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自制骨盆兜带在降低不稳定性骨盆骨折术前患者疼痛程度中的效果。方法将2013年1月-2014年6月在本院住院治疗的24例不稳定骨盆骨折术前患者设为对照组,实施常规的治疗和护理;将2014年7月-2015年12月在本院住院治疗的30例不稳定骨盆骨折术前患者设为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和护理基础上,采用自制骨盆兜带对患者骨盘进行固定并悬吊牵引,干预后比较两组患者疼痛程度。结果干预后,使用骨盆兜带的观察组患者疼痛程度较对照组低(P0.001)。结论采用自制骨盆兜带对不稳定性骨盆骨折术前患者骨盆进行固定并悬吊牵引,可降低患者的疼痛程度,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2.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24):4680-4681
观察经皮骶髂关节空心螺钉内固定联合支架外固定在骨盆骨折中应用效果。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2月本院骨盆骨折患者42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组,各21例。对照组行常规开放手术,观察组行经皮骶髂关节空心螺钉内固定联合支架外固定术。采用Matta评分及Majeed骨盆骨折评分评估对比两组骨折复位情况、骨盆功能恢复情况。术后观察组骨盆骨折复位优良率90.48%(19/21)高于对照组71.43%(15/21)(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观察组骨盆功能恢复优良率90.48%(19/21)高于对照组66.67%(14/21)(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经皮骶髂关节空心螺钉内固定联合支架外固定治疗骨盆骨折,可改善骨折复位效果,促进骨盆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新型无创外固定装置在骨盆骨折院前急救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60例骨盆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固定装置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2组患者根据骨折病情接受基础救治后,对照组采用常规外固定钢板支架固定或骨盆牵引带适当固定,观察组采用新型无创外固定装置进行固定。比较2组患者固定后疼痛缓解情况、再出血率、二次损伤率及抢救成功率情况。结果 2组患者固定后简易McGill疼痛问卷表(SF-MPQ)评分均较固定前降低,观察组固定15、30 min后SF-MPQ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再出血率20. 00%、二次损伤率3. 33%低于对照组46. 67%、23. 33%,抢救成功率100. 00%高于对照组86. 6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新型无创外固定装置可有效缓解骨盆骨折患者的疼痛程度,降低再出血及二次损伤的发生率,提高临床救治成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骨盆骨折急诊救治中应用外固定器对救治效果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07年1月—2015年3月急诊收治的骨盆骨折患者75例设为观察组,另选取2007年1月前收治的骨盆骨折患者75例设为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给予外固定器迅速固定骨盆,伴有腹部或颅脑创伤需急诊手术者,术中给予外固定器对骨盆骨折处固定,对照组则不使用外固定器,对2组患者救治效果及愈合情况进行观察。结果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及下床活动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随访1年,观察组感染、行走疼痛、畸形愈合等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骨盆骨折急诊救治中应用外固定器可提高救治效果,利于骨折恢复,并能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减少后遗症,利于患者远期预后,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骨盆前外固定术治疗不稳定性骨盆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的不稳定性骨盆骨折患者64例,按不同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2例。对照组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观察组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骨盆前外固定术。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术后置管时间、下床活动时间、肿胀消失时间及骨痂形成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前骨盆功能Majeed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6个月骨盆功能Majeed评分均明显增加,观察组增加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视觉模拟评分法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盆前外固定术治疗不稳定性骨盆骨折能够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有助于骨盆功能的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脊柱外固定支具在脊柱骨折伴脊髓损伤(SCI)术后患者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将2018年10月~2019年6月我院采用常规术后康复训练的脊柱骨折伴SCI患者44例的临床资料纳入对照组;将2019年7月~2020年3月我院使用脊柱外固定支具并联合常规术后康复训练的脊柱骨折伴SCI患者44例的纳入观察组。比较两组卧床时间与干预前、干预1个月时疼痛程度[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及运动功能[Fugl-Meyer运动功能评估量表(FMA)评分]。结果观察组卧床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1个月时,两组VAS评分均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1个月时,两组上肢部分、下肢部分评分均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脊柱外固定支具可缩短脊柱骨折伴SCI术后患者卧床时间,减轻患者疼痛程度,促进运动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骨盆前外固定术治疗不稳定性骨盆骨折的临床效果及对骨盆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7年6月收治的不稳定性骨盆骨折患者11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6例。对照组给予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观察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外固定支架行骨盆前外固定术治疗。结果对比两组治疗效果情况。观察组引流管拔除时间、肿胀消退时间、骨痂出现时间以及下床活动时间等指标均分别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骨盆功能(Majeed)评分明显优于治疗前及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不稳定性骨盆骨折患者,采取骨盆前外固定术治疗,疗效理想,能够显著改善骨盆功能,促进早期恢复,加上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上肢骨折石膏托外固定后肿胀的观察及护理方式。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于本院进行石膏托外固定的142例上肢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71例,实验组患者实施针对性护理,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干预后对2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治疗前后疼痛度(VAS评分)及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进行评估。结果实验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 05);治疗前2组疼痛度VAS评分对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后实验组疼痛度VAS评分小于对照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实验组护理服务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 0. 05)。结论针对性护理能显著缓解上肢骨折石膏托外固定患者肿胀症状,提高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掌指骨不稳定骨折患者应用自制外固定支架并指甲牵引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6月~2017年7月收治的80例掌指骨不稳定骨折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实施自制外固定支架并指甲牵引治疗,对照组实施微型钢板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患者X线评分优良率、TAFS评分优良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X线评分优良率、TAFS评分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骨折愈合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掌指骨不稳定骨折患者应用自制外固定支架并指甲牵引治疗可促进骨折愈合,加快患者术后手功能恢复,降低术后并发症,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骨盆弹性加压螺钉在骨盆骨折中的运用。方法 选取2020年10月至2021年10月本院收治的60例骨盆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骨盆弹性加压螺钉固定,对照组患者采用空心螺钉固定。比较两组患者术中透视次数、透视累计时间和导针调整次数,比较两组手术指标、Majeed骨盆康复评分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术中,观察组骨盆骨折患者透视次数、透视累计时间和导针调整次数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和切口长度均少(低)于对照组(P<0.05);手术后3个月,观察组患者疼痛、正常生活活动、工作和坐姿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深静脉血栓、愈合不良和骨不连等并发症发生情况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骨盆弹性加压螺钉应用于骨盆骨折治疗中临床效果显著,可更好保证骨盆良好的复位和固定。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骨盆骨折采用钢板内固定联合外固定治疗的效果。方法将72例骨盆骨折患者按数字随机法分为A组和B组,每组患者36例。A组患者在B组的基础上采用钢板外固定进行治疗,B组患者采用钢板内固定进行治疗。所有患者均给予3个月~3年的随访。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疼痛评分以及不良反应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与B组比较,A组患者治疗效果优良的患者比例显著增加,数字疼痛评分得分以及不良反应和并发症发生率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钢板内固定联合外固定治疗骨盆骨折可有效缓解患者的疼痛,减少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的发生,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经髂骨钉钉道骨盆外固定治疗不稳定骨盆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空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52例Tile C型骨盆骨折患者,其中32例接受经髂骨钉钉道骨盆外固定架治疗(观察组),20例行骶髂关节前方钢板固定治疗(对照组)。比较两组手术情况、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术后6周Matta评估优良率及术后6周、6个月、12个月Majeed评分优良率。【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6周Matta评估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6周Majeed评分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6个月、12个月Majeed评分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2个月,随访期间两组均无骨盆环畸形、螺丝钉松动或者骨折不愈合等事件,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髂骨钉钉道骨盆外固定架治疗不稳定骨盆骨折,可有效改善患者骨折移位情况,更利于骨盆功能恢复,且不良事件少。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快速康复理念在外固定支架联合手术治疗创伤性骨盆骨折护理中的应用及对患者术后康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2月至2018年10月烟台市烟台山医院创伤二科利用外固定支架联合手术治疗的创伤性骨盆骨折患者114例作为对象。按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7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理念护理,观察组给予快速康复理念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指标、疼痛症状、功能指数、日常生活能力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输血量、下床活动时间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血红蛋白值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护理前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功能障碍指数(ODI)、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护理后1个月VAS、ODI评分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护理后1个月日常生活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术后出现的呼吸窘迫、泌尿系统感染、下肢静脉血栓、压疮、伤口感染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快速康复理念在外固定支架联合手术治疗创伤性骨盆骨折护理中效果显著,可促进患者术后康复,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14.
选取我院骨科2007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48例不稳定型骨盆骨折患者。采用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4例。对照组患者单纯采用钢板内固定方法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钢板内固定联合外固定方法治疗,比较两组方法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优良率(91.67%)明显高于对照组(66.67%)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切口愈合时间14.5±1.6d,观察组切口愈合时间9.5±1.0d,两组相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对照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20.83%(5/24),观察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4.17%(1/24),两组数据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疼痛评分结果也存在显著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科临床上对于不稳定型骨盆骨折患者采用钢板内固定联合外固定方法进行治疗具有较为理想的临床效果,该方法治疗时患者临床治愈率高,术后并发症少,能显著改善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骨盆兜布悬吊牵引治疗老年腰椎滑脱的临床疗效。方法64例老年腰椎假性滑脱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2例,治疗组以骨盆兜布牵引配合针灸推拿治疗,对照组以针灸推拿治疗。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滑脱椎体治疗前后位移改变情况及治疗期间动态疼痛视觉模拟量表( visual analog Scale ,VAS)评分。结果治疗后两组临床疗效、椎体移位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疼痛缓解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盆兜布悬吊牵引治疗老年腰椎假性滑脱早期缓解患者腰腿痛,改善腰部活动功能,临床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16.
邱水芬  徐燕  王小文  沈旭芳   《护理与康复》2020,19(7):101-102
正骨盆骨折是外科常见的创伤性疾病之一,多见于交通伤、坠落伤和挤压伤[1]。不稳定骨盆骨折半数以上伴有合并疾病或多发伤。对于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严重骨盆骨折患者,应早期进行骨盆外固定[2]。骨盆外固定主要采用骨盆束缚带、骨盆外固定支架及C形钳等,甚至可以临时用床单制作简易的骨盆带来稳定骨盆[3]。由于专业的骨盆束缚带价格较昂贵,基层医院急诊科较少配备,因此在对骨盆骨折或疑似骨盆骨折的患者进行抢救时,早期一般采用床单捆绑或用普通腹带包裹进行骨盆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中药配合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4月—2018年3月桡骨远端骨折患者112例,随机分为2组,各56例。对照组采取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治疗,观察组采取温阳健骨汤+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治疗,对比2组临床疗效、疼痛程度、疼痛缓解时间、消肿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结果:对照组治疗有效率较观察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1周、2周及4周后,观察组VAS评分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疼痛缓解时间、消肿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桡骨远端骨折患者采用中药配合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治疗可有效提升临床疗效,减轻患者疼痛,促进骨折愈合。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快速康复护理对输尿管结石患者术后并发症及肾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6年9月—2018年7月收治的90例输尿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将2016年9月—2017年7月予以常规护理的45例患者设为对照组,将2017年8月—2018年7月实施快速康复护理干预的45例患者设为观察组,对比两组患者术后疼痛、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肾功能。结果两组患者术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均呈下降趋势,且观察组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0点,两组患者VAS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1、T2点,两组患者VAS评分均较T0点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VAS评分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较短,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前及术后2d两组患者血肌酐(Scr)和血尿素氮(BUN)水平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输尿管结石患者采用快速康复护理,能明显减轻术后疼痛,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有利于加快患者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在Tile C1.3型骨盆骨折行经皮骶骨螺钉固定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80例Tile Cl.3型骨盆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行骨科常规护理方案,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围术期综合护理干预措施。结果: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7.5%,对照组为47.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27.96±5.99)d,对照组为(32.33±6.72)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Majeed骨盆功能评分术后优良率均为100%;观察组随访过程中1例患肢短缩2 cm,无不适后遗症,对照组6例患肢短缩2 cm,9例患者劳累或气候变化时后臀部位遗留轻度不适。结论:透视引导下行经皮骶骨螺钉固定Tile Cl.3型骨盆骨折术,能重建骨盆环稳定性,缩短手术时间,减轻损伤,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基于早期预警评分的预见性护理在食管癌围手术期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4月~2019年6月我院收治的食管癌围手术期患者70例,依据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予食管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基于早期预警评分的预见性护理。对比两组护理前、护理1个月后早期预警评分、生存质量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护理前,两组早期预警评分、生存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1个月后,两组早期预警评分下降,生存质量评分提高,观察组改善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基于早期预警评分的预见性护理对于食管癌围手术期患者效果显著,可提高患者身体指标及生存质量,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