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9 毫秒
1.
目的:探讨二氧化硫(SO_2)气体熏蒸处理对红地球葡萄果实采后细胞超微结构、花色素苷降解和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红地球葡萄果实经100、500μL/L SO_2气体间歇熏蒸方式处理,采用电镜扫描观察果梗表面结构的变化情况,分析测定果皮中花色素苷含量、花色素苷酶、苯丙氨酸解氨酶和4-香豆酸Co A连接酶活性变化,实时荧光定量PCR测定花色素苷合成相关基因表达的差异。结果:100μL/L SO_2熏蒸处理红地球葡萄降低了果梗气孔导度,抑制了果皮中花色素苷酶活性,诱导PAL、4CL活性增强,上调了PAL、4CL、LDOX基因的表达,但下调了DFR基因表达。结论:适宜浓度SO_2可以通过提高花色素苷合成相关酶的活性和基因表达量来调控花色素苷含量,从而延缓了花色素苷含量的下降,减缓了SO_2对果皮的漂白伤害作用。  相似文献   

2.
为了探讨气体信号分子硫化氢(H_2S)间歇熏蒸处理对葡萄采后病害的控制及贮藏品质的影响,本文以新疆无核白葡萄为试材,采用500μL/L H_2S气体对葡萄果实进行间歇熏蒸,分析研究H_2S处理对果实病情指数、病斑直径、果实主要贮藏品质和相关防御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H_2S熏蒸可显著降低损伤接种果实的病情指数,抑制病斑直径的扩大;降低了失重率、落粒率、腐烂率;延缓果实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和抗坏血酸含量的下降,降低了叶绿素的分解速率,维持了其含量。同时,H_2S熏蒸处理能诱导果实体内过氧化物酶、多酚氧化酶、苯丙氨酸解氨酶等防御酶活性的增强。说明H_2S气体熏蒸方式在延缓葡萄果实采后衰老、腐烂和软化,果实的采后抗病性和贮藏品质方面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褪黑素采前喷施番茄植株对采后果实抗灰葡萄孢菌能力和品质的影响,本实验以'Ailsa Craig'番茄为材料,采用1、50、100、150 μmol/L褪黑素采前喷施番茄植株,测定采后番茄果实品质、相关酶活力及基因表达量。结果表明:与蒸馏水喷施对照组相比,100 μmol/L褪黑素采前喷施处理可以显著降低番茄果实接种灰葡萄孢菌后的发病率、病斑面积(P0.05),诱导提高果实中几丁质酶、β-1,3-葡聚糖酶、多酚氧化酶和苯丙氨酸解氨酶活力,增加抗病相关基因PR1、NPR1、PI Ⅱ和LoxD的相对表达量,提高VC、可滴定酸、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综上,100 μmol/L褪黑素采前处理对采后番茄果实抗灰葡萄孢菌的效果最佳,褪黑素可提高番茄果实的抗病相关酶活性和贮藏品质。  相似文献   

4.
为了探明二氧化硫(SO2)调控亚硫酸盐代谢途径对鲜食葡萄采后灰霉病的抑制作用,以新疆木纳格葡萄为试材,采用200 μL/L SO2熏蒸处理后损伤接种灰葡萄孢,测定贮藏期间果实品质相关参数,分析亚硫酸盐代谢途径中代谢物含量、相关酶活性变化趋势及相关基因的表达量,研究外源SO2处理对葡萄采后亚硫酸盐代谢途径的作用方式,探讨亚硫酸盐代谢水平与果实抗灰霉病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SO2熏蒸能延缓果实的发病率,降低贮藏期间果实的失重率,保持其硬度,延缓可溶性固形物和可滴定酸含量的下降,诱导亚硫酸盐含量的上升。外源SO2显著提高了果实中硫化氢(H2S)和半胱氨酸(Cys)的含量,增强了亚硫酸盐还原酶(SiR)、丝氨酸乙酰转移酶(SAT)和乙酰丝氨酸裂解酶(OAS-TL)的活性,并诱导了VvSiR1、VvSAT1、VvSAT2、VvSAT5和VvOAS-TL基因的表达,说明外源SO2通过对亚硫酸盐代谢途径的调控来增强葡萄采后对灰霉病的抗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1-MCP结合低温保鲜处理对杏果实采后贮藏品质跃变及细胞壁代谢的规律,为调控杏果实代谢平衡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新疆轮台白杏为实验原料,通过筛选后确定以浓度1 μL/L的1-MCP熏蒸24 h,随后贮藏于–1~0 ℃、0~2 ℃的条件下49 d,每7天取样测定果实硬度、呼吸强度以及细胞壁代谢相关酶活性。结果:与单独冷藏相比添加1-MCP熏蒸处理能明显遏制果实硬度的降低,抑制果实呼吸速率的上升,并有效抑制果胶甲酯酶(Pectin methylesterase,PME)、多聚半乳糖醛酸酶(Polygalacturonase,PG)、纤维素酶(Cellulase,CX)、β-半乳糖苷酶(β-Glucosidase,β-GLU)活性的上升,延缓纤维素、原果胶(Protopectin PP)的水解和可溶性果胶(Soluble pectin,SP)含量的上升。结论:1-MCP结合低温贮藏能有效提高白杏采后贮藏性,其调控细胞壁代谢平衡从而保持杏果实细胞壁完整性作用显著。  相似文献   

6.
石玲  吴斌  敬媛媛  李亚玲  李玲  何欢  廖海慧  朱璇 《食品科学》2019,40(23):239-245
为探究NO熏蒸处理对甜瓜果实采后细胞壁代谢和抗病性的影响,用60 μL/L的NO熏蒸‘西州蜜25号’甜瓜3 h,常温下放置12 h后,接种交孢链格孢菌(Alternaria alternata),置于常温下贮藏,定期测定甜瓜果实接种发病率、硬度、细胞膜渗透率和原果胶、可溶性果胶、纤维素质量分数及多聚半乳糖醛酸酶(polygalacturonase,PG)、果胶甲酯酶(pectin methyl esterase,PME)和纤维素酶(cellulase,Cx)的活力,并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果实瓜皮结构变化。结果表明:采后60 μL/L NO熏蒸处理能够有效降低甜瓜果实采后病斑直径、病斑深度及发病率,维持较高的果实硬度和原果胶、纤维素质量分数,减缓细胞膜渗透率、可溶性果胶质量分数的上升,降低PG、PME、Cx活力;扫描电子显微镜结果显示NO处理能够抑制瓜皮表面气孔结构及裂纹部位菌丝的生长,较好地维持气孔结构的完整性。说明适量外源NO熏蒸处理可减缓细胞壁代谢进程,增强采后果实抗病防御能力。  相似文献   

7.
以‘海沃德’猕猴桃为试材,经剂量0(对照)、300、400和500 Gy高能电子束辐照后,于0~1 ℃、RH 90%~95%冷库中贮藏90 d,研究电子束辐照对果实硬度、细胞壁组分、软化相关酶活性及其基因表达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高能电子束辐照显著维持了果实的硬度,有效抑制了细胞壁骨架物质原果胶和纤维素的分解,延迟了果实后熟软化。同时,辐照抑制了多聚半乳糖醛酸酶(polygalacturonase,PG)、果胶甲酯酶(pectin methylesterase,PME)、β-半乳糖苷酶(β-D-galaetosidase,β-Gal)和纤维素酶(cellulase,Cx)的活性,降低了PG、PME、β-Gal和Cx编码基因的表达。综合认为,以400 Gy高能电子束辐照对抑制细胞壁降解相关酶活性及基因表达,保持细胞结构的完整性,维持贮藏期间果实硬度效果最好。研究结果为高能电子束用于猕猴桃采后保鲜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为了明确硫化氢(H2S)对烟草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以烟草品种K326为材料,用不同浓度H2S浸泡处理后观察种子萌发情况;采用水培法对正常萌发后的烟草幼苗进行不同浓度H2S、H2S抑制剂(HA)、H2S清除剂(HT)以及盐胁迫处理,观察其对烟草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低浓度(0.05 mmol/L、0.1 mmol/L)H2S处理对种子萌发具有促进作用,高浓度(0.25 mmol/L、0.5 mmol/L)H2S处理明显抑制种子萌发。HA浓度为0.15 mmol/L、HT浓度为0.2mmol/L的处理可显著抑制幼苗的根系生长。0.05 mmol/L的H2S处理对烟草幼苗生长具有促进作用,同时可以缓解盐胁迫对幼苗生长和根系发育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9.
张昭  许耀辉  魏佳  张政  吴斌 《现代食品科技》2021,37(11):195-203
为解决新疆鲜食葡萄电商物流“个性化”对保鲜包装技术的需求。分析气调包装(5% O2+8% CO2)结合不同浓度二氧化硫(sulfur dioxide,SO2)(100、300、500、800 μL/L)熏蒸对新疆红地球葡萄采后生理指标的影响,研究气调熏蒸包装保鲜技术对红提葡萄采后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气调熏蒸微孔包装能够较好的保持果实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TSS)、可滴定酸含量(TA)和维生素C含量(Vc),减缓pH上升趋势,维持果实采后品质。500 μL/L SO2+5% O2+8% CO2处理保鲜效果较好,贮藏8 d后,pH值为4.26,低于对照组;葡萄果实硬度为10.76 N,TSS含量为16.67%,TA含量为0.52%,Vc含量为1.18 mg/100 g,均高于对照组,表明气调熏蒸微孔包装方式能够有效延长葡萄感官品质和商品性,减缓红地球葡萄营养风味的损失。因此,500 μL/L SO2+5% O2+8% CO2气调熏蒸微孔包装技术可为鲜食葡萄采后贮运保鲜技术研究提供理论和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NO处理对贮藏过程中无核白葡萄理化品质、色素物质积累和微观结构的影响,本实验以无核白葡萄为研究试材,分别采用500 μL/L NO和空气熏蒸葡萄2 h,在0±0.5 ℃下冷藏25 d后,并模拟货架条件下放置3 d,货架温度分别为8±0.5 ℃和20±0.5 ℃。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NO熏蒸处理显著减缓了葡萄果梗失重和电导率的增加,抑制了叶绿素降解和花青素的积累;NO处理减少了果梗表面裂纹数量、开裂强度、木质部中无机物的消耗,从而减缓了局部组织的凹陷程度。组织染色分析发现,NO维持了果梗表皮细胞的体积,减缓了细胞壁增厚及其木栓化,抑制了表皮棕色物质的积累。综上所述,NO处理有利于保持葡萄果梗品质,通过抑制叶绿素降解和花青素积累来延迟果梗的褐变,保持葡萄果梗微观结构的完整性。  相似文献   

11.
李杰  魏佳  张政  李疆  吴斌 《现代食品科技》2020,36(2):114-121
为探讨SO2熏蒸对木纳格葡萄采后品质及质地变化的影响,测定葡萄果实贮藏期品质指标参数;采用质地多面分析法(TPA法)测定木纳格葡萄果实质地参数,通过相关性分析对质地参数进行分析。结果表明:SO2熏蒸浓度为3000μL/L时,果实中SO2残留量为7.55mg/kg,符合欧美发达国家鲜食葡萄进出口食品标准。SO2熏蒸处理的葡萄果梗、果柄褐变度比未进行熏蒸处理降低了2.60%;SO2处理能抑制果梗、果柄的叶绿素分解,未经SO2处理的果梗叶绿素含量从0.091 mg/g降低至0.037 mg/g,经过SO2处理的果梗叶绿素含量降低至0.052 mg/g,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SO2熏蒸处理能维持葡萄采后可溶性固形物和可滴定酸含量稳定,保持葡萄采后品质。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达到最大值时,SO2熏蒸处理比未处理高4.2%;贮藏结束时,SO2处理的可滴定酸含量比未处理果实高11.60%。采用TPA法测定SO2处理后木纳格葡萄果实的质地参数,发现SO2处理能较好的保持葡萄果实的各项质地参数:果实硬度在贮藏结束时为4.29N/cm2,硬度下降减缓;内聚性在贮藏结束时为0.78,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弹性、胶黏性和咀嚼性分别比贮藏时(0 d)下降了3.8%、18.1%和3.68%。SO2熏蒸处理后果实各项质地参数与品质之间的相关性分析表明,果实质地参数可以较好的评价木纳格葡萄果实采后贮藏期间的品质。通过以上实验结果,明确了3000μL/L SO2短时熏蒸处理能较好的保持木纳格葡萄采后品质。  相似文献   

12.
为寻找新型、无硫的鲜食葡萄保鲜方法,以新疆木纳格葡萄为试材,研究0.5、1.0和1.5 μL/L的1-MCP熏蒸处理对其在常温(25±0.5) ℃和冷藏(0~3) ℃贮藏期间果实的主要品质、生理指标及其作用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1-MCP熏蒸处理能在不同程度上降低常温贮藏条件下以及冷藏条件下葡萄的脱粒率、腐烂率、果穗失重率和果梗褐变,保持葡萄的硬度、可溶性固形物、VC含量、可溶性糖含量以及可滴定酸含量。室温贮藏结束时,1.0 μL/L浓度1-MCP处理的葡萄可溶性糖含量为10.18%,比对照组高出29.36%,可溶性固形物比对照组高出20.65%,而失重率却比对照组低34.85%。冷藏贮藏结束时,1.0 μL/L浓度1-MCP处理的葡萄腐烂率为26.13%,比对照组低30.49%,而VC含量比对照组高出34.38%。0.5 μL/L和1.5 μL/L的1-MCP处理对维持果实品质也有一定的作用,但是效果均不如1.0 μL/L处理的果实明显。综上所述,1.0 μL/L浓度的1-MCP处理的葡萄腐烂率最低,果实的外在品质和内在品质下降幅度最小,保鲜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3.
为了筛选适宜的过氧化氢(H2O2)熏蒸浓度,为生产过程中小白杏的保鲜提供理论和科学依据。以库车鲜食小白杏为试材,分别采用体积分数为1%、3%、5%、7%的过氧化氢(H2O2)对小白杏进行5 min熏蒸处理,以蒸馏水处理作为对照(CK)组,于0 ℃保鲜库中贮藏,每隔7 d测定果实贮期品质及生理指标。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的H2O2熏蒸处理均不同程度地保持了小白杏的贮藏品质,其中,3% H2O2熏蒸处理组较对照(CK)组和其他处理组,推迟了小白杏果实色泽转黄的时间,在贮藏第42 d时比CK组发病率降低8%,呼吸高峰推迟7 d,减缓了果实硬度的下降速度,降低了果实细胞膜的通透性,果实的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含量在贮藏末期,较CK组分别提高了25%和38%。3% H2O2熏蒸处理组,较其他处理组和对照,丙二醛(MDA)含量和多酚氧化酶(PPO)活性得到有效抑制,提高了果实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其中5%、7% H2O2熏蒸处理使个别果实表面发生了褐变,影响了小白杏的品质。3% H2O2雾化熏蒸处理组更有助于保持小白杏贮藏期间的品质和风味,在小白杏防腐保鲜上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以新疆‘赛买提’杏为试验材料,探究外源褪黑素对采后杏果实黑斑病抑制效果及活性氧代谢的影响。将杏果实分别置于50、100、200μmol/L褪黑素溶液进行减压(0.05 MPa)处理2 min后,常压状态下浸泡8 min,以蒸馏水同样处理作为对照,自然晾干后的杏果实转入温度(0±1)℃,相对湿度90%~95%条件下放置48 h后,损伤接种互隔交链孢(Alternaria alternata)于相同条件下贮藏,定期测定杏果实接种发病率和病斑直径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酶活力,及超氧阴离子(Superoxide anion,O2-·)产生速率、细胞膜渗透率、过氧化氢(Hydrogen peroxide,H2O2)和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不同浓度外源褪黑素处理显著延缓了杏果实发病率的上升(P<0.05),抑制了杏果实病斑...  相似文献   

15.
以‘白罗莎里奥’葡萄为试材,叶面喷施不同浓度的水杨酸和壳聚糖,进行果实成熟后留树保鲜试验。通过测定留树期间果实品质、烂果率、生理指标及休眠期冬芽发育的变化,分析评价水杨酸和壳聚糖在留树保鲜中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两种药剂对果实留树保鲜的效果良好,表现较佳的水杨酸使用浓度为1.5 mmol/L,壳聚糖使用浓度为0.1%。高浓度的水杨酸和低浓度的壳聚糖均可有效延缓葡萄留树期间果实品质的变化,降低葡萄果实中丙二醛的含量和多酚氧化酶活性,减少烂果,同时又能促进冬芽的发育。因此认为,水杨酸和壳聚糖可以作为保鲜剂延长葡萄的挂果期。  相似文献   

16.
一氧化氮间歇熏蒸对木纳格葡萄活性氧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政  王倩  张辉  魏佳  丁娟丽  沈爱燕  吴斌 《食品科学》2016,37(22):249-254
以木纳格葡萄为材料,采用0、300、1 000 μL/L一氧化氮(NO)以间歇熏蒸的方式处理木纳格葡萄,每7 d熏蒸1 次,共熏蒸8 次。测定了不同用量NO熏蒸处理后其活性氧代谢相关酶的变化趋势。比较了NO处理对葡萄果皮以及果肉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丙二醛(MDA)含量、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生成速率和过氧化氢(H2O2)含量变化的差异性,研究NO对葡萄抗氧化酶以及活性氧的影响方式。结果表明:300 μL/L NO处理能够提高木纳格葡萄果皮和果肉中SOD、POD、CAT和APX的活性,延缓MDA、O2-·和H2O2的积累,维持木纳格葡萄果实中活性氧代谢的平衡,抑制膜质过氧化的发生,延缓果实的衰老。  相似文献   

17.
以‘乍娜’葡萄为试材,考察冰温贮藏条件下不同高浓度外源CO2处理对贮藏过程中葡萄好果率、硬度及软化生理指标的影响,分析各指标间的相关性,以期为葡萄新型无硫保鲜技术的开发提供切实的方法和理论依据。结果表明,10%CO2能够使冰温贮藏过程中葡萄好果率和果实硬度保持在较高水平,有效抑制果实原果胶含量的下降及多聚半乳糖醛酸酶(PG)、纤维素酶(Cx)及β-半乳糖苷酶(β-Gal)活性的升高;贮藏过程中,葡萄果实好果率与果实硬度呈极显著正相关,果实硬度与原果胶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与PG和β-Gal活性呈极显著负相关。由此可见,适宜浓度短时CO2处理可通过调控葡萄果实中软化相关生理机制,从而抑制果实软化,提高果实贮藏品质。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不同浓度硫化氢(Hydrogen sulfide,H2S)处理对采后粉蕉果实品质的影响,将粉蕉果实分别用0.3、0.6和0.9 mmol/L NaHS溶液释放的H2S处理,并定期观察和测定了贮藏期间果实的硬度、色泽、失重率、褐变指数、可溶性固形物(TSS)、可滴定酸(TA)、呼吸速率和乙烯生成速率。结果表明:H2S处理明显延缓了粉蕉果实表皮黄化和果肉褐变指数的增加,减缓了果实的软化和失重率的上升,果实TSS含量以及TA含量上升幅度受到一定程度抑制。并且,除了TSS 3个不同浓度处理组间差别不显著外(P>0.05),其余都表现出0.6 mmol/L NaHS处理组效果更明显;与此同时,经NaHS处理还显著地抑制了果实的呼吸作用和乙烯生成速率的上升(P<0.05),推迟了呼吸和乙烯达到峰值的时间4 d。但不同浓度NaHS处理组间对乙烯影响不显著(P>0.05)。综合来看,不同浓度NaHS处理均可以延缓采后粉蕉果实的成熟衰老,其中以0.6 mmol/L NaHS处理的保鲜效果最明显。  相似文献   

19.
探究采前水杨酸(Salicylic acid,SA)结合采后1-MCP(1-methylcyclopropene)处理对李子采后保鲜效果的影响.以李子为试材,研究采前SA(1.0 mmol/L)结合采后1-MCP处理(1μL/L)对李子贮藏期间腐烂率、失重率、硬度、丙二醛、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VC含量、H2O2含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