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食品与发酵工业》2019,(15):209-217
为延长采后红薯尖在贮藏及物流运输中的保鲜期,室温下分别用20、50、100μL/L的乙醇对红薯尖熏蒸3 h,通风1 h,最后装于聚乙烯包装袋中,于4℃下贮藏,从活性氧代谢、细胞膜完整性及色泽感官等方面研究薯尖品质变化规律。结果表明,50μL/L组能有效抑制红薯尖的呼吸强度并延缓腐烂指数的上升,减缓电导率、丙二醛(malondiadehyde,MDA)含量、多酚氧化酶(polyphenol oxidase,PPO)和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活性上升,诱导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和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活性,维持较高的叶绿素含量和提高感官评分方面效果显著。贮藏至第12天,感官评分仍能达4. 6分(5分制),腐烂指数仅为5. 23%,显著优于对照及其他处理组。而20μL/L组保鲜效果略逊于50μL/L组,100μL/L组则会加速红薯尖的腐烂衰老。该研究可为红薯尖的贮运保鲜提供一种新型有效的绿色保鲜技术。  相似文献   

2.
氯化钙对机械伤番茄果实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氯化钙处理对具有机械伤的番茄果实生理特性的影响,本实验用1 mmol/L氯化钙(CaCl2)处理机械伤的番茄果实,将处理后的番茄于20℃贮藏,测定贮藏期间番茄生理品质和抗氧化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经过CaCl2处理含有机械损伤的番茄果实,可以维持番茄在贮藏期间的感官品质,降低腐烂率;与对照组相比,CaCl2处理可维持番茄果实的硬度和色度,延缓贮藏期间维生素C(VC)含量的下降;同时,抑制丙二醛(MDA)的积累,提高过氧化物酶(POD)、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多酚氧化酶(PPO)的活性。因此,1 mmol/L CaCl2处理具有机械损伤的番茄可以有效维持其在贮藏期间的品质,延长货架期。  相似文献   

3.
水杨酸处理对西葫芦采后品质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水杨酸处理对西葫芦采后品质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方法:分别采用50、75、100和200 μmol/L的水杨酸浸泡西葫芦10 min后,在4 ℃条件下贮藏,对贮藏过程中西葫芦的生理品质和抗氧化指标进行测定。结果:50 μmol/L水杨酸处理西葫芦的维生素C、叶绿素和总酚含量较未处理的西葫芦保持更好;多酚氧化酶(PPO)活性降低,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和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等抗氧化酶活性提高,增强了对自由基的清除能力;丙二醛(MDA)含量减少,延缓膜脂过氧化进程,较好地保持了细胞膜的完整。结论:水杨酸处理可以保持采后西葫芦的品质,延缓西葫芦果实的衰老进程。  相似文献   

4.
《食品与发酵工业》2020,(4):227-233
在双孢菇贮藏的第0天,第4天,第8天,用浓度400μL/L的乙醇对其熏蒸处理以研究乙醇不同处理时间对其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贮藏前期处理组(第4天)虽然在抑制苯丙氨酸解氨酶(phenylalamine ammonia-lyase,PAL)活性和维持硬度方面效果不如入库前处理(第0天)(P <0. 05),但在降低呼吸强度方面效果显著,且在相对电导率、总酚含量、菌落总数、多酚氧化酶(polyphenol oxidase,PPO)、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活性,维持较高白度值和感官评价等方面则与入库前处理效果相当(P> 0. 05)。而贮藏后期乙醇处理(第8天)虽能减弱PPO酶活,但是不能有效抑制呼吸强度的加剧,与感官评价有关的白度、硬度,贮藏后期处理组也不能有效维持。因此,如果双孢菇无法进行入库前乙醇处理,贮藏前期处理(第4天)是一种有效的补救措施,但是不建议在贮藏后期才进行处理。  相似文献   

5.
以黄连、黄芩、大黄、大青叶、艾叶五种中药材的乙醇提取物浸渍处理‘红地球’葡萄,以无菌水为CK1、2 g·L-1的亚硫酸钠溶液为CK2,在4℃下贮藏65 d,比较不同中药提取物处理的‘红地球’葡萄果实腐烂率、总酚和抗坏血酸含量、可溶性固形物及相关抗氧化酶活性的差异,旨在明确中药提取物在葡萄贮藏保鲜方面的应用潜力。结果显示,大青叶处理组的葡萄果实多酚、抗坏血酸、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下降速度均较慢,烂果率较低,抑菌效果较优,多酚氧化酶(PPO)活性较低;艾叶处理组烂果率较低,抑菌效果最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活性较高,多酚氧化酶(PPO)活性较低;黄芩处理组SOD、POD酶活性显著高于CK1、CK2,抗坏血酸、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下降速度较慢。大青叶、艾叶和黄芩提取物对‘红地球’果实的贮藏保鲜具有一定效果,其中黄芩处理能使葡萄果实维持较高的抗氧化保护酶活性,以保持果实的品质;而大青叶和艾叶处理能较好地抑制葡萄表面杂菌生长,延缓葡萄果实的腐烂来保持果实品质。综合比较,大青叶对葡萄贮藏品质的综合保鲜效果较佳。  相似文献   

6.
张小燕  刘艾雯  籍奇岩  彭勇 《食品工业科技》2020,41(14):265-269,274
为提高鲜切苹果贮藏期的品质,本文以富士苹果为材料,研究了45 ℃水整果浸泡(2 min)、果实鲜切后γ-氨基丁酸(GABA)处理(1.5%,10 min)及热处理结合GABA对贮藏期间苹果切片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4 ℃贮藏8 d时,对照组苹果切片感官品质下降迅速,可溶性固形物和可滴定酸含量降低,L*值降低,BI值升高,褐变明显发生,多酚氧化酶(PPO)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升高,DPPH自由基清除率下降,贮藏后期MDA大量积累。与对照相比,热处理、GABA处理及热处理结合GABA均获得较高的感官评分,抑制了果肉可溶性固形物和可滴定酸含量的下降,保持较高的L*值,减轻褐变的发生,提高了总酚含量,抑制了多酚氧化酶(PPO)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上升,减少了抗氧化物质的损失,保持较高的DPPH清除率,并减轻了MDA积累,其中,以热处理结合GABA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外源茉莉酸甲酯(Me J)对冬枣(Zizyphus Jujuba Mill.)果实冷藏过程中抗氧化系统及褐变的影响,试验采用50、100和200μmol/L Me J熏蒸处理冬枣果实24 h,以空气处理为对照,测定在2±0.5℃贮藏过程中果实硬度、腐烂率、呼吸速率、超氧阴离子(O_2~-?)产生速率、过氧化氢(H_2O_2)、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抗坏血酸(As A)、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多酚氧化酶(PPO)和总酚变化。结果表明,冷藏过程中Me J处理显著延缓果实硬度下降,抑制呼吸速率和腐烂率,减少O_2~-?、H_2O_2和MDA积累,维持较高的SOD、CAT和POD活性及As A和GSH含量,降低PPO活性,增加总酚含量。通过主成分分析得到腐烂率、O_2~-?、H_2O_2、MDA和PPO是评价Me J作用效果的主要因素,且100μmol/L Me J处理对维持冷藏冬枣品质、提高果实抗氧化能力和抑制褐变的作用效果最显著。  相似文献   

8.
史轲轲  朱树华 《食品科学》2019,40(13):222-229
为探索鲜切桃的保鲜新方法,分别采用0(双蒸水,对照)和10、20、40 g/L的大豆分离蛋白(soy protein isolate,SPI)溶液浸泡鲜切桃后,将其在4 ℃条件下贮藏10 d,测定鲜切桃品质及褐变相关的生理生化指标。结果表明:20 g/L SPI处理的鲜切桃保鲜效果最好,能够抑制4 ℃贮藏过程中的乙烯释放率、呼吸强度和细菌生长;贮藏10 d后,与对照组相比,20 g/L SPI处理组具有较高的L*值、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较低的质量损失率和腐烂率,且活性氧、丙二醛和总酚含量分别降低了24%、20%和17%,同时,多酚氧化酶活力降低了45.5%,过氧化物酶活力降低了22%,过氧化氢酶活力提高了44%。上述结果表明20 g/L SPI处理可以提高鲜切桃的贮藏品质及抗氧化能力、抑制褐变,从而延长贮藏期。  相似文献   

9.
黄敏  唐杰  黄方  易萍  李丽  孙健 《食品工业》2022,(10):151-155
文章研究了机械损伤处理对采后香蕉贮藏和抗氧化相关酶活性的作用效果。测定机械损伤处理后香蕉的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呼吸强度、病情指数、丙二醛(MDA)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变化。以空白组为对照组,试验结果表明:经过机械损伤处理的香蕉硬度有所下降,贮藏6 d后逐渐低于对照组;机械损伤处理使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增加,促进了呼吸速率增加和病害指数的升高;同时机械损伤处理后, MDA含量显著增多,抗氧化相关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过氧化氢酶(CAT)等活性升高。结果表明,机械损伤胁迫促进了香蕉的成熟、软化及腐烂,同时促进膜脂过氧化进程。  相似文献   

10.
以紫背天葵为试材,采用不同浓度(0.1、0.5 mmol/L和1 mmol/L)植酸处理后,高密度聚乙烯袋(15μm厚)挽口包装,并置于0℃条件下贮藏15 d,每5 d测定一次生理指标,包括腐烂率、呼吸强度、细胞膜渗透率、多酚氧化酶(PPO)、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岐化酶(SOD)的酶活力和丙二醛(MDA)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含量。结果表明,所有植酸处理组均可不同程度的抑制采后紫背天葵的生理生化反应,并延缓衰老。其中,0.5 mmol/L植酸处理有效减小MDA和O2-·的积累,维持了较好的细胞膜的完整性,在抑制呼吸速率和PPO活性、增强POD和SOD活性方面也效果显著,由此说明,0.5 mmol/L植酸处理可以有效提高紫背天葵贮藏生理品质,延缓衰老。  相似文献   

11.
为了考察不同气调方式对鲜香菇的保鲜效果,采用聚乙烯(PE)膜自发气调包装和高CO2控制气调保鲜香菇,以不做任何保鲜处理的香菇为对照,于4±1℃下贮藏20 d,测定香菇的蛋白质、还原糖、抗坏血酸(AsA)、总酚、类黄酮和丙二醛(MDA)的含量,以及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和苯丙氨酸解氨酶(PAL)等褐变相关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两种气调方式保鲜香菇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较于高CO2控制气调保鲜,PE膜自发气调包装能更好的抑制褐变相关酶POD、PPO和PAL的活性,降低MDA水平,减少蛋白质、还原糖、AsA等营养成分损失,维持较高的总酚和类黄酮含量,延缓细胞衰老进程,进而提高香菇的感官评分,因此,PE膜自发气调包装是一种较好的香菇贮藏保鲜方法。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采用红托竹荪鲜品作为材料,旨在探讨不同浓度外源褪黑素处理的红托竹荪鲜品贮藏期间品质变化规律。将红托竹荪鲜品分为4个处理(CK处理、50 μL/L褪黑素处理、100 μL/L褪黑素处理及150 μL/L褪黑素处理),贮藏于(1±0.5)℃环境中。每3 d测定不同褪黑素处理对红托竹荪鲜品贮藏期间感官评价、腐烂率、呼吸强度、丙二醛含量、褐变指数、能量水平、超氧阴离子产生速率、H2O2含量及抗氧化酶的影响。结果表明:贮藏12 d时,CK、Y1、Y2和Y3处理组感官评价综合得分为2.68、6.48、8.52及7.28,腐烂率分别为30.48%、19.29%、5.48%及6.99%,此外,褪黑素处理还能够显著(P<0.05)抑制呼吸强度、丙二醛含量、褐变指数、超氧阴离子产生速率和H2O2含量的上升,维持能量水平及抗氧化酶系统的活性。由此可知,外源褪黑素处理可减缓贮藏期间红托竹荪鲜品的衰老过程,更好得维持其商品性,其中100 μL/L褪黑素处理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1-甲基环丙烯(1-methylcyclopropene,1-MCP)处理对香菇褐变和能量代谢的影响,探讨香菇能量代谢与褐变的关联,为香菇采后保鲜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方法:分别采用0.25、0.50、0.75 mg/L的1-MCP对香菇进行熏蒸处理,测定香菇采后色泽、呼吸和能量代谢相关酶活力。结果:1-MCP能够有效降低香菇菌盖的褐变度;且1-MCP处理后,香菇的呼吸作用得到抑制,呼吸强度降低;同时,1-MCP处理能抑制香菇多酚氧化酶(polyphenol oxidase,PPO)活力的增加;在1-MCP处理下,香菇在贮藏期间的能荷水平较高,子实体维持了较高的琥珀酸脱氢酶(succinate dehydrogenase,SDH)活力、细胞色素c氧化酶(cytochrome c oxidase,CCO)活力和腺嘌呤核苷三磷酸(adenosine triphosphate,ATP)酶活力。结论:1-MCP可以通过调节香菇的呼吸作用,降低PPO活力,维持子实体的能量水平和影响能量代谢相关酶活力,延缓香菇菌盖的褐变。  相似文献   

14.
以新鲜绿芦笋为试材,研究0.3 mmol/L绿原酸(CA)和0.3 mmol/L绿原酸复配0.1 mmol/L水杨酸(CA+SA)处理,以腐烂率、呼吸强度、叶绿素、纤维素、VC、总酚、超氧阴离子(O2-·)、多酚氧化酶(PPO)、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和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活性为指标进行测定,探究其对冷藏(4±2℃)保鲜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冷藏中CA和CA+SA处理能显著降低芦笋的呼吸峰(P<0.05),比对照(CK)分别降低了7.21%和6.22%,减缓叶绿素和VC的降解速度,提升总酚、CAT、POD和T-SOD酶活性,抑制腐烂率、超氧阴离子(O2-·)和PPO酶活性,使过氧化氢酶(CAT)活性高峰提前4 d,CA+SA处理效果优于CA处理。CA+SA处理显著抑制了贮藏8 d后芦笋纤维素的增加(P<0.05),其CAT酶活性峰值是CK的1.92倍,而CA处理对芦笋纤维素和CAT峰值没有影响。绿原酸复配水杨酸能较...  相似文献   

15.
为了明确茶黄素-大豆分离蛋白复合物涂膜保鲜对采后香菇品质的影响,以茶黄素(theaflavins,TFs)、大豆分离蛋白(soy protein isolate,SPI)为原料混合制得TFs-SPI复合涂膜保鲜剂,并应用紫外光谱、傅里叶红外光谱、差示扫描量热分析和X-射线衍射对其结构进行表征。同时,研究采后香菇经TFs-SPI复合物涂膜处理在4℃条件下贮藏20 d后的感官品质、营养指标和菌落总数的影响。结果表明:TFs与SPI能够自发地通过非共价相互作用形成复合物。紫外光谱分析发现TFs与SPI相互作用使SPI的最大吸收波长发生红移,造成了SPI分子构象发生变化;差示扫描量热分析和X-射线衍射表明TFs-SPI复合物呈非晶形态;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表明TFs引起SPI的二级结构发生改变。与对照组、SPI组和TFs组比较,TFs-SPI复合物涂膜明显改善了香菇贮藏期内的感官和营养品质,延缓感官评分值和pH下降,降低失重率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提高可溶性蛋白质和还原糖含量,以及抑制细菌的生长。综上,TFs-SPI复合物涂膜处理能够进一步维持香菇的贮藏品质,延长货架期。  相似文献   

16.
以干香菇为原料,乙醇溶液作为提取溶剂,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结合响应面法优化了香菇多酚的提取工艺,并采用大孔树脂吸附法对香菇多酚进行分离纯化,通过体外试验来评价其抗氧化活性.试验结果表明,香菇多酚的最佳工艺参数为乙醇浓度50%、提取温度74℃、料液比1∶42 (g/mL)、超声功率146 W,在此条件下,香菇多酚得率为...  相似文献   

17.
二氧化氯气体对葡萄链格孢菌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研究了二氧化氯气体(ClO 2)对链格孢菌的抑制作用,为降低采后葡萄贮藏过程中交链孢霉腐病带来的损失提供依据。用1.5、3.0、4.5、6.0、7.5、9.0μg/L ClO 2分别对离体链格孢菌处理10、20、30 min,以不做任何处理为对照组,通过测定菌落生长、孢子形成、芽管伸长抑制率及倒置显微镜观察菌丝形态来探究ClO 2对其抑制效果。并用3.0、6.0、9.0μg/L ClO 2对接种了链格孢菌的葡萄处理30 min,置于28℃的培养箱中贮藏,通过测定病斑直径、发病率及相关酶活性来探索ClO 2对交链孢霉腐病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离体实验中,与对照组相比,ClO 2处理组均能显著抑制链格孢菌菌落生长、孢子形成及芽管伸长。且接种了链格孢菌的活体实验中,ClO 2处理组均能抑制果实的病斑直径及腐烂率,延缓果实中丙二醛含量的积累,维持较高的抗氧化活性,其中采用9.0μg/L ClO 2处理果实30 min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8.
为提高调味品的安全性、营养价值和丰富调味品市场,采用新鲜香菇为原料,应用复合酶法制备调味品基料。以氨基酸态氮含量为考察指标,通过单因素实验及响应面优化,确定最佳调味品基料制备工艺参数。结果表明:先采用1.4%纤维素酶水解,再采用复合蛋白酶(风味蛋白酶:菠萝蛋白酶=1:1)在48.7 ℃、pH 6.8及总加酶量0.28%条件下水解2.5 h,制备的香菇调味基料氨基态氮含量为0.63 ± 0.01 mg/mL。与酶解前相比,谷氨酸含量提高了约1.5倍,呈味核苷酸二钠含量提高了17.78%。成品呈棕褐色、明亮、无沉淀物,味感醇厚鲜美,有香菇特有风味,微苦,感官评定总分为95分。结果表明该工艺切实可行,使香菇调味基料含有丰富的呈鲜物质、营养成分及优良的感官品质。  相似文献   

19.
外源乙烯对鲜切甘薯伤害生理效应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新鲜甘薯为实验材料,经切割处理后,在4℃条件下,将鲜切甘薯在浓度为100、1000、10000μL/L的乙烯环境中密闭处理4℃,24h后进行贮藏。贮藏期间分析测定了鲜切甘薯颜色、失重率、呼吸强度、MDA(丙二醛)含量、LOX(脂氧合酶)和PPO(多酚氧化酶)活性等生理生化指标。结果发现:与对照相比,不同浓度的乙烯处理均可保持鲜切甘薯的色泽和失重率。低浓度的外源乙烯可抑制MDA含量的增加,外源乙烯对LOX的作用与其对MDA的作用一致。高浓度的外源乙烯可提高贮藏前期鲜切甘薯PPO活性,低浓度外源乙烯则提高了贮藏后期鲜切甘薯PPO活性,高浓度的外源乙烯处理可能通过增加了内源乙烯的合成,进而加速了呼吸代谢和衰老的速率。综合考虑,100μL/L的外源乙烯处理提高了鲜切甘薯的品质和抗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