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探索常见金属离子掺杂对抑菌片的抑菌性能的影响,为新型纳米TiO2抑菌片的制备与改善提供技术基础。选择固定质量分数的Ag+、Zn2+和Fe3+掺杂TiO2,通过抑菌圈、MIC与MBC方法综合评价其抑菌性能,对微观结构进行表征分析,探讨抑菌性能差异的原因。结果表明:抑菌性能大小顺序为Ag@TiO2> Zn@TiO2> Fe@TiO2,Zn@TiO2 的抑菌活性较好但抑菌稳定性差Ag@TiO2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MIC、MBC均是10、20 mg/L,Zn@TiO2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MIC、MBC均是30、50 mg/L。表征发现抑菌活性强弱主要归因于纳米TiO2表面与金属离子共同产生的活性位点数量及稳定性,与孔结构或表面宫能团的关联不大。  相似文献   

2.
目的:提高含有CMC-Na发酵乳中脂肪检测方法的准确性。方法:采用国家标准方法——碱水解法,对含有CMC-Na发酵乳中的脂肪进行测定;通过优化碱水解法中各关键参数、盐酸水解代替氨水水解以及碱水解法中加入金属离子等方式,探索适用于含有CMC-Na发酵乳中脂肪的检测技术。结果:① 随着CMC-Na添加量的增加,碱水解法测得含CMC-Na发酵乳中脂肪结果越低;② 碱水解法中氨水体积、水解时间、水解温度、提取次数4个关键条件的改变,并不会对含CMC-Na发酵乳中脂肪的测定产生有效影响;③ 采用2 mL盐酸水解代替氨水水解时,不同CMC-Na添加量(0.50%,0.75%,1.00%)的发酵乳中脂肪测定结果,与碱水解法测定不含CMC-Na发酵乳的结果基本一致;④ 碱水解法中加入金属离子Na+、K+、Ca2+时,Na+、K+的浓度越高,含CMC-Na发酵乳的脂肪测定结果越高,并在金属离子浓度达到0.5 mol/L 后达到正常值,而随Ca2+浓度的增加,脂肪测定结果先小幅提高后显著下降。结论:CMC-Na的添加会使得发酵乳中脂肪测定结果偏低,可采用盐酸水解或在碱水解法中加入Na+、K+,提高含有CMC-Na发酵乳中脂肪测定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3.
利用5种不同的土壤改良剂,对矿化度在2~3 g·L-1的微咸水灌溉棉田土壤进行改良效果研究。结果表明:五种改良剂均降低土壤pH值和总盐含量,并能有效控制土体Na+、Ca2+、SO42-、HCO3-积累;其中,磷石膏能显著降低土体Na+、Ca2+、SO42-总含量(P<0.05),DS1997能显著降低土体Na+、HCO3-总含量(P<0.05),酸碱平衡剂显著降低土体Ca2+、SO42-总含量(P<0.05),禾康改良剂有效控制土体SO42-、HCO3-含量;改良剂对土体中Cl-改良效果不显著(P>0.05)。研究得出:微咸水灌溉导致土壤pH值升高和含盐量增加,造成土壤盐分的积累;土壤改良剂可有效减少微咸水灌溉引起的盐分积累,改善土壤理化特性和盐分离子分布。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合浦珍珠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体外抑菌活性及稳定性。方法:采用牛津杯法及96孔法测定合浦珍珠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活性及最小抑菌浓度,并探讨温度、反复冻融、酸碱、紫外线、金属离子、胰蛋白酶和胃蛋白酶对合浦珍珠提取物抑菌活性的影响。结果:合浦珍珠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有显著的抑菌活性,最小抑菌浓度为0.94 mg·mL-1,且抑菌活性呈一定的剂量依赖效应。以8×MIC合浦珍珠提取物进行抑菌稳定性实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的OD600值为指标进行探讨,结果显示,合浦珍珠提取物在pH3.0~9.0抑菌活性保持稳定,但在pH11.0相比pH7.0抑菌活性,保留约70%;在-80~80 ℃抑菌活性保持稳定,但在100 ℃相比4 ℃处理30 min抑菌活性保留约68%;在-20 ℃反复冻融及20 W紫外灯照射条件下,提取物抑菌活性保持良好的稳定性;在25~200 mmol·L-1的NaCl、KCl、CaCl2条件下,提取物抑菌活性稳定,但在25~200 mmol·L-1MgCl2条件下,抑菌活性逐渐降低,在200 mmol·L-1 MgCl2时,抑菌活性相比未添加金属离子组保留约40%;提取物对胰蛋白酶处理保持良好的抑菌稳定性,但在胃蛋白酶处理下,抑菌活性消失,说明对胃蛋白酶敏感。结论:合浦珍珠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有稳定的体外抑制活性,为其今后在食品工业上的应用和开发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
离子色谱法测定造纸法再造烟叶中几种阳离子含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造纸法再造烟叶中无机阳离子含量的测定对控制其内在品质的稳定性具有重要作用,选用聚四氟乙烯材质容器,利用离子色谱,建立了造纸法再造烟叶中Na+、NH+4、K+、Mg2+和Ca2+ 5种阳离子同时测定的方法。结果表明,5种阳离子在检测条件下有很好的线性关系(r2≥0.9991),相对标准偏差(RSD)均小于3%,回收率在96.18%~106.01%;聚四氟乙烯材质容器可减少Na+含量的测定误差,且重复性较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柠檬明串珠菌中D-乳酸脱氢酶(D-LDH)的酶学特性。方法:对柠檬明串珠菌KM20中D-乳酸脱氢酶基因进行克隆表达并构建表达质粒,转化至Escherichia coli BL21(DE3)中实现过表达。结果:经Ni-NTA柱亲和层析纯化后,D-LDH-1与D-LDH-2编码的蛋白分子质量分别为40.0,38.5 kDa;比活力分别为2.18,153.10 U/mg;在丙酮酸还原中两种酶的最适pH值与最适温度均为8.0与40 ℃;而乳酸氧化时D-LDH-2的最适pH值与最适温度分别为12.0与30 ℃。D-LDH-1与D-LDH-2对草酰乙酸、苯丙酮酸和2-酮戊二酸具有较强的催化能力,且Ca2+、Cu2+和Na+对其酶活性均具有促进作用,Zn2+与SDS对酶活性有极高的抑制作用。此外,两种酶对丙酮酸的Km值分别为2.98,6.11 mmol/L,对丙酮酸的Kcat/Km分别为6.04×102,2.28×104 L/(mol·s),LDH-2对D-乳酸的Kcat/Km为65.0 L/(mol·s)。结论:D-LDH-1与D-LDH-2为柠檬酸明串珠菌中催化D-乳酸合成的关键酶。  相似文献   

7.
通过单因素试验及响应面试验优化大叶千斤拔总黄酮的乙醇回流提取工艺条件,并对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优化后的提取工艺条件为提取时间52 min,料液比(m大叶千斤拔∶V乙醇)1∶6 (g/mL),乙醇体积分数70%,提取温度60 ℃,该条件下提取物的总黄酮含量为75.47 μg/mg;提取物对ABTS+自由基、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的IC50分别为0.044 9,0.212 3 mg/mL,总抗氧化能力及对Cu2+和Fe3+还原能力的IC50分别为0.389 6,0.221 9,0.731 7 mg/mL。说明建立的最佳提取工艺可有效获取大叶千斤拔总黄酮成分;大叶千斤拔黄酮类物质具有较强的体外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8.
为了提高鲁氏接合酵母抗高盐胁迫能力,作者探索了添加吡哆醇对鲁氏接合酵母高盐胁迫耐受的影响。通过测量甘油、海藻糖含量以及Na+/K+-ATP酶活性等一系列生理表征来验证鲁氏接合酵母高盐适应性的变化。实验结果表明,鲁氏接合酵母在高盐胁迫条件下外源添加吡哆醇,在延滞期时,菌株提前24 h积累细胞内甘油,并且加快了细胞内海藻糖分解代谢速率;在对数期时,细胞内钠钾比率(Na+/K+)降低82.3%,细胞膜上Na+/K+-ATP酶活性增加16.9%,2-苯乙醇产量(质量浓度)提高6.42倍;在稳定期时,生物量提高10.6%,乙醇产量(质量浓度)提高5%,2-苯乙醇产量(质量浓度)提高1.26倍。综上所述,吡哆醇的添加能有效提高鲁氏接合酵母的高盐胁迫耐受能力,进一步增强了鲁氏接合酵母在酱油等高盐发酵食品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为了获得更好的羽毛粉降解酶,本文从贝莱斯芽孢杆菌基因组中筛选到一个角蛋白酶基因(baker1),对其克隆并在大肠杆菌BL21(DE3)中异源表达,最后对重组角蛋白酶(BaKer1)进行了分离纯化、表征及应用研究。实验结果表明,BaKer1的最适反应pH为9.5,最适反应温度为55℃,在中温和碱性条件下具有较好的稳定性。1 mmol/L Ca2+对BaKer1有显著地促进作用,5 mmol/L Mn2+对BaKer1有轻微地抑制作用,其他金属离子对BaKer1影响不大。PMSF对BaKer1的活性具有显著抑制作用,表明BaKer1是典型的丝氨酸蛋白酶。分别以羽毛粉、偶氮酪蛋白、酪蛋白为底物测定了BaKer1的动力学参数,Km值分别为5.06、1.09和1.39 mmol/L,kcat/Km值分别为1 058.24、2 536.54和3 733.79·(s·mmol/L)。BaKer1处理羽毛粉,能达到酸水解效果的 33.51%,说明它在羽毛粉降解过程中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花生壳分级提取物抑菌活性及其稳定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溶剂浸提法分级提取花生壳中有效抑菌成分,通过滤纸片法研究不同提取物对食品中常见的腐败菌和致病菌的抑菌活性,并进一步探究pH、温度、紫外辐射、金属离子对其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花生壳分级提取物对供试菌均有一定的抑制活性,其中乙酸乙酯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作用最强,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的最低抑制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分别为31.25、62.5 mg/mL。稳定性实验表明,花生壳乙酸乙酯提取物的抑菌活性在7 < pH < 10明显降低;20~80℃处理后,其抑菌活性稳定,但过高或过低温度处理(0、100℃),其抑菌活性下降;随着紫外辐射时间的增加,抑菌活性呈下降趋势;金属离子对花生壳乙酸乙酯提取物抑菌作用有所差异,Cu2+、Fe2+、Al3+可增强其抑菌作用,Mg2+、K+、Mn2+可降低其抑菌作用。本实验可为花生壳提取物作为食品天然防腐剂的开发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湄潭白茶多糖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活性及其稳定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湄潭白茶多糖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体外抑菌活性及其稳定性.方法:采用牛津杯法和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湄潭白茶多糖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活性及最小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并进一步探讨温度、pH、紫外线照射和金属离子对其抑菌活性稳定性的影响.结果:湄潭白茶多糖...  相似文献   

12.
山茱萸提取物抑菌活性成分稳定性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实验主要对山茱萸抑菌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山茱萸提取物具有强抑菌活性,在pH<7的条件下提取物对细菌具有较好的抑菌效果,明显强于山梨酸钾.同时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为指示菌,研究山茱萸提取物活性成分的稳定性,结果表明提取物经过酸、碱处理后只有在酸性条件下具有一定的抑菌活性,碱处理使其抑菌活性减弱,甚至消失;温度、紫外照射及常见金属离子(Na 、K 、Ca2 、Fe2 、Fe3 )对其稳定性几乎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选择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与大肠杆菌O157:H7(Escherichia coli O157:H7)为受试菌,以活菌抑制率为评价指标,评价不同pH、温度、金属离子条件对溶菌酶抗菌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溶菌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与大肠杆菌O157:H7的最小抑菌浓度分别为1.3×10-3 g/mL与2.6×10-3 g/mL。溶菌酶在酸性条件(pH4~6),其对两种菌均能表现很好的抑菌效果。经过4~121 ℃处理后,溶菌酶的抗菌活性不受处理温度的影响。不同金属离子对溶菌酶抗菌活性影响较大,Zn2+、Mn2+与溶菌酶具有较强的协同抑菌效应,其中Zn2+效果最为明显,而Mg2+、Ca2+具有一定的拮抗抑菌效应,可降低溶菌酶的抑菌效果。  相似文献   

14.
山竹果皮中黄酮化合物抑菌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爽  罗颖  王丹  郑雯 《江西食品工业》2012,(2):32-35,39
本论文通过抑菌实验和稳定性实验,研究了山竹果皮中黄酮化合物对食品加工、储存中常见腐败菌种(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四联球菌、沙门氏菌、志贺球菌)的抑菌特性。抑菌实验表明:山竹果皮中黄酮化合物对五种菌种的抑菌效果大小顺序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志贺球菌>四联球菌>沙门氏菌。山竹黄酮提取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志贺球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为0.76mg/mL,对四联球菌、沙门氏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为1.33mg/mL。稳定性实验表明:黄酮提取液抑菌活性随着温度的升高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但影响不大;酸碱处理后都表现出一定的抑菌活性,在偏酸性条件下,抑菌效果达到最好,在pH>10时抑菌活性减弱;15W紫外光照射对抑菌活性都有所降低,可避光保存。  相似文献   

15.
白酒发酵副产物黄水抑菌特性及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亚超  盛杰  刘安军 《食品科学》2017,38(15):122-126
以食品中几种常见的腐败菌和致病菌,包括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大肠杆菌、沙门氏菌、根霉、青霉、毛霉、曲霉为供试菌,研究白酒发酵副产物黄水的抑菌效果及其稳定性。采用牛津杯法测定抑菌活性;采用二倍稀释法测定黄水对菌种的最低抑菌浓度;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为指示菌,研究pH值、温度、紫外线、盐、蔗糖含量和金属离子种类对黄水抑菌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黄水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4种细菌以及青霉、曲霉2种真菌具有很好的抑菌活性,而对毛霉和根霉抑菌效果不明显。以体积分数计,黄水对4种细菌的最低抑菌浓度均为6.25%,对青霉和曲霉两种真菌的最低抑菌浓度分别为1.56%和3.13%。黄水呈酸性时抑菌活性增强,呈碱性时抑菌活性稍有下降,但活性仍较高;经高温处理后,抑菌活性稍有下降;紫外线对其抑菌活性几乎无影响;随着糖含量和盐含量的增加,抑菌活性稍有增强;金属离子对其抑菌稳定性几乎无影响,而且Fe~(2+)还有增强其抑菌活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汉麻叶提取物的抑菌活性及抑菌稳定性。方法用乙醇对汉麻叶成分提取并依次用石油醚、乙酸乙酯、正丁醇分级萃取,以4种常见食源性致病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单核细胞李斯特菌、沙门氏菌为指示菌,用牛津杯法和微量2倍稀释法测定汉麻叶提取物的抑菌活性并分别对其热稳定性、酸碱稳定性、紫外线稳定性、金属离子稳定性、蔗糖稳定性进行考察。结果汉麻叶提取物对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无抑制作用,但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单核细胞李斯特菌具有良好的抑菌作用,活性成分主要分布于乙酸乙酯相,其对2种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分别为7.81mg/mL和15.63mg/mL;汉麻叶乙酸乙酯相经紫外线照射、蔗糖添加和不同温度处理仍表现出良好的稳定性,酸性条件使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李斯特菌的抑菌活性增强,Ca~(2+)使其抑菌活性提高,Fe~(3+)使其抑菌活性降低,Na~+能够增强其对单核细胞李斯特菌的抑菌活性,K+使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作用有所增加。结论汉麻叶提取物具有良好的抑菌活性和抑菌稳定性,具备作为一种天然防腐剂进行开发和利用的前景。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采用菌落计数法对花椒籽蛋白抗菌肽的抑菌效果及稳定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抗菌肽对大肠杆菌、沙门氏菌、枯草芽孢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均具有抑制作用;抗菌肽的抑菌活性随浓度的升高而增强;经不同温度、加热时间处理后,抗菌肽的抑菌活性与对照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抗菌肽在经p H 2.0~12.0处理后仍有抑菌活性,p H 2.0时的抑菌率最低(58.13%),p H 12.0时的抑菌率最高(79.17%);随着金属离子浓度的增加,经K+、Ca2+和Fe3+处理后的抗菌肽的抑菌活性分别呈降低、增加、变化平缓的趋势,经0.1 mol/L K+处理后的抗菌肽的抑菌活性明显增强;经有机溶剂处理后,抗菌肽的抑菌活性有所降低;经吐温20、吐温80处理后,抗菌肽的抑菌活性极显著增强(p0.01),SDS对抑菌活性的增加不显著。因此,抗菌肽具有很好的热、酸碱、金属离子和有机溶剂稳定性,而表面活性剂(吐温20、吐温80)能使抗菌肽的抑菌活性显著增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