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目的:了解护理人员抗肿瘤药物职业防护现状,为提高护理人员职业防护能力,减少职业性健康损害提供依据。方法自行设计抗肿瘤药物职业防护问卷调查表,采用随机抽样法,对450名临床护士进行调查。结果护理人员对抗肿瘤药物基本认知得分为(34.84±7.001)分,职业防护态度得分为(78.94±21.433)分,均处于中等水平;而职业防护行为得分为(59.53±26.126)分,护士自身健康状况得分为(42.67±13.605)分,处于较低水平。不同科室、不同岗位护士、接触抗肿瘤药物频繁程度不同的护士,对抗肿瘤药物基本认知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岗位的护士,接触抗肿瘤药物频繁程度不同的护士,防护态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科室、接触抗肿瘤药物频繁程度不同、是否学习过相关知识护士的职业防护行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科室、接触抗肿瘤药物频繁程度不同护士的自身健康状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分析显示,护士基本认知与防护态度、防护行为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367,0.283;P<0.05);防护态度与防护行为呈正相关(r=0.105, P<0.05)。结论护理人员对抗肿瘤药物认知不足,应加强抗肿瘤药物职业防护相关知识培训,加强对抗肿瘤药物职业防护措施督导与管理,提高护理人员对防护措施的依从性,同时应重视护士的健康管理,达到提高护理人员职业安全目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调查ICU护士职业性腰背痛知识、态度、行为现状,探讨其相关性。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ICU护士职业性腰背痛知识、态度和行为调查问卷,对4所三甲医院的120名ICU护士进行抽样调查。结果自我防护知识得分为(41.6±23.5)分,自我防护态度得分为(51.8±30.3)分,自我防护行为得分为(51.3±21.2)分;且ICU护士职业性腰背痛自我防护知识与态度、行为呈正相关(P〈0.01或0.05)。结论ICU护士职业性腰背痛自我防护知识缺乏,自我防护态度较差。护理管理者应加强职业性腰背痛自我防护知识方面的培训,培养良好的自我防护态度,有效预防职业性腰背痛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中国临床护理》2008,(5):280-283
护理人员职业暴露与防护措施;手术室护士职业性损伤的认知及防护行为调查;口腔科护士的职业相关危害及防护对策;基层医院护士锐器伤的不安全因素与护理管理对策  相似文献   

4.
手术室护士职业性危害相关因素的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通过对手术室护士职业性危害相关因素的调查和分析,提出相应的防护管理措施,增强护士的自我防范意识,减少手术室护士的职业性损伤。方法对60名手术室执业护士,进行职业性危害相关因素的调查和分析。结果无论在手术室工作时间长短,都不同程度的存在着对职业性危害相关因素的认识不足及恐惧。结论加强对职业性危害相关因素的防护管理,对预防手术室护士职业性危害,有一定的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5.
护士职业性损伤的自我防护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在以往的医院感染管理工作中,多重视住院病人的医院感染问题,把医院感染的管理、监测及预防措施主要用来保护病人,以防止其发生医院感染,而对护士的自我防护未予以足够的重视。护士在日常工作中常频繁接触污染物品、病人的血液体液、化学消毒剂、细胞毒性药物、化疗药品等,如不注意自我防护,极容易导致职业性损伤。在各级医院的职业性损伤中医、护、技的损伤率分别为53.8%、74.06%、39.98%,可见护士已成为高危人群。分析护士职业性损伤的原因,提高护士自我防护意识,加强防护措施,避免或减少职业性损伤已成为当前护理工作当务之急。现将护士职业性损伤的危害因素及防护措施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6.
手术室护士锐器伤及标准预防执行现状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手术室护士发生锐器损伤的状态、防护水平及影响因素,为提高护士自我防护意识和能力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便利抽样的方法选择439名手术室护士进行锐器伤经历及标准预防(standard precautions,SP)执行情况的问卷调查。结果在过去1年内,仅15.9%的护士未被手术刀、缝针等手术相关锐器刺伤,64.9%的护士在担任器械护士时被刺伤过;锐器使用中,有80.4%的护士丢弃注射器前用手将针头与注射器分离,仅36.4%的护士术中用专用容器传递锐利器械。68.6%的护士能将所有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都视为有传染性,不同工龄、学历、职称和医院级别的护士对SP的认知有统计学差异(PdO.05);80.2%的手术室护士对已知患者有血源性传播疾病时,能做到严格按标准隔离方式进行隔离,但对于未检出和未做血源性传播疾病检查的患者,分别有45.6%(200/439)和55.6%(244/439)的护士能够把他们当作血源性传播疾病的患者来进行防护,而且防护的执行情况与SP的认知有明显相关(P〈0.05)。结论手术室护士锐器伤普遍发生,部分护士仍然按传统的隔离模式进行隔离,标准预防的认知和执行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对手术室护士职业性危害相关因素的调查和分析,提出相应的防护管理措施,增强护士的自我防范意识,减少手术室护士的职业性损伤.方法对60名手术室执业护士,进行职业性危害相关因素的调查和分析.结果无论在手术室工作时间长短,都不同程度的存在着对职业性危害相关因素的认识不足及恐惧.结论加强对职业性危害相关因素的防护管理,对预防手术室护士职业性危害,有一定的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调查护士对环氧乙烷及其灭菌一次性医疗物品的认知情况,为提高护士在使用环氧乙烷灭菌一次性医疗物品的职业防护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自设问卷,对北京市3所二级甲等医院的150名临床护士进行环氧乙烷及其灭菌一次性医疗物品认知的调查。结果50.00%以上的护士环氧乙烷灭菌一次性物品日使用量在20件以上;护士对环氧乙烷及其灭菌一次性医疗物品的认知正确率均不足20.00%。结论对临床护士普及环氧乙烷及其灭菌一次性医疗物品的相关知识,可预防对护士自身的损害,提高其职业防护意识。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格林模式教育对手术室护士电外科烟雾防护效果的影响。方法:将2018年6月1日~12月31日实施常规健康教育的40名手术室麻醉护理人员为实施前,将2019年1月1日~6月30日实施格林模式教育的同一组对象作为实施后。比较实施前后手术室护士对手术烟雾的防护认知、态度及行为变化,评估实施前后手术室护士的手术烟雾暴露情况和疼痛程度。结果:实施后手术室护士对手术烟雾的认知、防护态度、防护行为改善情况均优于实施前(P 0. 05);实施后手术室护士手术烟雾暴露评分和疼痛评分均低于实施前(P 0. 05)。结论:格林模式教育指导干预能有效改善手术室护士对电外科烟雾的防护认知、防护态度及防护行为,有效缓解其手术烟雾暴露程度和疼痛程度。  相似文献   

10.
手术室护士自我防护措施的调查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目的提高手术室护士对职业性危害因素的认识。方法对湛江市3家三级甲等医院手术室护士128名进行有关职业性危害因素的问卷调查。结果被调查者均做到了在行感染手术时戴手套,但却未做到在接触另一病人前洗手,且6.2%护士在接触病人体液或污染物品时未戴手套。100%护士知道在作激光、放射辅助手术时手术间门口要挂标志,但21.9%者不知道在配合激光手术时需戴防护镜。直接用手传递锐器者占100%,使用注射器后将针帽再套上的护士占70.3%。89.8%护士坚持每天吃早餐,但82%护士在长时间站立时却没有经常活动颈部及腿部。结论手术室护士普遍存在防护意识薄弱和防护知识不足的问题,其自我防护意识有待加强。  相似文献   

11.
手术室护士利器意外损伤的现状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通过调查手术室护士发生利器意外损伤的原因及种类,提出防范和应对措施。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对北京市3所三级甲等医院100名手术室护士进行调查。结果100名护士在最近1年中100.00%发生过利器意外损伤;主要致伤原因为产品质量问题、紧急情况下工作忙乱;造成意外损伤的利器主要是安瓿、缝针、针头等;70.00%受伤后未报告,接受过有关利器损伤安全教育的护士在受伤后采取血液检测的行为高于未受教育者。结论手术室护士在工作中应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预防利器损伤的发生,减少医务人员职业性血源性疾病的传播。  相似文献   

12.
供应室护士性格差异对职业安全防护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 ]分析供应室护士性格差异与职业安全防护的关系。 [方法 ]选取综合医院供应室护理人员 85人 ,按“机能类型说”性格分类法分类 ,统计职业暴露次数。 [结果 ]理智型护理人员 48人 ,年职业暴露次数 2 45次 (针头和锐器损伤 3 .3 1次 /人 ) ;意志型 2 1人 ,年 12 4次 (针头和锐器损伤 4.3 8次 /人 ) ;情绪型 16人 ,年 162次 (针头和锐器损伤 5 .5 0次 /人 )。不同性格的护士 ,在相同工序中暴露的频率不同 ,理智型与意志型相比 ,无统计学意义 ;情绪型与理智型相比 ,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1)。[结论 ]针头和锐器损伤为主要暴露原因 ;理智型性格的护士职业暴露次数明显低于意志型和情绪型 ;供应室护士性格差异对职业暴露和职业安全防护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3.
手术室护士利器损伤的原因调查及防护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目的 :了解手术室护士利器损伤的原因 ,探讨手术室护士预防利器损伤的措施。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 ,对不同工作年限、职称、职务、学历及不同工作单位的 10 0多名手术室护士进行调查。结果 :导致手术室护士利器损伤的原因包括 :缺乏防利器损伤的规范程序 ,缺少有关内容岗前培训 ,工作不熟练 ,工作忙 ,利器用后处理不当等。结论 :手术室护士在工作中应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预防污染利器损伤的发生 ,减少医务人员职业性血源性疾病的传播  相似文献   

14.
[目的]揭示广东省护理人员职业接触化疗药物后产生的妊娠并发症及妊娠结局的现状。[方法]从广东省的“一甲”“二甲”和“三甲”各10所医院抽取接触化疗药物的已婚护士379名(孕次486次)为接触组;非接触化疗药物的已婚护士399名(孕次454次)为对照组。回顾性调查分析两组护士接触化疗药物情况、妊娠并发症(先兆流产、剧烈呕吐、贫血、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和妊娠结局(足月产、自然流产、早产、死胎产、宫外孕、先天畸形)。[结果]接触组护士妊娠并发症除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外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妊娠结局中足月产率对照组显著高于接触组(P<0.001);自然流产、死胎产、先天畸形接触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职业接触化疗药物先兆流产、妊娠剧烈呕吐、妊娠贫血及自然流产、死胎产、先天畸形发生的危险性增加。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急诊急救医疗单位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危险人群,以便加强防护。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方式,对本单位临床一线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相关信息进行了调查。结果在所调查的267名各类人员中,发生职业暴露101人次,职业暴露发生率为37.83%;其中以医生发生职业暴露构成比最高,达到54.46%。职业暴露科室分布以外科病室医务人员发生率占54.46%,手术室为26.73%。职业暴露发生原因以注射针头刺伤者居多,占25.74%;缝针损伤占13.86%。结论急诊急救医疗单位医务人员职业暴露高危人群以医生为主,其次是护士;职业暴露主要原因是注射针头刺伤,应有针对性地提出防护措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手术室护士职业性肌肉骨骼损伤(occupationalmusculoskeletalinjury,OMSI)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便利取样法,选取深圳某3家二级甲等综合医院与5家三级甲等综合医院手术室护士300名,对其OMSI状况及其影响因素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手术室护士OMSI首发年龄(31.6±6.8)岁,患病率81.3%,其中背部、腰部、肩部损伤患病率最高。年龄大、工龄长、超重、工作中休息不足、工作中缺少肌肉放松和锻炼的提示、岗位轮转少及每周工作时问的手术室护士OMSI患病率较高(均P〈0.01)。结论手术室护士OMSI患病率较高,除与年龄、工龄、身体质量指数(bodymassidex,BMI)相关外,职业危险因素和职业管理因素也是影响其发生发展的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17.
我国临床护士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我国临床护士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现状进行综述,护理人员被污染锐器损伤发生率较高;处于潜伏期和诊断前的血源性传染病病人已出现在普通病房内和急诊或手术过程中;而护理人员职业防护意识薄弱,缺乏防护知识和防护能力;职业暴露现场处理存在缺陷,同时有严重低报告现象。说明目前我国卫生管理部门尚未建立相关强制性管理制度、医院上报体系不完善、管理力度不够。因此,护理管理者必须重视标准预防并完善职业暴露管理制度,最大限度保障护士的职业安全。  相似文献   

18.
林碧贞  叶丽萍 《家庭护士》2009,7(3):191-192
[目的]了解护生在手术室实习期间对自我防护方面的认识,为护生的职业防护临床教学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调查护生在手术室实习期间采取的防护措施.[结果]护生在手术室实习期间防护做得不到位,防护意识较薄弱,知识缺乏.[结论]应加强手术室护生的职业防护教育与培训,加强临床带教,以增强护生自我保护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ICU护士的职业危害认知、职业防护现状及教育需求。方法利用护理人员职业危害认知研究使用的结构式问卷,采用方便抽样对3所医院的120名ICU护士进行调查,调查内容包括一般情况、ICU护士职业危害认知情况、职业危害防护措施的临床实施情况及职业防护培训需求。结果 ICU护士对职业危害的知晓率为98.3%,主管护师对职业危害知识的知晓度高于护士;ICU护士对职业危害防护的实施率仅为26.7%,其中本科学历护士职业防护的实施率高于大中专学历者。ICU护士职业防护行为中较理想的是"接触患者的血液、引流液、分泌物时戴手套"和"接触污物后洗手",较不理想的是"接触到可疑呼吸道传染病患者后用聚维酮碘消毒外耳道"和"预料接触患者血液或体液前带眼罩"。ICU护士自述影响其职业防护的主要原因为"工作忙或情况危急,来不及防护"(占82.5%),而对于职业危害防护培训的需求率为92.5%。结论 ICU护士的职业危害防护行为不够理想,尚未达到目前医务人员职业暴露中提到的"普遍预防"和"标准预防",有必要提高ICU床护比、适当调整工作强度,提高ICU护士职业防护的依从性,建立职业防护管理制度及完善防护设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