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为了探究新疆褐牛不同部位肉品质特性的差异及加工适宜性,为新疆褐牛肉的精细化加工提供理论依据,本实验选取2岁龄新疆褐牛霖肉、外脊、牛腩、肩肉、牛腱、臀肉、黄瓜条等7个部位肉样,进行营养及食用品质特性的研究。结果显示:新疆褐牛上述7个部位肉品质特性差异较大。霖肉的胶原蛋白含量(13.02%)较高,凝胶特性和乳化特性也较好;外脊的脂肪(2.31%)含量较高,嫩度较好,但保水性较差;牛腩具有解冻损失(1.79%)小而蒸煮损失(37.27%)大的特点;肩肉具有良好的凝胶特性和乳化特性及嫩度;牛腱的水分含量(76.48%)较高且解冻损失(1.70%)较小;臀肉具有较高的胶原蛋白含量(18.49%)和良好的保水性;黄瓜条具有最高的营养品质、较好的嫩度和较小蒸煮损失(30.49%)的特点。结果表明,新疆褐牛不同部位肉品质特性存在差异,各部位肉有其适宜的加工方式。  相似文献   

2.
为了探讨影响脆肉鲩肌肉不同部位质构的因素,以基本营养成分、氨基酸、脂肪酸、矿物质为对象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三个部位的硬度、弹性和咀嚼性之间的差异性显著(p<0.05)。腹部的水分、粗蛋白和灰分均比背部和尾部低,而脂肪含量却最高,说明背部的脆性与低水分、高蛋白、低脂肪含量有关。对于氨基酸,背部的甘氨酸和脯氨酸含量分别比腹部和尾部高11.45%、25.49%和8.08%、6.67%,且含硫氨基酸含量最高,但含羟基氨基酸的含量却最低,而背部和尾部的疏水性氨基酸含量分别比腹部高出3.96%和2.88%,说明了高甘氨酸、脯氨酸、含硫氨基酸和疏水性氨基酸是决定脆肉鲩不同部位特殊脆性的关键因素。三个部位的油酸、棕榈油酸和亚油酸与质构存在极强的相关性;对于矿物质,K、Na和Ca是脆肉鲩肌肉中主要的矿物质,不同部位的K、Na和Ca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尾部的Fe、Zn、Cu含量与背部和腹部具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进一步说明脆肉鲩不同部位的脆性与金属含量的差异有关。总而言之,脆肉鲩不同部位肌肉质构特征的差异与肌肉中的物质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为了进一步挖掘鳄鱼肉的营养价值,以鳄鱼肉、猪肉、牛肉、鸡肉、羊肉、河虾肉和鲫鱼肉为研究对象,采用国家标准检测方法,分析和测定其含有的主要营养成分并进行营养评价.结果表明:与其他肉类相比,鳄鱼肉中磷含量最高;鳄鱼肉中钙含量显著高于其他畜禽肉(P<0.05),是一种优质补钙食品,鳄鱼肉中水溶性维生素含量最高,鲜味氨基酸含量...  相似文献   

4.
不同部位新疆褐牛肉的品质差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新疆褐牛不同部位肉的营养品质、食用品质和加工特性等方面的差异,测定新疆褐牛黄瓜条、臀肉、外脊、牛腩、霖肉、肩肉和牛腱7 个部位的蛋白质、水分、脂肪、胶原蛋白含量、质构、剪切力、色差、pH值及加工特性。结果表明:不同部位新疆褐牛肉的蛋白质含量19.57%~22.90%,脂肪含量0.98%~2.85%;牛腱脂肪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各部位,臀肉脂肪含量较低(不足1%);胶原蛋白含量7.01%~18.86%;牛腱水分含量最高(76.48%),臀肉水分含量最低(73.40%);不同部位新疆褐牛肉的加工特性也有较大差异性,其中霖肉解冻损失率最大(9.17%),牛腱最小(1.87%);臀肉蒸煮损失率最大(34.39%),牛腩最小(24.55%);乳化能力为7.66~13.91 mL/g;肩肉的乳化稳定性最好(51.43%),牛腩的乳化稳定性最差(27.78%);黄瓜条凝胶的硬度和弹性最好,外脊凝胶的硬度和弹性最差;臀肉的凝胶保水性最好(93.69%),牛腩的凝胶保水性最差(86.70%)。其他指标,如pH值、剪切力、质构、色差都有较大差异,决定了不同部位肉的适宜加工方式不同,牛腩适宜酱卤、扒烧类型产品加工,肩肉和黄瓜条适宜干制品加工,霖肉和臀肉适宜卤煮类型产品加工,外脊适宜肉糜类产品加工,牛腱适宜酱卤类型产品加工。  相似文献   

5.
为探究南阳黄牛不同部位肉品质特性及加工适应性的差异,以24 月龄南阳黄牛的牛腩、牛腱、黄瓜条、肩肉和臀肉5 个部位为研究对象,分别从营养品质、pH值、剪切力、凝胶和乳化特性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相较于其他部位,肩肉水分含量(77.14%)最高,凝胶弹性最差,但pH值(5.82)最高,凝胶保水性(60.48%)最好,适宜肉糜类和烧烤类产品的开发;臀肉pH值(5.66)最低,解冻损失率(18.64%)最大,乳化稳定性(48.13%)最好,适合加工肉糜类产品;而牛腩硬度、咀嚼性、剪切力最高,嫩度较差,乳化稳定性(37.99%)最差,蒸煮损失率(34.88%)最大,但解冻损失较低,适合加工冷冻贮藏类和烧烤类产品;黄瓜条具有蛋白质含量(20.01%)较高,脂肪含量(0.71%)低的特点,且肉色鲜亮,蒸煮损失较小,适合加工蒸煮类产品;牛腱解冻损失率(6.55%)和蒸煮损失率(28.60%)最小,适合加工酱卤类产品。  相似文献   

6.
比较了不同烹饪方式(蒸制、煮制、油炸)对脆肉鲩鱼肉营养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烹饪方式对脆肉鲩鱼肉品质的影响较大,煮制方式蒸煮损失率最少;油炸方式蒸煮损失率最大,水分含量最低,灰分、脂肪、粗蛋白含量最高。经过加热后,脆肉鲩鱼肉中的丙二醛含量显著增大,其中煮制的样品中丙二醛的含量最高,油炸方式最低。不同烹调方式没有改变脆肉鲩肌肉中氨基酸的组成。但经过不同方式烹调后,鱼肉氨基酸总量明显增大,其中经油炸烹调的鱼肉中氨基酸含量最大。脆肉鲩鱼肉中的脂肪酸组成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其中蒸制鱼肉中的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含量最高,其含量为48.46%,其次为油炸,为46.48%;煮制鱼肉油脂中的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含量最高,其含量为36.36%。不同烹饪方式对脆肉鲩鱼肉营养品质有一定的影响,这为脆肉鲩的烹饪方式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彩鲷和普通罗非鱼不同部位营养及质构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彩鲷和普通罗非鱼背部、腹部和尾部肌肉的基本营养成分、氨基酸、营养价值及质构特性的研究,评价两种鱼不同部位的营养与质构特性.研究结果表明,两种罗非鱼背部的蛋白质、必需氨基酸含量、化学评分、必需氨基酸指数和氨基酸评分均最高,这表明背部肌肉的营养价值最高,最适合作为人体补充营养的部位;彩鲷背部和尾部肌肉蛋白质的含量和必...  相似文献   

8.
为了探究双峰驼不同部位肉的品质特性差异及加工适宜性,为双峰驼肉的精细化加工提供理论依据,选取8岁龄阿拉善双峰驼的里脊、外脊、胸肉、腹肉、臀肉、骆驼霖、腱子肉7个部位肉样,检测不同部位双峰驼肉的食用品质,并对其营养成分和质构特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里脊的色差最小,颜色较鲜艳,保水性适中;外脊的脂肪(质量分数6.50%)较高,嫩度较好,但水分含量(质量分数66.11%)低导致其保水性较差;胸肉的硬度最低,具有良好的弹性和嫩度且所含氨基酸和脂肪酸最丰富、种类最齐全;腹肉具有较高的脂肪(质量分数9.03%)、良好的保水性;臀肉的硬度、熟肉率和内聚性最差;骆驼霖的蛋白质(质量分数21.27%)较高且脂肪(质量分数0.33%)较低;腱子肉的水分含量(质量分数75.27%)较高且系水率(0.89%)最大,但脂肪酸种类较少。结果表明,阿拉善双峰驼不同部位肉的品质特性存在差异,各部位肉有其适宜的加工方式。  相似文献   

9.
为全面了解大型鲟鱼不同部位肌肉品质的差异,以5~7龄史式鲟×达氏鳇杂交鲟为研究对象,对其躯干部肌肉进行精细分割,并对不同部位的水分、蛋白质、粗脂肪、灰分、氨基酸、脂肪酸组成和矿物质含量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从头部至尾部肌肉脂肪含量先增加后降低,范围为3.31%~6.70%,背下部脂肪含量最高,而水分和蛋白质含量与脂肪含量成反比。在杂交鲟中,头部至尾部方向上也发现相似的氨基酸和脂肪酸分布趋势。其中鲜味氨基酸从头部至尾部先降低后增加,前尾部含量最低。单不饱和脂肪酸(mnounsaturated fatty acid,MUFA)是所有部位中含量最高的脂肪酸,占37.32%~39.80%,其次是多不饱和脂肪酸(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PUFA),占总脂肪酸的30.97%~35.36%,其中后尾部肌肉中具有最高的二十二碳六烯酸(docosahexaenoic acid,DHA)含量。此外,杂交鲟含有丰富的矿物元素,在后尾部发现较高的铁和锌含量。该研究表明,大型杂交鲟的化学成分在不同部位肌肉之间存在一定的趋势。  相似文献   

10.
探究巴西内洛尔牛不同部位肉品质特性的差异及加工适宜性,为巴西内洛尔牛的精细化加工提供理论依据。本实验选取36月龄巴西内洛尔牛,腱肉、臀肉、肩肉、大黄瓜条、霖肉和腩肉等6个部位肉样,进行营养及食用品质特性等方面的研究。结果表明:巴西内洛尔牛6个部位之间肉品质特性具有较大差异。腱肉的解冻损失(4.65%)低,胶原蛋白含量(25.77%)较高;肩肉拥有良好的色泽(L*值40.34)但保水性较差;臀肉具有良好的嫩度、保水性、乳化特性和凝胶特性;霖肉蒸煮损失(26.44%)较大,但胶原蛋白含量较高且乳化特性和凝胶特性较好;大黄瓜条脂肪含量(6.26%)高,蒸煮损失低,肌间脂肪明显;腩肉呈现出解冻损失(4.64%)低,蒸煮损失(19.38%)高的特点。巴西内洛尔牛不同部位肉的品质特性存在较大差异,针对各部位肉之间的差异,选择适宜的加工方式。霖肉适宜于肉糜类产品的加工;腩肉适宜于冷冻储藏类产品的加工;肩肉可以采用肉糜类和烤制的加工工艺;臀肉可以采用蒸煮、酱卤、干制和烤制的加工方式;腱肉适宜于蒸煮和酱卤类产品的开发;大黄瓜条适宜于蒸煮和烤制的加工工艺。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测定西伯利亚鲟鱼背部肌肉、腹部肌肉和尾部肌肉的基本营养成分、脂肪酸、氨基酸以及矿物元素含量,分析不同部位肌肉的品质差异。结果表明:西伯利亚鲟鱼背部肌肉蛋白含量高于腹部肌肉和尾部肌肉,脂肪、灰分含量则显著低于腹部肌肉和尾部肌肉(p<0.05);氨基酸总量(16.1 g/100 g)及必需氨基酸含量(6.85 g/100 g)均高于腹部肌肉和尾部肌肉。各部位鲜味氨基酸含量基本一致,腹部肌肉鲜味氨基酸比值略高于背部肌肉和尾部肌肉。西伯利亚鲟鱼尾部肌肉和背部肌肉各脂肪酸组成含量均高于腹部肌肉,但差异不显著(p>0.05)。二十碳五烯酸(EPA)含量背部肌肉较高(2.67 mg/g),二十二碳六烯酸(DHA)含量尾部肌肉较高(4.89 mg/g),但不同部位差异不显著(p>0.05)。不同部位肌肉的矿物元素含量存在差异,尾部肌肉中Na、Fe元素含量最高(p<0.05),K元素在背部、尾部的含量均高于腹部(p<0.05),而Ca、Mg、Zn元素在不同部位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总体上看,西伯利亚鲟背部肌肉营养价值高于腹部肌肉和尾部肌肉。尾部由于不饱和脂肪酸和Fe含量较背部和腹部高,更易发生脂质氧化而产生腥味。  相似文献   

12.
通过研究新疆和田地区10个不同品种羊肉品质特性,探寻羊肉品质特性与其理化指标的关联性。对10种不同的羊肉原料(湖羊、和田羊、澳湖羊、皮山红羊、策勒黑羊、杜泊羊、寒羊、多浪羊、杜寒羊及哈萨克羊)进行屠宰性能及理化指标测定,揭示显著影响羊肉品质特征的因素。结果表明:杜泊羊屠宰率达到57.27%,显著高于其他品种,具有较好的产肉性能和生产竞争力;多浪羊肉的脂肪含量最高;哈萨克羊肉的蛋白质含量最高,同时游离氨基酸总量最多,鲜味氨基酸含量高于其他品种,风味较佳;杜泊羊肉微量元素钙和铁含量高于其他品种,而蛋白质含量低于其他品种,策勒黑羊肉中富含锌元素,最具特色;因此,不同遗传背景的羊肉营养成分和品质特性具有差异性。  相似文献   

13.
研究梅花鹿不同部位鹿肉营养品质。以梅花鹿12个不同部位的肌肉为原料,对比其水分、pH、剪切力、弹性、咀嚼性、灰分、粗脂肪、粗蛋白、脂肪酸和氨基酸的含量以及矿质元素组成。12个不同部位鹿肉pH介于5.61~5.88之间,呈弱酸性;剪切力以内里脊最小(1.22 kgf),腹肋最大(4.23 kgf);弹性差异较小(2.78~3.57 mm),以鹿腩最大、外脊最小;咀嚼性差异较大,最高值后腿(29.77 mJ)是最低值上脑(4.50 mJ)的6.62倍;水分在60.94%~74.82%之间;粗脂肪含量较高的部位为胸口肉、鹿腩、内里脊和上脑,粗蛋白含量以后腱子、前腱子、后腿和前腿较高;不同部位鹿肉均含有17种氨基酸,氨基酸总量为55.36~73.66 g/100 g,富含人体必需氨基酸和呈味氨基酸,必需氨基酸与总氨基酸比值在0.38~0.40,必需氨基酸占非必需氨基酸的比值在0.61以上,为优质蛋白质;鹿肉中富含肉豆蔻脑酸(C14:1n5)、棕榈烯酸(C16:1)、油酸(C18:1n9C)、亚油酸(C18:2n6)和花生四烯酸(C20:4)等不饱和脂肪酸,不同部位脂肪酸含量差异显著(P<0.05);鹿肉中富含Fe、Cu、Zn等微量元素以及Co、Sr、Sn等稀有元素。不同部位梅花鹿鹿肉营养品质差异显著。本研究为梅花鹿鹿肉产品的精深加工和品质评价提供了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4.
鳄鱼肉主要营养成分及与其他畜禽肉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充分了解鳄鱼肉的营养特性,更好地利用鳄鱼资源,本实验分析鳄鱼肉的主要组分、脂肪酸及氨基酸的构成,并与羊肉、猪肉、牛肉和鸡肉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与其他畜禽肉相比,鳄鱼肉是一种高蛋白、低脂肪的优质肉品,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丰富,尤其是花生四烯酸、二十碳五烯酸(EPA)和二十二碳六烯酸(DHA).鳄鱼肉富含必需氨基酸,尤其是赖氨酸.且根据必需氨基酸指数,鳄鱼肉的营养价值高于其他畜禽肉.综合看来,鳄鱼肉是较理想的动物蛋白及脂肪来源.  相似文献   

15.
以三粉公驴为研究对象,比较分析里脊、肋条、后腿、脖颈4 个部位驴肉的营养成分、理化特性和微观结构。结果表明:三粉公驴4 个部位的肉品质和营养成分均有一定的差异。其中,后腿部位的蛋白质最高(P<0.05);里脊中的亚油酸含量最低(P<0.05);脖颈肉中含有含量较低的肉豆蔻酸和棕榈油酸,以及含量较高的花生四烯酸(P<0.05)。驴肉4 个部位的不饱和脂肪酸与饱和脂肪酸比值均大于1,脂肪酸组成以不饱和脂肪酸为主体,且分布接近;肋条和里脊部位的蛋白质营养价值较高;里脊和后腿部位的肉色更为红润且纤维直径较小(P<0.05),肉质更嫩;肋条与脖颈部位肌肉组织的横断面呈现出块状聚集状态,而后腿和里脊部位的肌肉组织呈现蜂窝状结构;后腿部位的感官总评分最高(P<0.05),更受欢迎。本研究显示不同部位驴肉的品质存在一定的差异,为驴肉的分档加工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