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含有凹坑缺陷的发酵罐按照GB/T19624-2004《在用缺陷压力容器安全评定》进行安全性评定,在此基础上利用ANSYS对不同间距的轴向排列的多凹坑进行静力分析,得到轴向排列的多凹坑的最大应力值和应力集中系数与相邻凹坑间距和数量的关系。经过分析可知,当相邻凹坑间距增大到L/X≥3.0时,各凹坑之间的应力分布几乎无影响;应力集中系数随着两凹坑中心距的增加而减小,当间距L/X3时其变化幅度较大,当L/X≥3后趋于恒定;同时最大应力值和应力集中系数与凹坑缺陷数量成正比,而与相邻的凹坑间距成反比。  相似文献   

2.
压力容器多凹坑干涉效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赵菊  王茂廷  梁浩骞 《化工机械》2009,36(6):579-581
分析研究了多凹坑周围的应力分布以及应力集中的干涉效应。通过对单凹坑分析计算做出安全评价,建立了压力容器多凹坑模型。利用有限元软件ANSYS对该模型进行静力分析,得出沿环向排列的多凹坑最大主应力、应力集中系数和应变集中系数随凹坑数量变化的关系。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和处理得到,在线弹性范围内薄壁圆筒形压力容器内沿环向排列的凹坑的最大主应力、应力集中系数和应变集中系数,随着凹坑个数的增加是线性递减的。  相似文献   

3.
采用ANSYS Workbench软件进行开孔间距对压力容器应力影响的有限元分析。结果表明:应力集中程度受开孔间距的影响,随着K值增大,应力集中系数减小,当K1.3时,应力集中系数基本不变。开孔接管区的最小应力反应了两孔间干涉作用的强弱,随着K值增大,开孔接管区的最小应力逐渐减小,说明两孔间的干涉作用逐渐减弱。  相似文献   

4.
含凹坑缺陷的薄壁圆筒形压力容器疲劳寿命数值模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MSC.Patran和疲劳分析软件MSC.Fatigue对含凹坑缺陷的薄壁圆筒压力容器进行静力分析和疲劳寿命分析,得出满足G0>0.1的不同深度和长度的凹坑的最大主应力、应力集中系数和疲劳寿命的情况.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和处理得到:随着凹坑深度的增加,最大主应力、应力集中系数是线性增加的,而疲劳寿命则是线性减小的.并且随着凹坑长度的增加,最大主应力和应力集中系数是不断减小的,而疲劳寿命也有上升趋势,但变化不明显,由此可知疲劳寿命的主要影响因素是凹坑的深度.  相似文献   

5.
针对含有凹坑的压力容器强度降低这一问题展开分析计算,利用有限元ANSYS软件计算其最大应力,并分析双凹坑间的应力集中干涉效应对压力容器的影响。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可知沿环向排列的双凹坑当两凹坑相交时,应力集中系数小于单个凹坑应力集中系数,对于安全有利。轴向排列的双凹坑当两凹坑相交时,应力集中系数大于单个凹坑应力集中系数。所以轴向排列的双凹坑更危险。  相似文献   

6.
为了确定多巷道采掘时应力的分布情况,针对两个巷道进行采掘时的应力分布进行仿真分析。结果表明,30m距离时的应力值减小较多,且应力集中和叠加的现象较小;应力集中系数随着轴向距离的增加,呈现逐渐变小的趋势,主要的应力集中系数变化产生在20m~30m的轴向距离上,结合支护的安全性来讲,确定在两条巷道进行连采连掘时轴向距离以30m为最佳的采掘距离。  相似文献   

7.
通过大型有限元分析软件ABAQUS对在蠕变条件下运行、受内压作用含凹坑缺陷管道进行有限元数值模拟,获得蠕变应力重分布的变化过程.结果表明:含局部凹坑缺陷管道,由于受结构不连续和高温条件的影响,导致应力水平提高,降低了管道的承载能力.同时,在高温环境下,应力最大位置和应力集中系数最大位置可能会随蠕变时间的延长而改变.  相似文献   

8.
利用ANSYS有限元分析软件对含凹坑缺陷推进剂储存容器的安全性进行评价,通过建立球形凹坑缺陷模型,分别研究了不同缺陷直径和缺陷深度下,缺陷部位的等效应力分布规律,并对补强后的凹坑缺陷位置的最大等效应力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凹坑缺陷部位均出现了应力集中现象,且随着缺陷直径和深度的增加,最大等效应力均出现增大趋势;缺陷深度对最大等效应力的影响程度要高于缺陷直径,占主导作用;采取补强措施可以有效降低凹坑附近的应力集中现象。该结论为推进剂储存容器的安全评定提供了理论依据,也为容器的保养和维护维修提供了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9.
以20号钢椭圆形环向组合缺陷和轴向组合缺陷管道为研究对象,借助ANSYS Workbench 16.0有限元分析软件,首先考察组合缺陷管道应力云图分布特点,其次,考察缺陷间距和缺陷尺寸如腐蚀长度、宽度、深度对其最大等效应力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在无缺陷管壁上,等效应力分布比较均匀;越靠近缺陷,其等效应力突变越大;当缺陷尺寸不变时,随着缺陷间距的增大,最大等效应力呈减小的趋势,并出现临界点;对于轴向组合缺陷,当缺陷间距不变时,随着缺陷长轴长度的增大,最大等效应力随之增大;随着缺陷短轴长度的增大,最大等效应力随之减小;随着缺陷深度的增大,最大等效应力随之增大;缺陷深度的影响程度最大。所得结论对油气管道腐蚀与防护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溴氰菊酯药液液滴在菠菜叶片表面的叠加凝并过程及其对施药效果的影响。[方法]采用光学接触角测量仪测量溴氰菊酯液滴的表面张力、液滴叠加前后动态接触角及铺展直径等润湿参数。[结果]溴氰菊酯乳油稀释400倍后药液液滴的表面张力为39.63 m N/m;当液滴高度为8 mm,液滴撞击速度为0.073 m/s时,菠菜叶面等体积(4~6μL)液滴在垂直方向叠加碰撞会出现3种行为:即单方向撞击相邻液滴凝并,中间间隙撞击相邻液滴凝并,单方向撞击相邻液滴不凝并;前2种叠加凝并成新液滴后接触角均减小,减幅在34.69%~40.5%范围内,而后者叠加凝并形成的新液滴,其接触角增大,增幅在6.47%~14.2%;当相邻液滴间距L≤0.69 mm时,液滴单方向撞击会与相邻液滴凝并,当相邻液滴间距L≥0.77 mm时,液滴单方向撞击不会与相邻液滴凝并。[结论]中间间隙撞击相邻液滴凝并行为是3种叠加凝并行为中铺展直径增幅最大的,增幅达到152.09%,其施药效果优于另外2种叠加凝并行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