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晋花1号花生新品种,系山西省农科院经济作物研究所于1987年从“花29”品种中系选而成。山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于1988年通过审定,并命名为“晋花1号”。 产量表现 该品种1985—1987年山西省花生品种区域试验三年28点次平均亩产284.9公斤,比“花37”平均亩产259.2公斤增产9.9%;1936—1987年全省花生生产试验,平均比对照品种增产  相似文献   

2.
该品种是山东省花生研究所于1973年用花17做母本,花93做父本,通过有性杂交选育而成。1985年由山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为鲁花4号。经三年省区试,在亩产500斤以上的七个单位,比68-4平均增产7.38%。  相似文献   

3.
闽诱3号是福建省农科院稻麦研究所用秋水仙素处理浙皮1号大麦品种.经过4年5代选育而成的二棱皮大麦品种.该品种籽粒淡黄色.千粒重历年平均39.4克.籽粒粗蛋白质含量为10.7%,16种氨基酸含量为9.2283%.适合酿造啤酒和作为猪饲料.经过1992年和1993年福建省区域试验,表现早熟、秆矮、抗倒、生长整齐等特点,亩产两年分别比莆大麦4号增产9.4%和5.8%.其生长速度快、营养体繁茂、生物量大、营养价值高,适作为草食动物的优良青饲料以及人类特殊营养保健品“麦绿素”的原材料。  相似文献   

4.
中红麻10号(原名“KB2”)系利用国外优良红麻种质“EV41”与国内抗病材料“72-44”有性杂交选育而成的不早花裂叶型红麻新品种。在1993-1994年湖南省区域试验中平均亩产纤维303.85kg比对照湘红麻1号(7804)248.20kg增产22.4%(春播);在1994-1995年广西区试中比当地适应性强的“系选青皮三号”平均增产13.2%;在1997-1998年全国红麻区试中平均亩产纤维248.58kg,比新对照粤74-3增产15.8%;干茎产量比对照青皮三号平均增产25.4%,其增产幅度均达极显著水平,KB2的平均增产幅度在参试新品种中居首位,韧皮含量和硫酸盐纸浆得率比对照青皮三号提高3.6和1.42个百分点,也高于粤74-3;束纤维品质、单纤维长度和抗炭疽病性亦优于对照品种、抗全性明显强于对照,表明“KB2”是一个集高产、抗病、抗体、优质、适应性广于一体的纺织、造纸兼用的红麻优良新品种。  相似文献   

5.
浙江省1995年审定的水稻新品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许德信 《中国稻米》1995,(4):37-37,38
(1)中早1号:是中国水稻研究所采用中156∥军协/青四矮组合经多代选育而成。在浙江省早稻区试中,1992年平均亩产490.16公斤,比对照二九丰增产3.65%,1993年亩产401.5公斤,比对照浙852增产10.3%,1994年生产试验亩产比对照新852增6.6%。该品种株高79厘米左右,米质中等,全生育期111~113天,属中熟早籼。  相似文献   

6.
高淀粉“晋薯8号”马铃薯新品种选育王春珍杜珍李荫藩(山西省农科院高寒区作物研究所大同037004)1选育经过晋薯8号是1982年用晋薯2号作母本,新型栽培种NS78-7作父本杂交选育而成。1983年培育该组合实生苗,当年进行单株选择。1984年在无性...  相似文献   

7.
“单二”是中国农科院遗传所用日本啤酒大麦与中国啤酒大麦品种杂交的,对年通过大麦花药培养产生单倍体,而后加倍选育而成。经过多点种植比较,产量较好。1993~1994年连续两年在我场(即地处南黄海沿海之滨)进行示范和推广,产量均居首位,平均亩产426公斤,比当家品种苏引麦2号增产14引%.目前已成为我场啤酒大麦的当家品种。一、产量表现今年在我场种植1108亩,平均亩产430.3公斤,比当家品种苏引麦2号亩增588公斤,增产162%。其中十支场连片种植660亩,平均亩产448.6公斤;十二支场连片种植448亩,平均亩产439.7公斤,其中一块…  相似文献   

8.
高抗大豆孢囊线虫病的新品系──高作一号高作1号是山东省高密密县植保站和山东在科院作物所由不稳定品系(8205)经多年系统选育而成。该品系株高0.8-1.5米,亚有限结荚习性,叶卵圆形,紫花,灰毛,主茎粗壮,分枝随密度而变化,以主茎结荚为主,主茎16节...  相似文献   

9.
杂交晚粳泗优422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泗优422是江苏省农科院粮作所用新育成的中粳不育系泗稻8号A引用湖南杂交稻研究中心的粳稻恢复系轮回422测配选育而成。该组合属三系早熟晚粳,产量高、米质优、抗病性好。几年来参加各项试验和示范表现杂种优势明显,增产显著。1993年4月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列入江苏省晚粳地区重点推广新组合。1产量表现 1989年本院小区鉴定平均亩产561.5kg,比六优3-2增产7.9%,1990年在省杂交晚粳预备试验,6个点平均亩产570.28kg,比对照武育粳2号增产5.3%。1990~1991年苏州市杂交晚粳品比试验中,6个点平均亩产611.33kg,比秀水04增产9.7%,1…  相似文献   

10.
威优D133     
威优D133系安徽省农科院水稻所育成的早籼新组合。恢复系D133为1986年从温恢10—35中系选,经连续4季测交选育而成。1992年9月通过安徽省农作物品审会审定,定名为“皖稻35号”。1产量表现1987年正季该院种植0.01亩,折合亩产510kg,比对照二九丰445.0kg,增产14.6%;1988年参加安徽省双季早杂新组合预试,6点平均亩产400.5kg,比同熟期对照二九丰354.5kg增产12.98%;1989年正式参加安徽省双季早杂新组合区域试验,7点平均亩产485.73kg,比同熟期…  相似文献   

11.
351A/制选     
351A制选是安徽省农科院水稻所利用自己育成的优良早籼型不育系351A(1994年4月通过省级审定,定名为“皖稻49号”)和恢复系制选育成的双季杂交早稻新组合,该组合具有早熟、高产、抗病且制种产量高等优点,1994年4月通过安徽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定名为“皖稻47号”。1产量表现该组合1992和1993年参加安徽省杂交早稻区试,平均亩产分别为508.79和524.7kg,比同熟期常规品种(对照为二九丰和8B40)增产10.22%和12.28%,均居第1位;1993年参加安徽省双季早杂生产…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我省各地从花生良种“粤油551”(以下简称为“551”)中选育出不少更优良的品系,如“粤选58”、“阳选1号”、“粤选25”、“551—116”、“551—6”、“551—38”等,均比“551”增产5%以上。其中以“粤选58”和“551—116”增产尤为突出:粤选58:是汕头地区农科所于一九七三年春植从“551”中选出的优良株系。据该地区一九七五—一九七六年十四个点“两春一秋””试验,该品系比“551”增产7.3%。一九七七—一九七八年参加广东省花生品种区试,三造平均亩产比  相似文献   

13.
“中育3号”系中国水稻研究所与国际水稻研究所合作,通过穿梭育种,从原车早/IR18348—36—3—3//NeWS8b。’mit复交组合中选育的新品种。1995年,泉州市种子公司陈长普从中国水稻所引进在晋江市西滨军垦农场,种植两年表明,该品种具有高产稳产、抗性好、米质优、后期转色好等特点。其综合性状及产量均居于近年试种的优质稻品种之首。一、产量表现1995年早季种植2亩、亩产463.skg,比对照种“78130”亩增23.6吨,增产5.3%。1995年晚季种植10亩,平均亩产526.skg,比当家组合“威优63”亩增24.skg,增产4.9%。1996年早季种植5…  相似文献   

14.
近些年,辽宁省出口加工型蔬菜企业发展迅速,大葱栽培面积随大葱出口量增加而持续增加,大葱生产需种量较大。利用大葱半成株繁种周期短.可比成株采种节省1~2个生长季,投入少,简便省工,而且种性符合生产需求。辽宁省风沙地改良利用研究所从1998年开始进行大葱半成株采种技术研究,至2000年摸索出了一整套成熟技术,并广泛应用于生产。大葱品种为本所选育的阜葱一号和章丘大葱、天津五叶齐等,  相似文献   

15.
辽盐241是辽宁省盐碱地所水稻育种室从迎春2号变异株中选育的优质术水稻新品种.1992年经省级鉴定、审定并命名.1995年获第二届中国农业博览会优质米金奖.该品种株高95cm,长散穗型.每穗平均100粒,千粒重为289,亩收获穗数30-35万,生育期在辽宁为153天.产量高而稳,一般亩产550-75Okg,最高亩产865kg.该品种最突出的特点是其米质外观品质好.商品价值高.经中国水林所分十,扶米率83.10%,精米率762?%,整精米率74.IO%,长宽比1.74,至白度0.64%,透明度2级,糊化温度7.0,胶稠度56mm,直链淀粉1838,蛋白质含量9.0%…  相似文献   

16.
K优3号     
K优3号是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水稻高梁研究所用本所选育的K型新质源抗病不育系K19A与明恢63配组育成的迟熟杂交中稻新组合。具有抗病力强、米质优、产量高、再生力强等特点。1992年被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1产量表现1990年参加四川省稻瘟病常发区──黔江地区区试,平均亩产527.1kg,比对照增产2.7%;1991年推荐参加四川省区试,同时参加了内江、绵阳、宜宾和沪州等地区试,亩产510.75~531.9kg,比对照增产2.3%~5.7%.均名列首位;1992年继续参加省区试,平均亩产56…  相似文献   

17.
汕优桂44     
汕优桂44是广西农科院水稻所1984年用珍汕97A和新选育的恢复系84—4(即桂44)配组而成,属感光型杂交晚稻组合。1988年经广西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1产量表现1984年参加广西水稻所杂交晚稻新组合产量比较试验,平均亩产452.5kg,比汕优30选亩增63.5kg,增产16.3%。1985~1987年参加广西杂交晚稻区试,3年22个区试点平均亩产均比对照种增产,名列第一。1985年桂南7个试点平均亩产450.5kg,比对照汕优6号增产5.21%;1986年桂南8个试点平均亩产383.4k…  相似文献   

18.
“籼128”是福建省农科院稻麦研究所以“78130”作母本与“矮梅早3号”杂交选育而成的早籼迟熟新品种,属早晚兼用型。本场经过三年的区试、多点示范试种,表现稳产高产、耐肥抗倒、抗病性强、适应性广等特点。一、产量表现及示范试种情况 1989年早季在本场中等肥力田示范1.35亩,亩产525.9公斤;同年晚季扩大示范18.1亩,平均亩产473.5公斤,其中干部示  相似文献   

19.
威优D133系安徽省农科院水稻所育成的早籼新组合。恢复系D133为1986年从温恢10-35中系选,经连续4季测交选育而成。该组合全生育期110天左右,与二九丰相近,3年4组试验平均亩产438.0kg,抗稻瘟病,中抗白叶枯病,抗白背飞虱和褐飞虱。1992年9月通过安徽省农作物品审会审定,定名为“皖稻35号”。  相似文献   

20.
《花生学报》2008,37(1):13
花育25号系山东省花生研究所于1997年用鲁花14号为母本,花选1号为父本杂交,后代采用系谱法选育而成。2007年3月通过山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定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