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 毫秒
1.
目的模拟重组乙型肝炎(简称乙肝)疫苗在冷藏存储过程中发生的异常低温情况,探讨短期异常低温储存对乙肝疫苗效力相关因素的影响。方法选取3个不同表达系统(酿酒酵母、汉逊酵母、CHO细胞)来源的乙肝疫苗,分别于0、-7、-20℃储存1或7 d,检测疫苗的吸附完全性、上清中铝离子含量、效价和体外相对效力,比较乙肝疫苗经短期异常低温储存后与2~8℃正常储存条件下的差异。结果经短期异常低温储存后,疫苗的吸附完全性、疫苗上清中铝离子含量未发生变化;3种乙肝疫苗的ED50在0. 16~0. 68μg之间波动;汉逊酵母乙肝疫苗体外相对效力的变化幅度不超过10%,酿酒酵母乙肝疫苗在-20℃冻存7 d后相对效力较2~8℃储存下降21. 8%。结论短期异常低温储存后,乙肝疫苗仍能保持较好的吸附完全性,非胶体状态铝含量未发生变化,疫苗效价和体外相对效力在部分异常储存条件下出现下降,但仍符合质量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2.
冻干重组乙型肝炎疫苗国家参考品的制备及标定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 制备1批冻干参考品,用于体外相对效力测定准确评价重组(啤酒酵母)乙肝疫苗的生物学活性。方法 疫苗原液中分别加入5%和1%的蔗糖和明胶作为保护剂,制成冻干参考品。检测各项质量指标并观察其稳定性,并以Merck公司的参考品为标准,以ELA法协作标定其体外相对效力。结果 各项质量指标均符合现行规程要求,体外相对效力保持稳定,分装量准确,原液蛋白均值为24.72μg/ml,相应液体疫苗蛋白均值为12.27μg/ml。并经3家实验室协作标定,24次检定结果合并计算相对效力为0.993。结论 该冻干参考品可用作重组啤酒酵母乙肝疫苗效力检定的质控参考品,该批参考HBsAg含量定为11.0μg/ml。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包裹乙型肝炎(简称乙肝)的壳聚糖纳米粒与常规铝佐剂乙肝疫苗的免疫效果差异,并对壳聚糖佐剂的应用效果进行评价。方法采用离子交联法制备20、30及40μg/ml的包裹乙肝疫苗的壳聚糖纳米粒溶液,激光粒度分析仪测定纳米粒粒径和多分散系数,BCA法测定包封率;将BALB/c小鼠随机分为4组:铝佐剂对照组、空白纳米粒对照组、常规疫苗组和壳聚糖疫苗组,肌肉注射免疫小鼠,2μg/只,隔周免疫1次,共2次。采用全自动免疫发光分析仪对小鼠血清中乙肝表面抗体进行定量分析。结果制备的载乙肝疫苗壳聚糖纳米颗粒粒径为(262.7±10.8)nm,与空白壳聚糖纳米粒粒径相比,略有减小,多分散系数为(0.228±0.016);随着抗原浓度升高、4℃放置3个月及反复冻融,纳米粒的包封率均未发生显著变化,可达80%左右;壳聚糖疫苗组在小鼠体内产生的表面抗体滴度最高可达1∶80 000以上,并从第8周起,与常规疫苗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壳聚糖纳米粒作为新型疫苗佐剂,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和进一步研究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比较甲醛处理前后重组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和疫苗(汉逊酵母)成品各项检测指标及稳定性的变化,评估甲醛在重组乙型肝炎疫苗工艺中的作用,为重组乙型肝炎疫苗工艺中是否可取消甲醛处理步骤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扫描电镜观察、HPLC检测和疫苗体内效力评价指标半数有效剂量(ED_(50))、乙肝疫苗常规检测项目比较甲醛处理前后HBsAg及疫苗成品的变化情况,通过稳定性考察确定甲醛对疫苗稳定性和有效期的影响。结果 HBsAg经甲醛处理后产生轻微聚合,但疫苗成品ED_(50)和其他各项检测指标均无明显变化,动物异常毒性合格。甲醛处理和未处理疫苗成品的稳定性考察结果相同。结论重组乙型肝炎疫苗生产工艺中甲醛处理步骤对疫苗成品检测指标及稳定性无影响,可考虑取消,从而提高乙肝疫苗的质量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广州市不同地区10岁以下儿童乙型肝炎疫苗免疫效果。方法对本市老城区、新城区和农村1995~2005年出生、接受乙型肝炎疫苗全程免疫的儿童,按分层随机抽样3890人,检测其HBsAg和抗-HBs水平,并计算阳性率。结果1995~2005年,三地区出生的儿童HBsAg阳性率逐年下降,抗-HBs阳性率逐年上升;老城区HBsAg阳性率比新城区和农村明显下降,老城区和新城区抗-HBs阳性率比农村明显上升;三地区10、5、0岁儿童HBsAg阳性率依次下降,抗-HBs阳性率依次上升。结论广州市10岁以下儿童乙肝疫苗免疫保持在高水平,农村的乙肝疫苗免疫效果较老城区和新城区偏低,可能是造成乙型肝炎发病率高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含preS2免疫表位基因质粒DNA疫苗诱导小鼠的免疫应答。方法 质粒转染COS 7细胞 ,用ELISA法测定瞬时表达产物。质粒经碱裂解法大量提取 ,Sepharose 4FF柱层析纯化后 ,直接肌肉注射免疫NIH小鼠。检测小鼠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应答效果。结果 preS2表位多肽和HBsAg高效表达。免疫小鼠血清中检测到高滴度的抗 HBs和抗 preS2。淋转刺激指数SI和IL 2活性 ,质粒DNA疫苗与单纯主蛋白疫苗免疫对照组比较 ,差异有显著意义。结论 含preS2免疫表位基因质粒DNA疫苗能诱导NIH小鼠产生较强的体液免疫和一定强度的细胞免疫应答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乙型肝炎疫苗-卡介苗联合疫苗的免疫应答。方法用联合疫苗及其单价疫苗分别免疫豚鼠和BALB/c小鼠,检测两种疫苗的免疫应答。结果联合疫苗与卡介苗豚鼠皮肤PPD反应直径数值相近(P>0·05),联合疫苗与乙肝疫苗免疫小鼠血清乙肝抗体滴度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联合疫苗免疫小鼠淋巴细胞转化刺激指数、IL-2含量均高于单价疫苗,差异有显著意义(P<0·001)。结论乙型肝炎疫苗-卡介苗联合疫苗能有效地诱导实验动物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相似文献   

8.
闫娜莹 《广州化工》2022,(24):23-26
金属有机框架(Metal-organic frameworks, MOFs)作为一种新型多孔材料,由无机金属节点和有机配体组成。脱氧核糖核酸(DNA)功能化MOFs结合了MOFs和DNA两者的优点,可以制作成优秀的生物传感器。首先,介绍了DNA和MOFs在用于电化学发光的检测的生物传感器中的作用。其次,说明了DNA与MOF之间进行连接的方式。然后,简述了DNA功能化MOFs制作的传感器在检测离子、小分子、蛋白质、核酸等方面的应用。最后,讨论了该类传感器的前景和挑战。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不同种类与剂量乙型肝炎疫苗在青年中的免疫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在江西省上饶市卫生学校抽取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HBsAg)阴性、健康状况良好的1520岁学生910名,随机分为A、B、C 3组,按照0、1、6月免疫程序,分别经上臂外侧三角肌全程接种3针10μg/ml重组乙型肝炎疫苗(CHO细胞)、20μg/ml重组乙型肝炎疫苗(CHO细胞)和10μg/ml重组乙型肝炎疫苗(酵母),全程免疫后1个月采集接种者静脉血,分离血清,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抗-HBs水平,并进行安全性观察。结果全程免疫后1个月,A组与C组抗体阳转率、抗-HBs GMC水平和分布相近,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的抗体阳转率、抗-HBs GMC水平和≥500 mIU/ml的分布均明显高于A组和C组(P均<0.01),抗-HBs GMC﹤10和1020岁学生910名,随机分为A、B、C 3组,按照0、1、6月免疫程序,分别经上臂外侧三角肌全程接种3针10μg/ml重组乙型肝炎疫苗(CHO细胞)、20μg/ml重组乙型肝炎疫苗(CHO细胞)和10μg/ml重组乙型肝炎疫苗(酵母),全程免疫后1个月采集接种者静脉血,分离血清,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抗-HBs水平,并进行安全性观察。结果全程免疫后1个月,A组与C组抗体阳转率、抗-HBs GMC水平和分布相近,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的抗体阳转率、抗-HBs GMC水平和≥500 mIU/ml的分布均明显高于A组和C组(P均<0.01),抗-HBs GMC﹤10和10499 mIU/ml的分布显著低于A组和C组(P<0.01或<0.001)。有1名接种者在接种后0.5 h有局部疼痛症状,第2天疼痛消失,未见其他局部及全身不良反应。结论接种高剂量乙肝疫苗的抗-HBs阳转率和抗-HBs GMC水平均高于低剂量乙肝疫苗,提示青年应接种高剂量乙肝疫苗,以建立有效的防御乙肝的免疫屏障。  相似文献   

10.
循环伏安法是电化学方法中最常用的实验技术,具有进样量少、分析时间短、灵敏度高、环保、成本较低等优点。电化学传感器是通过测定目标分析物的电学或电化学性质,从而对其进行定性或定量分析。相比较于传统分析方法具有操作简单、成本低廉、分析速度快、适用于现场检测等优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成人乙型肝炎疫苗免疫对策。方法对多次免疫后抗-HBs仍为阴性的228名研究对象接种甲乙型肝炎联合疫苗,按0、1、6个月20μg×3免疫程序进行免疫,于210d抽血,采用放射免疫法进行抗-HBs检测。结果228名乙型肝炎疫苗多次免疫无应答者,接种甲乙型肝炎联合疫苗后,抗-HBs阳性172名,阳转率75.44%,抗体几何平均滴度(GMT)为197.20m IU/ml。结论对成人乙型肝炎疫苗多次免疫无应答者,增加接种剂量或接种甲乙型肝炎联合疫苗,可提高抗-HBs阳转率。  相似文献   

12.
CpG-ODN对乙肝核酸疫苗及重组疫苗免疫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CpG寡聚脱氧核苷酸(CpGODN)对乙肝核酸疫苗及重组(CHO细胞)疫苗免疫效果的影响。方法核酸疫苗实验组用CpGODN与乙肝核酸疫苗联合免疫BALBc小鼠,阳性对照组注射核酸疫苗,阴性对照组注射质粒pVAX1;重组疫苗分4个实验组,用CpGODN与不同剂量的重组疫苗配伍后分别免疫BALBc小鼠,阳性对照组注射重组疫苗,阴性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应用ELISA检测小鼠血清中的抗HBs水平。结果CpG与乙肝核酸疫苗组抗体阳转率比阳性对照组提高3倍,抗体水平提高2倍。CpG与重组疫苗组的阳转率和阳转时间均高于或早于CpG与核酸疫苗实验组。加入CpGODN后,即使重组疫苗用量减少3倍,诱导抗体水平和阳转率均无明显改变。结论CpGODN可提高乙肝核酸疫苗和重组疫苗的免疫效果,并使抗体产生的时间提前。  相似文献   

13.
目前使用的乙型肝炎疫苗均为重组乙肝表面抗原(HBsAg)疫苗,疫苗中需添加免疫佐剂才能诱导机体产生有效的免疫应答。铝盐佐剂可显著增强HBsAg的体液免疫效果,但不能很好地诱导细胞免疫应答。研究发现,除铝佐剂之外,仍有多种物质具有免疫佐剂效应。本文就免疫刺激性佐剂、可生物降解的颗粒性佐剂、微生物来源的佐剂、植物来源的佐剂及其他类型的佐剂用于乙型肝炎疫苗的效果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4.
ISCOMS重组乙型肝炎疫苗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提高CHO细胞表达的重组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 (HBsAg)的免疫原性。方法 采用透析法制备HBsAg免疫刺激复合物 (immunostimulatingcomplexes简称ISCOMS)。用放免法 (RIA)检测免疫小鼠的抗体滴度 ;标记胸腺嘧啶掺入法 (3H TdR)检测小鼠脾淋巴细胞转化率 ;CTLL 细胞株 XTT法检测IL 2活性。结果 经电镜观察ISCOMS颗粒呈蜂窝状 ,直径为 30~ 4 0nm左右。SDS PAGE分析 ,制备的ISCOMS颗粒HBsAg蛋白均由P2 3、GP2 7和GP30组成。用Bradfords法测定ISCOMS蛋白回收率为 4 1 5 0 %。免疫NIH小鼠结果显示ISCOMS重组乙肝疫苗和铝佐剂疫苗的ED50 分别为 10 3 2 2 5 5和 2 5 80 6 4 ;ISCOMS组的相对效力是铝佐剂组的 4倍。刺激指数 (SI)分别为 6 78± 2 32和 3 12± 0 5 4。IL 2水平分别是 10 2IU ml± 2 12IU ml和 4 95IU ml± 0 86IU ml。结论 ISCOMS重组乙型肝炎疫苗稳定性好 ,免疫原性强 ,抗体产生早 ,滴度高 ,并且能激起细胞免疫 ,有可能发展成为新一代疫苗。  相似文献   

15.
乙肝病毒DNA疫苗诱导小鼠体液免疫应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DNA疫苗诱生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特异性体液免疫应答。方法 将编码乙肝 病毒表面抗原的真核表达质粒免疫BALB/c小鼠,并分别于第1w、第3w后加强免疫1次,同时设对照组注射质粒 pcDNA3.1。第2次加强免疫3d后采血检测血清中 HBsAg和 HBsAb。结果 实验组2w时检测到HBsAb,2个月后达 到高峰。对照组未检测到 HBsAb。实验组和对照组始终均未检测到 HBsAg。结论 乙肝病毒 DNA疫苗能引起小 鼠特异性体液免疫应答。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乙肝疫苗苦参素拉米夫定联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择62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分为治疗组31例,苦参素0.2tidpo。疗程7~9个月,乙肝疫苗60ug,每15天1次,皮下注射,疗程12个月,拉米夫定0.1qdpo.疗程12个月。对照组31例单用拉米夫定0.1qdpo。疗程12个月。疗程中定期检测血常规、谷丙转氨酶(ALT)、HBeAg、抗-HBe、HBV、DNA。结果全部患者完成1年治疗。治疗组ALT复常率,HBeAg/抗-HBe血清转换率、HBVDNA阴转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分别为80.6%和51.6%,P<0.05;45.2%和19.4%,P<0.05;77.4%和51.6%,P<0.05)。结论乙肝疫苗、苦参素、拉米夫定联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优于单用拉米夫定。  相似文献   

17.
缓释微球乙型肝炎疫苗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制缓释微球乙型肝炎疫苗。方法 用聚-DL-乳酸-聚乙二醇共聚物(PELA)为材料,包裹乙 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制成缓释微球疫苗。微球的粒径均小于5um,平均粒径为2.17um,抗原包裹量为1.25%, 包裹率为60-80%。用 SDS-PAGE检测抗原,以微球疫苗免疫 BALB/c。小鼠。结果 HBsAg的结构包裹前后是一致 的,小鼠经皮下注射单剂微球疫苗后,在第 14w,小鼠血清 IgG滴度可达到铝佐剂疫苗相当的水平,且维持较高的滴 度。结论采用生物可降解的缓释微球作为乙肝疫苗载体系统具有潜在的优势。  相似文献   

18.
孙思琪 《辽宁化工》2010,39(11):1174-1175,1181
乙肝疫苗是一种预防性生物制品,接种乙肝疫苗是预防乙型性肝炎最有效的措施。然而,偶有儿童因注射问题疫苗致死致残的报道再次唤起了对乙肝疫苗安全性的关注。从疫苗生产、流通和接种等环节存在的可能导致注射乙肝疫苗致死原因进行了分析,将对我国乙肝疫苗产业的发展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9.
乙型肝炎疫苗不同途径和剂量接种后的免疫效果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对136名乙型肝炎血清学标志全部阴性的儿童随机分为不同途径、不同剂量组和对照组,按0、1、6个月的程序接种乙型肝炎血源疫苗,接种后随访观察2年。全程免疫后12个月,肌肉注射10μg组、5μg组和皮内注射2μg组,抗-HBs阳转率分别为100%、100%和89.47%;抗-HBs浓度分别为286.44、172.97和126.87mIU/ml。2年时,各组抗-HBs阳转率和浓度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疫苗保护率分别为87.57%、83.03%和81.35%。未发现严重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20.
目的构建含白细胞介素-2(IL-2)基因的乙型肝炎病毒DNA疫苗,并考察免疫效果。方法将微小病毒内部核糖体进入位点(Internal ribosomal entry site,IRES)基因克隆到质粒pVAX1载体多克隆位点处,再将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基因和IL-2基因分别连接在IRES基因的两侧,构建出乙肝病毒DNA疫苗pHII。将pHII转染COS-7细胞,进行瞬时表达。大量提取质粒后,按0、2、4周程序免疫BALB/c小鼠,以pVAX1质粒为阴性对照,pVAX/HBsAg质粒为阳性对照。第1针免疫1周后开始眼眶采血,检测血清中HBsAg和HBsAb含量。第1针免疫13周后处死小鼠,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其脾脏T细胞表面CD4+、CD8+分子数量。结果在转染pHII质粒的COS-7细胞上清液中检测到HBsAg和IL-2的表达。实验组和阳性对照组小鼠分别于第1针免疫2、4周后,在血清中检测出HBsAb,但阴性对照组未测出。以上3组均未检测出HBsAg。实验组与阳性对照组相比,产生抗体的时间提前2周,抗体阳转率提高2.5倍,产生抗体的量也提高了近3倍。实验组CD4+分子数量和CD4+/CD8+值均高于阳性对照组。结论乙肝病毒DNA疫苗pHII成功诱导出小鼠的免疫应答,其免疫效果明显优于不含分子佐剂的乙肝DNA疫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