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调查分析急性脑卒中患者并发消化道大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于我院治疗的急性脑卒中患者70例为研究对象,其中并发消化道大出血38例,发生率54.29%。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急性脑卒中患者并发消化道大出血的危险因素。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有饮酒史、消化道疾病,脑卒中类型和病情严重程度是急性脑卒中患者并发消化道大出血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急性脑卒中并发消化道大出血往往能提示增高的死亡风险,应重视其发生的危险因素,并采取相应护理。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急诊静脉溶栓治疗患者发生颅内出血的危险因素及护理对策。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19年9月我院收治的137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急诊静脉溶栓治疗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其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急诊静脉溶栓治疗患者发生颅内出血的危险因素。结果 137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急诊静脉溶栓治疗患者中,24例发生颅内出血,占17. 5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糖尿病史、溶栓前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IHSS)和溶栓前头颅CT有早期缺血改变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急诊静脉溶栓治疗患者发生颅内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P 0. 05)。结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急诊静脉溶栓治疗患者发生颅内出血受多因素影响,应采取针对性护理对策,预防颅内出血发生。  相似文献   

3.
张海燕 《当代护士》2023,(8):140-144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出院准备度的影响因素,并提出协同护理干预策略。方法选择一般资料调查问卷、改良简易版出院准备度量表(Readiness for Hospital Discharge Scale,RHDS)于2018年11月—2021年3月对在神经内科住院的175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进行调查,使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出院准备度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175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出院准备充足和不充足患者分别为102例(58.29%)和73例(41.7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偏高、家庭人均月收入低、便秘、照护者焦虑抑郁、出院指导质量低是影响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出院准备度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出院准备度不充足率偏高,且受诸多因素影响,临床工作中应针对危险因素,积极制定护理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4.
孙献玲 《现代护理》2013,(23):2793-2795
目的探讨分析老年心血管病患者院内脑卒中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住院治疗的936例老年心血管病患者,统计住院期间脑卒中发生情况,对导致老年心血管病患者的危险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针对危险因素在我院进行预防性护理管理。结果 936例老年心血管病患者脑卒中发生率为9.51%(89/936)。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中心肥胖(β=1.188,OR=1.843)、高血压(β=1.520,OR=3.634)、高血脂(β=1.175,OR=2.230)、心源性栓塞(β=1.114,OR=3.230)、动脉粥样硬化(β=1.067,OR=1.810)、脑血管病史(β=1.404,OR=1.232)是其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针对伴有脑卒中危险因素的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需要积极展开预防和增加护理执行力,早发现早治疗,减少脑卒中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骨科住院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发生率及危险因素,为其预防、管理提供依据。方法根据文献资料和专家意见制定调查表,对我院2019年1月25日的骨科住院患者进行横断面调查,统计分析我院骨科住院患者下肢DVT的患病率及危险因素,对下肢DVT危险因素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共纳入研究对象819例,123例患者发生DVT,患病率为15.13%。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体质量指数、创伤、并存病个数、糖尿病、高血压、下肢肿胀与DVT形成具有相关性(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创伤、高血压及下肢肿胀是下肢DVT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骨科住院患者下肢DVT患病率高,影响因素较多,独立危险因素包括年龄、创伤、高血压、下肢肿胀。医务人员应引起重视,熟悉其危险因素,早期识别,积极预防,以避免肺栓塞等严重不良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肢体肌力状况联合临床资料构建预测模型在脑卒中急性期发生深静脉血栓(DVT)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697例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按7∶3随机将其分为建模组488例和验证组209例,并分析2组资料有无差异。建模组中以患者急性期是否发生DVT划分为DVT组、非DVT组。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脑卒中急性期发生DVT的影响因素,利用R软件获得以列线图表达的预测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模型的区分度。采用Bootstrap法(自抽样法)评价模型的校准度;采用决策曲线评价模型的临床有效性。结果 建模组与验证组的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建模组488例脑卒中患者急性期住院期间内,有77例发生DVT(DVT组),发生率为15.78%(77/488)。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合并糖尿病、血脂异常、Padua评分、D-二聚体、肢体肌力均是脑卒中急性期DVT的影响因素(P<0.05)。建模组发生DVT风险的曲线下面积为0.890(95%CI:0.866~0.923),验证组发生DVT风险的曲线下面积为0.851(95...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中老年髋关节置换术后发生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6年5月至2018年5月在我院接受髋关节置换术的中老年患者486例为研究对象,术后发生缺血性脑卒中35例。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术后发生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结果年龄、糖尿病、高血压、术前红细胞分布宽度(RDW)及术前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均是导致中老年髋关节置换术后发生缺血性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P 0. 05)。结论影响中老年髋关节置换术后发生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较多,应针对危险因素密切监测,预防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老年膝关节单髁置换术后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危险因素与护理对策。方法选取2016年2月至2017年3月在我院行膝关节单髁置换术患者158例(158膝)为研究对象,收集其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BMI)、糖尿病史、高血压史、饮酒史、激素类药物治疗史、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凝血功能指标、假体类型、机械抗凝类型等资料,采用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老年膝关节单踝置换术后发生DVT的相关因素。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6岁、女性、BMI≥28 kg/m^2、糖尿病史、使用骨水泥型假肢、机械抗凝中未使用血液循环泵是老年膝关节单髁置换术后发生DVT的独立危险因素(P <0. 05)。结论老年膝关节单踝置换术后发生DVT的影响因素较多,应针对性实施护理对策,降低DVT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ICU机械通气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的危险因素及护理对策,为临床降低VAP发生率提供理论支持。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在我院ICU机械通气患者175例为研究对象,并发VAP 60例。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VAP发生危险因素。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1.624)、APACHEⅡ评分(OR=1.915)、侵袭性操作(OR=1.942)、口腔清洁状况(OR=2.178)、机械通气时间(OR=2.652)、意识障碍(OR=2.154)为影响ICU机械通气VAP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ICU机械通气患者VAP发生的危险因素多且复杂,应采取针对性干预措施,尽量缩短机械通气、住院时间,加强防护,降低VAP发生风险,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后并发上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危险因素,为PICC后并发DVT的预防提供理论依据并探讨护理干预措施。方法选择2013年12月至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80例PICC并发上肢DVT患者设为观察组,选择同期80例未发生上肢DVT的PICC患者设为对照组。收集两组患者的病历资料,调查两组年龄、性别、合并症、PICC情况等,采用单因素分析以及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PICC后并发DVT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两组DVT史、合并糖尿病、住院时间、导管型号、D-二聚体水平、恶性肿瘤、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合并糖尿病、血清D-二聚体水平5 mg/L、恶性肿瘤、化疗是PICC并发上肢DVT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合并糖尿病、血清D-二聚体水平5 mg/L、恶性肿瘤、均可增加PICC并发上肢DVT风险,需采取合理的预防措施降低上肢DVT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构建并应用急性期脑卒中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 vein thrombosis,DVT)风险列线图预测模型。方法 采用前瞻性研究设计,便利选取2020年1月—2021年4月在南宁市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住院的602例急性期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2020年1月—12月的415例作为建模组,2021年1月—4月的187例作为验证组对模型进行外部验证。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急性期脑卒中患者下肢DVT危险因素,建立风险预测模型并绘制列线图。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和Hosmer-Lemeshow检验验证模型预测效果。结果 建模组415例中有35例发生DVT,发生率为8.4%;验证组187例中有19例发生DVT,发生率为10.2%。建模组中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诊断、卧床时间、意识状态、偏瘫程度,是否有吸烟史、房颤史、血栓史,是否使用脱水药物、是否留置中心静脉导管、血浆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定量是急性期脑卒中患者发生DVT的影响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意识状态、偏瘫程度、是否使用脱水药物是急性期脑卒中患者发生DVT的独立影响因素(OR值分别为1.901、1.702、1.940、3.231,均P<0.05),以上述4个因素为自变量构建列线图,模型ROC曲线下面积为0.850,约登指数最大值为0.758时,灵敏度为83%,特异度为82%,最佳临界值为0.071。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 χ2=2.143,P=0.951;外部验证组ROC曲线下面积为0.893,约登指数最大值为0.746时,灵敏度为90%,特异度为85%,最佳临界值为0.084。结论 构建的列线图可个性化预测急性期脑卒中患者DVT发生风险,有助于护理人员制订相应的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2.
OBJECTIVE: Deep venous thromboembolism (DVT) is an important health issue in the hospitalized geriatric population that leads to increased length of stay, morbidity, and mortality. Patients with hemorrhagic strokes are usually not placed on prophylactic therapy because of the risk of hemorrhagic extension of the stroke.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evaluate the prevalence of DVTs in hospitalized patients with hemorrhagic vs. thromboembolic strokes. DESIGN: Retrospective chart review of data obtained from the Maryland Health Services Cost Review Commission data base for 1999 to determine the prevalence of DVTs in both hemorrhagic and thromboembolic stroke patients hospitalized acutely. Multiple logistic regression was performed to evaluate possible risk factors. RESULTS: There were 1926 patients hospitalized with a primary diagnosis of hemorrhagic stroke and 15599 with thromboembolic stroke. Women in general had more strokes than men did. Older patients were more likely to have strokes as evidenced by the mean ages of 66 and 71 yr for hemorrhagic and thromboembolic strokes, respectively. A total of 37 patients (1.9%) with hemorrhagic strokes had DVTs, whereas 74 patients (0.5%) with thromboembolic strokes had DVTs. Hemorrhagic stroke was an independent risk factor for DVT (odds ratio, 2.60; 95% confidence interval, 1.49-4.55; P = 0.0008). CONCLUSIONS: DVT prevalence and risk was higher among patients with hemorrhagic strokes in comparison with patients with thromboembolic strokes.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康复医学科住院脑出血患者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危险因素。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8月至2017年8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安徽省立医院)康复医学科收治的脑出血患者230例,入院时完善凝血象、D-二聚体及瘫痪侧下肢静脉彩超检查。根据下肢静脉彩超表现,分为伴DVT组(31例)和不伴DVT组(199例);记录2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瘫痪侧别、意识状况、是否气管切开、有无并发症(肺部感染、尿路感染、压疮等)、有无异物置入、有无深静脉置管史、心率是否大于100次/分、此次发病后有无康复干预、瘫痪侧下肢肌张力状况、瘫痪侧下肢有无主动活动、瘫痪侧下肢有无肿胀、入院时D-二聚体及纤维蛋白原数值等临床因素。先采用单因素分析,再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脑出血并发DVT的危险因素。 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性别、病程、气管切开、尿路感染、压疮、异物置入、下肢肿胀和下肢肌张力等因素可能与脑出血患者DVT发生有关(P<0.05);回归分析显示,下肢肿胀[OR=20.624,95%CI=(2.033~209.263),P=0.010]和下肢肌张力低下[OR=9.956,95%CI=(2.699~36.735),P=0.001]与脑出血患者DVT发生有关。 结论 下肢肿胀和下肢肌张力低下是脑出血患者并发DVT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骨科大手术术后发生静脉血栓栓塞(VTE)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7年2月至2019年2月在我院进行骨科大手术的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术后4个月内发生VTE患者53例,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生VTE的高危因素。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肥胖、高血压病、糖尿病、血栓史、纤维蛋白原(FIB)、同型半胱氨酸(Hcy)、手术时间、手术体位是影响骨科大手术术后患者发生VTE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骨科大手术术后发生VTE是由多种危险因素共同导致的,医护人员进行术后护理需要掌握患者基本情况,针对性实施预防措施,降低发生VTE的风险。  相似文献   

15.
张慧  裔欣  宋国敏 《天津护理》2022,30(1):41-45
目的:分析探讨上肢骨折患者发生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833例上肢骨折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是否有静脉血栓形成,将其分为血栓组(n=82)和非血栓组(n=751),对上肢骨折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833例上肢骨折患者DVT发生率为9.84%.二元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酒精相关精神障碍患者攻击行为的危险因素并探讨职业防护措施。方法选择2016年2月至2019年2月我院住院治疗的88例酒精相关精神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调查其对护士是否发生过攻击行为以及临床特征,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酒精相关精神障碍患者发生攻击行为的危险因素。结果88例酒精相关精神障碍患者48例出现过攻击行为,发生率54.5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攻击行为史、既往不良经历、妄想症、小学及以下文化水平是酒精相关精神障碍患者攻击行为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酒精相关精神障碍患者极易对护士产生攻击行为,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应采取相应防范措施及进行教育培训,提高护士职业防护技巧,以避免攻击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脊髓损伤患者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2年9月于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康复医学科住院的276例脊髓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 按入院后是否合并下肢DVT, 将其分为DVT组(63例)和非DVT组(213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血型、吸烟史、手术史、入院距离脊髓损伤的时间、脊髓损伤原因、骨折情况、脊髓损伤节段、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ISA)分级、合并症等相关指标, 采用二分类Logistics回归分析筛选脊髓损伤患者合并下肢DVT的危险因素。结果 276例脊髓损伤患者中, 有63例(22.83%)出现下肢DVT, 其中84.13%为小腿肌间静脉血栓(CMVT)。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 脊髓损伤患者合并下肢DVT, 与贫血[OR=2.753, 95%CI(1.233, 6.146), P=0.013]、低钠血症[OR=5.349, 95%CI(1.970, 14.525), P=0.001]、入院距离脊髓损伤的时间[74~195 d, OR=0.231, 95%CI(0.084, 0.636), P=0.005;...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脑外科护士对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认知水平及影响因素。方法:选择平顶山市第一人民医院脑外科护士42名,采用自行编制的深静脉血栓形成风险调查量表进行问卷调查,分析脑外科护士对深静脉血栓形成风险的认知水平,采用单因素分析认知水平的相关因素,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认知水平的独立影响因素。结果:脑外科护士对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基础知识认知平均分为(20.6±4.7)分,风险因素认知平均分为(26.4±3.2)分,预防及护理措施认知平均分为(34.7±3.9)分,总分为(82.6±4.1)分。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护士的学历、护龄、职称、护理层级、管理岗位、培训或学习及护理过深静脉形成血栓患者均为护士对深静脉血栓形成认知水平的相关因素(均P<0.05),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职称、护理层级、培训或学习、护理过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均是护士对深静脉血栓形成认知水平的独立影响因素(均P<0.05)。结论:脑外科护士对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认知水平受多种因素影响,年资、培训和学习及护理经验能够提高对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认知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