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目的]探讨加味牵正散合vitalstim治疗仪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4例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2例采用西药及针灸治疗,治疗组42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加味牵正散合vitalstim治疗仪治疗,两组均治疗28d。采用House-Brackmann面神经功能分级评定及临床疗效指标判定。[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5.20%,对照组总有效率81.00%,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加味牵正散合vitalstim治疗仪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徐国栋 《光明中医》2016,(16):2361-2363
目的观察加味牵正散配合巨刺法治疗急性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急性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结合巨刺,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加味牵正散。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为80.0%(P0.05)。结论加味牵正散配合巨刺法可提高治疗急性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3.
《陕西中医》2016,(3):274-276
目的:观察牵正散加味治疗外感型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确诊患者100例随机分成辨证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各50例。常规治疗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加针灸,辨证治疗组分风寒外袭、风热侵袭,在常规治疗组基础上给予牵正散加味煎服。两周为1个疗程,分别于1周后、2周后比较两组疗效。结果:辨证治疗组在临床疗效、面神经功能评分及面神经功能分级比较均优于常规治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牵正散加味治疗外感型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加味牵正散治疗风寒袭络型周围性面神经麻痹临床疗效。方法选择6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静滴利巴韦林、口服泼尼松片、注射Vit B1,Vit B12及针刺、理疗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予中药加味牵正散口服,4周为1疗程。结果治疗后总有效率观察组为96.67%,对照组为80.00%,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加味牵正散治疗风寒袭络型周围性面神经麻痹临床效果显著,无明显毒副作用,值得临床使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加味牵正散穴位贴敷联合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开封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周围性面瘫患者按1∶1的比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给予泼尼松片,1次5 mg,1d3次;甲钴胺注射液500 g,肌肉注射,1d1次;牛痘疫苗致炎兔皮提取物7.2U加入生理盐水250 mL中,静脉滴注,1d1次.治疗组40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加味牵正散(白附子、僵蚕、全蝎、川乌、草乌、威灵仙、半夏、陈皮、白及)患侧穴位(阳白、太阳、四白、颊车、地仓、下关、翳风)贴敷,间隔12 h后行患侧穴位(阳白、丝竹空、四白、地仓、迎香、颧髎、颊车、风池、合谷)针灸.两组均以10 d为1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患者面神经肌电图颞支、颊支、颧支诱发电位波幅及远端潜伏期恢复较对照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加味牵正散穴位贴敷联合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牵正散合半夏白术天麻汤联合针刺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4例急性期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2例予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32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牵正散合半夏白术天麻汤联合针刺治疗。2组均10 d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后比较治疗前后House-Braekmann(H-B)面神经功能分级改善情况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6.87%,治愈率71.87%;对照组总有效率87.50%,治愈率46.87%;2组总有效率及治愈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2组治疗后H-B面神经功能分级均较本组治疗前明显改善,且治疗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牵正散合半夏白术天麻汤联合针刺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7.
刘宏珍 《新中医》2007,39(8):60-61
目的:观察牵正散加味配合局部电针及B族维生素穴位注射治疗面神经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2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22例,予牵正散加味煎服,配合电针及B族维生素穴位注射;对照组20例,予病毒唑、维生素C静脉滴注,B族维生素肌肉注射,强的松口服。观察2组临床疗效。结果:痊愈率、总有效率治疗组分别为81.8%、95.5%,对照组分别为30.0%、65.0%。2组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牵正散加味配合局部电针及B族维生素穴位注射治疗面神经炎,疗效满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徐明录  秦顺朵 《陕西中医》2010,31(8):1003-1004
目的:观察祛风化痰、活血通络类中药配合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疗效。方法:采用加味牵正散(白附子、钩藤、僵蚕、地龙、全蝎、胆南星、蜈蚣等)配合针刺治疗本病46例,并设对照组观察。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两组治愈率分别为89.13%和65.2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本方法对本病有祛风化痰,活血通络的功效,促进面瘫恢复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加味牵正散与热敏灸联合应用在周围性面瘫患者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收治的60例周围性面瘫患者按1∶1的比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0例给予泼尼松片,1次30 mg,1 d 1次,连服1周后开始减量,1 0d内减量至5 mg/d;甲钴胺注射液0.5 mg,肌肉注射,1 d 1次;针刺(患侧攒竹、阳白、地仓、颊车、迎香、四白、牵正、承浆、翳风、对侧合谷),0.35 mm×40 mm不锈钢毫针,直刺或平刺入穴位1寸左右,留针20~30 min,行针1次,1次/d。观察组30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加味牵正散(白附子3 g,僵蚕10 g,全蝎3 g,白芍10 g,防风6 g,地龙10 g,甘草3 g);翳风、下关、牵正、地仓、颊车、阳白、太阳等穴热敏灸。2组均以10 d为1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结果观察组愈显率87%(26/30),对照组愈显率47%(14/30),差异明显,P0.05,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加味牵正散联合热敏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疗效肯定,可供临床工作者参考运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采用随机非盲平行对照的研究方法,观察牵正散加味煎服治疗风寒阻络型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患者116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服用牵正散加味煎服中药,分别在治疗10d、20d、30d时对眼裂闭合不全、额纹变浅、鼻唇沟变浅、鼓腮漏气、乳突后压痛等症状进行观察,比较临床疗效及毒副反应。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67%,高于对照组的78.57%(P〈0.05)。两组不同症状恢复情况,治疗组疗程明显缩短,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面神经麻痹患者服用牵正散加味煎服治疗,临床疗效更好,且无毒副反应。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牵正散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疗效。[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80例住院及门诊患者按掷骰子法简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加例针刺,地仓透颊车,瞳子髎、攒竹透太阳,阳白透头维;翳风,牵正,人中,风池~(双侧);久治不愈选翳风、牵正、地仓、足三里,平补平泻,深度2cm,留针20min,1次/d。治疗组40例牵正散(荆芥10~15g,防风10g,白附子6~10g,僵蚕10g,葛根10~15g,白芷10g,苏木1~15g,红花10g,细辛3~6g,全蝎3~6g,蜈蚣2~3条;血瘀加地龙、红花;气虚加黄芪;肌肉痉挛加蝉蜕);1剂/d,水煎300mL,早晚口服;针刺治疗同对照组。连续治疗10d为1疗程。观测临床症状、面部肌肉功能、不良反应。连续治疗3疗程,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痊愈15例,显效15例,有效9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7.50%。对照组痊愈6例,显效12例,有效11例,无效11例,总有效率72.50%。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针刺联合牵正散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疗效满意,无严重不良反应,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2.
许依春 《光明中医》2012,27(6):1138-1139
目的 观察加味牵正散内服外敷治疗面瘫160例的疗效.方法 32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60例,两组均运用针灸治疗患侧,取穴:牵正穴,风池,地仓,颊车,攒竹,晴明,阳白,翳风,合谷,血海、足三里、太冲等.治疗组在针刺治疗的基础上采用加味牵正散内服外敷治疗,而对照组在针灸组治疗的基础上口服地巴唑片10mg,维生素B1片0.1g,维生素B6片0.1g,每日3次,以及维生素B12片0.5mg,口服或针剂0.5mg肌注,每日1次,急性期的加服地塞米松片剂5mg,每日3次(一周后根据病情递减停药).结果 治疗组:痊愈151例,好转7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6.67%;对照组:痊愈132例,好转25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85%.结论 加味牵正散内服、外敷治疗面瘫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3.
李凤云  魏红霞 《陕西中医》2002,23(2):126-126
目的 :观察中医药治疗面神经麻痹的疗效。方法 :采用牵正散加味方 (黄芪、细辛、防风、白芷、天麻、蜈蚣、威灵仙等 )治疗面神经麻痹 75例。结果 :总有效率1 0 0 %。提示 :本方法具有益气活血 ,温经通络 ,祛风化痰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电针、闪罐联合加味牵正散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6例周围性面瘫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避免吹风,可戴口罩、眼罩,避免感染,禁食辛辣刺激食物,不熬夜,清淡饮食,每日可用温热毛巾敷面部15~20 min。对照组38例给予注射用头孢哌酮舒巴坦钠4 g加入90 g/L氯化钠注射液250 mL中,静脉滴注,1次/d;乙酰谷酰胺注射液500 mg加入500 g/L葡萄糖注射液250 mL中,静脉滴注,1次/d;地塞米松注射液10 mg加入500 g/L葡萄糖注射液250 mL中,静脉滴注,1次/d;甲巯咪唑片,20 mg/次,3次/d,口服;维生素B_1片,200 mg/次,3次/d,口服;甲钴胺片,500 mg/次,3次/d,口服。治疗组38例给予电针、闪罐联合加味牵正散(全蝎、蜈蚣、白附子、僵蚕、黄芪、防风、荆芥、鸡血藤、赤芍、川芎),1 d 1剂,水煎,早晚各1次,温服。两组均以10~15 d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治愈15例,好转14例,有效7例,无效2例,有效率为94.73%;对照组治愈7例,好转14例,有效9例,无效8例,有效率为78.94%。两组对比,差别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电针、闪罐联合加味牵正散治疗周围性面瘫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牵正散+针刺+穴位注射联合西药治疗面神经麻痹疗效。[方法]使用前瞻性设计方法,对80例住院及门诊患者牵正散+针灸+穴位注射联合西药治疗。牵正散(甘草5g,川芎10g,生地20g,当归、桃红、白芍、地龙、蝉蜕、僵蚕、全蝎各10g,蜈蚣1条,白附子6g),水煎300mL,1剂/d,早晚服用;肝阳上亢加钩藤、天麻;肝肾亏虚加枸杞、黄精;风痰雍盛加竹茹、胆星、陈皮、半夏;风热加连翘、银花。针刺:急性发作3d后,针刺合谷、地仓、颊车、承浆、颊承浆、风池、迎香、太冲、牵正及下关穴,1次/d,得气后留针30min/次。穴位注射:维生素B_1 50mg、维生素B_(12) 0.5mg、复方当归注射液2mL,上述药物混合均匀,注入两侧足三里及对侧三阴交,2d1次。连续治疗10d为1疗程。西药:泼尼松龙30mg/次,晨起顿服,7d逐渐减量至15mg/d,最后2~3d停用;维他命B_1 100mg,1次/d,肌注;维他命B_(12) 250ug,1次/d,肌注;严重者利巴韦林0.5g+5%葡萄糖250mL,缓慢静滴。观测临床症状、不良反应。连续治疗2疗程(20d),判定疗效。[结果]痊愈12例,显效50例,有效14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5.00%。[结论]牵正散+针刺+穴位注射联合西药治疗面神经麻痹,疗效满意,无严重不良反应,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加味牵正散联合甲钴胺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疗效。方法选择2012年7月—2014年11月我院收治的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患者12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4例。两组均进行口服西药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给予口服甲钴胺胶囊治疗,观察组给予加味牵正散联合甲钴胺治疗。均治疗8周后,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3.75%)高于对照组(76.5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味牵正散联合甲钴胺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疗效确切,能保证治疗安全性,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电针与中药联用治疗面神经麻痹50例济宁市中区人民医院(272105)邱美玲济宁骨伤医院(272107)刘志新关键词面神经麻痹电针牵正散疗效观察近年来,笔者采用电针配合中药牵正散加味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50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50例中,...  相似文献   

18.
中医药分期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体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新营 《光明中医》2010,25(10):1904-1905
目的观察中医药分期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中药牵正汤为基本方,分期加味治疗本病38例,并设西药对照组比较。结果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本疗法对本病的治疗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9.
朱慧敏 《河南中医》2019,39(6):886-889
目的:观察加味牵正散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4例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7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加味牵正散。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肌电图恢复情况,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面神经麻痹程度和神经功能指数(neurological function index,FNFI)变化情况,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lial cell line 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GDNF)、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NGF)水平变化情况。结果:对照组有效率为82. 92%,肌电图恢复正常率为40. 43%,观察组有效率为95. 74%,肌电图恢复正常率为61. 70%,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肌电图恢复正常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两组患者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均低于同组治疗前,且观察组治疗后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两组患者治疗后HB评分、FNFI均高于同组治疗前,且观察组患者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两组患者治疗后GDNF、NGF水平均高于同组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加味牵正散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可明显改善患者面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20.
刘雪景 《光明中医》2016,(10):1424-1425
目的观察牵正散加味配合针刺治疗面神经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2例面神经炎患者分为治疗组31例,对照组31例。治疗组以牵正散加味配合针刺治疗,对照组以常规医药治疗,两组均治疗14天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治疗后的评分值高于对照组,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7.7%,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牵正散加味配合针刺治疗面神经炎的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