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酯包埋肉桂精油微胶囊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酯为壁材,利用喷雾干燥法制备了肉桂精油微胶囊.探讨了固形物含量、芯壁比、均质时间、均质温度、进风温度、进料速度、出风温度对微胶囊化效果的影响,经过单因素实验,确定了最佳工艺条件.实验结果表明,均质时间180 s,芯壁比1:4,固形物含量30%,均质温度50℃.肉桂精油最佳微胶囊化的最佳喷雾干燥条件为进风温度198℃,出风口温度100℃,进料速度55 mL/min.所获得的肉桂精油微胶囊产品中精油的含量为92.76%.  相似文献   

2.
3.
以紫苏精油为原料,研究对比阿拉伯胶、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酯两种壁材不同处理制备紫苏精油微囊粉的抗氧化性和抑菌活性,并通过扫描电镜(SEM)、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热重分析(TGA)等对其结构进行表征。结果表明:随紫苏精油微囊粉用量增加,抗氧化能力逐步增强,在微囊粉用量同为7 mg时,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酯制备微囊粉对DPPH自由基、羟基自由基和ABTS自由基均的清除能力分别达到89.19%,84.58%和97.93%。最佳用量为5 mg下,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酯壁材紫苏精油微囊粉对枯草芽孢杆菌、大肠杆菌两种细菌的抑菌效果最好,用量为4 mg下,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效果最好,对番茄早疫菌和西瓜枯萎菌两种真菌的抑菌率分别达到31.58%和90.48%。扫描电镜观察及红外光谱、热重分析表明,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酯紫苏精油微囊粉颗粒呈圆球形,表面完整且有较浅凹陷,包埋过程仅为物理包被。研究结果表明,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酯制备紫苏精油微囊粉抗氧化性强,抑菌效果好,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卢海凤  张本山 《现代食品科技》2009,25(10):1135-1139
用醇溶剂法制备的非晶颗粒态玉米淀粉、辛烯基琥珀酸酐为原料,研究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酯(SSOS)的合成工艺条件,并用响应面优化工艺条件,最后对产品的吸油性质和机理进行了初步的研究。结果表明:在淀粉乳浓度为0.25g/mL,乙醇溶剂含水35%时,pH为8.5,反应温度为35℃时反应2h为最佳反应条件,得到取代度为0.0166,得到的新产品的吸油性质良好。  相似文献   

5.
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酯在乳化辣根精油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了以低粘度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酯(ssos)为壁材,辣根精油为芯材,果葡糖浆为辅材形成的辣根精油乳化液的稳定性。实验结果表明,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酯能很好地与辣根精油形成稳定的乳化体系。优化条件为:固形物含量40%、芯壁比1∶3、均质时间90s、均质温度50℃。当添加果葡糖浆取代45%的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酯时,对乳化液的稳定性几乎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6.
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酯的合成及其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辛烯基琥珀酸酐是一种重要的精细石油化工中间体,由其修饰淀粉制得的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酯(OSA-starch),具有优良的应用性能,在助剂、食品、医药、化妆品等行业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本文报道了近年来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酯的合成及其应用的最新研究进展,并展望了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酯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7.
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酯(纯胶)的研制和应用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叙述了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酯(纯胶)的制作,产品的特性、性能及应用的范围和用途并举列说明。  相似文献   

8.
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酯的制备工艺研究   总被引:32,自引:0,他引:32  
研究了由疏水性辛烯基琥珀酸酐制备淀粉酯,目的在于更好地理解影响淀粉酯取代度的反应因素,探讨了反应温度、反应pH值、反应时间对其取代度的影响。工艺优化后,产品最终取代度约为0.017。  相似文献   

9.
以小麦淀粉为原料,采用响应面法对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酯化反应的工艺进行优化,并利用红外光谱仪对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酯进行结构表征。结果表明,影响酯化反应的主要因素是含水量、辛烯基琥珀酸酐(OSA)的用量、碱(Na2CO3)的用量;酯化反应的最佳条件为:酸酐用无水乙醇稀释5倍;反应时间2 h;反应温度45 ℃;Na2CO3的用量1.5%;OSA的量3%,水分含量为18%。此条件下制得取代度为0.022 1的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酯。红外谱图分析表明,原淀粉的基本结构未被破坏,在1 720 cm-1、1 576 cm-1出现了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酯的特征吸收峰。  相似文献   

10.
辛烯基琥珀酸酐淀粉修饰物是以辛烯基琥珀酸酐和淀粉经酯化反应制得的,通常以淀粉酯(OSA-stareh)或淀粉钠的形式出现。用辛烯基琥珀酸酐改性后的淀粉,因兼具有OSA基团的性质,是一种优良的变性淀粉。综述了近几年来辛烯基琥珀酸酐淀粉修饰物的合成及其应用的最新研究,并展望了该产品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1.
12.
13.
为了获得用于不同运输条件下对稻谷中的霉菌具有天然抑菌效果的精油微胶囊,以肉桂、丁香和百里香精油为芯材,以明胶、阿拉伯胶为壁材,采用复凝聚法制备肉桂-丁香-百里香精油微胶囊.通过热重分析法和扫描电镜分析精油微胶囊的结构和理化特性,并对精油微胶囊在霉变稻谷中的缓释抑菌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制备精油微胶囊的最优工艺条件为:...  相似文献   

14.
为实现大黄鱼鱼卵油高值化利用,本研究以大黄鱼鱼卵油为芯材,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钠复配麦芽糊精为壁材,采用喷雾干燥法制备大黄鱼鱼卵油微胶囊。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以大黄鱼鱼卵油包埋率为指标,通过响应面法优化大黄鱼鱼卵油微胶囊的制备工艺;进一步对最优条件下所得的大黄鱼鱼卵油微胶囊的水分含量、溶解性、堆积密度、休止角及微观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在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钠/麦芽糊精复配比为1:1、固形物含量为20%、芯壁比为1:1.5、进风温度为80℃时,大黄鱼鱼卵油微胶囊包埋率可达到97.87%;在此条件下得到的大黄鱼鱼卵油微胶囊水分含量为1.1%、溶解性为47.56%、堆积密度为0.718 g/cm3、休止角为32.47°,微观结构表征显示其颗粒细小均匀、近球形、表面致密、无裂缝。研究结果可为大黄鱼鱼卵油的高值化利用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5.
以钠型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酯为原料,制备高价离子型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酯(钡型、钙型、三价铁型),并以柠檬油为芯材,高价离子型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酯为壁材,采用喷雾干燥法制备柠檬油微胶囊,测定了高价离子型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酯的离子交换率,乳液的乳化稳定性及黏度,并考察了此种淀粉酯作为微胶囊壁材对柠檬油包埋率的影响,最后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微胶囊的形貌特征。结果表明,淀粉酯中离子化合价的改变对乳液黏度、乳化稳定性和柠檬油的包埋率均有显著影响(p<0.05),其中,三价铁型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酯作壁材时,乳液黏度为1.04 mPa·s,柠檬油包埋率达到了96.51%;扫描电镜分析表明,三价铁型壁材制备的微胶囊粒径最大,囊壁最厚。说明三价铁型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酯可作为一种性能良好的微胶囊壁材。  相似文献   

16.
为克服丁香精油在保鲜应用中易挥发、难溶于水的缺点,采用复凝聚法制备丁香精油微胶囊,以包埋率为评价指标,采用Box-Behnken中心组合试验和响应面分析法优化包埋工艺,并将丁香精油微胶囊应用于冰温猪肉的保鲜。结果表明,所得回归模型具有高度显著性(p<0.0001),方程对试验拟合较好,在CaCl2浓度12 g/L,壁芯比7:1 (m/m),复合壁材比(海藻酸钠-壳聚糖)0.8:1 (m/m),包埋时间47 min的条件下,制得的丁香精油微胶囊包埋率最高为84.20%,与预测包埋率相对误差小于5%;用该条件制备的丁香精油微胶囊处理冷却猪肉,冰温下对照组猪肉可保鲜9 d,空芯组可保鲜21 d,精油组可保鲜27 d,表明丁香精油微胶囊可显著延长冰温猪肉的保鲜期(p<0.05)。  相似文献   

17.
油脂作为可可的主要成分,高温高湿条件下易被氧化变质导致其应用受限,因此,以辛烯基琥珀酸(OSA)淀粉作为稳定可可油相的固体颗粒,超临界CO 2 提取的可可精油(CEO)作为油相,优化Pickering乳液制备过程并研究其乳液稳定性。结果表明:CEO中主要脂肪酸有6种,当OSA淀粉质量浓度和CEO体积分数分别是250mg/mL和5%时,Pickering乳液粒径最小,为0.587μm。通过光学显微镜、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以及扫描电镜发现乳液呈现小液滴聚集状态,油滴完全被淀粉包裹且界面相对光滑。稳定性实验表明,乳液在pH值5、低粒子浓度(0~0.3mol/L)条件下相对稳定。贮藏21d后发现,随着贮藏时间增加,5%油相体积分数下的Pickering乳液粒径由0.587μm增长至1.160μm,50~300mg/mL淀粉质量浓度下的Pickering乳液粒径增长约1.500μm,最大粒径达2.760μm。研究表明,OSA淀粉-可可精油Pickering乳液具有良好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8.
王恺  陈燕  史宣明 《中国油脂》2008,33(1):14-16
利用酶解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酯为壁材,以油脂为芯材,制备粉末油脂。研究结果表明,乳化液制备的最佳条件为乳化温度60℃,乳化时间15min,加水量10倍(相比于固形物)。制备的乳化液经喷雾干燥得到流动性、稳定性良好的粉末油脂。在油脂包埋率方面,以酶解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酯为壁材,优于麦芽糊精、玉米淀粉为壁材。  相似文献   

19.
紫苏油的氧化与抗氧化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罗雯  魏决  肖青 《中国油脂》2003,28(5):34-36
研究了抗氧化剂丁基羟基茴香醚(BHA)、二丁基羟基甲苯(BHT)和特丁基对苯二酚(TB—HQ)在紫苏油中的抗氧化作用,得出紫苏油的最适抗氧化剂、协同使用量及增效剂的用量;并通过测定氧化前后紫苏油的脂肪酸组成,表明紫苏油氧化反应过程中因α—亚麻酸被氧化,含量明显降低,从而使紫苏油失去原有的营养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