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了解原发性肝癌栓塞治疗中迷走反射的高危因素、表现及防治、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包头市肿瘤医院微创介入科2011年3月至2013年9月在介入治疗原发性肝癌患者中出现血管迷走神经反射(vasovagal reaction,VVR)的临床资料,493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介入治疗过程中出现VVR患者19例,患者出现胸闷、心率、血压下降、心电图异常,立即给予心理护理及镇痛、解痉、升压等综合处理。结果:经积极处理,出现VVR患者症状均迅速缓解并恢复正常。结论:VVR可危及患者的生命,须充分认识其表现,并熟练掌握防治护理措施,及时发现和处理VVR,能有效地减少介入治疗中VVR所引起的不良后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心脏介入治疗血管迷走神经反射的临床表现、处理方法及预防措施。方法收集我院心脏介入治疗的病人资料600例,对其中发生的11例血管迷走神经反射患者资料进行详细分析。结果11例患者发生了血管迷走神经反射,发生在术中3例,术后8例,血管迷走神经反射发生率1.8%。结论心脏介入治疗时应积极预防血管迷走神经反射,一旦发生血管迷走神经反射,应及时发现、及时处理。  相似文献   

3.
邢军 《吉林医学》2011,32(28):5886-5887
目的:探讨血管疾病介入治疗发生血管迷走神经反射(VVR)的情况。方法:回顾我院血管疾病介入治疗患者资料310例,对16例发生VVR患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2例VVR患者为混合型,心脏抑制型和血管抑制型各2例;发生在术中2例,术后14例。治疗后症状缓解,未发生不良后果。结论:介入治疗中应重视VVR,一旦发生及时处理,一般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4.
心血管疾病介入治疗2例血管迷走神经反射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血管疾病介入治疗以其效益 /费用比值高的特点成为治疗某些心血管疾病的首选方案 ,但也存在一些负性效应。如措施采用不当或未能及时有效地处理 ,可导致治疗失败或更为严重的后果。我科在开展心血管疾病介入治疗过程中 ,发生血管迷走神经反射 (VVR) 2例 ,1例为血管抑制型 ,表现为血压迅速下降 (收缩压 <90 mm Hg) ,心率减慢不明显[1] 。1例为混合型 ,出现恶心、呕吐、心慌、乏力、大汗、烦躁、心率减慢、血压下降、晕厥甚至休克等症状。现将病例、护理报告如下。1 病例介绍  例 1 ,患者男 ,5 6岁 ,因反复胸闷、心悸 1年 ,活动后气喘…  相似文献   

5.
王会霞 《中国乡村医生》2010,12(19):196-196
目的:探讨心脏介入术(PCI)发生血管迷走神经反射的原因及对策;方法:对发生9例血管迷走神经反射的患者进行观察护理分析;结果:术前术后的教育指导及娴熟的技术等是减少和预防血管迷走神经反射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胡冬玲 《柳州医学》2007,20(2):117-118
近几年来,随着心脏介入治疗技术的不断开展,我们对心脏介入术后的疼痛、发热、尿潴留等并发症已有一定的认识,并总结出了一系列相应的对症处理方法。但是对心脏介入治疗临床上发生的血管迷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介入治疗心脏病致血管迷走神经反射的预防和护理措施。方法对92例介入治疗心脏病的病人采取预防血管迷走神经反射,预防血容量不足,做好心理护理,加强监护,密切观察病情等措施。结果经及时快速给予静脉输液,维持了有效循环血容量,提高了心率等,无其他并发症发生。结论有效的护理措施可预防血管迷走神经反射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在研究心血管介入治疗过程中血管迷走神经反射(VVR)的预防及处理。方法:记录并分析我院100例心脏病介入治疗过程中6例VVR的发生原因及处理结果。结果:6例VVR患者中,1例为血管抑制型,2例为心脏抑制型,3例为混合型。治疗后症状均缓解,未发生不良后果。结论:介入治疗过程中发生VVR的主要原因为精神紧张、疼痛、低血容量及空腔脏器扩张刺激等。要积极进行相应的预防及处理。  相似文献   

9.
目的 总结心脏介入治疗后并发血管迷走神经反射的护理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480例心脏介入手术后并发血管迷走神经反射的发生原因及处理方法 .结果 480例患者18例发生血管迷走神经反射,发生率为3.2%,主要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血压下降、心率减慢等,经采取急救措施后均恢复正常.结论 积极预防诱发因素,加强术前、术中、术后特别是拔除鞘管的护理,是预防血管迷走神经反射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并发血管迷走神经反射的原因及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我院2004年1月~2009年1月发生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出现血管迷走神经反射患者56例临床资料及护理措施.结果:所有病例均给予常规吸氧、语言安慰、阿托品,多巴胺等积极处理症状消失,未造成严重后果.结论:加强心理护理,维持循环血量,避免空腔脏器的扩张刺激,正确处理拔除动脉鞘管措施可以有效的减少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并发血管迷走神经反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对肝癌动静脉瘘的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表现分析,寻找与其相适应的瘘口处理方法,改善肝癌合并动静瘘疗效。方法肝癌合并动静脉瘘201例中,轻度者在碘油栓塞后进行供血动脉明胶海绵栓塞;中度者先行瘘口处理,再行药物灌注与碘油栓塞;重度者试行越过瘘口给药与碘油栓塞3例,行瘘口封堵后药物灌注或单纯药物灌注16例。结果轻度97例动静脉瘘均能得到较满意的碘油沉积后,成功行肿瘤供血动脉的栓塞;中度85例瘘口封堵后碘油得到良好或较好沉积;重度19例中3例越过瘘口的药物与碘油灌注碘油沉积较满意,11例先行封堵后药物加碘油灌注7例沉积较满意,5例瘘口过大或瘘口过于弥漫未能成功封堵,单纯药物灌注。未发生严重并发症。3、6、12、24个月的生存率分别为99.12%、82.30%、68.14%、18.58%。结论肝癌动静脉瘘行合理瘘口封堵可明显改善治疗效果,延长患者生存时间,对瘘口的栓塞处理是安全可靠的。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同轴微导管在原发性肝癌介入栓塞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对常规栓塞组128例患者常规采用普通导管行超选择栓塞治疗,同轴微导管栓塞组51例患者采用3F同轴微导管行超选择肝段(31例)或者亚肝段(20例)肿瘤供血血管的栓塞治疗。结果同轴微导管栓塞组术后无误栓而致的并发症,肝功能损害轻微,疗效较普通栓塞组有明显提高。结论微导管的使用可提高肝癌介入栓塞的准确率而增强疗效,降低并发症,肝功能损害轻微。  相似文献   

13.
原发性肝癌术后行TACE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海燕  花晓丽  黄加胜 《当代医学》2009,15(35):737-739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术后行TACE(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lization)的护理。方法对178例原发性肝癌切除术后行TACE的患者,在术前进行心理护理,术后对病情观察、并发症的预防及心理、饮食等相关方面的护理。结果介入治疗的顺利完成,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结论给予肝癌术后行介入治疗患者良好的护理,对减轻患者痛苦、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原发性肝癌患者的血清内皮抑素水平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内皮抑素水平与其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方法用自行制备的内皮抑素多克隆及单克隆抗体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测定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内皮抑素水平.结果血清内皮抑素水平在原发性肝癌患者及健康人分别为(39.76±15.85)ng/ml及(28.58±7.92)ng/ml,原发性肝癌患者显著高于健康人(F=7.23,P<0.05);血清内皮抑素水平在原发性肝癌无远处转移与伴有远处转移患者分别为(34.63±12.56)ng/ml、(45.07±21.47)ng/ml,血清内皮抑素水平与肿瘤有无远处转移有关(F=6.97,P<0.05);血清内皮抑素含量在肝癌肿块直径>10cm为(38.94±16.97)ng/ml,而在肿块直径小于10cm的患者为(29.62±11.78)ng/ml,两者具有显著性差异(F=6.13,P<0.05).结论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内皮抑素水平显著增高并与肿瘤的大小及有无远处转移有关.  相似文献   

15.
秦东春  王海颖  梅园丁  张钦宪 《医学争鸣》2007,28(20):1891-1894
目的:了解原发性肝细胞癌(HCC)患者免疫功能的变化.方法:应用流式细胞术对45例来自不同分期的原发性肝癌患者外周血、肿瘤组织和30例正常人外周血CD4 ,CD8 ,CD4 /CD8 ,CD4 CD25 ,CD4 CD25 CTLA4 -T淋巴细胞亚群的比例进行分析比较,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细胞培养上清中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2(IL-2)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水平.结果:不同分期HCC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总数低于正常对照组,CD4 CD25 -Treg及CD4 CD25 CTLA4 -T细胞比例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不同分期原发性肝癌患者外周血中CD4 比例、CD8 比例及CD4/CD8比值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不同分期原发性肝癌患者肿瘤组织中CD4 CD25 CTLA4 -T细胞阳性率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比较,原发性肝癌患者各组IL-2水平均下降;T1~T3期组TGF-β1水平高于对照组,但T4期组TGF-β1水平低于对照组.结论:原发性肝癌患者存在明显的细胞免疫功能紊乱和抗肿瘤免疫功能低下.在肝癌患者外周血及肿瘤组织中CD4 CD25 -Treg所占比例均有明显升高,提示CD4 CD25 -Treg可能是原发性肝癌免疫抑制的一个重要原因.TGF-β1,IL-2分子水平检测有助于肝癌患者诊断和预后判断.  相似文献   

16.
Background Since the 1980s, various approaches to interventional therapy have been developed, with the development and achievement of medical imaging technology. This study aimed to evaluate the effectiveness of comprehensive sequential interventional therapy especially personal therapeutic plan in 53 radical cure patients with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 Methods From January 2003 to January 2005, a total of 203 patients with HCC received sequential interventional treatment in our hospital. Fifty-three patients achieved radical cure outcomes. Those patients were treated with 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 (TACE), radiofrequency ablation (RFA), percutaneous ethanol injection (PEI), or high intensity focused ultrasound (HIFU), sequentially and in combination depending on their clinical and pathological features. PET-CT was used to evaluate, assess, and guide treatment. Results Based on the imaging and serological data, all the patients had a personal therapeutic plan. The longest follow-up time was 24 months, the shortest was 6 months, and mean survival time was 16.5 months. Conclusion Comprehensive sequential interventional therapy especially personal therapeutic plan for HCC play roles in interventional treatment of HCC in middle or advanced stage.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75岁以上原发性肝癌(PHC)患者行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的安全性.方法:对我科2001.01/2007-01首次行TACE的3879例肝癌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其中年龄≥75岁的高龄PHC患者403例归入A组,同期年龄≤40岁的PHC患者759例归入B组.对两组患者术中异常情况、术后严重并发症发生率、围介入手术期的死亡率进行比较.结果:A,B组的术中异常情况发生率分别为40.9%,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组的术后严重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9.7%,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组围介入手术期死亡率分别为0.7%,0.5%,无显著性差异.结论:高龄PHC患者TACE术中异常情况、术后严重并发症发生几率高.在做好充分的术前准备、术中术后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及时正确对症处理异常情况前提下,行TACE术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18.
肝癌1063例介入治疗并发症处理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总结及研究肝癌介入治疗并发症的发生原因及处理方法。方法 2000年3月—2010年2月确诊的1 063例肝癌患者,其中男671例,女392例,原发性肝癌907例,转移性肝癌156例。均经导管肝动脉灌注化疗及栓塞治疗。结果并发症包括胸闷、腹胀、热源反应、肝功能损伤、骨髓抑制、胆囊炎、肝癌破裂、上消化道出血、肝脓肿等严重并发症。全组共发生肝癌破裂5例,占0.47%,3例死亡;上消化道出血13例,占1.22%,4例死亡;肝脓肿6例,占0.56%;普遍发生胃肠道反应,发热等栓塞综合征。结论研究分析肝癌介入治疗并发症的发生原因及正确的处理方法。改进介入治疗方法,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肝癌患者的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19.
肝癌介入治疗后"栓塞后综合征"的预防处理及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窦浩生  王艳红  高咏梅 《当代医学》2010,16(29):548-549
目的总结肝癌介入治疗后栓塞后综合征的发生发展规律,探讨其合理治疗原则。方法 763例肝癌病例,介入治疗均操作顺利。结果术后有栓塞后综合征表现者587例,约占76.9%。TACE治疗后表现为局部疼痛者455例、发热者369例、恶心呕吐者576例,分别约占59.6%、48.4%、75.5%。结论栓塞后综合征的预防处理原则是对症处理,全程预防。  相似文献   

20.
原发性肝癌(PLC,简称肝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全球发病率居恶性肿瘤的第5位.我国肝癌发病人数约占全球的55%;在肿瘤相关死亡中仅次于肺癌,位居第二[1].肝癌发病隐匿,恶性程度高,确诊时多已是中晚期,治愈率低.现今肝癌的治疗手段主要有外科手术、介入治疗、生物及基因治疗、中医药治疗等,尤其是介入手段的极大发展,为肝癌的治疗开辟了更为广阔的空间.本文对肝癌的介入治疗方法及进展作一论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