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牙颌系统的外科正畸术,国外早已开展,国内亦已有报道。1978年起我们对21例上前牙错位畸形患者施外科正牙术,攻到了快效,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性20例,女性1例,年龄18~23岁。唇向错位22个牙,反(?)19个牙。手术1个牙者3例,2个牙16例,3个牙2例(详见附表)。(一)手术范围:①上前牙错位患者坚决要求拔牙和愿意接受手术者;但要求患牙扭转位不超过30°和牙冠  相似文献   

2.
牙颌系统的外科正畸或称正畸外科,80年代在国内已经开展,其基本术式有带伤粘骨膜瓣的戳骨正牙术、牙旋转术、牙移植术及牙再植术。由于诸位牙往往非单牙错位,临床多采用2种术式或2种以上综合手术方法。1995年10月-1998年12月我们对25例上前牙错位患者进行了正畸术,获得满意疗效,现总结报道如下。1病例与方法1.1病例:本组25例,男12例,女13例。年龄17-35岁,平均四岁。借畸形牙共58颗,错位牙中唇移位24颗,跨移位16颗,反”殆5、颗.转位2颗,多生牙3颗及滞留牙5颗,异位承2颗,外伤嵌顿牙1颗。全组患者无其它严圄伴发病(如糖尿病…  相似文献   

3.
上颌前牙外科正畸32例临床体会陈伟旭(附属弋矶山医院口腔科)截骨正牙术是矫治成年人前牙移位,反扭转的有效方法,它是将牙根连同牙周膜、牙槽骨一起移动到理想位置,使上前牙整齐美观。我科自1985年以来对32例共59颗牙上颌前错位牙进行外科正畸,现将临床结...  相似文献   

4.
牙颌系统的外科正畸或称正畸外科,作为一个独立的分支开展很广泛[1-4],其基本术式有带腭粘骨膜瓣的截骨正牙术、牙旋转术、牙移植术及牙再植术.由于错位牙往往非单牙错位.临床多采用2种术式以上的综合手术方法.2003~2008年,我们对23例上前牙错位患者进行了手术治疗,获良好效果,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24例牙外科正畸术的临床观察黄永清李春元岳进我科自1990年以来对24例主要为上、下颌前牙错位、拥挤、排列不齐的患者进行了不翻粘骨膜瓣的牙—骨块凿开移位术,即牙外科正畸术[1],并进行了15~2年的随访。现将临床疗效和手术体会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和...  相似文献   

6.
用Begg矫正器治疗上颌切牙扭转错位10例马朝霞阎燕冯超(口腔科)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1985~1995年门诊正畸患者10例,其中男5例、女5例;年龄9~24岁,平均156岁。10例中有12个扭转牙(11个为上中切牙、1个为上侧牙),其中6...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激光在矫正中处理侧切牙畸形舌侧尖中的应用。方法:侧切牙畸形舌侧尖的患者11例19颗,其中9例15颗侧切牙畸形舌侧尖的患者采用分次调磨法降低侧切牙畸形舌侧尖的高度,并且使用激光脱敏封闭牙本质小管,观察牙髓活性及该牙的临床症状。另外2例4颗侧切牙畸形舌侧尖的患者做对照。11例患者均戴用固定矫正器调整咬合关系。结果:9例患者无冷热痛及自发痛,一年后该牙无牙齿变色。通过正畸治疗,覆合覆盖达到正常。对照组咬合关系无明显改善。结论:只有去除侧切牙的咬合障碍,配合正畸治疗,才能使咬合关系得以良好改善。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牙槽性上颌前突伴牙列拥挤牙错位、扭转的手术矫正。方法:选择35例此类畸形的大龄青年,运用上颌前分截骨矫正的理论,结合单个牙外科正畸的方法并加以改进强调术中应 特别注意对唇侧膜蒂的保护。结果;全部病例伤口愈合良好,无骨不连,骨坏死发生,牙齿无松动。结论:这种手术方法使上颌前突伴牙列拥挤的大龄青年在短期内恢复正常的牙弓形状和咬He关系,面容得到明显的改善。  相似文献   

9.
目的 上颌埋伏阻生尖牙的正畸治疗方法.方法 对13例患者14颗上颌埋伏阻生尖牙,进行阴生牙的定位、间隙的扩展、临床检查、外科开窗术、正畸矫治和保持等方法.结果 12颗埋伏尖牙均牵引入正常牙列,牙髓、牙周情况正常.1颗横向阻生埋伏尖牙,因为强行矫治导致邻牙牙根的吸收而被拔除,关闭间隙后排齐牙列;2颗上颌埋伏尖牙因为与侧切牙唇侧易位严重,该侧切牙形状正常,所以拔除了埋伏尖牙,关闭间隙后排齐牙列.结论 通过正畸治疗治疗,能有效矫治埋伏阻生尖牙.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正畸微种植体支抗对错(牙合)畸形患者牙齿结构与口腔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该院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78例错(牙合)畸形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9例,对照组采取传统正畸治疗,观察组采取正畸微种植体支抗治疗,比较两组牙齿结构变化、口腔炎症反应。结果相比对照组,观察组磨牙移位较小,上中切牙倾角差、上中切牙凸距离差较大(P0.05);治疗后,两组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1β、白细胞介素-8水平均较治疗前高(P0.05),但观察组各指标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错(牙合)畸形患者采取正畸微种植体支抗可改善牙齿结构,减轻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对伴有先天缺牙的错[牙合]畸形病例进行回顾性研究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择门诊正畸患者中伴有先天缺牙的错[牙合]畸形病例32例,对缺牙数目、错5恰类型、矫治方法等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缺牙部位最常见的是下颌切牙或上颌侧切牙,多为缺失1~2个牙齿。23例采用集中间隙结合修复的方法进行矫治,6例采用减数方法进行矫治,3例直接采用正畸矫治关闭缺牙间隙。结论对伴有先天缺牙的错[牙合]畸形病例采用减数或采用集中间隙结合修复的方法进行矫治均能获得满意的矫治效果。  相似文献   

12.
<正> 我们于1981年用外科整畸术矫治上前牙错位共56例,64个牙,近期疗效较好,现报告如下。一、一般资料: 本组56例,64共个牙。男21例,女35例,最大年龄23岁,最小年龄15岁。扭转牙26个,其中正中切牙17个,侧切牙9个,反(牙合)牙38个,其中正中牙13个,侧切牙25个上前牙显著拥挤者3例。手术方法以单纯外科矫治扭转牙26个,以撬松法矫治反(牙合)牙9个,截骨法矫治反验29个,以截法矫治拥挤牙列3例。  相似文献   

13.
粘结技术在牙外科正畸中的应用保继荣,孙爱玲牙外科正畸术后,常规需要结扎固定,随着各种医用高分子粘结材料的出现,作者自1985年以来,用玻璃离子粘合剂直接粘结的方法,固定手术整复的错位牙,临床观察两年以上者83例,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临床观...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先天性缺牙患者经正畸治疗后修复的效果,总结该类患者的治疗特点。方法患者19例,男性12人,女性7人,年龄12-19岁。缺失数目1颗至6颗,错表现为:牙列间隙分布不均、牙错位、牙扭转、牙轴不正、深覆、反等。对每位患者经正畸后修复效果进行分析。结果19例患者治疗结束后,牙齿排列整齐,咬合正常,修复体自然美观,疗效满意。结论正畸配合修复治疗先天性缺牙可以为修复创造有利的条件,能够更好改善患者口腔功能,保护基牙健康和增加美观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总结临床采用正畸--正颌外科方法联合治疗骨性Ⅲ类错(牙合)伴下颌偏斜畸形时术前与术后正畸治疗中的难点和要点,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方丝弓或直丝弓技术,对本组患者均进行了系统的术前术后正畸治疗,术前根据X线头影测量、模型外科制作(牙合)板,术中截骨后根据(牙合)板后退旋转下颌骨,用微型钛板固定下颌骨,使上下颌颌骨处于术前设计好的咬合状态,增加术后(牙合)关系的稳定性,使术后牙齿咬合于理想的位置.结果:术前正畸疗程为4~13个月,平均10个月.术后正畸疗程为7~23个月,平均12个月,术后咬合关系良好,均达到个别正常(牙合).面部软组织左右对称,侧面由凹面型变为垂直面型,面型改善明显,患者满意.结论:术前术后正畸治疗是正颌外科治疗骨性反(牙合)伴下颌偏斜畸形取得良好效果的必要保证.  相似文献   

16.
正畸治疗后满意病例牙齿转矩角的三维测量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研究不同错牙合分类病例矫治满意后 ,牙齿转矩与自然正常牙合的差异 ,为临床上牙齿转矩的调整提供参考。方法 :选择正畸治疗后满意病例 15 7例 ,用YM 2 115型三维测量仪对治疗后模型进行牙齿转矩测量 ,与自然正常牙合的相应数据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安氏Ⅰ类错牙合矫治后满意病例上下切牙转矩最接近自然正常牙合 ,上中切牙、侧切牙的转矩分别为 9.6°和 8.7°;下中切牙、侧切牙转矩分别为 1.1°和 - 1.1°。安氏Ⅱ类错牙合矫治后满意病例上切牙的转矩与正常牙合无明显差异 ,而下切牙转矩明显较为唇倾 ,为 5 .6°和 2 .1°。安氏Ⅲ类的差异更为明显 ,上切牙唇倾达 15 .2°和 12 .1° ;下切牙舌倾达 - 3.7°和 - 4 .9°。结论 :要想通过正畸方法矫治安氏Ⅱ类和Ⅲ类错牙合达到正常的覆牙合覆盖 ,上下切牙的转矩必须做出适当的调整以作补偿  相似文献   

17.
牙颌外科正畸术是指用外科方法行牙间骨截开矫治牙畸形的一种外科新方法,80年代初以来,国内广泛开展了这种手术,但报道多为短期的临床应用,远期观察较少。本科自1988年起收治了部分上前牙拥挤错位,或有间隙,上颌前突畸形的患者36例,随访29例,至今已有10年,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29例患者中上颌前突3例,个别牙错位26例。术前记录牙列畸形及口唇闭合情况,制取石膏模型,摄根尖X线片及头部正侧位象。手术方法均按常规做不翻开粘骨膜瓣的牙间截开复位术,并从根尖上的05cm横断牙骨块,当带粘骨膜瓣的牙骨…  相似文献   

18.
赵刚  李萍  李强 《求医问药》2014,(18):201-202
目的 :评价为下前牙缺失(减数下颌单个切牙)患者进行正畸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为14例下前牙缺失(减数下颌单个切牙)患者应用下颌固定矫治器进行治疗,并分析其临床疗效。结果 :本组患者在进行治疗后,其下切牙拔牙间隙完全关闭,相邻牙齿的牙冠无倾斜,近远中向轴倾良好,经X线片全颌曲面断层片检查发现其切牙间隙关闭处两侧牙齿牙根平行,下前牙排列整齐,前牙覆颌和覆盖关系正常,后牙段维持了治疗前的排列、颌关系及治疗前协调的软组织侧貌关系。结论 :在为下前牙缺失患者进行正畸治疗时应谨慎地选择病例,进行细致的临床操作,以获得理想的临床疗效。与烤瓷、种植等固定修复法相比,为下前牙缺失患者进行正畸治疗可避免破坏其患牙的邻牙,无需使用修复体,可有效解除下颌前牙区拥挤的问题,而且修复效果自然美观,此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牙外科正畸、光敏固化以及牙周外科的综合治疗、改善了牙齿的松动、效果良好。临床资料与方法临床患者8例,6男2女,年龄17岁至28岁,牙齿松动均为Ⅱ°以上,均伴有牙周病,一般固定难以保留,我们对患牙进行了保留尝试,效果良好。方法如下:1.上前牙用眼下孔及门齿孔神经阻滞麻醉。2.手术步骤:①软组织切开:用11号尖刀在后倒牙间自唇沟底到龈乳头切开软组织,一般不切断龈乳头。②牙间骨切开:用齿状钢片切开骨皮质,再用宽凿断开牙间骨,勿穿透照例牙龈。③根尖上断骨:用弯凿在很尖上0.5-1cm处的唇侧骨膜下断骨,如牙齿过…  相似文献   

20.
牙外科正畸术是用手术的方法将错移位牙齿矫正到正常位置,从而改善牙齿的咀嚼功能和增进牙齿健美。笔者自1984年以来,用外科手术方法治疗牙齿错移位共8例(15个牙),现报道如下临床资料临床资料见附表体会一、术前准备:当患者就诊时首先作常规口腔检查,以确定手术适应症,然后取记存模型,除为术后观察疗效存档外,还可在模型上研究手术设计,考虑问隙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