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pontaneously hypertensive rats,SHR)心肌组织葡萄糖转运蛋白4(glu-cose transporter-4,GLUT4)表达的影响及其对心肌肥厚的逆转作用与可能机制。方法:将16只8周龄SHR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药物干预组(ATV组,n=8)与SHR模型对照组(SHR组,n=8),以8只同周龄Wistar-Kyoto大鼠作为正常对照(WKY组)。观察阿托伐他汀灌胃10周后大鼠血脂、心肌肥厚指标、GLUT4 mRNA及其蛋白表达的改变。结果:经过10周治疗,ATV组及SHR组血脂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TV组左室重量指数低于SHR组(P<0.05)。在ATV组,GLUT4表达高于SHR组(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可上调SHR肥厚心肌组织中GLUT4的表达,有效逆转左室肥厚。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PPARα(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α)激动剂菲诺贝特(fenofibrate)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pontaneously hypertensive rats,SHR)左室肥厚及心肌PPARα表达的影响。方法: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分两组(每组8只),非诺贝特治疗组(SHR-F)以非诺贝特100mg.kg-1.d-1灌胃;对照组(SHR)以生理盐水灌胃。同周龄Wistor-Kyoto鼠为阴性对照组(WKY,n=8),以生理盐水灌胃,共治疗8周。治疗前及治疗后2、4、8周测量大鼠尾动脉血压,治疗后测血浆脑型钠尿肽(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BNP)及血脂水平,以心脏组织病理分析判断心肌肥厚,Western blot检测心肌组织PPARα及核因子-κB p65亚单位(nuclear factor-kappa B,NF-κBp65)的表达水平。结果:经过8周治疗,SHR-F组尾动脉血压与SHR组相比略有降低,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SHR-F组与SHR组血脂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SHR-F组血浆BNP低于SHR组(P<0.01),与WKY组无明显差异。SHR-F组左室重量指数、心肌纤维化指标低于SHR组(P<0.05,P<0.01)。SHR-F组PPARα表达高于SHR组(P<0.01),NF-κB p65表达则低于SHR组(P<0.01)。结论:PPARα激动剂非诺贝特能改善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左室肥厚及PPARα表达,其可能通过降脂以外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阿托伐他汀对肥厚心肌缝隙连接重构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心肌肥厚时缝隙连接重构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SO);腹主动脉缩窄组(AC);腹主动脉缩窄 阿托伐他汀组(AA).腹主动脉缩窄术建立肥厚模型.应用超声心动图测量心肌肥厚及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及免疫印迹法观察心室肌连接蛋白43(Cx43)的变化.结果AC组大鼠心室肌的Cx43排列较SO组的紊乱,AA组心室的Cx43排列较AC组的明显改善,3组之间的Cx43含量相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能部分防止压力负荷诱导的心肌肥厚时的Cx43重构.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心肌缝隙连接蛋白Cx43在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心肌中的表达以及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SS)拮抗剂对其的干预机制。 方法 取8周雄性、体质量约200 g的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70只,随机分为高血压组、雷米普利组、替米沙坦组、依普利酮组、雷米普利+替米沙坦组、雷米普利+依普利酮组以及替米沙坦+依普利酮组,每组10只,再取同周龄、同体质量Wistar大鼠10只作为对照组。适应性喂养1周后,每天早8点给予灌胃给药,分别于0、4周及8周测量大鼠的尾动脉压,8周后处死动物,取出心脏,测量左心室质量及左心室质量/体质量,石蜡切片观察心肌纤维化程度,RT-PCR和Western blot观察Cx43的表达。 结果 喂养结束时,SHR组血压高于Wistar组(P<0.01),给予RAAS拮抗剂干预后,血压下降(P均<0.05),替米沙坦+依普利酮组血压下降最明显(P<0.01);替米沙坦+依普利酮组大鼠的左心室质量、左心室质量/体质量、心肌纤维化程度及血管紧张素Ⅱ(AngⅡ)下降也最明显(P<0.01);SHR组Cx43表达低于Wistar组(P<0.01),给予RAAS拮抗剂干预后,Cx43表达升高(均P<0.05),升高幅度仍以替米沙坦+依普利酮组最为明显(P<0.01)。 结论 高血压大鼠心肌缝隙连接蛋白Cx43表达降低,RAAS拮抗剂可以升高Cx43的表达,其中以替米沙坦与依普利酮联合效果最明显。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自发性高血压和正常血压大鼠肠系膜动脉和主动脉上连接蛋白(Cx)表达的变化。方法应用RT‐PCR和Wersternblot技术比较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组)和正常血压大鼠(对照组)肠系膜动脉和主动脉上Cx37和Cx40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SHR组肠系膜动脉Cx37mRNA的表达降低(P<0.05),主动脉降低更为显著(P<0.01);肠系膜动脉Cx40mRNA的表达显著降低(P<0.01),而主动脉则没有变化(P>0.05)。SHR组肠系膜动脉Cx37蛋白的表达降低(P<0.05),主动脉降低更为显著(P<0.01);肠系膜动脉Cx40蛋白的表达降低(P<0.05),而主动脉则没有变化(P>0.05)。结论高血压可能通过降低血管细胞上Cx37和(或)Cx40的表达造成细胞间缝隙连接通讯异常。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价氯沙坦、福辛普利、氨氯地平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 (SHR)心肌细胞凋亡及左室重构的效应。方法 :将 40只 16周龄SHR随机分为氯沙坦治疗组 (SHR -L)、福辛普利治疗组 (SHR -F)、氨氯地平治疗组 (SHR -A)及空白对照组 (SHR -C)。采用末端脱氧核糖核苷酸转移酶介导dUTP缺口末端标记、放免及病理检查方法对SHR治疗 8周、16周心肌细胞凋亡指数 (APOI)、血浆和组织血管紧张素II(PAngII,MAngII)及左室重构指标检测。结果 :①各治疗组治疗 8周、16周收缩压均明显下降 ,组间差异无显著性 ;各治疗组左室重量 (LVW)、左室重量指数 (LVMI)均有显著性改善 ,SHR -F组治疗 16周较其他两组LVMI显著减低。②仅SHR -F组治疗 8周APOI显著性下降 ,治疗 16周各治疗组APOI均有显著下降 ,尤以SHR -F组下降明显。③SHR -L组治疗 8周及 16周PAngII,MAngII显著增加。SHR -F组治疗 8周MAngII显著下降 ,治疗 16周SHR -F ,SHR -A两组MAngII均明显下降 ,且前组较后组下降显著 ,但对PAngII无明显影响。结论 :3药物均能有效逆转心脏肥厚及抗心肌细胞凋亡 ,其中以福辛普利显著。上述作用可能是拮抗心肌组织肾素 -血管紧张素 -醛固酮系统的效应。  相似文献   

7.
R6sume0bjectifPOurdtudierlarelationentrelhoOPtoseetltoertensiondeventriculairegauche(LV)avantetaPrdslardgressionsoustraitementantihyPertensifMdthodes40ratshyPerten8dsSPontandsdgdsde12semainesdtaientdivisdsen2grouPesdontl'undtaitd0nndenalaPril(SHR-d)etl,autresanstraitement(SHR.2OratsnormotensdeWistarKyotodem,medgeavaientservidecontrdle(WKY).Lamodilicationdepoidsetlapressionartdrielledtaitnotdependant3mois.Lesratsdtaienttudsd24mesemaine.Lepoidsdeventriculegauche(LV),lepoidscorPorel(B…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血压的影响,初步探讨其调节血压的机制。方法:SHR(n=12)随机分为SHR对照组、阿托伐他汀治疗组,同龄WKY大鼠(n=6)作为正常血压对照组,灌胃给药6周。采用尾袖法测量大鼠尾动脉收缩压,硝酸还原酶法测定血清NO浓度,化学比色法检测NOS活性和ROS活性,放免分析法测定心肌AngⅡ含量,透射电镜观察主动脉内皮超微结构改变。结果:阿托伐他汀治疗6周后,SHR治疗组SBP明显下降(P<0.01);心肌AngⅡ浓度明显下降(P<0.05);血清NO浓度和主动脉NOS活性明显增高(P<0.01,P<0.05),血清ROS水平明显降低(P<0.05)并明显改善SHR主动脉内皮的超微结构改变。结论:阿托伐他汀可降低SHR血压,可能是通过增加主动脉NOS活性,升高血清NO含量,减少ROS生成,改善血管内皮功能而发挥降低血压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氯沙坦,福辛普利,氨氯地平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心肌细胞凋亡及左室重构的效应,方法:将40只16周龄SHR随机分为氯沙坦治疗组(SHR-L),福辛普利治疗组(SHR-F),氨氯地平治疗组(SHR-A)及空白对照组(SHR-C),采用末端脱氧核糖核苷酸转移酶介导dUTP缺口未端标记,放免及病理检查方法对SHR治疗8周,16周心肌细胞凋亡指数(APOI),血浆和组织血管紧张素Ⅱ,(PAngⅡ,M AngⅡ)及左室重构指标检测。结果:(1)各治疗组治疗8周,16周收缩压均明显下降,组间差异无显著性;各治疗组左室重量(LVW),左室重量指数(LVMI)均有显著性改善,SHR-F组治疗16周较其他两组LVMI显著减低。(2)仅SHR-F组治疗8周APOI显著性下降,治疗16周各治疗组APOI均有显著下降,尤以SHR-F组下降明显。(3)SHR-L组治疗8周及16周PAng Ⅱ,MAngⅡ显著增加。SHR-F组治疗8周MAngⅡ显著下降,治疗16周SHR-F,SHR-A两组MAngⅡ均明显下降,且前组较后组下降显著,但对PAngⅡ无明显影响。结论:3药物均能有效逆转心脏肥厚及抗心肌细胞凋亡,其中以福辛普利显著,上述作用可能是拮抗心肌组织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的效应。  相似文献   

10.
探讨在体情况下癌基因c-myc与心肌肥厚的关系,研究已有心肌肥厚雄性40周龄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和年龄、性别相配的Wistar京都种(WKY)大鼠左心室c-myc基因表达变化。Northern杂交的结果显示SHR左室肌c-myc表达量明显比WKY高。左室增强的c-myc表达可能在SHR左室肥厚形成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不同年龄的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pontaneously hypertensive rat,SHR)心室肌组织中细胞外调节激酶(extracellular signal-regulated kinases,ERKs)的表达及活化与心肌肥厚的关系.方法:选择Wistar Kyoto(WKY)大鼠作对照,SHR和WKY大鼠按年龄分为5周、8周、14周和24周各4组,以左心室质量与体重的比值反映心肌肥厚的程度;采用Western blot方法测定大鼠左心室心肌组织中基础表达ERK (basal ERK,b-ERK)和磷酸化ERK(phosphorylated-ERK,p-ERK)的水平.结果:①与相同周龄WKY大鼠比较,SHR自8周龄起血压明显升高(P<0.001),14周后心肌肥厚指数明显增加(P<0.01).②各年龄组SHR与相同周龄WKY大鼠b-ERK水平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 ③5周龄SHR p-ERK水平与同龄WKY大鼠无差异,8到24周SHR大鼠p-ERK水平明显高于同龄WKY大鼠(P<0.01).④心肌肥厚指数与b-ERK量无明显相关性,与p-ERK量呈正相关. 结论:在SHR大鼠心肌肥厚形成中,心肌组织b-ERK没有增加,p-ERK水平增高,ERK活性增加参与高血压心肌肥厚过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人心脏间隙连接蛋白43(Cx43)的时空表达规律。方法应用SP免疫组化和图像分析方法,检测胎儿、新生儿和成人心肌Cx43蛋白表达和含量变化。结果(1)胎儿和新生儿Cx43呈斑点状遍布于整个心肌的细胞质内和细胞膜表面,少数位于闰盘处;(2)成人Cx43在心房肌细胞非均质分布于细胞侧面连接处和端闰盘处;心室肌典型地排列在闰盘处;(3)Cx43分布密度随年龄增长而降低,且具有腔室差异,胎儿和新生儿心房<心室,成人心房>心室。结论随着年龄的增长Cx43从细胞侧表面向端-端闰盘处转移。这种位置移动是心脏机械收缩和电传导的生理性调整。  相似文献   

13.
14.
阿托伐他汀的降血压作用及其机制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晓竞  杨解人  王安才 《实用全科医学》2008,6(9):882-884,F0003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血压的影响,并通过其对血管紧张素Ⅱ1型(AT1)受体表达的影响探讨其调节血压的机制。方法将24只16周雄性sHR随机分为4组:SHR对照组,阿托伐他汀50mg剂量组[50mg/(kg·d)],阿托伐他汀10mg剂量组[10mg/(kg·d)],缬沙坦组[20mg/(kg·d)],灌胃给药共6周。在给药前和给药后,每2周采用尾袖法测量大鼠尾动脉收缩压(SBP),化学比色法检测大鼠主动脉活性氧(Ros)浓度;免疫组织化学法和原位杂交法检测AT.受体蛋白和mRNA表达。结果实验前SHR各组SBP无差异,但显著高于WKY组(P〈0.01);给药后4。6周,50mg剂量组SBP明显下降(P〈0.01),10mg剂量组SBP无明显变化;自给药后2周缬沙坦组SBP逐渐下降(P〈0.01)。SHR对照组血清ROS水平显著高于WKY组(P〈0.01);用药6周后,50mg剂量组血清ROS水平明显降低(P〈0.05)。SHR对照组心肌AT1受体蛋白阳性表达明显高于WKY组(P〈0.01),50mg剂量组AT.受体蛋白阳性表达明显减少,平均光密度值显著降低(P〈0.01)。SHR对照组AT1受体mRNA表达明显高于wKY组(P〈0.01),50mg剂量组AT.受体mRNA表达下调,平均光密度值显著降低(P〈0.01):结论阿托伐他汀可降低SHR的血压,下调SHR心肌细胞AT1受体表达,减少ROS生成,改善血管内皮功能而发挥降低血压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李建军  林宏  李柱一  李宏增 《医学争鸣》2005,26(21):2006-2009
目的:证明辛伐他丁可以通过减少缝隙连接蛋白43(Connexin43, Cx43)的表达影响粥样斑块的形成及稳定性. 方法:高脂饲料喂养建立粥样硬化模型,治疗组给予辛伐他丁口服,活体内的Cx43和巨嗜细胞检测使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培养平滑肌细胞的Cx43检测使用免疫印记方法,Cx43的半定量使用计算机图像处理. 结果:药物干预的培养细胞和模型治疗组中Cx43的表达均明显减少,斑块的组成中,炎症细胞减少50%,胶原纤维平滑肌细胞含量增加. 结论: Cx43介导的细胞间通讯在粥样硬化形成中起重要作用,同时辛伐他丁减少Cx43的表达可以增加斑块的稳定性,Cx43成为动脉粥样硬化治疗中一个新的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血管内皮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18只SHR随机分为3组:SHR对照组、阿托伐他汀50mg组和10 mg组;6只Wistar-Kyoto大鼠(WKY)作为正常对照组。给药共10周,分别于给药前和给药后每2周测量大鼠尾动脉收缩压(SBP),测定血浆一氧化氮(NO)、血管性假性血友病因子(vWF)及血脂含量。结果:用药前SHR各组SBP均显著高于WKY组(P<0.01);阿托伐他汀50 mg组在给药后第6、8、10周和阿托伐他汀10 mg组在给药后第10周,SBP明显低于SHR对照组(P<0.05或P<0.01)。SHR对照组血浆NO浓度明显低于WKY正常对照组(P<0.01);给药10周后,用药2组血浆NO浓度明显高于SHR对照组(P<0.01或P<0.05)。SHR对照组血浆vWF浓度明显高于WKY正常对照组(P<0.01);给药10周后,用药2组血浆vWF浓度明显低于SHR对照组(P<0.01)。同时,用药2组血脂水平低于SHR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阿托伐他汀可降低血压,并通过提高血浆NO浓度和降低vWF浓度等机制改善血管内皮功能。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星形胶质细胞中缝隙连接蛋白connexin43(Cx43)的表达及由其形成的缝隙连接通讯功能的药物调控。方法
实验分为正常对照组、全反式维甲酸组(10µmol/L全反式维甲酸作用24h)及油酸酰胺组(25µmol/L油酸酰胺作用2h)。
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各组星形胶质细胞中Cx43总蛋白的表达;细胞免疫荧光法检测各组星形胶质细胞Cx43胞膜蛋白的表
达;荧光示踪法检测各组星形胶质细胞的缝隙连接通讯功能。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全反式维甲酸能增强星形胶质细胞中
Cx43总蛋白的表达(P<0.01),油酸酰胺则能减弱其表达(P<0.01);全反式维甲酸能增强Cx43胞膜蛋白表达,油酸酰胺能减弱其
表达;全反式维甲酸能增强星形胶质细胞缝隙连接通讯功能(P<0.01),而油酸酰胺则可显著降低该功能(P<0.01)。结论药物
全反式维甲酸及油酸酰胺可以对星形胶质细胞缝隙连接通讯功能进行调控,其机制可能与其影响星形胶质细胞Cx43总蛋白和
胞膜蛋白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芩丹胶囊(QD)通过激活PPARγ抑制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心肌肥厚及心肌组织NF-κB的蛋白表达,探讨QD逆转高血压心室肥厚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随机分为模型组(SHR组)、QD大剂量组(SHR+QDH组)、QD小剂量组(SHR+QDL组)、替米沙坦组(SHR+Tel组),WΚY大鼠作为对照组,WKY组同时灌胃给予等量生理盐水。尾袖体表描记法测量各组大鼠收缩压;HE染色观察大鼠心肌组织的改变; 透射电镜观察心肌超微结构变化; 免疫组化法观察PPARγ和NF-κB蛋白在心肌组织的表达。结果   与SHR组相比, SHR+QDH组、SHR+QDL组和SHR+Tel组收缩压均下降(P<0.05);在心肌组织中,PPARγ蛋白表达增高,NF-κB蛋白表达降低(P均<0.05);SHR+QDH组比SHR+QDL组效果更显著(P<0.05)。结论   QD可能通过激活心肌PPARγ,从而阻遏心肌肥厚相关蛋白NF-κB的表达,对改善和逆转高血压心室肥厚起着有益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证明移植脂肪干细胞及其诱导分化而来的施旺细胞有利于急性脑损伤动物模型的功能恢复。探索细胞移植后缝隙 连接在脑损伤修复过程中的作用机制。方法在运动皮层损伤偏瘫大鼠模型中,将培育分化得到的脂肪干细胞及施旺细胞以及 RNAi技术沉默Cx43基因的施旺细胞移植损伤灶处行原位培养,术后观察大鼠运动功能恢复情况并予评分。移植7 d后处死取 鼠脑组织,RT-PCR和Western blot验证神经生长因子(NGF)的表达水平。结果在建立的运动皮层损伤的偏瘫大鼠模型,细胞 移植组大鼠优于对照组运动评分。WB结果中对照组NGF表达明显低于各移植组,Cx43基因沉默的施旺细胞移植后组织NGF 表达低于未沉默组,Cx43基因未沉默组与脂肪干细胞移植组无显著性差异。RT-PCR法测得对照组NGF mRNA水平明显低于 各移植组,施旺细胞组水平高于脂肪干细胞组、高于Cx43基因沉默施旺细胞组。结论移植脂肪干细胞和其经诱导分化而来的 施旺细胞,都有利于动物模型的脑损伤后功能恢复。在脑损伤修复期功能性缝隙连接形成过程中,缝隙连接蛋白Cx43发挥了 重要作用,可能通过促进神经生长因子NGF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20.
自发性高血压大鼠模型的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自发性高血压大鼠模型广泛应用于人类高血压病及高血压药物的筛选的研究。本文就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血管平滑肌和心肌细胞的电生理特性以及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在高血压形成机制及治疗方面的研究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