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正乙型肝炎(简称乙肝)病毒(HBV)感染是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全球约20亿人感染过HBV,其中3.5亿人成为了慢性HBV感染者[1],约15%~40%的HBV感染者最终发展成为了肝硬化或肝癌[2],全球每年约100万人死于乙肝所致的肝衰竭、肝硬化和原发性肝癌。HBV的感染呈地方性流行,超过75%的HBV感染者分布于西太平洋地区和东南亚国家,乙肝表面抗原(HBsAg)携带率在西欧、北美仅0.1%~0.9%,而在亚洲国家高达5%~10%。中国累计有7亿人曾感染过HBV,  相似文献   

2.
荧光定量PCR在乙型肝炎病毒宫内感染监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在乙型肝炎病毒(HBV)宫内感染监测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FQ-PCR检测102例乙型肝炎(下称乙肝)感染孕妇血清及其新生儿脐带血的HBV DNA,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乙肝感染孕妇血清及其新生儿脐带血的乙肝血清学标志物.结果 新生儿脐带血的HBVDNA阳性率为16.7%(17/102),高于脐带血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的阳性率(10.8%,11/102)P<0.001;102例乙肝孕妇中有29例血清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阳性,其新生儿脐带血HBV DNA阳性率为48.3%(14/29),高于孕妇HBeAg阴性组的阳性率(4.1%,3/73)P<0.001,新生儿脐带血的HBV DNA阳性率随孕妇HBVDNA含量增加而增加(P<0.001).结论 FQ-PCR检测新生儿脐带血HBV DNA是诊断乙肝宫内感染的良好而敏感的筛选指标;孕妇血清HBV DNA高含量是乙肝宫内感染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3.
正乙型病毒性肝炎(简称乙肝)是危害人类生命健康的主要传染病之一。全球约20亿人感染过乙型肝炎病毒(HBV),约3.5亿人进展为慢性感染;每年约100万人死于HBV感染所致肝硬化、原发性肝癌等相关疾病~([1])。中国是乙肝高发国家,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携带率为8%~10%,携带者约占全世界1/3左右,50%~70%的慢性HBV感染者存在病毒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浙江省湖州市自然人群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病毒(HBV)感染情况与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在湖州市按农村山区、农村平原水乡、城镇,随机抽取1666名健康人为研究对象,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乙肝病毒表面抗原、乙肝病毒表面抗体、乙肝病毒核心抗体、乙肝病毒e抗原、乙肝病毒e抗体.结果 湖州市自然人群HBV标化流行率为36.47%,乙肝流行率<10岁组儿童最低,为4.93%;HBsAg携带率为4.14%,10岁以下携带率为0;低于全国和全省人群乙肝流行率.结论 湖州市乙肝流行率已从高流行区进入中流行区,乙肝疫苗接种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5.
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已成为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据1996年世界卫生组织的调查结果表明,全世界约5%的母亲为HBV携带者。在孕妇中乙肝表面抗原(HBsAg)的携带率为5%~10%。资料表明,HBsAg阳性孕妇所生婴儿,在出生后半年内约40%~50%的HBsAg为阳性;而HBsAg、乙  相似文献   

6.
HBV携带者母婴传播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我国是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的高发区,人群中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阳性率约占10%,在孕妇中的携带率为5%~10%,HBsAg阳性孕妇所生婴儿中40%~70%将成为HBsAg携带者,如果孕妇HBsAg阳性并伴有乙型肝炎e抗原(HBeAg)阳性,母婴传播婴儿感染率可达90%。因此,阻断母婴传播是控制HBV感  相似文献   

7.
乙型肝炎(乙肝)病毒(HBV)感染是导致我国人群发生肝硬化最常见的原因,而HBV标志物阳性是诊断乙肝肝硬化的重要依据。本研究分析139例乙肝肝硬化患者自然病  相似文献   

8.
我国是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的高发区,人群中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率约占10%,在孕妇中的携带率为5%~10%,HBSAg阳性并伴有乙肝e抗原阳性,通过母婴传播婴儿感染率可达到90%,围生期的传播是母婴传播的主要方式。我科于2008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不同免疫方法对乙型肝炎(乙肝)病毒(HBV)母婴传播的阻断作用。方法以HBsAg阳性孕妇及其婴儿为研究对象,按不同阻断方式分组,孕晚期孕妇及其新生儿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同时对新生儿联合采用乙肝疫苗(HBVV)注射(A组,126例);仅新生儿联合使用HBIG及HBVV(B组,102例);仅新生儿进行HBVV接种(C组,215例)。检测A组孕妇血液HBV DNA含量变化,比较各组新生儿宫内感染率及1岁后感染率。结果 A组孕妇使用HBIG前后血液HBVDNA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B、C组新生儿宫内感染率分别为4.76%、4.92%和4.6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新生儿1年后感染率分别为5.92%、4.93%、8.3%,C组感染率与A、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孕期使用HBIG不能降低孕妇病毒载量,对HBV宫内传播无保护作用;对新生儿联合使用HBIG及HBVV能减低HBV感染率。  相似文献   

10.
乙型肝炎病毒(HBV)母婴垂直传播是人群中大量HBV慢性携带者形成的主要原因,慢性携带者有40%~50%是母婴传播造成的。对HBV母婴传播进行阻断,对于防止HBV慢性携带具有深远的意义。乙肝母婴传播的途径有宫内感染(垂直传播)、产时传播、产后传播3种形式,是新生儿出生后乙肝疫苗接种失败的主要原因。其中垂直传播是HBV母婴传播的重要途径,如果对孕妇不加干预,其HBV宫内传播率可达92.86%。人群中30%~50%的慢性HBsAg携带者是垂直传播造成的。在宫内,HBV可经胎盘渗漏或HBV通过胎盘细胞与细胞间的传递而感染胎儿;产时感染多由于胎盘破损,微量母血进入新生儿血循环,或新生儿吞咽羊水、母血或阴道分泌物;产后感染多因婴儿接触母亲体液、母乳喂养或与携带HBV的同胞之间的亲密接触。HBeAg阳性母亲所生婴儿,几乎均可被感染,而其中宫内感染率可达10%~40%。因此探讨阻断母婴垂直传播的预防措施以有效地减少儿童乙型肝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Introduction: HBV reactivation (HBVr) in patients undergoing immunosuppressive therapy is a well-known event. While there are clear directives on the management of current or resolved HBV infection in onco-hematological diseases, there are few data regarding patients with non-oncological diseases. Thus, the aim of the present review is to evaluate HBVr in patients with non-oncological diseases, and identify the management of these patients to prevent HBVr.

Areas covered: Original papers, case reports and meta-analyses reporting data on HBVr of current or resolved infection in gastrointestinal, dermatological, rheumatologic and neurological diseases were evaluated.

Expert commentary: In HBsAg-positive subjects, those with HBV-related hepatitis (both HBeAg-positive or negative) should be treated with a high genetic barrier nucleos(t)ide analog. The patients with HBV-infection (both HBeAg-positive and negative) an antiviral prophylaxis should be used, with lamivudine in those HBeAg-negative without signs of advanced liver disease, and with ETV, TDF or TAF in all the HBeAg-positive or in those HBeAg-negative with signs of advanced liver disease. In HBsAg-negative/anti-HBc positive subjects, when the risk of HBV reactivation is moderate (use of B-cell depleting agents), a prophylaxis-strategy may be considered; instead, in those with low risk of HBVr, a pre-emptive therapy strategy may be used.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不同模式乙型肝炎患者中乙肝病毒大蛋白(HBV-LP)与乙肝病毒标志物(HBV M)、乙肝病毒前S1抗原(HBV perS1)及HBV-DNA表达的相关性,评价其在乙肝诊断和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对286例HBV感染者和45名健康对照者血清分别检测HBV-LP、HBV前S1抗原、乙型肝炎病毒五项标志物的表达水平;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HBV-DNA拷贝数;分析HBV-LP与其它方法的相关性.结果 在286例HBV感染者血清HBV-LP阳性237例,阳性率82.9%.其中乙肝大三阳HBV-DNA阳性92例,阳性率82.8%,HBV-LP阳性94例,阳性率84.7%,两者无显著性差异(P〉0.05),阳性符合率为79.6%;HBVperS1阳性185例,阳性率64.7%,两者有差异性显著(P〈0.05);HBV DNA拷贝数与HBV-LP阳性间呈正相关.结论 血清HBV-LP作为HBV患者临床诊断的一项新指标,较准确地反映了乙肝病毒的复制情况,是HBV-M有益的补充,在HBV病毒复制、疗效及预后监测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乙型肝炎病毒表面大蛋白与HBV DNA检测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检测乙型肝炎病毒表面大蛋白(LHBs)用于临床乙型肝炎诊断的实验价值及与乙肝病毒DNA定量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和荧光定量PCR法对600例HBeAg阳性血清标本进行LHBs及HBV DNA平行检测。结果 ①在600例HBsAg阳性血清中HBV DNA阳性率为76.17%(457/600),LHBs的阳性率为77.33%(464/600),二者无显著差异(Х^2=0.696,P〉0.05);②300份HBeAg阳性血清中,HBV DNA、LHBs阳性率分别为95.0%(285/300)、96.0%(288/300);300份HBeAg阴性血清中,HBV DNA、IMBs阳性率分别为57.33%(172/300)、58.67%(176/300),二者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Х^2=0.725,P〉0.05;Х^2=0.253,P〉0.05)。③LHBs含量与HBV DNA拷贝数呈正相关性,相关系数r=0.948。结论 定量检测LHBs有助于了解乙型肝炎病毒复制情况。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HBV基因型与慢性乙型肝炎重叠急性戊型肝炎发病机制的相关性.方法:采用Caliper微流芯片法测定63例慢性乙型肝炎重叠急性戊型肝炎患者的HBV基因型.同时对HBV-DNA定量采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测定,生化指标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仅检测.结果:63例慢性乙型肝炎重叠急性戊型肝炎患者B型和C型分别为22例和39例,C型HBV重叠HEV感染率明显高于B型(P<0.05),HbeAg(-)和HbeAg(+)分别为31例和32例,HbeAg(-)和HbeAg(+)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重叠HEV感染率相仿(P>0.05);C型患者血清ALT、AST、TBIL水平明显高于B型(JD<0.05),血清CHE、ALB、PTA水平明显低于B型(P<0.05);B型和C型患者HbeAg阳性率分别为31.8%和61.5%,C型患者HBeAg阳性率明显高于B型(P<0.05);在HbeAg(-)组中,B、C型HBV-DNA的阳性率分别为55.3%和26.7%,B型患者的HBV-DNA阳性率明显高于C型(P<0.05).结论:C型HBV感染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比B型更易重叠HEV感染,同时,C型患者肝功能损害要明显重于B型.B型HBV易发生前C区变异,可能是B型HBV感染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重叠HEV感染率低于C型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HBsAg阳性样本红细胞HBV容留情况。方法用酶联免疫法分别测定HBsAg阳性和HB-sAg阴性样本血浆、红细胞洗涤去除白细胞6次后洗涤液上清、红细胞洗涤去除白细胞6次后裂解液上清的OD值。结果HBsAg阳性、HBsAg阴性献血者红细胞经过6次洗涤去除白细胞后的洗涤液上清OD值,均为0.02±0.02,而同样方法处理的HBsAg阳性样本红细胞裂解液上清OD值为0.52±0.67,明显高于同样方法处理的HB-sAg阴性样本红细胞裂解液上清OD值0.30±0.51,P<0.01。结论HBsAg阳性样本红细胞黏附、容留了HBV。  相似文献   

16.
献血者HBsAg多位点变异1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是HBV的高流行区,HBsAg流行率在10%左右。因此在采供血中HBV的筛查显得尤为重要。目前所用的ELISA方法检测HBsAg有着很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有效防止了HBV的经血传播。然而HBV在复制过程中涉及逆转录,大大增高了碱基错配的频度,为HBV迅速变异提供了分子基础。随着HBV疫苗接种的不断推广和高效价免疫球蛋白以及抗病毒药物的应用,一方面有效切断和抑制了HBV的感染、传播和复制,另一方面也导致变异株的出现。我们从献血者中发现了1例HBsAg发生变异的个体,并分析其基因序列,研究其对检测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哺乳对乙肝病毒(HBV)母婴传播的影响及其护理对策.方法选择感染HBV孕妇(HBsAg、HBeAg、HBV-DNA阳性),其新生儿均于出生24小时内肌注HBIG 200IU,2周后重复注射200IU;并按0,1,6方案常规注射基因工程乙肝疫苗,每次10μg.分别采集孕妇分娩前血清、初乳和婴儿7月龄血清,检测肝功能,HBV-DNA含量和HBV-M.按母乳HBV-DNA检测结果分母乳HBV-DNA含量>1×103copes/ml组和<1×103copes/ml组;对母乳HBV-DNA含量>1×103copes/ml组分为哺乳组和未哺乳组,并随访各组HBV母婴传播发生率.结果母乳HBV-DNA含量>1×103copes/ml组婴儿HBV感染率显著高于母乳HBV-DNA含量<1×103copes/ml组婴儿(P<0.05).结论拟出了感染HBV产妇哺乳护理措施,提出了母乳HBV DNA高含量和某些特殊情况时应禁止哺乳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FRET探针定量分型方法对HBV分型的可靠性和在分子流行病学调查中的可行性。方法对随机抽取的38(人)份广西柳州献血者的HBSAg阳性血浆标本,分别进行FRET探针方法分型和S测序分型,比较分型结果。结果使用FRET探针方法的正确分型率为84.21%(32/38),38份标本S区测序得到HLA-B型29例、C型7例及D和G型各1例。结论 FRET探针定量分型灵敏度较高,简便快速,适用于大通量标本分型并能鉴别不同型别毒株混合感染的标本;在分型的同时还可以得到标本病毒载量信息,可以用于HBV的分子流行病调查。  相似文献   

19.
根据乙型肝炎病毒(HBV)全基因序列异质性≥8%, 现已明确HBV分为A~H 8个基因型.不同的基因型对HBV 感染后的致病性、病程转归等均有明显差异,对抗病毒药物治疗的反应性亦有不同.替比夫定是一种核苷类似物,具有很强抑制HBV复制的作用,但是有关HBV基因型与替比夫定抗病毒疗效关系研究的观点不一.作者应用PCR微板核酸杂交-ELISA技术对接受替比夫定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进行了基因分型,旨在比较B、C基因型与替比夫定抗病毒疗效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对围产期妇女这一特定人群进行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Virus B,HBV)血清标志物普查,了解围产期妇女HBV血清学标记的表现模式,采取有效措施,阻断HBV的母婴传播(maternal-fetal transmission,MFT)。方法 共1100例围产期妇女血清标本,均以Multiskan自动酶标仪检测HBV血清学五项指标。为表述方便,设定HBV血清学五项指标的排列顺序为①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②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体(抗-HBs),③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④乙型肝炎病毒e抗体(抗-HBe),⑤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体(抗-HBc),并以出现阳性项目的序号为该模式的代码。结果 本组血清HBV血清学五项指标检测共出现14种模式,以是否检出HBsAg,将14种模式分为:感染期模式组(1-5),恢复期模式组(6-13)和五项指标全部阴性组。<见表1>结论 经统计,本组1100例围产期妇女的HBsAg阳性率为4%,明显低于第二次全国病毒性肝炎流行病学调查HBsAg阳性率为10%的结果;主、被动免疫后,保护性抗体抗-HBs的出现率为15.82%;五项指标检测全阴性血清标本805份,占总人数的71.36%,对这一易感人群进行了乙肝疫苗的主动免疫注射(0、1、6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