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印经织物     
印经织物是先在经纱上印花后,再与纬纱交织而成的色织产品。印经工艺是将经轴安置在织机上,以平纹组织假织,纬密较稀(8~12根/10cm),然后平铺在印花台板上,用普通印花法印制花纹。工艺流程是:印花→蒸化→水洗→固色→退浆→水洗→脱水→烘燥整理。印有花纹的假织产品卷绕于径轴上,织造时必须在机后将假织纬线割断并清除,边割断假织纬,边织入正式纬纱。其花纹股俄,若隐若显,色彩丰富,立体感强,风格独特。适用于装饰织物和服装。印经织物@杨秉利  相似文献   

2.
为了提高桑蚕丝织物数码印花的色彩还原度,通过单因素实验确定了最佳印花工艺,测试了印花后织物的K/S值和色牢度。通过校正密度色卡,重新制作了针对于桑蚕丝织物的ICC色彩管理曲线。实验结果表明:桑蚕丝织物数码印花最佳浆料处方是海藻酸钠2.5%,碳酸氢钠1%,硫酸钠1%,尿素8%,汽蒸条件为102℃下35 min。印花后织物的各项牢度均达到4级以上。按照优化后的工艺和色彩管理曲线打印所得的图案得色量高、色牢度好、轮廓清晰。  相似文献   

3.
数码喷射印花技术是一种全新的纺织印花技术 ,是通过计算机控制喷印系统将专用染料直接喷射在棉、麻、丝、化纤等织物上 ,从而印出各种图案和花纹。与传统生产工艺比较 ,数码喷射印花工艺具有五大优点 :1.生产效率高。设计人员可在电脑上设计花色图案 ,完成后直接输入到数码喷射印花机上进行批量生产。也可通过网络进行稿样传输 ,实现远程控制生产。2 .产品质量高。真正实现了无限的色彩空间 ,产品图案精细、色彩丰富、套色准确、过渡自然。3 .可以任意批量生产。充分适应服装的个性化发展趋势 ,甚至可按照不同要求量身定制衣料 ,是一种柔性…  相似文献   

4.
杨宏林  项伟 《丝绸》2011,48(12)
研究了桑蚕丝织物数码喷墨印花浆料配方及上浆工艺,探讨了浆料中各组分浓度、带液率、烘干温度对数码喷墨印花织物的表观颜色深度的影响,并评价了其色牢度效果.结果表明,桑蚕丝织物活性染料数码喷墨印花最佳浆料配方为海藻酸钠1%,变性淀粉3%,碳酸氢钠5%,尿素8%,硫酸钠2%,防染盐S 1%.在上浆工艺为一浸一轧,带液率100%,烘干温度100℃,时间3 min条件下,桑蚕丝织物印花得色量最高,印花织物的耐洗牢度、摩擦牢度优良,均达到4级.  相似文献   

5.
为提高桑蚕丝织物数码印花的得色量及手感,对桑蚕丝织物活性染料数码印花工艺进行了研究,探讨了前处理上浆配方对丝绸织物数码印花得色量的影响以及汽蒸、水洗工艺参数对青、品红、黄、黑4种颜色印花得色量的影响,测试了该处理条件下产品的色牢度,并评价其印花效果。结果表明:汽蒸时间为30 min时得色量较好;当前处理上浆配方中海藻酸钠用量为0.5%~1%,硫酸钠用量为7%,碳酸氢钠用量为1%,尿素用量为4%时,丝绸织物的喷墨印花色彩得色量达到最好,印花织物表观得色量K/S值可达74.81,各项色牢度均可达到4级以上。  相似文献   

6.
根据羊毛织物数码印花前处理工艺的要求,选择不同用量的CMC进行上浆预处理,并测定印花后羊毛织物的K/S值、脱糊率、渗透性和色牢度等。结果表明,羊毛织物数码印花上浆预处理在CMC用量为3%时上浆效果最好,脱糊率较高,织物得色量最高,花纹图案清晰。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毛衫织物数码印花的工艺及毛衫织物数码印花的特点进行论述,得出相比传统印花,数码印花以其高精度、高清晰的渐变色彩、富有层次感、立体感的图案设计,反应速度快、生产周期短以及低能耗低污染的特点,在毛衫织物上的应用日趋广泛。然后进一步对数码印花图案分类及特点以及数码印花图案在毛衫织物上的设计应用进行分析研究,得出将数码印花技术运用于毛衫织物,可以丰富毛衫织物的设计内容,提升毛衫产品的品质、档次和附加值,增加个性和时尚性,适应现代消费者对毛衫织物不断提升的审美品味。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传统扎染工艺的工艺过程以及艺术特色,包括渗化、折皱(浮雕感)、线眼、弹性,并指出数码印花方式在羊绒织物印花中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表明采用计算机图像图形处理软件,将传统扎染工艺中最基本的构成元素——鹿胎缬、鱼子缬的理念、风格可以应用于羊绒织物数码印花的图案设计中,分析了设计的具体步骤以及设计后的应用效果.实践显示,这种将传统扎染与数码印花设计相结合的方法,极大地丰富了羊绒织物图案的创作设计形式,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9.
DGT-6糊料的上浆前处理工艺易降低羊毛织物的花纹清晰度,不利于精细和大面积印花。为了提高羊毛织物数码印花的清晰度、得色量且改善印花手感,根据羊毛织物数码印花前处理工艺的要求,选择不同浓度的DGT-6糊料进行上浆处理,测定羊毛织物在上浆印花后的线条精细度、K/S值、脱糊率、渗透性和色牢度等指标。试验结果显示:从5项测试指标综合来看,对羊毛织物数码印花进行上浆预处理且当DGT-6糊料浓度为3%时,其织物得色量较高,花纹图案较清晰,脱糊率及渗透性能较好,上浆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0.
研究采用不同的配方及工艺,对棉、真丝、锦纶、聚酯、羊毛等各类织物坯布进行常规前处理、浸轧上浆、浆料和配套助剂的优选及上浆工艺优化,结合喷墨印花图案原稿的高品质数字化处理、设计制定不同类型织物的高品质ICC特性曲线以及喷印工艺优化,结果显示:喷印织物经汽蒸固色后,染料分子从浆料向织物转移并与纤维结合,并满足色差及色牢度要求,实现了数码喷墨印花技术在蚕丝、棉、聚酯、锦纶、羊毛等不同类型织物的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纺织品直接数字喷射印花的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于伯龄 《纺织导报》2000,(5):134-136,138
数字喷射印花技术既可省制版、省时间,又可省水和染化料。目前喷印机按喷射是否连续分成连续式和按需喷射两大类。文章论述了各种喷印机的原理和特点,并介绍了喷印机的几个概念。  相似文献   

12.
任忠亚  徐为群  胡建平 《印染》2003,29(8):31-32
介绍BASF公司研发的Helizarin柔软涂料印花系统。该系统整合了环保型涂料、合成增稠剂、柔软粘合剂、乳化剂、柔软剂等一系列涂料印花组分,可以应用在棉、人棉、麻甚至真丝织物上,获得较好的牢度、鲜艳度和手感。  相似文献   

13.
张祖幸  潘益东 《印染》1995,21(10):5-8
本文介绍的朦胧印花工艺不是将已经织造的织物进行花样的印制,而是采用颠倒织造与印花工艺顺序的方法,在成片纱线还未织造前就实施经纱印花。然而再通过织造,利用经纬交织点的遮盖,达到朦胧的艺术效果,根据朦胧印花工艺的特殊性,着重研究了朦胧印花的方式、小样设备的研制,并对印花工艺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14.
王莉  洪亮 《染整技术》2005,27(4):9-11
纺织品数字印刷是由计算机利用相应的软件对图文信息处理后,直接传送到印刷设备进行印刷的工艺过程。数字印刷的出现和发展为新的纺织品印花方式和印花技术开辟了新天地.文章对纺织品数字印刷的原理、工艺及发展作了较为详细的论述。  相似文献   

15.
数码无版印花技术的发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唐志翔 《染整技术》2004,26(4):8-14
无版印花技术可以大大地简化印花过程,为目前国内外印花技术的发展方向之一。20世纪80—90年代以来,数码喷射印花技术进入了蓬勃发展时期,同时又出现了数码静电印花技术。数码喷射印花技术具有快速反应、即时生产供应,印制效果好、对环保有利等特点。但存在生产速率太慢和成本太高的缺点,影响其在生产上的大量推广应用。数码静电印花技术通过目前样机试验,已可发现其具有喷射印花技术的特点,且可较大程度地改善后者的二个主要缺点,估计今后很有发展前途。  相似文献   

16.
纺织品数码喷墨印花工艺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同传统的丝网印花相比,数码喷墨印花具有简单、快捷、精度高、低能耗、无污染等优点,详细介绍了数码喷墨印花的工艺、设备、墨水的选择,以及墨水与织物的适应性,指出随着数码喷墨印花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将给数码喷墨印花带来新的技术飞跃。  相似文献   

17.
粗条灯芯绒直接印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振华 《印染》1996,22(8):13-14
本文讨论了粗条灯芯绒直接印花工艺,包括粗条灯芯绒半制品毛效、花筒的雕刻要求、合理的印花机压力、印花色浆的渗透性等,介绍解决粗条灯芯绒印花的露地问题。  相似文献   

18.
印刷数字化工作流程的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印刷数字化工作流程,实现工作流程的条件,以及工作流程的现状;详细阐述如何实现印刷数字化工作流程;强调由于在效率、产品质量和生产成本等方面的优势,印刷数字化工作流程的实现成为印前、印刷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9.
马金涛 《丝网印刷》2005,(10):28-31
介绍了数字化技术在印刷领域的广泛应用.具体说明数字化制片机、数字化制版机、数字化印刷机、数字化打样机等技术以及对传统技术的冲击.  相似文献   

20.
李启光 《丝绸》1990,(2):43-46
对粘合剂、涂料色浆、保水剂、手感改善剂、色牢度改善剂、增稠剂和工艺条件进行优选,着重解决了涂料印花手感、色浆堵塞网眼、色牢度等问题,从而使丝绸印染行业能够采用涂料批量印制不复色的细茎、泥点、小块面图案为主的印花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