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学前阶段是儿童亲自然情感发展的"关键期",孩子在这个阶段对自然界的水、植物和小动物有着本能的亲近和喜欢,具有与自然万物交流、对话的天赋能力和兴趣。但由于社会、家长、幼儿园等多方面因素导致学前儿童偏重知识的学习,远离大自然。瑞士著名心理学家让·皮亚杰认为:幼儿时期的孩子普遍存在一种特殊的心理现象——泛灵心理,就是说这个时期的孩子把所有的事物都视为有生命、  相似文献   

2.
<正>亲自然的活动能让孩子在玩耍中释放天性,学会探究和思考,接触自然、探究自然。幼儿园和家长应该为孩子的亲自然活动创造条件,将孩子与大自然的亲密接触作为一项重要教育内容。所谓亲自然,就是多与自然进行接触和互动。大自然里有很多的知识可以供儿童去挖掘与探索,而幼儿的天性就是好奇且愿意接触大自然中的各种事物。陈鹤琴教授是幼儿教育的创始人,他认为传统教育是固定的、呆板的。因此,在他的校园中经常会发现老师领着学生们一起去户外感受大自然的美妙~([1])。幼儿教育不仅要教学生基本的认知能力,  相似文献   

3.
成雨田 《绿叶》2022,(Z1):83-85
<正>当今社会,部分人群因对物质和金钱名利的无止境追求、对生活本质和意义感的缺失而导致种种心理疾病频发。通过研读美国作家理查德·洛夫所提出的“自然缺失症”概念、中国历代文学作品中所涵盖的“天人合一”理念及“诗境”审美体验,笔者认识到“自然”及“自然审美”的意象在文学艺术领域、自然科学领域及社会舆论氛围引导中具有深刻的价值。“以自觉的生态意识反映人与自然关系”的生态文学作品,在提升人类精神境界与道德层次、  相似文献   

4.
对于呼吸道病症的流行与家内使用煤气烧饭之间的关系,在英格兰和苏格兰的初级学校儿童中进行了接连五年的调查研究。在一九七七年也就是该项研究的最后一年,检查了27个随机抽样地区的4827名5至10岁的男女儿童。在家中用煤气烧饭的儿童患一种或几种呼吸道症症的发病率一直是比家中使用电炉烧饭的要高。这种关系似乎是与年龄、性别、社会地位、家内吸烟者人数及所处地理纬度无关,但这一点仅在城市比较明显(男孩P<0.005,女孩P=0.08)。在一九七三年为6岁至7岁半而且一直观察到最后一年的儿童当中,有一些迹  相似文献   

5.
读者评刊     
正@王立德:《环境教育需要坚守》一文写得好。习惯养成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改变人们的观念和行为,正确对待自然环境,需要长期不懈开展环境教育工作。想通过几次宣传活动、或者几堂环保课,就能达到环境教育的目的,是不现实的。要有打持久战和常抓不懈的心理准备。@杨昌坤:《应对自然缺失症》一文点中了当下教育的软肋。学校"以分数论英雄"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为了分数,大  相似文献   

6.
正林间最后的小孩作者:理查德·洛夫(Richard Louv)翻译:自然之友,王西敏出版社:三联书店出版时间:1987年12月我一个朋友在中关村一家公司负责人力资源,他把近几年来公司人事状况做了总结,发现近九成自动或被动辞退的员工都是90后,而这些人里近九成都是大中城市里的孩子。他自己分析:这些孩子吃不得苦耐不得劳,焦躁易怒,本事平平却往往对自己期许颇高,容不得批评,一说就窜。  相似文献   

7.
<正>集宠爱于一身,要什么有什么,大家都说现在都市的孩子很幸福。果真是这样吗?近年来,自然学校在很多城市走进公众视野,这些由民间组织或环保志愿者组织的、以拯救"大自然缺失症"孩子为目标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吸引了大都市的家长和孩子们。"大自然缺失症"这个说法,是由美国作家理查德·勒夫在2005年提出来的,最早出现在他  相似文献   

8.
论环境道德与环境道德教育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24环境教育2003年第2期“环境道德”的溯源道德是反映和调整人们在现实生活中的利益关系的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的总和,是由各种各样的规则所构成的规范体系。道德是随历史的发展而发展的,一定的生产力和生产方式形成一定的道德。按照人类与自然打交道的方式,人类经历了三种社会形态:渔猎社会、农业社会和工业社会,目前正向信息社会迈进。在渔猎时代,由于自然力异常强大,人们对自然非常崇拜。据人类学研究,图腾、风俗、礼仪、禁忌等说明了原始人在生产力低下的情况下,不得不依赖自然、归属自然、畏惧自然。 当进入农业社会时期,生产…  相似文献   

9.
自然体验和环境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基于广泛的国内外先行研究,阐述了自然体验在环境教育中的重要意义和特殊价值,鼓励学校和学生开展自然体验学习,推动环境和可持续发展教育。自然体验是环境教育的基础,也是环境教育的重要内容,同时也对环境教育的效果有着重要影响。作为应对"自然缺失症"的重要方法,自然体验学习可以在推进环境和可持续发展教育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自然体验是环境教育重要的思想基础对于多数人来说,"自然"概念可能是最没有问题的概念。一般而言,很多人把"自然"  相似文献   

10.
正"自然笔记"顾名思义是对自然的描述和记录,通过近距离地观察、描绘、记录各种动植物,抒发情感,用心播撒保护生态的绿色种子。关于"自然教育"最初源于卢梭所倡导的自然主义教育,他认为教育的核心是归于自然,要遵循孩子的自然天性,正如他的《爱弥儿》一书中提到:"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人以前就像儿童  相似文献   

11.
王行坤 《绿叶》2014,(10):47-52
生态思想家蒂莫西·莫顿在《生态思想》中认为,人类彻底以人的形式改造了自然,世界已然终结。我们需要"往大处着想"去思考人与人以及人与非人存在的关系,人与非人存在处于同一个共生网络之中,共享着一个世界,彼此之间相互依存。在这个意义上,不存在一个与人对立的大写的自然。莫顿通过对自然的去自然化,想象了一种新的生态学——黑暗生态学。他所做的是对"自然的资本主义人性"进行去自然化,号召一种更关注他者、包容他者的康德式伦理学。然而,为了提出一种真正可以超越资本主义的生态观,黑暗生态学或许还远远不够,我们需要在经济与政治制度上进行更为艰难的思考。从这个意义来说,生态思想依然处于来临之中。  相似文献   

12.
应该从什么时候开始对儿童进行环境教育——三年级?一年级?还是幼儿园?答案是:更早。实际上,在人生命的最初几年,环境教育就应该以体验的方式进行。这些体验对于塑造孩子将来对自然的态度、价值观念和行为模式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由于儿童是通过在自然中玩耍去了解环境的,教育者  相似文献   

13.
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推进,高校中非正式群体的作用越来越大,如果忽视了对这一群体的教育和引导,势必会造成教育工作中阵地的缺失。对此本文提出了把加强正式群体建设与重视保护非正式群体的积极作用相结合、把群体需要与满足个人的需要结合起来、把党团建设与社团建设相结合三种教育对策  相似文献   

14.
读者评刊     
<正>@钱思梅:第八期关注栏目《走进自然,聆听自然》指出了当下自然教育的缺失,让幼儿和青少年多走进大自然,多感受一些自然的美,有助于开阔他们的视野,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增长他们对书本知识的理性认识。一朵花、一棵树、一座山,都是学习知识的活的教科书。@季从业:只有孩子有着关于自然的记忆并与自然共生长,才能建设美好的未来。刘敬奇撰写的《自然生态教育的四个黄金法则》一文指出了  相似文献   

15.
<正>当代社会,网络沉溺阻断了儿童人格发育的三个过程:与自我的链接、与亲人的链接、与自然的链接。越来越多的孩子沉陷虚拟世界,对自己、对亲人、对自然冷淡漠然。繁花似锦,青青翠草,挺拔大树,这是白天的植物园。星空浩渺,流萤闪烁,花香氤氲,这是夜晚的植物园。我们每个人应该都到过植物园,无论在艳阳下,还是细雨中,植物园总是能让人感觉到美的一  相似文献   

16.
正黄泽清认为,关键是要实现三个转变:学生由分数型素质向素质型分数转变;教师由被动型工作向享受型工作转变;学校由盗版型人才培养向原创型人才培养转变。如今,人们每天穿梭于钢筋水泥的世界,面对互联网带来的便利,"去自然化"的生活方式逐渐变成社会主流,由此产生了因"大自然缺失"而造成的一系列问题:注意力紊乱、肥胖症、生活能力差、社交障碍、孤独自闭、过度保护、没有风险经验等。针对这种"大自然缺失症",湖南省郴州市苏园中学校长黄泽清,根据孔子的"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  相似文献   

17.
<正>崇文三幼积极探索“七巧板”游戏教学,引导幼儿趣“拼”自然万物,让幼儿在活动中初步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意识。《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要理解幼儿的学习方式和特点。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要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合理安排一日生活,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  相似文献   

18.
<正>儿童是生态道德教育的重要方面,自然是生态道德教育最有活力的场所。儿童特点和自然元素,是设计和开展儿童生态道德教育活动的重要因素。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城乡一体化战略的推进,人们离自然似乎也越来越远。生活在城市中的人们,建构和适应了现代化的工作生活方式,孩子们也深陷在电子产品和课业负担之中,自然似乎不再是人类生活的必需品。生态的危机和教育的失衡在同一个时空内相遇、碰撞,"生态"和"教育"成为了备受公众瞩目和争  相似文献   

19.
桓敫 《环境教育》2000,(5):47-48
儿童是人类的未来和希望,也是未来环境的主人。逐步树立热爱环境、保护环境、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绿色文明意识,既是现代儿童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也是历史和社会赋予他们的义务和职责。有研究表明,促进人类积极保护环境、关心地球的首要因素是他们在儿童时代就能认识和热爱大自然,即所谓的“少小若天性,习惯成自然”。因此,运用生动活泼、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幼儿环境教育,帮助幼儿树立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绿色文明意识,养成自觉的环保行为习惯,并使之成为儿童天性的一部分,对于实施环境保护的基本国策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具有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20.
刘援  谢永明 《绿叶》2012,(5):25-31
世界可持续发展历程是人类认识自然、敬重自然、与自然和谐共处的过程。环发大会后20年的实践证明,中国需要可持续发展,世界需要中国的可持续发展。2012年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大会即将召开,面对绿色经济和国际合作机制框架两大主题,大会需要认真讨论,深刻分析,果断决策。协调立场、融合思想、统一步伐、协同合作是世界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是世界和平的需要,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需要,更是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存的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