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黑果枸杞与5种果蔬中花色苷组成及体外抗氧化活性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黑果枸杞等6种不同花色苷来源的植物材料的花色苷组成含量及体外抗氧化活性,为花色苷的利用和具有较强抗氧化活性植物资源的筛选提供参考。方法:取黑果枸杞等6种不同花色苷来源的植物材料,采用分光光度法、HPLC-MS法分析测定黑果枸杞花色苷含量及主要组成,用DPPH、ABTS和FRAP法分析其体外抗氧化活性。结果:黑果枸杞等6种不同花色苷来源的植物材料总花色苷含量的变化幅度为0.21~2.26mg/g鲜果。其中黑果总花色苷含量最高,花色苷含量分别是葡萄、树莓、紫甘蓝、蓝莓和紫薯的10.72、4.91、1.91、1.75、4.45倍。黑果枸杞花色苷的主要组分为矮牵牛素衍生物,有别于其他所测果蔬材料,其抗氧化活性也最高。结论:较之5种花色苷含量较高的天然果蔬材料,黑果枸杞中花色苷主要组分与之差异很大,总花色苷含量和抗氧化活性总体都较高,是较好的开发功能性食品的资源。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干制黑果枸杞为原料,将乙醇作为浸提液提取其中的花色苷,对其pH敏感性、对挥发性氨和对肉类腐败气体的响应、抗氧化活性等方面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浸提法提取黑果枸杞花色苷浓缩液中花色苷含量为291.93 mg/L;黑果枸杞花色苷具有良好pH敏感性,在pH1~pH13区间,花色苷溶液颜色变化显著,发生紫粉色向浅绿色、黄绿色、棕黄色、鲜黄色的转变,最大吸收峰对应波长从522 nm向619 nm方向移动。黑果枸杞花色苷对挥发性氨和对肉类腐败气体响应效果较好,当氨气浓度不断增大时,花色苷溶液最大吸收峰明显减小,其所对应的波长发生明显红移现象,且氨气浓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快,肉类食品新鲜程度下降及挥发性盐基氮气体挥发越快,其全波段扫描图与在氨水中相似。黑果枸杞花色苷溶液和维生素C (VC)溶液均有较强的羟基自由基清除率,且黑果枸杞花色苷溶液清除能力强于VC,两者的IC50分别为5.54和10.19 mg/L。研究结果能够为黑果枸杞花色苷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为了快速制备较高纯度的黑果枸杞花色苷,黑果枸杞花色苷粗提物首先用大孔树脂-中压制备色谱进行纯化,再用凝胶树脂-中压制备色谱分离获得2个花色苷单体,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ltra-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tandem mass spectrometry,UPLC-MS/MS)、核磁共振氢谱(1H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1H NMR)对其结构进行鉴定,并对纯化物的胰脂肪酶抑制活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用D101大孔树脂-中压制备色谱对黑果枸杞花色苷进行纯化,所得纯化物中P1、P2的相对含量分别为18.22%和30.77%,继续采用Sephadex LH-20联合中压制备色谱分离纯化可得到相对含量分别为84.16%和81.48%的两个黑果枸杞花色苷组分P1和P2,经UPLC-MS/MS和1H NMR鉴定,2个花色苷化合物分别为矮牵牛素-3-O-芸香糖(反式-对香豆酰基)-葡萄糖苷-5-O-葡萄糖苷和矮牵牛素-3-O-芸香糖(反式-对香...  相似文献   

4.
采用酶动力学法探讨枸杞叶黄酮对胰脂肪酶活性的抑制作用。采用紫外、荧光和红外光谱研究枸杞叶黄酮与胰脂肪酶相互作用的机理。结果表明:枸杞叶黄酮对胰脂肪酶活性有抑制作用,半抑制浓度(IC50)为(0.910±0.008) mg/mL,抑制类型为可逆非竞争抑制,抑制常数为6.04 mg/mL。紫外和荧光光谱显示:枸杞叶黄酮能使胰脂肪酶芳香氨基酸暴露,微环境和酶构象改变,内源荧光猝灭,猝灭类型为动态猝灭为主的混合型猝灭。热力学参数显示:枸杞叶黄酮与胰脂肪酶的相互作用力主要为疏水相互作用。红外光谱显示:枸杞叶黄酮对酶蛋白二级结构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复合物结构变得有序化,β-折叠向α-螺旋的转化。枸杞叶黄酮通过改变胰脂肪酶结构和微环境,进而抑制胰脂肪酶活性。  相似文献   

5.
为了提高黑果枸杞花色苷的稳定性和活性,利用壳聚糖(chitosan,CS)与酪蛋白磷酸肽(casein phosphopeptide,CPP)复合凝胶体系制备CS-CPP黑果枸杞花色苷纳米颗粒。所得最佳制备条件为:pH?4、室温条件下搅拌,2?mg/mL黑果枸杞花色苷溶液等体积添加到质量分数0.5%?CPP溶液中,然后添加等体积0.20~0.30?mg/mL?CS溶液至上述花色苷-CPP溶液中,由离子凝胶机制自发形成CS-CPP黑果枸杞花色苷纳米颗粒。所得CS-CPP黑果枸杞花色苷纳米颗粒粒径为215.3?nm,表面电势为36?mV,包封率为65.0%~72.2%;体外释放实验结果表明,在pH?7.0时该CS-CPP黑果枸杞花色苷纳米颗粒的释放率为24.3%~64.2%。体外细胞实验结果表明,黑果枸杞花色苷质量浓度为100~200?μg/L的CS-CPP黑果枸杞花色苷纳米颗粒能够显著提高氧化低密度脂蛋白诱导的氧化损伤人脐静脉融合EAhy926细胞的存活率(P<0.05)。因此,CS-CPP复合凝胶体系能够包封黑果枸杞花色苷,其制备的CS-CPP黑果枸杞花色苷纳米颗粒具有较好的体外抗氧化能力。  相似文献   

6.
为了实现黑果枸杞花色苷对羊毛织物的染色和功能性整理,分别使用80%乙醇/水混合溶液和蒸馏水提取黑果枸杞中的花色苷,并对2种提取液进行傅里叶红外光谱表征。用提取液对羊毛织物进行染色,并通过吸附反应模型研究黑果枸杞花色苷对羊毛织物的吸附机制。实验结果表明:黑果枸杞提取液中的主要化学成分是花色苷类化合物,不同溶剂提取的花色苷结构存在微小差别。吸附热力学和动力学的研究结果发现,黑果枸杞花色苷对羊毛织物的染色过程符合Langmuir和Freundlich等温吸附模型以及准二级动力学模型。  相似文献   

7.
探讨辣木叶提取物对胰脂肪酶的抑制作用,为开发辣木叶天然胰脂肪酶抑制剂提供理论依据。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用正交试验优化提取条件,研究辣木叶提取物对胰脂肪酶活性的抑制作用,并结合Dixon图和LineweaverBurk图探讨其抑制类型。结果表明最佳提取条件为:料液比1∶50(g/mL)、提取液乙醇浓度70%、超声功率400 W、超声处理时间600 s、提取温度50℃;该条件下辣木叶粗提物对胰脂肪酶活力的抑制率为79.15%;辣木叶提取物对胰脂肪酶的抑制作用为非竞争性抑制。辣木叶提取物对胰脂肪酶的活性有明显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8.
黑果枸杞花色苷的肥胖干预作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肥胖是目前受到世界广泛关注的慢性病之一,是心脑血管疾病及癌症等多种疾病的危险因素,成为目前威胁人类社会最主要的健康问题。现有减肥药物或方法大都存在毒副作用大、易反弹等缺点。因此,寻求安全、有效的干预肥胖的药物或方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花色苷等天然植物提取物具有有效干预肥胖的作用,且副作用小,相关研究与开发逐渐成为一个热点。黑果枸杞是近年来新发掘的食用植物资源之一,具有降血脂、抗氧化、抗突变、抗癌、抗炎、提高机体免疫力等多种生物学活性。黑果枸杞主要发挥机体营养健康作用的成分是有别于常见果蔬中的花色苷类物质,其花色苷结构同时具有矮牵牛素母核、芳香酸酰化等特征,且总花色苷含量远超于其他有色果实。通过总结国内外相关文献,综述黑果枸杞花色苷的肥胖干预作用研究进展,为黑果枸杞开发利用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酸角壳提取物对脂肪负荷小鼠脂肪吸收的抑制作用。方法采用橄榄油负荷大鼠为实验系统,通过检测负荷后不同时间点血浆甘油三酯、游离脂肪酸、总胆固醇和游离胆固醇水平,探讨酸角壳提取物对脂肪负荷后血脂的影响;采用正常大鼠为实验系统,通过测定小肠黏膜和内容物胰脂肪酶活性,评价酸角壳提取物对小肠胰脂肪酶的抑制活性,以及给药后不同时间酸角壳提取物对小肠胰脂肪酶的抑制活性。结果酸角壳提取物能显著降低大鼠橄榄油负荷后4 h和6 h的甘油三酯水平(P0.01)。酸角壳提取物能明显抑制小肠上段和中段胰脂肪酶的活性,在给药30 min到1 h抑制活性最强。结论酸角壳提取物能显著降低橄榄油负荷后大鼠的甘油三酯水平,其作用可能与抑制肠道脂肪酶有关。  相似文献   

10.
用乙醇提取韭菜粉末得到韭菜乙醇提取物,然后以正己烷、二氯甲烷、乙酸乙酯、正丁醇为萃取液,得到不同有机溶剂的提取物,研究其对胰脂肪酶的抑制作用,并与奥利司他的抑制作用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不同溶剂提取物对胰脂肪酶的抑制活性强弱依次为乙酸乙酯>正己烷>二氯甲烷>正丁醇;随着不同溶剂提取物质量浓度的增大,抑制率越大;抑制胰脂肪酶的最佳反应条件为pH 7.5、反应时间15 min;乙酸乙酯提取物对胰脂肪酶的抑制为非竞争抑制类型,不如奥利司他的抑制作用强,但是可以作为良好的抑制胰脂肪酶的蔬菜原料。  相似文献   

11.
抑制胰脂肪酶的活性能够有效地减少肥胖的发生。该研究从酶学动力学、荧光猝灭和分子对接的不同角度研究柚皮素对胰脂肪酶的抑制作用。抑制酶活性试验结果表明,柚皮素以可逆竞争性方式抑制胰脂肪酶的活性,且半数抑制浓度为2.413 mmol/L。荧光猝灭试验结果显示,柚皮素与胰脂肪酶结合后酶的荧光被猝灭,胰脂肪酶的构象发生变化。分子对接结果显示,柚皮素与胰脂肪酶形成了酶-抑制剂复合物,阻止了酶和底物的结合,从而导致酶催化活性降低。  相似文献   

12.
黄酮“落新妇苷”对胰脂肪酶抑制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研究落新妇苷对胰脂肪酶的抑制活性,进一步探索其调节脂肪代谢的可能原因。结果表明,落新妇苷对胰脂肪酶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半抑制率浓度为105μmol/L,最大抑制率为56.3%;且抑制效果随二者作用时间延长而增强。酶动力学特征研究表明,落新妇苷是胰脂肪酶非竞争性抑制剂,不改变其与底物的亲和程度,但使最大反应速度减小。荧光光谱滴定法表明落新妇苷会使胰脂肪酶内源荧光淬灭,并使其最大发射波长红移,二者结合常数lg Ka为5.50,结合位点数n为1.17。  相似文献   

13.
本文利用酶动力学方法测定了油菜蜂花粉多酚对胰脂肪酶的抑制作用,并通过紫外光谱、荧光光谱和同步荧光光谱分析了油菜蜂花粉多酚与胰脂肪酶的相互作用过程。结果表明,油菜蜂花粉多酚对胰脂肪酶的活性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半抑制浓度(IC50)为1.670±0.045 mg/mL,抑制类型为可逆性抑制中的混合型抑制。荧光光谱分析显示,随着油菜蜂花粉多酚浓度增加,胰脂肪酶的最大荧光发射强度逐渐降低,同时荧光最大发射波长从341 nm红移到349 nm。同步荧光光谱表明,多酚与胰脂肪酶结合时酶内部的疏水性降低,肽链的伸展程度增加;荧光猝灭机理结果显示,猝灭常数随温度升高从0.1000减小到0.0743,其结合过程为静态猝灭,且结合位点约为1个。综上,油菜蜂花粉多酚通过改变胰脂肪酶构象来抑制胰脂肪酶的活性,这为深入研究蜂花粉减脂机理提供了一定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花色苷是天然的水溶性食用色素,具有抗氧化、调节血脂、抗衰老等方面的功能,有着巨大应用潜力。黑果枸杞主要分布于我国西北地区,其浆果中花青素含量很高,具有较高的药用和保健价值。综述了近年来在黑果枸杞花色苷提取纯化、定量检测分析方法以及生理功能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为进一步开展黑果枸杞花色苷研究,及深入开发利用黑果枸杞资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建立喷雾干燥法制备黑果枸杞花色苷微胶囊的方法,考察微囊化前后花色苷的稳定性。通过单因素试验,考察壁材中阿拉伯树胶质量分数、β-环糊精质量分数、芯壁比、进料流速、进风口温度、总固形物含量对黑果枸杞花色苷包埋效率的影响,采用Box-Behnken试验设计和响应面分析优化黑果枸杞花色苷微胶囊的包埋工艺。结果表明,黑果枸杞花色苷微胶囊的最佳制备工艺为:进料转速2 000 r/min、乳化时间10 min、出风口温度80℃、阿拉伯树胶质量分数1%、β-环糊精质量分数50%、进料流速330 mL/h的恒定条件下,选择芯壁比1:2.5(g/g)、进风口温度160℃、总固形物含量22%。黑果枸杞微胶囊包埋效率平均值可达91.01%。黑果枸杞花色苷微胶囊为类似圆球状的、平均粒径(9.16±1.02)μm的玫红色粉末,受光照、空气及温度的影响,明显比微胶囊化前稳定。  相似文献   

16.
采用96微孔板法测定香水莲花整花、雄蕊、花瓣、花托醇提物以及雄蕊不同极性部位提取物对胰脂肪酶的抑制活性;通过酶反应动力学方法确定雄蕊乙酸乙酯提取物对胰脂肪酶的抑制类型,并考察其在人工模拟消化肠液中对胰脂肪酶抑制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香水莲花各部位的醇提物对胰脂肪酶都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雄蕊醇提物的抑制作用最强。雄蕊不同极性部位提取物对胰脂肪酶的抑制活性由强到弱依次是乙酸乙酯提取物(半数抑制浓度IC_(50)=5.64mg/mL)二氯甲烷提取物(IC_(50)=8.75 mg/mL)正己烷提取物(IC_(50)=11.80 mg/mL)正丁醇提取物(IC_(50)=22.47 mg/mL)。乙酸乙酯提取物对胰脂肪酶的作用类型为非竞争性抑制;经体外模拟消化后,对胰脂肪酶仍有较强的抑制效果,而且抑制率随浓度的升高而增大。因此,香水莲花提取物是一种具有胰脂肪酶抑制活性的优良植物源原料,可用于降脂功能性产品的开发。  相似文献   

17.
以花色苷提取量为主要考察指标,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优化冻干黑果枸杞花色苷提取工艺,并在此条件下研究花色苷纯化工艺及其降解动力学,探讨不同温度、pH下花色苷提取量的变化。结果表明,提取最佳工艺条件为:料液比1:25(g:mL)、乙醇浓度60%、pH4、提取时间2 h,此条件下花色苷提取量达36.507±0.325 mg/g。研究显示AB-8大孔树脂纯化黑果枸杞花色苷效果最好,对花色苷吸附量和解吸量的影响效果最佳,其最佳条件为:上样液浓度200 mg/100 g,解吸乙醇浓度80%,上样流速2 mL/min,洗脱流速2 mL/min,上样体积为5 BV,纯化率为90.02%。降解动力学研究结果表明:相同pH下,随着温度升高花色苷的降解速率增大、半衰期减少;此外,花色苷在酸性环境中较稳定,在碱性环境下易降解,当pH为3,50℃时花色苷稳定性最好,t1/2最大为38.5 h,Ea最大为41.89 kJ/mol。因此黑果枸杞花色苷提取量与其提取、纯化及温度、pH的工艺条件密切相关,本研究为黑果枸杞花色苷的提取及饮品开发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8.
以胰脂肪酶抑制活性筛选为指导,发现红茶提取物乙酸乙酯萃取部分为活性最强的活性部位,再利用色谱方法,对乙酸乙酯部位进行进一步的分段,得到了活性较为集中的小部位以及主要活性成分咖啡因。通过对不同部位化学组成的分析比较,发现红茶中多酚和咖啡因是其抑制胰脂肪酶活性的主要成分;乙酸乙酯活性部位及其主要组分咖啡因、EGCG、茶黄素对胰脂肪酶的抑制作用均为非竞争性抑制。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地参结合酚提取物对α-葡萄糖苷酶和胰脂肪酶活性的抑制作用。方法:采用X-5大孔树脂纯化地参结合酚提取物,并用Folin-酚法测定地参结合酚提取物酚含量;同时,采用HPLC对地参结合酚提取物的组成进行分析;以抑制率为考察指标,测定地参结合酚提取物对α-葡萄糖苷酶和胰脂肪酶活性的抑制作用。结果:地参结合酚提取物酚含量为155.55~164.95 μg GAE/mg,主要的酚类化合物单体为咖啡酸(40.67~72.18 μg/mg EDW)和迷迭香酸(22.01~46.22 μg/mg EDW);抑制α-葡萄糖苷酶和胰脂肪酶的IC50值范围分别为2.0275~3.7538和1.4438~3.1030 mg/mL。结论:地参结合酚提取物对α-葡萄糖苷酶和胰脂肪酶抑制剂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可作为α-葡萄糖苷酶和胰脂肪酶抑制剂。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桃金娘果实花色苷提取物对隆德假单胞菌(Pseudomonas lundensis)和荧光假单胞菌(Pseudomonas fluorescens)生物被膜的抑制作用,采用肉汤稀释法测定了桃金娘果实花色苷提取物对两种假单胞菌的最小抑菌浓度和最小杀菌浓度,在亚抑菌浓度下采用结晶紫微孔板染色法测定了桃金娘果实花色苷提取物对两种假单胞菌的抑制作用和粘附情况。结果表明,桃金娘果实花色苷提取物对两种假单胞菌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对隆德假单胞菌和荧光假单胞菌的最小抑菌浓度分别为1500和1000 mg/mL,在500 mg/mL的亚抑菌浓度下,桃金娘果实花色苷提取物对隆德假单胞菌和荧光假单胞菌生物被膜具有显著抑制效果,能够显著降低两种假单胞菌在接触面上的粘附量(p<0.05)。桃金娘果实花色苷提取物具有开发为隆德假单胞菌和荧光假单胞菌生物被膜抑制剂的潜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