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独特的酿造体系及低温长时的酿造工艺赋予了黄酒丰富的生物活性物质,多糖作为黄酒中主要的生物活性成分,含量丰富,种类独特,具有平衡肠道菌群、改善肠内环境等功效.由于黄酒多糖组分复杂,难以提取专一成分进行靶向研究,目前针对黄酒多糖的功能研究主要集中于调节肠道菌群,对其他肠道疾病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尚未明确.该文论述了黄酒多糖的...  相似文献   

2.
多糖类物质是具有生物活性的大分子物质,广泛存在于多种食源性物质中。炎症性肠病对结肠有广泛的损伤作用,并可能破坏免疫系统的动态平衡。尽管药物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炎症性肠病,但许多临床实践中的药物都有不良反应。研究表明,多糖类物质能有效预防和改善炎症性肠病引起的结肠损伤和免疫系统紊乱。本文主要对食源性天然产物中多糖类物质干预炎症性肠病的研究进展和发挥保护作用的相关分子机制进行综述,以期为预防炎症性肠病和营养干预机制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益生菌和粪菌移植调节炎症性肠病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s,IBD)是一种易复发的慢性胃肠道炎症性疾病,近年来在世界范围内的发病率逐渐上升。IBD的发病因素复杂,主要是由遗传、环境、免疫等因素相互作用导致的,随着宿主-肠道微生物相互作用的深入研究,人们发现肠道菌群在IBD的进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基于调节肠道微生物群缓解或治疗IBD的新型方法也备受关注。近年来的大量研究都表明益生菌、粪菌移植可以通过调节肠道微生物的组成、增强肠道屏障功能、调节机体免疫反应等达到缓解IBD的目的。因此,本文对IBD的发病因素以及益生菌、粪菌移植调节IBD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
探讨膳食菊粉对炎症性肠病(IBD)小鼠肠道微生物区的调节作用。本研究采用葡聚糖硫酸钠(DSS)诱导法建立IBD小鼠模型,将C57BL/6小鼠随机分为3组:空白对照组(CON)饮用蒸馏水;模型组(IBD)饮用含2.5% DSS的蒸馏水;菊粉干预模型组(INU)在DSS诱导的同时摄入2 g/kg菊粉;每日监测小鼠体重、粪便粘稠度及便血情况。实验结束后,HE染色观察小鼠结肠组织病理改变,16S rDNA高通量测序分析小鼠肠道菌群多样性改变。研究结果显示,菊粉摄入能够明显提高IBD小鼠的体重(p<0.05),缓解其腹泻、便血和结肠组织损伤,降低疾病活动指数(p<0.05)。测序结果表明:菊粉干预后乳酸杆菌(Lactobacillus)和双歧杆菌(Bifidobacterium)的丰度较IBD组分别显著升高至28.70%和0.06%(p<0.05);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丰度较IBD组显著降低至0.66%(p<0.05)。本研究表明菊粉通过选择性促进益生菌Lactobacillus和Bifidobacterium生长,抑制Proteobacteria生长,改变了IBD小鼠肠道菌群组成。  相似文献   

5.
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是一种发病机制尚未明确且容易反复性发作的胃肠道炎症疾病。随着生活环境和饮食习惯等的改变,IBD的全球发病率已达0.3%,并在日益增长。一直以来IBD的治疗方法聚焦在抗炎药物以及肠道免疫调节方面,近年来随着对肠道微生物研究的深入,发现炎症性肠道疾病的发生与肠道菌群的变化有着密切的关联,同时还发现一部分微生物可以从多方面缓解IBD。本文对肠道有益菌群——双歧杆菌及其制剂在IBD中的应用以及作用机制进行了综述,以期为通过益生菌治疗IBD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多糖是食用菌的主要活性物质之一,具有抗氧化、抗肿瘤、抗炎、免疫调节等生物活性。文章从食用菌多糖的功效与结构、人体肠道菌群组成、分布与功能以及食用菌多糖如何调控肠道菌群影响人体健康方面进行了综述,同时对食用菌多糖的后续研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7.
炎症性肠病(IBD)是一种慢性、多因素、复发性疾病,以免疫系统紊乱和肠道炎症为特征。天然多糖具有p H响应性、胃耐受性、结肠微生物群的降解性和粘膜粘附性以及良好的抗炎活性和肠道菌群调节能力,被认为是设计IBD新型制剂的理想载体。将天然多糖做为纳米载体包裹药物靶向至结肠,既提高了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又实现协同治疗的效果。文章综述了基于天然多糖纳米载体协同治疗IBD的机制以及做为载体的多糖在IBD治疗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前研究表明饮食会对炎症性肠病(IBD)产生影响。谷物是人们日常饮食不可或缺的部分,摄入谷物能够降低炎症性肠病、结直肠癌的风险,这是因为其中的膳食纤维、植物化学物质、氨基酸具有修复黏膜屏障,清除自由基,减少炎症反应,抗癌症以及调节肠道菌群等作用。然而,麦类谷物中含有的麦胶蛋白和淀粉酶-胰蛋白酶抑制剂存在加重IBD的风险,说明谷物对于炎症性肠病来说可能是一把“双刃剑”。以谷物为对象,综述谷物及其成分对炎症性肠病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乳源酪蛋白糖巨肽改善炎症性肠病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晨晨  陈庆森 《食品科学》2012,33(1):262-266
乳源酪蛋白糖巨肽(CGMP)主要是κ-酪蛋白经凝乳酶降解产生的一类含有糖链的多肽,具有许多的生理活性功能和独特的营养特性,可广泛地应用于保健食品和医药品。本文首先概括CGMP的来源、结构特点及其研究开发现状,从炎症性肠病(IBD)的免疫病理机制的角度,对本实验室和国外在CGMP调理、改善和治疗IBD的相关研究进行系统地介绍,提出CGMP在一定程度上为IBD的生物免疫治疗提供了新的途径以及展示其广阔的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10.
低膳食纤维饮食可通过改变肠道菌群组成、短链脂肪酸水平、肠道屏障完整性和免疫系统稳态等途径参与炎症性肠病的发生与发展。以膳食纤维为载体,靶向递送短链脂肪酸至结肠部位以改善肠道内环境稳态可有效缓解炎症性肠病。该文在阐述低膳食纤维饮食与炎症性肠病关系的基础上,对膳食纤维靶向结肠递送短链脂肪酸改善炎症性肠病的作用机制、形式以及常见载体进行综述,并展望膳食纤维递送体系未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1.
食用菌作为人类可食用的大型真菌,种类多达2000种。食用菌产业近几年在全球发展很快,特别是在我国发展更为迅猛,产量已达3000多万吨,占世界比重70%~80%。食用菌营养丰富,富含蛋白质、多糖、维生素和矿物质,具有低脂肪、低热量的特点,且具有增强免疫力、抑制肿瘤、抗衰老和降血压等多种生物活性。大量研究表明,食用菌多酚中的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抗氧化功能,在食用菌生物活性中起重要作用,另有研究认为食用菌不含黄酮类化合物。本文对食用菌中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方法、含量、活性作用进行综述,针对食用菌是否含有黄酮类化合物的研究思路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2.
食用菌多糖的特性及其提取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食用菌多糖具有多方面的活性功能,已成为研究的热点。本文对食用菌多糖的组成、结构、提取和分离纯化研究以及当前的研究状况进行了综述。期望能对今后食用菌多糖的研究和应用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3.
提高多糖类可食性膜机械性能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多糖类可食性膜的机械强度强于蛋白类可食性膜,但是还不足以应用到食品包装中。影响多糖类可食性膜机械性能的主要因素有成膜原料中各组分性质、制膜工艺以及贮藏条件等。可通过添加增塑剂、交联剂和改进成膜工艺,来提高多糖类可食性膜的机械性能。  相似文献   

14.
食药用真菌的研究已成为现代农业产业关注的新焦点。发酵工程是生物工程中的一个重要方面。食药用真菌应用发酵工程的原理生产逐渐成为现代工业发展的趋势。本文综述了大型食药用真菌深层发酵的历史、发酵的工艺与特点。大型食药用真菌深层发酵的应用包括:制备液体菌种用于食药用真菌栽培、将发酵产物提取后用于制备保健食品和药品、代谢产物生产食品或饲料蛋白、制备保健美容化妆品、培育食药用真菌子实体等。食药用真菌利用深层发酵法生产食用菌菌丝体或者其代谢产物都可以在短期内得到。其生产效率远远大于农业栽培法,此外,深层培养能够更方便有效地从发酵液中提取其代谢产物。因此,深层培养将成为现代食药用真菌生产的趋势。  相似文献   

15.
食药用真菌多糖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王斌  连宾 《食品与机械》2005,21(6):96-100
论述了食药用真菌多糖的提取、分离、纯化及结构鉴定,阐述了食药用真菌多糖的化学结构及构效关系,并对食药用真菌多糖的药理作用、生物学效应以及研究应用现状和发展前景进行了讨论,提出了进一步研究开发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文章概述了膳食多酚通过调节氧化应激、保护肠黏膜屏障、调节肠道菌群及代谢物改善炎症性肠病的作用机制,重点阐述了膳食多酚对炎症性肠病炎症信号通路的调节作用,并展望了膳食多酚在炎症性肠病等疾病营养干预领域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7.
食用菌是一类品种多、营养全、味道美的大型可食用真菌, 富含多种人体必需的营养成分和活性物质, 经常食用对增强体质、优化膳食结构、均衡营养以及调节人体功能都十分有利。但是由于栽培或加工过程中的管理不当可能导致食用菌中农药、重金属、二氧化硫等有害物质超标, 长期食用不仅会对健康存在潜在危害, 还会使消费者产生对食用菌安全问题的担忧和恐慌。为保证食用安全, 避免农药残留、重金属超标以及二氧化硫污染对我国食用菌行业的影响, 针对食用菌安全性评价因素进行风险评估及预测, 对食用菌栽培管理具有重大指导意义。因此本文综述了食用菌的污染来源、防控措施, 并对其风险评估进行探讨, 为促进食用菌行业安全生产提供有利支持, 为其产业的良好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以金针菇、双孢磨菇、凤尾菇、杏鲍菇、香菇、花菇和猪肚菇7种常见食用菌为研究对象,采用磷酸盐缓冲液提取法提取多酚氧化酶(PPO),比较食用菌中多酚氧化酶的活性及温度和pH对多酚氧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常温和中性pH条件下,双孢蘑菇PPO活性最高,达到942 U/mL,金针菇PPO和猪肚菇PPO次之,分别为62,58 U/mL.金针菇和双孢磨菇PPO活性的最适温度为20 ℃,凤尾菇、香菇和花菇PPO活性的最适温度为25 ℃,而猪肚菇PPO和杏鲍菇PPO的最适温度较高,分别达到了75,80 ℃.凤尾菇PPO、杏鲍菇PPO和猪肚菇PPO最适pH值均为3.5,金针菇PPO为4.0,香菇PPO为6.5,双孢磨菇PPO为7.0,而花菇PPO最适pH值为8.0.  相似文献   

19.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IBD) generally comprises Crohn's disease (CD) and ulcerative colitis (UC), and their main characteristic is the intestinal mucosa inflammation. Although its origin is not yet fully known, there is growing evidence related to genetics, intestinal microbiota composition, and the immune system factors such as precursors for the initiation and progression of intestinal conditions. The use of certain probiotic microorganisms has been touted as a possible and promising therapeutic approach in reducing the risk of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specifically ulcerative colitis. Several mechanisms have been proposed to explain the benefits of probiotics, indicating that some bacterial strains are able to positively modulate the intestinal microbiota and the immune system, and to produce metabolites with anti-inflammatory properties. The aim of this paper is to bring together the various results and information, based on scientific evidence, that are related to probiotics and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emphasizing the possible mechanisms involved in this action.  相似文献   

20.
李杰  张志旭 《食品工业科技》2023,448(13):390-397
本研究旨在探讨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pigallocatechin-3-gallate,EGCG)对葡聚糖硫酸钠(Dextran sulfate sodium,DSS)诱导的小鼠结肠炎和肠道菌群的影响。将C57BL/6雄性小鼠分为正常对照组、肠炎模型组和EGCG处理组(50 mg/kg),每组10只,连续灌胃给药9 d。通过称取小鼠体质量,观察并记录小鼠大便黏稠度、大便出血情况,测量小鼠结肠长度和检测血清中炎症因子来评估EGCG对DSS诱导的小鼠结肠炎症的改善作用;通过分析结肠病理形态、紧密连接蛋白的表达量、肠道菌群多样性和肠道菌群结构来评估EGCG对DSS诱导的结肠炎小鼠肠道菌群的影响。结果表明,EGCG能够有效改善DSS诱导的结肠炎小鼠体质量的下降、腹泻、便血、结肠缩短等不良反应;缓解DSS诱导的小鼠结肠炎导致的全身性慢性炎症和肠道屏障损伤;改善DSS诱导的结肠炎小鼠肠道菌群紊乱,恢复肠道菌群多样性,降低厚壁菌门的相对丰度,提高拟杆菌门的相对丰度,促进有益菌AkkermansiaAlistipesBacteroides的增殖并抑制有害菌DesulfovibrioEscherichia-ShigellaHelicobacter的生长。因此,EGCG通过保护肠道屏障和调节肠道菌群紊乱,从而有效改善DSS诱导的小鼠结肠炎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