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讨脑卒中住院患者康复护理安全管理中PDCA循环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接受常规康复护理安全管理模式的出院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并加强康复护理安全管理,观察组接受PDCA循环康复护理安全管理,比较2组患者管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第三方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DCA循环应用于脑卒中患者住院康复护理安全管理中,可有效降低护理不良事件率,保证患者安全和提高第三方满意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运用PDCA循环管理降低精神科非计划解除保护性约束发生率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18年6月本院的366例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将2017年6月—12月的175例住院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精神科常规的保护性约束的管理;将2018年1月—6月的191例住院患者作为观察组,使用PDCA循环管理工具进行保护性约束的管理;对两组患者的非计划解除保护性约束发生率、不良事件发生率、护理满意度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的非计划解除保护性约束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精神科使用PDCA循环管理工具进行保护性约束管理,能够有效降低非计划解除保护性约束的发生率,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针对性急救护理应用于主动脉夹层患者急诊救治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7月~2015年6月我院急诊科收治的首发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针对性急救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包括管道脱落发生率、药物外渗发生率)、护理满意度及平均急诊留观时间。结果:观察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及平均急诊留观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主动脉夹层患者给予针对性急救护理效果显著,可有效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危机管理干预对夜间急性酒精中毒急诊患者护理安全及护士自身安全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6年6月间夜间急性酒精中毒急诊患者8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急诊护理,观察组施行护理危机管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病情控制情况、护理不良事件及服务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平均促醒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服务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护理不良事件分析结果:观察组无患者自伤事件发生,发生暴力伤害护士事件2例,对照组护士遭遇暴力行为6例,患者发生自伤事件1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夜间急性酒精中毒急诊患者启用护理危机管理干预,可显著缩短患者促醒时间,提高护理工作质量和服务满意度,减少护理不良事件,保障护士在急诊急救工作中的人身安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手术室护理质量管理融入PDCA循环理念对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将82例手术治疗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42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手术室护理管理,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融入PDCA循环理念。比较两组质量管理效果及对不良事件的影响。结果:研究组消毒隔离、护理安全、文件管理、环境管理、护理质量监控等护理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手术室护理质量管理融入PDCA循环理念有利于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改善护理质量,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PDCA循环管理模式在ICU患者管道安全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50例ICU留置管道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管道安全护理,观察组应用PDCA循环管理模式指导管道安全护理,对比2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留置管道相关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为8.0%(2/25),低于对照组患者24.0%(6/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率96.0%(24/25),对照组为76.0%(19/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DCA循环管理模式可有效减少ICU患者管道护理缺陷发生,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价清单管理结合PDCA护理模式在结核性胸膜炎患者留置一次性无菌引流导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在盐城市某传染病医院2020年10月—2021年6月住院治疗的136例结核性胸膜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组间基线资料匹配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清单管理结合PDCA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焦虑得分、导管留置期间不良事件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两组患者入院后焦虑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焦虑得分低于对照组,并且对护理的满意度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清单管理结合PDCA护理模式可减轻结核性胸膜炎患者焦虑情绪,降低留置导管期间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追踪法联合PDCA循环在护理安全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追踪法联合PDCA循环护理质量管理实施后(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本院住院患者39515例为观察组,同时以实施前(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住院患者36633例为对照组,比较实施前后患者护理质量、护理不良事件、患者满意度.[结果]两组健康教育、护理文书书写评分相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观察组基础护理、分级护理、重症护理、护理安全管理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用药错误、药物外渗、压疮、非计划拔管、跌倒/坠床等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度为97.0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95.90%(χ2=71.475,P<0.01).[结论]追踪法联合PDCA循环管理有助于提升整体护理质量,预防控制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专科护理小组联合PDCA循环在手术室管理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7年2—11月90例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2017年2—6月的45例手术治疗的患者为对照组,实行常规护理,2017年7—11月的45例手术治疗的患者为观察组,实行专科护理小组联合PDCA循环,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室护理满意度、手术环节时间、手术间管理合格、交接班规范、不良事件主动上报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期间护理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手术间管理合格、交接班规范、不良事件主动上报情况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房等待时间、手术室等待时间、送患者交接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专科护理小组联合PDCA循环能有效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和医护人员的积极性,增强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减少等待时间。  相似文献   

10.
钟少君  马纯华  黄畅 《妇幼护理》2023,3(17):4253-4254
目的 探究病情分级对超声科急诊患者就诊效率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 2021 年 01 月至 2023 年 04 月期间 收治的 62 例超声科急诊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 31 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病情 管理,观察组给予病情分级护理。分析对比两组的就诊效率、护理不良事件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的等待时间、检查 时间及救治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住院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 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超声科急诊患者采用病情分级的护理模式可提 高患者的就诊效率和护理满意度,减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PDCA循环法用于手术室管理对人员手卫生执行率及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5年6月我院10个重点手术科室120例医护人员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其中对照组行常规手术室管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PDCA循环法对手术室进行管理,比较两组人员手卫生执行率、手卫生知晓率,手术不良事件发生率及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手卫生执行率83.3%、手卫生知晓率81.7%与对照组66.7%、65.0%比较显著较高(P<0.05);观察组手术不良事件发生率23.3%明显低于对照组40.0%(P<0.05);观察组客户护理满意率88.3%明显高于对照组73.3%(P<0.05)。结论PDCA循环法用于手术室管理可有效提高人员手卫生执行率、知晓率,并改善护理质量,值得在临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2.
[摘要] 目的 探讨PDCA 循环在麻醉恢复期躁动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选择2015在我院全身麻醉手术后转入麻醉恢复室的120例患者,将1至6月6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7至12月60例患者为观察组。对照组按照PACU常规进行复苏护理,观察组在PACU常规护理基础上应用PDCA 循环通过计划、实施、检查、处理四个阶段进行护理和干预,密切观察两组患者在全麻恢复期出现躁动情况及不良事件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的躁动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因躁动引起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实施PDCA 循环管理能够降低全麻恢复期患者躁动发生率,提高护理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计划-实施-检查-处理(plan-do-check-action,PDCA)循环与细节护理结合提高门诊手术室安全管理质量的效果。方法采用抽签法,选取2018年2月—2019年1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门诊手术室进行手术治疗的120例患者为对照组,选取2019年2月—2020年1月的124例患者为试验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手术室护理模式,试验组采用PDCA循环结合细节护理的手术室安全管理模式。比较两组手术室护理质量评分、不良事件发生率、护理差错发生率。结果试验组手术室护理质量各方面评分及总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试验组不良事件总发生率为0.81%(1/124),低于对照组的5.83%(7/1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60,P<0.05)。试验组的护理差错总发生率为3.23%(4/124),低于对照组的10.00%(12/1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67,P<0.05)。结论PDCA循环结合细节护理可有效提高门诊手术室的安全管理,减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结构-过程-结果三维质控管理模式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方法及效果。方法:将2019年1月1日~5月31日于手术室成功完成手术的10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管理措施;将2019年6月1日~12月31日于手术室成功完成手术的10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采用结构-过程-结果三维质控管理模式,两组手术室护理人员均相同。比较两组手术室工作效率、手术室护理质量、手术患者护理满意度及手术室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接送患者时间与等待手术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手术室护理质量各维度评分及总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前准备失误、术前意外伤害、术中操作不当、护理文书记录错误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结构-过程-结果三维质控管理模式应用于手术室管理,可提高手术室工作效率及患者对手术室整体管理满意度,从而促进手术室护理质量改进。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PDCA循环结合精细化培训模式在ICU临床护理带教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7月至2019年4月我院的40名护理实习生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2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带教模式,研究组采用PDCA循环结合精细化培训模式。比较干预后两组护生的出科考核成绩、护生对带教老师的评价情况、患者及家属的护理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护生的出科考试成绩、护生对带教老师的满意度评分,患者及家属的护理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PDCA循环结合精细化培训模式在ICU临床护理带教中的应用,有利于提高护生的专业能力,减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改良护生对带教老师各方面的评价。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PDCA循环管理法在手术室护理安全与质量改进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PDCA循环管理法对手术室护理安全与质量进行改进,比较PDCA循环管理法实施前(2012年1月—2014年5月)与实施后(2014年6月—2015年9月)护理安全情况及手术室综合评分情况。结果 PDCA实施后,患者感染率、产后切口感染率、镇痛泵滑脱率和耐药率低于PDCA实施后(P0.05);PDCA实施后,手术室环境管理、护理安全、药品物品、消毒隔离、教学培训、护理文件评分均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 PDCA循环法能提高手术室护理安全与质量改进水平,推动实现手术室护理安全与质量改进,进入持续改进的良性循环过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PDCA在急诊护理质量控制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我院自2013年在急诊科护理质量控制中实施PD-CA模式,选取PDCA实施前的100例急诊患者作为对照组,PDCA实施后的100例患者为观察组,比较两组的护理质量。结果观察组在基础护理质量、病区管理、急救物品管理等护理质量方面的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中患者、护士以及医生的护理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结论将PDCA模式应用于急诊护理质量监控,能够实现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有效提高护理质量,改善患者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风险防范管理体系对降低乳腺癌化疗患者输液港置管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的效果。方法选择医院乳腺癌初次放置静脉输液港化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2019年4—6月收治的48例为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2020年1—4月收治的49例患者为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风险防范管理体系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置管后6个月植入式静脉输液港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静脉输液港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风险防范管理体系应用于乳腺癌输液港置管化疗患者能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基于应急预案的无缝衔接一体化急救护理模式在急诊内科临床救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8年10月至2020年10月急诊内科收治的240例患者,以抽签法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12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急救护理模式干预,观察组给予基于应急预案的无缝衔接一体化急救护理模式干预.比较两组的干预效果.结果 观察...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气道管理在急诊科心肺复苏患者维持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月1日~2020年5月1日接受维持治疗的急诊科心肺复苏患者30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气道管理;比较两组抢救时间、插管时间、入住ICU时间、血气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