪代谢包括:甘油三酯代谢、胆固醇代谢、磷脂代谢等,其中以甘油三脂代谢障碍为主。  相似文献   

3.
中医对脂肪肝的认识及治疗现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庆英 《河北中医》2001,23(4):314-316
脂肪肝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肝脏脂肪性病变 ,当肝细胞内脂质蓄积超过5 % ,或组织学上每单位面积 1 3以上肝细胞脂变时 ,称为脂肪肝。脂肪肝发病机理至今尚未明确 ,现代医学认为可能与多种因素有关 ,如脂质代谢异常、激素水平改变、环境和遗传因素、脂质过氧化损害免疫反应、缺氧和肝循环障碍等。近年来 ,由于生活习惯、饮食结构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我国脂肪肝发病率有逐渐增加的趋势 ,肥胖症、药物中毒、糖尿病、妊娠、肝炎病毒或其它病原体感染等都可引起脂肪肝的发生 ,其临床表现与肝脂肪浸润程度成正比。虽然脂肪肝常被认为是良性病变 ,但…  相似文献   

4.
中医对脂肪肝的认识及治疗现状   总被引:51,自引:0,他引:51  
曹小菊 《中医杂志》2000,41(6):373-375
脂肪肝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肝脏脂肪性病变,当肝细胞内脂质蓄积超过5%,或组织学上每单位面积1/3以上肝细胞脂变时,称为脂肪肝。脂肪肝发病机理至今尚未明确,现代医学认为可能与多种因素有关,如脂质代谢异常、激素水平改变、环境和遗传因素、脂质过氧化损害、免疫反应、缺氧和肝循环障碍等在其发病过程中起一定的作用。近年来,由于生活习惯、饮食结构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我国脂肪肝发病率有逐渐增加的趋势,肥胖症、药物及药物中毒、糖尿病、妊娠、肝炎病毒或其它病原  相似文献   

5.
中医药治疗脂肪肝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郝俊良 《河北中医》2002,24(3):227-229
脂肪肝系各种原因引起的肝脏脂肪蓄积过多的病理状态。当肝细胞内脂质蓄积超过 5 % ,或组织学上每单位面积 1/ 3以上肝细胞脂变时 ,称为脂肪肝 ,其发病机制至今尚未明确。现代医学认为可能与多种因素有关 ,如脂质代谢异常、激素水平改变、环境和遗传因素、脂质过氧化损害、免疫  相似文献   

6.
高脂血症是一种多发于中老年人的代谢性疾病 ,脂肪肝是指由于各种原因诸如脂质代谢异常、激素水平改变、环境和遗传因素、脂质过氧化损害、免疫反应、缺氧和肝循环障碍等 ,致使肝脏脂肪代谢功能发生障碍 ,脂类物质的动态平衡失调 ,过量脂肪在肝细胞内堆积。高脂血症和脂肪肝虽都有痰瘀病理因素的存在 ,但从病理性质而言 ,高脂血症的病性属于本虚标实 ,病位在肾 ,病机重点在于肝肾亏虚 ;脂肪肝以标实为主 ,病位在肝 ,以肝胆邪实 ,肝脾不调 ,湿热毒瘀与痰浊互结为重点。脂肪肝是形成肝纤维化、肝硬化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脂肪肝 (fatty liver)是由多种疾病和原因引起的肝内脂质 (主要为甘油三酯 )蓄积过多的病理状态 ,并不是一个独立的疾病。当肝细胞内脂质蓄积超过肝湿重的 5 % ,或组织学上每单位面积见 1/3以上肝细胞脂变时 ,称为脂肪肝。目前从分子生物学角度研究发现 ,肝窦内皮细胞呈筛孔状结构 ,组成肝筛。在正常情况下 ,肝筛对脂质代谢具有严格的选择性 ,从而维持肝脏的结构正常。如果肝筛结构遭到破坏 ,其功能发生变化后 ,对脂质代谢则无选择性 ,引起脂质代谢异常 ,肝脏可因脂质代谢异常导致脂肪肝 ,最终导致肝纤维化、肝硬化 [1 ]。因此 ,积极防治脂…  相似文献   

8.
叶丽红王敬卿  周仲瑛 《中医药学刊》2003,21(7):1143-1143,1169
高脂血症是一种多发于中老年人的代谢性疾病,脂肪肝是指由于各种原因诸如脂质代谢异常、激素水平改变、环境和遗传因素、脂质过氧化损害、免疫反应、缺氧和肝循环障碍等,致使肝脏脂肪代谢功能发生障碍,脂类物质的动态平衡失调,过量脂肪在肝细胞内堆积。高脂血症和脂肪肝虽都有痰瘀病理因素的存在,但从病理性质而言,高脂血症的病性属于本虚标实,病位在肾,病机重点在于肝肾亏虚;脂肪肝以标实为主,病位在肝,以肝胆邪实,肝脾不调,湿热毒瘀与痰浊互结为重点。脂肪肝是形成肝纤维化、肝硬化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高脂血症是由于脂质代谢异常,使血浆中一种或几种脂质高于正常的代谢性疾病,表现为高胆固醇血症、高甘油三酯血症或两者兼有的混合型高脂血症,是动脉粥样硬化、心脑血管疾病和脂肪肝发病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从水谷精微化生、代谢探讨脂肪肝的病因病机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当肝细胞内脂质的蓄积超过肝湿质量的5%,或组织学上肝实质脂肪化超过30%时,即为脂肪肝。中医学没有脂肪肝的概念,据其症状属中医学胁痛、积聚、痰饮等范畴。因为脂肪肝是由各种原因引起的肝内大量脂肪异常蓄积所致,而脂肪系水谷精微化生,所以试从水谷精微化生、代谢探讨脂肪肝的病因病机,以为脂肪肝的中医药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中医药治疗脂肪肝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脂肪肝是由于各种原因使肝脏脂肪代谢发生障碍,导致脂类物质的动态调节平衡失调,脂肪在组织细胞内蓄积而成的。现代医学认为可能与多种因素有关,如脂质代谢异常、激素水平改变、环境和遗传因素、脂质过氧化损害等。如不及时治疗,部分患者可发生为肝纤维化,甚至肝硬化,故可以认为脂肪肝是肝纤维化及肝硬化的前期病变。“脂肪肝”之名未见于中医古代文献中,根据其发病特点,  相似文献   

12.
目的:揭示中药淫羊藿(仙灵脾颗粒)及主要成分及代谢产物淫羊藿素调控脂肪肝细胞模型脂代谢的功能,以期获得具有调控肝脏脂代谢的小分子单体药物,为新药研发提供依据。方法:前期动物实验发现淫羊藿苷可以降低肥胖老年大鼠的体重,通过油酸钠处理人肝癌细胞HepG2,构建体外脂肪肝细胞模型;用不同浓度仙灵脾颗粒、淫羊藿苷、宝藿苷Ⅰ、淫羊藿素分别处理模型细胞24h,油红O染色观察不同药物对模型细胞脂质代谢的影响。结果:10μM淫羊藿素处理脂肪肝模型细胞能加强其脂质代谢,减少脂肪肝模型细胞内的脂质聚集作用。仙灵脾颗粒、淫羊藿苷、宝藿苷Ⅰ对脂肪肝细胞模型的脂质代谢未见明显影响,也不影响模型细胞内脂质聚集。结论:中药淫羊藿主要成分的代谢产物淫羊藿素可能具有调控脂质代谢和预防脂肪肝的功能。  相似文献   

13.
脂肪肝中医治疗概述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脂肪肝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肝脏脂肪性病变,发病机理至今尚未明确,现代医学认为可能与多种因素有关,如脂质代谢异常、体内激素水平改变、免疫反应、缺氧及肝循环障碍、环境及遗传因素等等。近年来,由于生活习惯饮食结构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我国脂肪肝发病率有增加的趋势。另外,肝炎病毒或其他病原体感染、肥胖症、糖尿病、食物及药物中毒、妊娠等都可导致脂肪肝的发生。脂肪肝通常被认为是良性病变,但资料表明,部分脂肪肝患者可发展为肝纤维化,甚至肝硬化,可以认为脂肪肝是肝纤维化及肝硬化的前期病变[1、2]。近年来,中医治疗脂肪肝取得了较好…  相似文献   

14.
中医药降脂机理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脂血症是由于脂质代谢运转异常,使血浆中一种或几种脂质高于正常的代谢性疾病,表现为高胆固醇血症、高甘油三酯或两者兼有的混合型高脂血症,是动脉粥样硬化、心脑血管疾病和脂肪肝发病的主要原因.[1]笔者近年在研读先贤成果,借助于动物实验和临床观察的基础上对高脂血症的发病机制、治疗原则进行了研究,颇有感悟,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15.
中医药治疗脂肪肝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脂肪肝是由于各种原因引起过量脂肪在肝细胞内持久积聚所致的疾病。当肝细胞内脂质蓄积超过5%或组织学上每单位面积1/3以上肝细胞脂变时称为脂肪肝。尽管脂肪肝是良性疾病,但无论成因如何,均有部分脂肪肝患者可发生肝纤维化甚至肝硬化,可以认为脂肪肝是肝纤维化和肝硬化的前期病变,同时,脂肪肝还可能是代谢综合征的原发疾病。因此,积极防治脂肪肝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彭昭宣  汪静 《内蒙古中医药》2013,32(13):134-135
脂肪肝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肝脏脂质代谢紊乱及动态失衡,细胞内脂质异常积聚,肝细胞脂肪变性的一种疾病。脂肪肝的发生发展与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密切相关。目前治疗主要是饮食控制、减肥和运动,必要时应用多烯磷脂酰胆碱等保肝药,疗效并不肯定[1]。加上患者对减肥和运动的坚持性不足,因此非酒精性脂肪肝的患病率仍居高不下。"脂肪肝"之名未见于中医古代文献中,根据临床发病特点。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复方鳖甲软肝片对高脂性脂肪肝脂质代谢失调的调控。方法:高脂饮食造脂肪肝模型后,分别给予小、中、大剂量的复方鳖甲软肝片、阳性药物及生理盐水。测定给药前后血中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甘油三脂的含量。结果:复方鳖甲软肝片可明显降低血清总胆固醇,提高高密度脂蛋白。结论:复方鳖甲软肝片对高脂性脂肪肝脂质代谢失调有明显的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18.
脂肪肝系各种原因引起肝脏脂肪蓄积过多的病理状态 ,其发病机制至今尚未明确。现代医学认为可能与多种因素有关 ,如脂质代谢异常、激素水平改变、环境和遗传因素、脂质过氧化损害 ,免疫反应、缺氧和肝循环障碍等在其发病中起一定作用。如不及时治疗 ,部分脂肪肝患者可发展为肝纤维化 ,甚至肝硬化 ,故可以认为脂肪肝是肝纤维化及肝硬化的前期病变〔1,2〕。中医认为脂肪肝是由于患者嗜食肥甘厚味 ,脾运不及 ,或忧思伤脾 ,脾气不足 ,或疫毒伤肝 ,肝病日久 ,脾失健运 ,水湿不化 ,凝聚为痰 ,痰浊停聚中焦 ,壅塞气机 ,土壅木郁 ,肝胆失疏 ,或气血…  相似文献   

19.
柔肝泻脂饮治疗脂肪肝临床观察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脂肪肝是指多种原因引起的肝细胞内脂质、特别是甘油三酯过多堆积的病变,是常见的代谢性疾病。该病呈慢性渐进性发展,最终导致肝功能衰竭(肝硬化),笔者的课题组选用全国名老中医、博士生导师姚培发教授的经验方——柔肝泻脂饮治疗脂肪肝,并设对照组,取效较好,现报...  相似文献   

20.
目的:为进一步探讨脂肪肝治疗作用机制。方法本实验通过高脂饮食诱导大鼠形成脂肪肝,同时施加药物干预,以观察消脂健肝饮方对实验大鼠脂质代谢和肝脏病理形态学改变的影响。结果:消脂健肝饮方对实验大鼠脂质代谢和肝脏病理形态学改变的影响。与正常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消脂健肝饮高低剂量组对实验大鼠脂质代谢和肝脏病理形态学改变的作用优于阳性对照组(p〈0.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