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糖尿病大鼠小肠平滑肌细胞线粒体膜电位变化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糖尿病大鼠小肠平滑肌细胞线粒体膜电位变化与细胞凋亡的关系。方法 Wistar大鼠 70只 ,随机分为 :对照组(n =30 ) ,腹腔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糖尿病模型组(n=4 0 ) ,以链脲菌素 6 0mg/kg腹腔注射 ;造模 2个月后行大鼠胃排空和肠道传输速度测定 ,应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小肠平滑肌线粒体膜电位 ,脱氧核糖核苷酸末端转移酶介导的缺口末端标记技术 (TUNEL)和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指数 ,Westernblot免疫印迹检测细胞色素C含量。结果 模型组大鼠小肠平滑肌细胞线粒体膜电位 (36 8.8±5 6 4 )显著低于对照组 (96 0 5± 12 6 3,P <0 0 1) ;TUNEL染色显示实验组小肠平滑肌细胞凋亡指数 (9 6 3%± 2 4 7% )显著高于对照组(3 2 3%± 1 2 8% ,P <0 0 1) ;流式细胞仪检测提示实验组小肠平滑肌细胞凋亡率为 15 0 % ,明显高于对照组 (3 0 % ,P <0 0 1)。Westernblot免疫印迹检测实验组细胞色素C含量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 <0 0 1)。结论 糖尿病大鼠的胃肠道动力改变和线粒体功能改变与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观察缺氧过程中大鼠脑皮质线粒体细胞色素氧化酶(COX)活性、亚基COXⅠ、Ⅳ的蛋白量的变化,探讨COX活性改变及其调节的可能机制. 方法成年雄性Wistar系大鼠随机分为平原对照组、缺氧2、5、15和30 d组.缺氧大鼠于低压舱内模拟海拔5 000 m高原连续减压.氧电极法测量脑皮质线粒体COX活性,Western blot分析线粒体COXⅠ、Ⅳ蛋白. 结果缺氧15 d内,COX活性持续下降,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缺氧30 d时,COX活性较缺氧15 d时显著升高,但仍低于平原水平,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各组线粒体COXⅠ、Ⅳ蛋白量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结论缺氧可影响脑皮质线粒体COX活性,这可能是缺氧导致线粒体氧化磷酸化功能改变的原因之一;COXⅠ、Ⅳ蛋白表达不是影响酶活性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急性长时间运动对大鼠心肌线粒体一氧化氮合酶/一氧化氮(NOS/NO)、细胞色素c氧化酶(COX)活性、COXⅣ亚基和低氧诱导因子(HIF-1)α亚基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23只8周龄的雌性SD大鼠,体重215±23g,随机分为对照组(7只)、运动即刻组(8只)和运动后4小时组(8只).游泳时间平均为249±54min.运动后分别测定大鼠心肌线粒体NOS活力和NO含量、COX活性、COXⅣ和HIF-1α mRNA的表达.结果:对照组、运动即刻组和运动后4小时组NOS活力无显著差异(P>0.05);运动即刻组和运动后4小时组心肌线粒体NO含量低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运动即刻组COX活性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运动后4小时略有下降,但仍高于对照组(P<0.05).COXⅣ和HIF-1α mRNA表达3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结果表明,急性长时间游泳运动大鼠心肌线粒体NOS活力相对稳定,但运动后即刻线粒体NO含量明显降低,COX活性明显增高,COXⅣ和HIF-1α mRNA表达无明显变化.结果提示,一次长时间运动后大鼠心肌线粒体呼吸链功能相对完好,该运动模型对COXⅣ和HIF-1α mRNA表达诱导作用不明显.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中药复方制剂(安多霖)对微波辐射后大鼠海马线粒体呼吸链细胞色素C氧化酶(cytochromec oxidase,COX)变化的影响。方法 100只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3个对照组,即正常对照组、辐射预防对照组、辐射治疗对照组和2个安多霖组,即3 g/(kg.d)安多霖预防组及3 g/(kg.d)安多霖治疗组,每组20只。安多霖预防组大鼠于给药后第15天进行微波辐射;安多霖治疗组大鼠于辐射后当天开始连续给药14 d,均1次/d。采用30 mW/cm2微波辐射15 min,于辐射后6 h和14 d活杀动物取海马,通过比色法检测大鼠海马COX活性的变化;采用实时定量PCR和Western印迹检测大鼠海马COXⅠ、ⅣmRNA以及COXⅠ蛋白表达变化。结果辐射预防和治疗两对照组于停药后6 h COX活性、COXⅠ、ⅣmRNA,COXⅠ蛋白均降低(P〈0.05或P〈0.01);安多霖预防组较辐射预防对照组COX活性及基因表达有不同程度提高,与正常对照组无明显差异;安多霖治疗组与辐射治疗对照组相比明显提高(P〈0.05),且基本恢复正常。结论给予3 g/(kg.d)安多霖对微波辐射致大鼠海马线粒体呼吸链COX表达降低有较明显改善作用,其治疗效果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5.
FDP对微波辐射后大鼠海马COX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1, 6-二磷酸果糖(FDP)对微波辐射后大鼠海马线粒体呼吸链相关基因细胞色素c氧化酶(cytochrome c oxidase,COX)表达的影响。方法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假辐射组(5只),辐射组(10只)和辐射+药物组(10只)。采用30mW/cm2微波辐射,辐射+药物组于辐射前3d 腹腔注射350mg/kg FDP,连续给药3或10d,1次/d。于辐射后6h和7d活杀取海马,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图像分析检测大鼠海马组织COX亚基Ⅰ、Ⅱ和Ⅳ mRNA表达,通过Western blot和图像分析检测大鼠海马组织COX Ⅰ蛋白表达变化。结果辐射后6h和7d大鼠海马COX Ⅰ、Ⅱ和Ⅳ mRNA表达均较假辐射组降低,药物组大鼠海马COX Ⅰ、Ⅱ和Ⅳ mRNA与相应辐射组相比均见表达增加,以给药后3d(辐射后6h)组增加最为显著(tCOX Ⅰ=3.2205,tCOX Ⅱ=3.5762,tCOX Ⅳ=3.0408,P<0.05)。辐射后6h和7d大鼠海马COX Ⅰ蛋白表达均较假辐射组减少,给药后3d(辐射后6h)与辐射后6h相比COX Ⅰ蛋白表达升高(t=2.9614,P<0.05),给药后10d(辐射后7d)与辐射后7d相比改变不显著。结论FDP对微波辐射后大鼠海马线粒体呼吸链相关基因COX表达降低有一定的促恢复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观察缺氧过程中大鼠脑皮质线粒体细胞色素氧化酶(COX)活性、亚基COX I、Ⅳ的蛋白量的变化,探讨COX活性改变及其调节的可能机制。方法:成年雄性Wistar系大鼠随机分为平原对照组,缺氧2、5、15和30d组。缺氧大鼠于低压舱内模拟海拔5000m高原连续减压。氧电极法测量脑皮质线粒体COX活性,Western blot分析线粒体COX I、Ⅳ蛋白。结果:缺氧15d内,COX活性持续下降,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缺氧30d时,COX活性较缺氧15d时显著升高,但仍低于平原水平,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各组线粒体COXI、Ⅳ蛋白量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缺氧可影响脑皮质线粒体COX活性,这可能是缺氧导致线粒体氧化磷酸化功能改变的在因之一;COXI、Ⅳ蛋白表达不是影响酶活性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过氧化氢导致肠上皮细胞线粒体DNA编码基因损伤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过氧化氢 (H2 O2 )对肠上皮细胞线粒体DNA编码细胞色素C氧化酶、ATP合成酶基因的损伤作用。方法 :肠上皮细胞株 (SW - 4 80 ) ,采用 4mmol·L-1H2 O2 处理细胞后进行线粒体DNA的提取 ,对细胞色素C氧化酶 (COXⅠ、COXⅡ、COXⅢ )基因、ATP合成酶 (ATPase 6亚基、ATPase8亚基 )基因进行PCR扩增 ,并将PCR产物进行直接测序。结果 :细胞色素C氧化酶COXⅠ从 6 80 3~ 6 84 8出现大范围的点突变及 70 2 7出现点突变 (TC) ,在 732 9(CG)、7341(TG)、735 2 (GA)出现点突变 ,在 7337出现缺失突变 (缺T) ;COXⅡ序列在 82 19~ 82 6 0段出现大范围的点突变 ;Atpase 8亚基基因在 8385~ 85 4 3段出现大范围的点突变。结论 :H2 O2 可明显损伤mtDNA编码的细胞色素C氧化酶及ATP合成酶基因。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三七皂甙单体Rg1对失血性休克大鼠肠上皮细胞线粒体细胞色素氧化酶(COX)活性及膜电位的影响。方法健康Wistar大鼠24只,随机等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N)、失血性休克5小时组(HS)、单纯复苏对照组(RE)、复苏加Rg1治疗组(Rg),每组6只。采用荧光分光光度法检测线粒体膜电位;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检测COX活性。结果失血性休克5小时大鼠肠上皮细胞线粒体摄取Rhoda-mine123减少,即膜电位水平显著降低(P0.01),单纯复苏组膜电位有轻微提高,复苏加Rg1治疗组线粒体膜电位明显提高,恢复到正常组水平。失血性休克5小时大鼠肠上皮细胞线粒体COX活性显著降低,单纯复苏后其活性仍然较低。复苏加Rg1治疗组COX活性较休克组比较有明显升高,并显著高于单纯复苏组。结论复苏加Rg1可显著提高失血性休克大鼠肠上皮细胞线粒体COX活性及线粒体膜电位。Rg1提高COX活性可能和提高该酶的产量和质量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建立一种简便、快捷、准确检测细胞线粒体DNA缺失的方法 .方法 将线粒体DNA所编码呼吸链中细胞色素氧化酶(COX)的亚单位COX Ⅰ和COX Ⅱ分别作为Southern杂交的分子探针,鉴别细胞株的线粒体DNA是否完全缺失.进行生长营养缺陷鉴定,并从RNA及蛋白水平对结果 进行验证.结果 Southern杂交显示,SK-Hep1细胞可见COX Ⅰ、COXⅡ杂交条带ρ°SK-Hep1细胞(线粒体缺失细胞)未见杂交条带形成,作为对比试验的生长营养缺陷法、PCR、Northern杂交和Western杂交,所得结果 与Southern杂交结果 一致.结论 成功建立了鉴定细胞线粒体DNA缺失的Southern杂交方法 ,该方法 能简便、快捷、准确地鉴定细胞线粒体DNA缺失.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利用反转录PCR技术,观察大鼠经不同时间低压缺氧暴露后mtDNA重链(H一链)编码的12SrRNA和细胞色素氧化酶(Cytochrtmeoxidase,COX)亚基ⅠmRNA转录物表达的变化,探讨线粒体遗传信息表达与氧化磷酸化的关系,揭示缺氧对细胞损伤和机体缺氧耐受的能量代谢机制以及对揭示机体高原缺氧习服与适应的机制都有重要意义。作者选择了11周~13周龄健康雄性Wistar大鼠,体质量15 0 g~2 30 g。30只大鼠按体质量分为5组(每组6只) :正常对照组、低压缺氧暴露2d组(2d)、5d组(5d)、15d组(15d)和30d组(30d)。各缺氧组动物分别于模拟海拔5 0 0 0m高…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观察氯霉素处理大鼠急性缺氧暴露后脑线粒体呼吸功能和细胞色素C氧化酶(COX)活性变化,了解线粒体基因组表达在缺氧引起线粒体呼吸功能改变中的作用。作者选取成年雄性Wistar大鼠40只(体质量140g~220g),随机分为4组:平原对照组(control,C组)、氯霉素药物处理组(medication,M组)、单纯缺氧组(hypoxia,H组)和氯霉素药物处理 缺氧组(medication hypoxia,MH组),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失血性休克对大鼠肠上皮细胞线粒体DNA编码细胞色素氧化酶基因的损伤作用。方法采用失血性休克模型,提取肠上皮细胞线粒体DNA,对细胞色素氧化酶(COXI、COXII、COXm)基因进行PCR扩增,并对PCR产物进行直接测序。结果细胞色素氧化酶COX工、COXII基因序列产生散在性点突变,其中1只休克鼠细胞色素氧化酶COX工基因从5545~6838出现了35个散在性点突变;1只休克鼠COXII序列在7191~7542有5个点突变(t7191c、t7212c、a7386g、a7483g、c7542g);COXm未出现突变。结论失血性休克缺血缺氧可造成线粒体DNA编码的细胞色素氧化酶基因损伤。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顺铂诱导肺腺癌A5 4 9细胞线粒体基因组及核凋亡相关基因的差异表达情况。方法 实验组A5 4 9细胞给予0 5 μg/ml顺铂作用 2 0h,同时设立空白对照组 ,用人线粒体基因组寡核苷酸芯片检测 2 6个靶基因的差异表达。用流式细胞技术分析细胞凋亡比例。结果 实验组A5 4 9细胞的细胞色素氧化酶亚单位Ⅰ(CoxⅠ)、12SrRNA以及半胱氨酸转运RNA(tRNA Cys)、天冬酰胺转运RNA(tRNA Asn)基因表达显著上调 ,促凋亡基因bax和另外 3个编码多肽基因、4个tRNA基因表达也有一定程度上调。实验组A5 4 9细胞凋亡率为 8 5 %± 0 78% ,显著高于对照组的 1 3%± 0 5 6 % (n=5 ,P <0 0 5 )。结论 顺铂诱导能使残存的A5 4 9细胞mtDNA编码的部分基因表达增强 ,并可能通过对bax基因表达的上调促进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耐力运动训练对衰老骨骼肌卫星细胞成肌分化中线粒体活性氧(ROS)生成的影响,并探讨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辅激活因子1(PGC-1α)对ROS生成调控的潜在机制。方法:C57BL/6小鼠分为青年对照组(YN组,2月龄,12只)、老年对照组(ON组,12月龄,12只)和老年运动训练组(OT组,12月龄,12只),其中OT组进行中等强度跑台训练(0°,17 m/min,25 min/天,5天/周)。12周后,HE染色鉴定骨骼肌萎缩程度。两步酶消化法分离骨骼肌卫星细胞,原代培养并体外诱导成肌分化24 h。倒置显微镜观察卫星细胞成肌分化程度,测定线粒体呼吸功能、细胞ROS水平、线粒体ROS生成速率、肌球蛋白重链(MyHC)各亚基mRNA表达,及MyHC、PGC-1α、Tfam、COXⅣ、MnSOD蛋白表达量。结果:与YN组比较,ON组肌纤维横截面积、肌管形成数量、My-HC蛋白表达、MyHCⅠ、MyHCⅡa、MyHCⅡx mRNA表达、态3呼吸速率(ST3)、呼吸控制比(RCR)和PGC-1α、Tfam、COXⅣ、MnSOD蛋白表达均显著降低(P<0.05~0.01),ON组态4呼吸速率(ST4)、细胞ROS水平、线粒体ROS生成速率及MyHCⅡb mRNA表达显著升高(P<0.05~0.01)。与ON组比较,OT组湿重/体重比值、肌纤维横截面积、肌管形成数量、MyHC蛋白表达、MyHCⅠ、MyHCⅡa、My-HCⅡx mRNA表达、ST3、RCR和PGC-1α、Tfam、COXⅣ、MnSOD蛋白表达均显著升高(P<0.05~0.01),OT组细胞ROS水平、线粒体ROS生成速率及MyHCⅡb mRNA表达显著降低(P<0.05~0.01)。结论:耐力运动训练提高衰老骨骼肌卫星细胞成肌分化中PGC-1α表达,继而通过上调Tfam和MnSOD提高线粒体能量代谢,减少线粒体ROS产生,以促进成肌分化。  相似文献   

15.
严重烧伤早期心肌线粒体磷脂变化及其机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目的探讨严重烧伤早期心肌线粒体磷脂变化及其发生机制,并分析其在线粒体功能损害中的作用。方法健康成年Wistar大鼠48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8只)和烧伤组(40只)。烧伤组采用30%TBSAⅢ度烧伤大鼠模型。取正常及伤后1,3,6,12,24h大鼠心肌分离线粒体,抽提并测定线粒体磷脂,同时检测线粒体Ca2+浓度([Ca2+]m)、线粒体磷脂酶A2(mtPLA2)以及质子腺苷三磷酸酶(F0F1-ATPase)、细胞色素c氧化酶活性。结果(1)伤后3,6,12,24h心肌线粒体总磷脂与磷脂酰乙醇胺明显降低,伤后6,12h磷脂酰胆碱显著下降,但伤后6h鞘磷脂明显升高。(2)伤后3,6,12,24h大鼠心肌mtPLA2活性与[Ca2+]m均明显升高,且伤后mtPLA2活性与[Ca2+]m呈显著正相关(r=0.9271,P<0.01)。(3)伤后1h线粒体F0F1-ATPase活性明显升高,但伤后3,6,12,24h线粒体F0F1-ATPase及细胞色素c氧化酶活性均显著降低。结论严重烧伤早期心肌线粒体总磷脂降低,同时磷脂组成发生改变,导致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F0F1-ATPase活性降低。磷脂变化可能与[Ca2+]m升高激活mtPLA2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不同强度训练对大鼠骨骼肌p53和细胞色素氧化酶(COX)I亚基基因和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18只大鼠随机分为3组:安静组(C)、中等强度训练组(MT)和大强度训练组(ST),每组6只,训练8周;采用Bedford训练方案,中等强度相当于65%VO2max,大强度相当于85%VO2max;末次训练后24h,各组大鼠安静状态下处死,取比目鱼肌和腓肠肌.采用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法分别测定比目鱼肌和腓肠肌中p53和COX Ⅰ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1)MT组腓肠肌p53mRNA表达显著低于C组(P<0.05).MT组(P<0.05)和ST组(P<0.01)比目鱼肌p53蛋白表达显著高于C组;MT组腓肠肌p53蛋白表达显著低于C组(P<0.05).(2)ST组腓肠肌COX Ⅰ mRNA表达显著高于C组(P<0.05).MT组和ST组比目鱼肌COX Ⅰ蛋白表达极显著高于C组(P<0.01);MT组腓肠肌COX Ⅰ蛋白表达显著低于C组(P<0.05).结论:运动诱导的p53及COX Ⅰ的基因表达存在肌纤维类型的特异性以及运动强度的敏感性,运动对p53及COX Ⅰ基因表达的调控可发生在转录和转录后水平,这与肌纤维类型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血红素氧化酶 - 1(HO - 1)及其mRNA在脊髓损伤后表达变化。 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和原位杂交技术 ,观察正常大鼠、脊髓损伤后 1d和 3d大鼠脊髓HO - 1及其mRNA的分布和含量变化。 结果 正常大鼠脊髓HO - 1表达较少 ,主要在神经元 ;而损伤后表达明显增加 ,主要是小胶质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 ,并围绕在血肿周围。损伤后 1d蛋白的表达开始增加 ,阳性细胞的灰度和面积分别为 (14 8.2 6± 11.39)和 (90 .5 0± 8.70 )× 10 3 μm2 ;损伤后 3d表达强度进一步升高 ,阳性细胞的灰度和面积分别为 (12 8.0 3± 12 .5 9)和 (112 .99± 10 .0 1)× 10 3 μm2 。损伤后 1d ,HO - 1mRNA表达阳性细胞的灰度和面积为 (10 6 .0 2± 9.10 )和 (70 .0 5± 9.2 6 )×10 3 μm2 ;3d时为 (85 .82± 9.0 7)和 (87.37± 10 .95 )× 10 3 μm2 ,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 <0 .0 1)。 结论 大鼠脊髓损伤后 ,HO - 1表达显著增加 ,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电离辐射诱导人淋巴细胞线粒体COXⅠ、COXⅡ和COXⅢ基因表达的改变。方法 用1、3、5、8和10 Gy 60Co γ射线分别照射指数增长期的人淋巴细胞永生化细胞株,8 h后用逆转录PCR(RT-PCR)和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PCR)方法检测COXⅠ、COXⅡ和COXⅢ基因在mRNA水平上的表达;流式细胞术检测其在蛋白水平上的表达;比色法检测COX活性,来分析辐射诱导线粒体COXⅠ、COXⅡ和COXⅢ基因表达改变的量效关系。同时,以5 Gy γ射线照射人淋巴细胞,分别于照后不同时间(0.5、4、8、12、24、48和72 h),同样通过上述指标来分析3种线粒体基因的表达变化,观察其时效关系。 结果 在mRNA水平上,线粒体COXⅠ、COXⅡ和COXⅢ基因表达总体上调。COXⅠ和COXⅢ基因在0~3 Gy剂量范围内具有量效关系,而COXⅡ基因在0~8 Gy剂量范围内具有量效关系(FCOXⅠ=116.62,FCOXⅡ=17.89,FCOXⅢ=8.20,P<0.05);5 Gy 照后4 h左右COXⅡ和COXⅢ基因表达上调最显著,而COXⅠ基因持续低表达(F COXⅠ=31.99,FCOXⅡ=19.47,FCOXⅢ=20.64,P<0.05)。在蛋白水平上,不同剂量照射后,COXⅠ和COXⅡ蛋白表达先下调后上调,COXⅢ蛋白表达下调(FCOXⅠ=16.96,FCOXⅡ=32.5,FCOXⅢ=6.51,P<0.05);5 Gy照后4 h,COXⅠ蛋白表达明显增强,达到8 h后出现COXⅡ蛋白表达显著上调,而COXⅢ蛋白表达普遍下调(FCOXⅠ=14.68,FCOXⅡ=17.18,FCOXⅢ=2.52,P<0.05)。此外, 受照后COX活性普遍降低。结论 电离辐射可以诱导人淋巴细胞线粒体COXⅠ、COXⅡ和COXⅢ基因表达的改变,基因表达总体增强的同时,COX活性普遍降低。  相似文献   

19.
肿瘤微环境中间充质干细胞的相关生物学特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在肿瘤微环境中是否获得肿瘤细胞的相关生物学特性而导致恶性转化。方法通过6孔板结合Transwell小室建立间充质干细胞和大鼠C6胶质瘤细胞的共培养体系,以共培养组为实验组,另设单独培养的间充质干细胞作为对照组。于相差显微镜下观察培养后两组细胞的形态学改变;采用流式细胞术(FCM)分析细胞周期变化;采用荧光定量PCR和免疫荧光法检测间充质干细胞mdm2、p53mRNA水平及共培养后两组细胞中p53突变蛋白和mdm2癌蛋白的表达。结果共培养后实验组细胞表现为胶质瘤细胞样形态。细胞周期检测结果显示共培养7d后,对照组G1期细胞占90.48%±6.62%,实验组占82.22%±2.74%,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S期细胞占4.66%±4.16%,实验组占7.35%±1.93%,两组间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定量PCR及免疫荧光检测显示,实验组p53mRNA水平明显降低,为对照组的0.24倍(P<0.05);部分实验组细胞(24.8%)中表达突变型p53蛋白,而对照组无突变p53蛋白表达(P<0.05)。实验组mdm2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水平...  相似文献   

20.
缺血缺氧与线粒体DNA损伤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线粒体DNA(mtDNA)编码细胞色素氧化酶Ⅰ、Ⅱ、Ⅲ(COX-Ⅰ、COX-Ⅱ、COX-Ⅲ)及ATP酶亚单位6、8(ATPase6.8)等蛋白质及多肽,控制着氧化磷酸化和ATP合成。缺血缺氧时氧化磷酸化障碍,ATP合成减少,COX-Ⅰ-mRNA、NADH辅酶Q氧化还原酶-mRNA(NDmRNA)转录水平升高,基因上调。缺血缺氧引起线粒体DNA突变率升高,mtDNA^4977、mtDNA^7436、mtDNA^10423缺失,ATPase6-8亚单位基因突变。葡萄糖糖酵解酶、热休克蛋白(HSP)、磷酶甘油还原酶B(PGM-B)及基因疗法可提高机体对缺氧的耐受性和适应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