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肺动脉右心室直接吻合纠治复杂先天性心脏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肺动脉右心室直接吻合纠治复杂先天性心脏病的效果。方法 2001年3月至2004年6月,对17例复杂先天性心脏病病儿采用肺动脉右心室直接吻合方法予以纠治,其中3周岁以下者11例。肺动脉闭锁合并室间隔缺损6例,完全性大动脉错位合并室间隔缺损和肺动脉狭窄4例,永存动脉干4例,法洛四联症合并冠状动脉横跨右心室流出道3例。12例一期根治,5例分期纠治。结果 手术死亡1例。5例分期手术中的3例已成功二期根治。随访1~40个月,所有病儿生长发育良好,心功能0~Ⅰ级。结论 肺动脉右心室直接吻合应用于纠治某些复杂先天性心脏病可取得满意效果。对无同种带瓣管道可选用的婴幼儿病例,此术式尤为适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总结法洛四联症(TOF)合并异常冠状动脉完全矫治手术的经验.方法 自1993年3月至2006年4月对22例TOF合并异常冠状动脉的患者施行完全矫治手术,其中经右室前壁小切口径路切除右心室流出道(RVOT)内肥厚的隔束、壁束以及纤维狭窄环,并修补室间隔缺损(VSD)5例;经右心房径路疏通RVOT、修补VSD17例,其中跨肺动脉瓣环补片加宽RVOT 7例,用自体心包外管道重建RVOT 3例,同种带瓣血管重建RVOT 1例,肺动脉前壁血管片反折缝合于RVOT上缘,外用带单瓣的牛心包补片缝合,将RVOT重建为外通道2例;其余患者均经右心房-肺动脉径路解除RVOT狭窄.结果 术后早期因冠状动脉损伤死亡1例.1例误将发自右冠状动脉(RCA)的附前降支当作增粗的圆锥支予以切断,导致停体外循环困难,将左乳内动脉与该血管吻合后停机成功,其余患者均顺利恢复.术后早期右心室-肺动脉压差(△P)平均为23.4mmHg,△P>20mmHg者9例.随访18例,平均随访13.2个月,失访3例.△P>20mmHg者7例,其余患者△P均<20mmHg.结论 经右心房径路修补VSD并疏通RVOT使手术更加安全,RVOT的重建方式应根据异常冠状动脉的类型等具体解剖情况来决定.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0.1mm厚的Gore-Tex片作肺动脉单瓣重建右心室流出道(RVOT)的早中期临床效果。方法2002年6月至2006年7月,对48例合并肺动脉狭窄或闭锁的先天性心脏病患者施行矫治手术,术中采用0.1mm厚的Gore-Tex片作肺动脉单瓣的Dacron血管片重建RVOT,其中包括法洛四联症合并肺动脉狭窄33例、型肺动脉闭锁8例、肺动脉瓣缺如3例,右心室双出口合并肺动脉狭窄2例,永存动脉干1例,完全型大动脉错位、室间隔缺损、肺动脉狭窄1例。结果本组无手术死亡。术后血氧饱和度达1.00,右心室/左心室收缩压比值0.22~0.65,右心室与左、右肺动脉压差<10mm Hg。所有患者(100%)均随访3~48个月,无死亡和并发症。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提示:无肺动脉狭窄,肺动脉瓣轻度反流13例,中度反流5例,Gore-Tex膜具有活动功能40例。结论采用0.1mm厚的Gore-Tex片作单瓣重建RVOT,其早中期临床结果显示有较满意的血流动力学效果。  相似文献   

4.
自体心包跨环补片在右心室流出道重建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探讨自体心包同时扩大肺动脉瓣环与瓣膜的跨环补片技术在右心室流出道(RVOT)重建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2 5例肺动脉发育较差的先天性心脏病病人在行心室矫治和RVOT重建术中 ,按跨环补片手术方法 ,13例为自体心包同时扩大肺动脉瓣环与瓣膜的跨环补片组 (试验组 ) ;12例同期行常用的心包带瓣或不带瓣跨环补片组 (对照组 )。比较两组手术前、后主要临床及随访资料。结果 两组无手术死亡和再手术病例。术毕测右心室与左心室收缩压比值及右房压力 ,术后观察多巴胺用量及肺动脉瓣反流等指标 ,两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 (P <0 0 5 ,P <0 0 1) ,试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采用自体心包同时扩大肺动脉瓣环与瓣膜的跨环补片技术重建RVOT ,可取得满意的防止肺动脉瓣反流的早期手术疗效。操作简单、取材方便、易于掌握 ,可作为RVOT重建术的很好补充 ,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但瓣膜功能远期效果有待于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5.
目的明确肺动脉闭锁合并室间隔缺损行肺动脉下拉重建右心室流出道后肺动脉发育、瓣膜反流及右心功能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1月至2012年9月广东省人民医院31例肺动脉闭锁合并室间隔缺损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0例,女11例;患儿手术时14d~14.50岁(47.90±53.84)个月,均采用肺动脉下拉重建右心室流出道。随访评估其吻合口及肺动脉发育情况、肺动脉与三尖瓣反流及其与随访时间的相关关系;采用右心室应变等指标评估右心功能。结果术后早期死亡3例。随访27例(27/31,87.1%),随访时间4~129(35.97±28.24)个月。随访期间无死亡。根治术后元吻合口再狭窄,姑息术后吻合口相对狭窄4例。吻合口及左、右肺动脉的直径均明显大于术后早期;肺动脉反流及i尖瓣反流加重,但肺动脉反流量与随访时间无相关关系。远期右心功能整体良好。结论肺动脉闭锁合并室间隔缺损行肺动脉下拉重建右心室流出道效果良好,吻合口及肺动脉分支可生长发育,术后中远期右心功能良好。  相似文献   

6.
冠状动脉畸形对复杂先心病右室流出道重建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Li FD  Fan QX  Zou CW  Li HX 《中华外科杂志》2006,44(10):655-657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畸形对复杂先心病右室流出道(RVOT)重建的影响。方法自1989年4月至2004年5月治疗18例合并冠状动脉畸形的法洛四联症(14例)和右室双出口(4例)患者。右冠状动脉开口缺如7例,左冠状动脉开口缺如4例,左前降支起自右冠状动脉6例,左右冠状动脉交通支形成蔓状血管丛1例。均在全身麻醉低温体外循环下手术,1例行姑息手术,17例行根治术,RVOT重建的方法:游离畸形冠状动脉从其下方做切口,RVOT心包补片扩大术4例;3例在异常交通支下方平行切口修补室间隔缺损(VSD),交通支上方纵切口加宽RVOT和肺动脉瓣环;4例行右心房切口修补VSD,RVOT小切口和肺动脉切口心包补片扩大术;3例肺动脉主干与RVOT直接吻合;3例同种带瓣主动脉重建RVOT。结果术后早期死于顽固性低心排血量综合征1例,无严重出血并发症和呼吸道并发症,姑息手术1例,血氧饱和度由术前的68.0%升至82.0%。16例随访10个月~8年,1例术后1年不明原因猝死;超声心动图示轻度残余漏3例,残余梗阻3例。结论复杂先天性心病并冠状动脉畸形RVOT重建时,应根据冠状动脉畸形特点选择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7.
目的明确肺动脉闭锁合并室间隔缺损行心包卷重建右心室流出道后肺动脉发育、再次狭窄及瓣膜反流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1月至2013年9月我院41例肺动脉闭锁合并室间隔缺损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5例、女16例,手术年龄4.00个月至22.70岁(56.60±63.92)个月,均采用心包卷重建右心室流出道。随访评估心包卷及肺动脉发育情况、肺动脉与三尖瓣反流及其与随访时间的相关关系。结果术后早期死亡5例(12.19%)。随访4.00个月至10.75年(3.00±2.35)年。随访期间失访3例(7.31%),二期手术后死亡1例。术后早期无吻合口狭窄,随访期间心包卷及左肺动脉无明显增长;10例出现心包卷重度狭窄,5例肺动脉分支中-重度狭窄;肺动脉及三尖瓣反流均较术后早期明显增加,反流增长量与随访时间长短无相关关系。结论心包卷重建右心室流出道矫治肺动脉闭锁合并室间隔缺损早期效果良好,心包卷无远期生长能力,再次狭窄发生率较高,术后需严密随访。  相似文献   

8.
自体带瓣心包片在右心室流出道重建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评价自体带瓣心包片在右心室流出道重建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18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行右心室流出道重建手术,术中采用带心包瓣的自体心包片扩大右心室流出道,直径大小按体重和年龄而定,用一块“Δ↓”形的心包片作为右心室流出道的瓣膜,其长短为肺动脉瓣口至右心室切口的最低点。术后随访15例,随访时间3~24个月,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测瓣膜的远端、近端和瓣膜水平的流出道直径和压差的大小。结果 术后无死亡患者,出院前复查,5例有轻度肺动脉瓣反流;经24个月复查,9例患者重建的肺动脉(瓣膜水平)直径增加1.0~2.5mm,4例无变化,2例减小1.0~1.5mm,3例失随访;随访中无需再次手术患者。结论 采用自体带瓣心包片重建右心室流出道不需长期抗凝,操作容易、简便,随着时间推移组织能生长,再次手术率也较低。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左上腔静脉(LSVC)回流异常的外科治疗价值。方法1999年4月~2004年12月我院共收治先天性心脏病伴LSVC回流终点异常患者19例,年龄2.7个月~6.5岁,体重3.1~15.0kg。合并复杂先天性心脏病9例、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4例、部分性肺静脉异位引流(PAPVD)伴房间隔缺损(A SD)2例、法洛四联症(TOF)3例,右心室双流出口(DORV)1例。对LSVC的处理方法采用房间隔重建、LSVC移位合并心房间隔重建、LSVC连接到右心房、腔静脉-肺动脉吻合、部分性无顶冠状窦(中间位)的修补。结果全组死亡1例,系LSVC合并DORV和肺动脉高压,主要表现为术后肺动脉高压危象,左侧腔静脉-肺动脉吻合的血流梗阻,严重低心排血量、低氧血症致肾功能不全死亡。术后右心房压9~18 mmHg。出院时行双心室修补术者术后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0.98~1.00,行单心室修补或分期手术者术后SpO20.79~0.88。出院前所有患者经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显示LSVC回流和肺静脉回流均通畅。随访3个月~2年,所有患者活动量增加、心功能改善。结论对LSVC回流终点异常须根据不同的合并畸形采用不同的处理方法,尤其对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避免使用腔静脉-肺动脉吻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双调转术(Double-Switch手术)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讨Double-Switch手术方法的临床应用。方法 采用Double-Switch手术方法纠治房室连接和心室大动脉连接不一致的复杂先天性心脏病病儿3例,其中1例为纠正型大血管错位、室间隔缺损、肺动脉狭窄伴轻度三尖瓣反流,2例为房室连接不一致、右心室双出口、肺动脉狭窄、室间隔缺损、三尖瓣轻一中度反流。心房内采用Senning术,心室内采用Rastelli术的方法,从解剖上彻底予以纠治。结果 手术均取得成功,恢复顺利,分别术后11d、18d和21d出院。术后随访心电图窦性节律,超声检查示心功能正常,腔静脉、肺静脉血流通畅,同种带瓣管道和心内隧道血流无梗阻。结论 对房室连接和心室大动脉连接不一致病例,特别是解剖右心室功能不全和三尖瓣反流者,应首选Double-Switch手术。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膨体聚四氟乙烯片(Gore-Tex片)作肺动脉单瓣重建右室流出道(RVOT)的近期疗效。方法:2002年6月-2011年11月对75例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狭窄或闭锁的患者旋行矫治手术,术中采用厚度0.1mm的Gore—Tex片作肺动脉单瓣重建RVOT,其中男42倒,女33例。法洛四联症合并肺动脉狭窄57例,l型肺动脉闭锁10例.肺动脉瓣缺如4例,右心室双出口台并肺动脉狭窄2例.完全型大动脉转位1例,室间隔缺损1例,肺动脉狭窄1例。结果:术后血氧饱和度为96%~100%。动脉血氧分压82~207mmHg,右室/左室收缩压比值0.22~0.70,右室与左、右肺动脉间的压力阶差小于10mmHg。左室射血分数(LVEF)0.53~O.80,右室射血分数(RVEF)0.52~071,左室舒张末期容积指数(LVEDI)0,28~0.62ml/m2。术后早期并发症:心包积液7例,低氧血症(氧合指数〈150)6例。心律失常5例,低心排血量综合征4例.残余室间隔缺损4例。术后随访3~48个月,无死亡和并发症的发生。其中62~Gore-Tex片作肺动脉单瓣重建右心室流出道(RVOT)早期瓣膜活动功能正常,13例单瓣固定在开放状态:72倒均无肺动脉单瓣狭窄.3例单瓣轻度狭窄;21倒肺动脉瓣轻度返流.5例中度返流。结论:采用厚度0.Imm的Gote-Tex片作单瓣重建RVOT,可获得满意的lI缶床和血流动力学效果.近期效果良好。膨体聚四氟乙烯片作单瓣重建右心室流出道术后早期并发症应引起高度熏视,加强术后监护及综合治疗措施,及时纠正术后低心输出量综合征.积极防治术后心律失常等均为提高手术成功率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787例小于6月龄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外科治疗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目的回顾性总结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的手术时机和手术治疗方法,以进一步提高手术成功率和远期疗效。方法1988年1月~2003年6月,手术纠治年龄小于6个月的先天性心脏病患者787例。主要病种包括完全性大动脉错位109例,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51例,肺动脉闭锁16例,主动脉缩窄33例,室间隔缺损伴肺动脉高压299例,法洛四联症44例,右心室双出口23例,室间隔完整型肺动脉闭锁9例等;对787例患者根据不同病种采取相应的手术方法纠治。结果手术死亡77例,手术死亡率9.78%(77/787)。随着手术方法的不断改进,手术总死亡率从1988~1995年的25%降至2003年的4.11%。随访完全性大动脉错位患者中发生VSD残余漏1例,术后3个月再次手术治愈;随访中发生肺动脉和主动脉瓣上狭窄2例。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心内型患者中2例分别在术后4d和2个月出现肺静脉回流梗阻,1例死亡,1例再次手术解除梗阻。室间隔缺损患者中发生残余漏5例,分流量小,不需再次手术。其余病例随访资料不完整。结论对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施行手术治疗的时间非常重要,危重复杂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如不早期手术,将失去手术机会,增加术后危险性和死亡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总结小儿永存动脉干(PTA)右室流出道重建治疗经验.方法 2000年1月至2007年12月共行PTA根治手术治疗43例,男26例,女17例.年龄1.5个月~3.8岁;体重3.2~23.0kg.Ⅰ型、Ⅱ型和Ⅲ型PTA分别为26例、11例和6例.18例PTA的肺动脉直接下拖至右室流出道切口上缘相吻合,前壁再用心包补片扩大;8例用Homograft管道、14例用牛颈静脉管道连接远端肺动脉和右心室,重建右室流出道;3例Ⅱ型者,肺动脉后壁用左心耳壁与右室流出道上缘做吻合,前壁再用心包补片扩大.结果 术后所有病儿均生存,5例表现为右心功能不全,2例右肺动脉(RPA)压差37.5~47.3 mm Hg(1mm Hg=0.133kPa),术后17d恢复至35.3mm Hg以下.左心室流出道阶差均小于20.3mm Hg.残余VSD(2mm)1例,乳糜胸1例.5例病儿肺血管阻力高,吸一氧化氮(NO)治疗7d左右后好转.随访3个月~3年,2例病儿RPA残余压差24.0~29.3 mm Hg,均无明显右心室或左心室流出道梗阻.结论 肺总动脉后壁直接与右心室切口作吻合重建PTA的右室流出道,早期和远期效果良好.牛颈静脉的带瓣管道的应用,解决了小尺寸同种带瓣管道来源不足的问题,操作简便.  相似文献   

14.
改良Fontan手术治疗复杂先天性心脏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总结改良Fontan手术治疗复杂先天性心脏病的临床经验.方法 1996年11月~2005年5月,采用改良Fontan手术纠治124例复杂先天性心脏病(病种包括三尖瓣闭锁、单心室、右心室双出口、大动脉错位、肺动脉闭锁、矫正型大动脉转位、右心室发育不良等)患者,手术年龄7.6±5.5岁.常温非体外循环下手术19例,体外循环下手术105例.右心房-肺动脉连接17例,右心房-右心室连接19例,全腔静脉-肺动脉连接术(TCPC)88例.23例行分期手术.结果 术后早期(术后30d)死亡17例(13.7%),其中行右心房-肺动脉连接者死亡率为23.5%(4/17),行右心房-右心室连接者死亡率为15.8%(3/19),行TCPC者死亡率为11.4%(10/88),同期预留或术后开窗手术死亡率为14.6%(6/41),分期手术患者死亡率为8.7%(2/23).死亡原因低心排血量、多器官功能衰竭和心室颤动等.术后早期并发症发生率为16.9%(21/124),主要为胸腔积液、心律失常、心包积液和低心排血量综合征等.术后随访89例,随访时间6~65个月.远期再住院率6.5%,再手术率0.9%.3例出现再发性胸腔积液,3例出现心包积液,1例出现下腔静脉梗阻,均经相应的治疗后治愈.其余患者心功能恢复好.结论 改良Fontan手术是治疗复杂先天性心脏病中功能性单心室的最佳手术方案;房间隔开窗可明显提高术后早期疗效,减少渗出.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回顾性分析两种不同手术方式矫治完全性大动脉错位(TGA)伴有室间隔缺损(VSD)和肺动脉狭窄(PS)的效果.方法 对46例TGA/VSD/PS的患者进行手术矫治,其中采用主动脉根部移位/重建双室流出道术,即Nikaidoh术27例(N组),Rastelli手术19例(R组).N组采用自身心包补片重建右室流出道(RVOT),其中1例用同种异体带瓣管道Homograft;R组使用Homograft重建RVOT.两组均无手术前姑息手术史.结果 N组因术后严重心功能衰竭死亡1例(3.7%),R组无死亡.术后早期并发症的发生率两组相近.手术平均年龄N组(16.3±16)个月,R组(51±20)个月,N组明显小于R组(P=0.028).N组术后无明显残余左、右心室流出道梗阻(LVOTO、RVOTO),而R组有37%患者分别存在LVOTO或RVOTO(P<0.05),但N组术后89%患者存在轻-中度肺动脉血反流现象,R组仅1例患者存在轻度反流(P<0.05),两组手术早期心功能状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随访期两组均无死亡,但R组有4例(23.6%)因LVOTO、RVOTO再手术治疗.结论 Nikaidoh术矫治TGA/VSD/PS患者,在解剖上更胜一筹,适宜于小的年龄患者.  相似文献   

16.
同种带瓣大动脉重建右心室流出道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应用自行采集和冷冻保存的同种带瓣大动脉(VHC)完成先天性心脏病右心室流出道的重建,并观察其疗效及存在的问题。方法:用VHC材料治疗先天性心脏病95例,90例手术根治,5例行VHC右心室流出道与肺动脉连接姑息手术。结果:院内死亡13例,术后随访68例,死亡2例,均为感染,66例长期生存者中25例胸部X线片示VHC有钙化,多淡主动脉材料,仅5例有轻中度压力阶差(35-60mmHg)。结论:VHC可广泛用于治疗复杂先天性心脏病,程序降温,超低温保存和两步化冻是VHC使用质量的保证,VHC的长期通畅比合成管道好,随植入时间延长钙化率增加,肺动脉VHC优于主动脉,有肺动脉高压者宜尽早手术,为了预防VHC植入后感染,应重视,改善其收集和保存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心电图对左向右分流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的诊断价值。方法我院100例左向右分流先天性心脏病患者,男性60例,女性40例,室间隔缺损(VSD)40例,动脉导管未闭(PDA)35例,房间隔缺损(ASD)25例。肺动脉压力和分流均经心导管证实。分析心电图改变与肺动脉高压的关系。结果PDA和VSD患者合并肺动脉高压时,心电图改变为右心室肥大和双心室肥大,与未合并肺动脉高压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SD患者合并肺动脉高压的心电图改变和肺动脉压力正常的心电图改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心电图对先天性心脏病(动脉导管未闭和室间隔缺损)肺动脉高压的诊断是一种简便有效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8.
解剖性双心室流出道重建技术:双根部调转手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双根部调转术治疗合并室间隔缺损(VSD)和左心室流出道狭窄的心室大动脉连接异常的中期结果.方法 2007年12月至2013年9月,78例患者接受双根部调转手术.男55例,女23例;年龄0.3~22.0岁,中位年龄3.0岁.涤纶补片修补VSD,主动脉根部调转时进行冠状动脉再植,用带单瓣的牛颈静脉或同种血管片重建肺动脉.随访2~ 98个月,中位随访时间56个月,超声心动图评估双侧心室流出道功能.结果 院内死亡3例,占4.4%,死因分别为肾功能衰竭、低心排血量综合征和脓毒血症.随访期间无再次手术;2例死亡,原因分别是心功能衰竭和猝死.术后超声心动图提示患者重建后的双心室流出道血流动力学满意,心功能正常.左心室流出道压差接近正常,提示左心室流出道疏通满意;平均右心室流出道压差10.4 mmHg(1.38 kPa),多数患者的肺动脉仅少到中量反流.结论 采用带单片的补片和自体肺动脉重建的右心室流出道,保持通畅性和生长潜能.双根部调转手术中期随访结果良好,从心脏血流动力学的角度来看,此方法是对合并室间隔缺损和左心室流出道狭窄的大动脉转位和右心室双出口这一疾患的真正意义上的解剖学矫治.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术前血浆血管紧张素的变化 ,探讨其在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诊治中的意义。 方法 根据平均肺动脉压 /平均主动脉压 (MPAP/ MAP)的不同将 80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分为 4组 ,每组 2 0例。对照组 :MPAP/ MAP<0 .2 5 ;轻度肺动脉高压组 (组 ) :MPAP/ MAP 0 .2 5~ 0 .45 ;中度肺动脉高压组 (组 ) :MPAP/ MAP0 .46~ 0 .75 ;重度肺动脉高压组 (组 ) :MPAP/ MAP>0 .75。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术前血浆血管紧张素 浓度 ,测定患者术中血流动力学指标。 结果 组 和组 血管紧张素 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P<0 .0 1) ;但组 中血管紧张素 与对照组比较无差异 (P>0 .0 5 )。 结论 血管紧张素 在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的发病中可能起了一定的作用 ,围术期应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以降低肺动脉压力 ,对提高该类患者的手术成功率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同种带瓣主动脉和肺动脉心外管道治疗复杂先天性心脏病的临床效果。 方法 应用深低温保存同种带瓣主动脉或肺动脉心外管道重建右心室流出道治疗复杂先天性心脏病 31例 ,其中 ,右心室双出口 6例 ,矫正型大动脉转位 2 1例 ,完全型大动脉转位 2例 ,三尖瓣闭锁 1例 ,感染性心内膜炎合并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1例。应用同种主动脉 2 7例 ,同种肺动脉 4例。 结果 术后同种管道吻合口通畅 ,无压差、无扭曲和受压 ,同种瓣膜活动良好。 结论 同种带瓣主动脉和肺动脉心外管道具有生物活性和完整的瓣膜功能 ,可从解剖学和血流动力学上矫正心脏畸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