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不同时辰电针足三里对小白鼠胃酸分泌机能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王凡 《北京中医》1990,(6):42-44
本实验以小白鼠胃酸分泌机能为指标,观察时间因素与针效的关系。发现正常小白鼠的胃酸分泌量具有明显的昼夜节律,表现为昼少夜多;利血平性胃溃病小白鼠的胃酸分泌减少,节律消失,在分泌节律的谷值时辰——巳时电针“足三里”可使胃酸分泌显著增加,而在峰值时辰——亥时电针则效果不明显,说  相似文献   

2.
娑罗子抑制胃酸分泌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幽门结扎法、胃瘘法研究了娑罗子水煎剂对胃酸分泌的影响。结果表明,娑罗子可明显抑制幽门结扎大鼠及胃瘘大鼠的胃酸分泌,连续给药5日后,第6日仍可抑制胃瘘大鼠的胃液分泌量,降低总酸排出量。  相似文献   

3.
电针“足三里”对大鼠胰腺外分泌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慢性胰瘘模型,观察了电针"足三里"对大鼠胰腺外分泌功能的影响,发现电针"足三里"能明显降低大鼠胰液蛋白浓度及其排出量,即抑制了胰酶的分泌。作者认为电针"足三里"的这种(保护胰腺)作用,可能与针刺治疗急性胰腺炎的作用机理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和胃行气冲剂对胃肠运动的影响。方法:观察和胃行气冲剂对小鼠胃排空、小肠推进、对大鼠胃液分泌的影响。结果:和胃行气冲剂对正常小鼠胃排空和小鼠小肠推进速度均有促进作用,能明显增加大鼠胃液分泌量、对胃酸排出量无明显影响。结论:和胃行气冲剂可促进胃肠运动。  相似文献   

5.
电针阳陵泉穴对胃液分泌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求电针"阳陵泉"穴与胃液分泌生理活动的关系.方法:电针家兔(n=20)"阳陵泉"穴,观察其胃液流量的变化.结果:针刺中10min与针刺前10min相比,胃液流量增加(P<0.05);针刺后10min与针刺前10min相比,胃液流量增加(P<0.05).结论:电针家兔"阳陵泉"穴,在该实验中表现为胃液分泌量增加的兴奋效应.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牛黄清胃丸的药效学进行研究。方法:观察牛黄清胃丸对小鼠胃排空、小肠推进、对大鼠胃液分泌和成分变化的影响。结果:牛黄清胃丸对正常小鼠胃排空无影响,可明显促进小鼠小肠推进速度,能明显降低大鼠胃液分泌量、胃酸排出量和胃蛋白酶排出量,有一定的镇痛作用。结论:牛黄清胃丸有改善胃肠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电针对狗胃分泌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实验在5只带有食道瘘和胃瘘清醒狗进行。胃液通过胃瘘连续收集,每15分钟收集一次。针刺足三里、脾俞和内关等穴位。实验结果表明,针刺穴位可使胃液碳酸氢盐和钠分泌显著增加,胃酸明显减少。电针要比手针作用效果好。针刺对胃酸分泌作用可被局部麻醉药——利多卡因封闭穴位或静脉给予抗胆碱药物——阿托品所阻断。提示针刺对胃分泌作用是通过体壁——内脏反射机制实现,其中胆碱能神经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保和丸的消化药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保和丸能抑制小鼠胃排空和家兔十二指肠自发活动;拮抗乙酰胆碱、氯化钡、组织胺所致家兔和豚鼠离体回肠痉挛性收缩,部分解除肾上腺素对肠管的抑制。该药剂量较大时能减少胃酸分泌量和总酸排出量,小剂量时无明显影响,但同一剂量能明显提高胃蛋白酶活性,胃蛋白酶排出量有所增加。该药有轻度增加麻醉大鼠胰液、胆汁分泌量和胰蛋白浓度,明显增加胰蛋白排出量。  相似文献   

9.
针灸对胃炎治疗作用及机理初探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韩儒启 《陕西中医》2001,22(10):620-621
目的 :探索联合电针刺内关、中脘及三阴穴对胃酸分泌、血清胃泌素、血浆生长抑素及胃动素、红细胞乙酰胆碱酯酶的影响。方法和结果 :电针刺中脘、内关、三阴穴后胃酸分泌减少 ,血清胃泌素水平降低 ,红细胞乙酰胆碱酯酶活性增强 ,而血浆生长抑素及胃动素水平无变化。结论 :电针灸对慢性胃炎有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十二指肠腔内注射五肽胃泌素(G-5)对大鼠胃酸分泌的影响.方法:将SD大白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10只.实验组在十二指肠腔内注射G-5(250μg/kg);对照组在十二指肠腔内注射等量生理盐水.收集胃连续灌流液,用0.01mol/L的NaOH滴定测定胃酸分泌量,比较两组大鼠胃酸分泌量的变化.结果:给药后40 min内,两组大鼠胃酸分泌量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十二指肠腔内注射G-5对大鼠胃酸分泌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1.
万强  陈璐 《山西中医》2010,26(12):47-48
目的:研究愈溃宁治疗急性消化性溃疡的作用机制。方法:取sD品系大鼠6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雷尼替丁对照组、平溃散对照组、愈渍宁大、中、小剂量治疗组备10只。除正常对照组外各组采用幽门结扎形成的大鼠急性胃溃疡实验模型,观察对胃液分泌量、总酸度、排出量、胃蛋白酶活性等方面的影响。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其他各组胃液分泌量、胃液总酸度、总酸排出量、总酸排出量、胃蛋白酶活性参数显著性降低(P〈0.05或P〈0.01);对大鼠胃液分泌量的影响,愈溃宁大、中、小剂量治疗组较平渍散对照组、雷尼替丁对照组可显著降低参数(P〈0.05或P〈0.01);对大鼠胃液总酸度的影响,愈渍宁大剂量治疗组较平溃散对照组、雷尼替丁对照组可显著降低参数(P〈0.05或P〈0.01);对大鼠胃蛋白酶活性的影响,愈渍宁大、中、小剂量治疗组与雷尼替丁对照组无差异。结论:愈渍宁可抑制胃酸分泌,降低胃酸排出量和胃蛋白酶活性,促进胃溃疡的愈合。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十二指肠腔内注射五肽胃泌素(G-5)对大鼠胃酸分泌的影响.方法:将SD大白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10只.实验组在十二指肠腔内注射G-5(250μg/kg);对照组在十二指肠腔内注射等量生理盐水.收集胃连续灌流液,用0.01mol/L的NaOH滴定测定胃酸分泌量,比较两组大鼠胃酸分泌量的变化.结果:给药后40 min内,两组大鼠胃酸分泌量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十二指肠腔内注射G-5对大鼠胃酸分泌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3.
党参部位提取物Ⅶ-Ⅱ十二指肠内给药能明显抑制幽门结扎大鼠胃液与胃酸分泌,降低胃液分泌量、总酸度和总酸排出量,在10~40克生药/公斤体重剂量下量效依赖关系良好;本品10、20克生药/公斤体重口服给药使幽门结扎大鼠胃粘膜中性红清除率有所下降,此作用可能与药物对胃液分泌的抑制作用有关;小鼠口服本品对甲基橙胃排空运动无明显影响,但对家兔离体十二指肠自发活动呈现轻度抑制,并能明显拮抗乙酰胆碱所致的家兔离体肠管的强直性收缩。  相似文献   

14.
针灸治疗消化系统疾病有很好的疗效,主要是针刺对消化道功能有良好的调整作用。我们在针刺对消化性溃疡研究中发现,针刺能调整胃的功能。针刺狗“足三里”、“脾俞”等穴可使胃的碳酸氢盐和钠的分泌明显增加,而胃酸分泌明显减少。说明针刺是治疗溃疡病有效方法之一。实验进一步证明,针刺使胃酸下降有胆硷能神经参与作用。同样针刺对胃运动功能作用也是明显的。实验证明,针刺狗“人中”穴可使胃的运动减弱并伴随5-羟色胺和胃泌素含量降低,若毁损延脑去甲肾上腺素核团则此作用减弱,提示该脑区与针刺“人中”引起胃运动抑制有关。临床上常见的胃窦运动过速病人,采用针刺治疗可能有助于症状的改善。此外,针刺还可以改变脑内胃泌素肽的释放,提示针刺对中枢神经系统脑肠肽的合成与释放有积极的调整作用。  相似文献   

15.
针刺“足三里”对猫胃电的影响及神经机理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刺“足三里”具有特异的调整脾胃功能,治疗胃肠疾患的临床效果。早期文献报道,针刺对胃运动和胃液分泌有调整作用。近年来针刺对胃电影响的报道较多。电针“足三里”可抑制猫胃电慢波的频率和幅度,可减少狗用胃泌素增加胃电的效应,也可增加狗胃电快波的频率和幅度;手法捻针“足三里”可减少兔胃电频率。针刺对实验动物胃电慢波是否具有双向调节作用,电针和手法运针(简称手针)的针效是否相似尚未见具体报道。本工作探讨了针刺对胃电慢波的调整作用,比较了电针和手针的差异,并对其神经机理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三仙"不同炮制品对实验大鼠胃酸、胃液、胃蛋白酶分泌的影响。方法:实验大鼠末次灌胃后采用大鼠幽门结扎法造模,3h后观察各组大鼠胃液、胃酸、胃蛋白酶分泌的变化。结果:和空白组相比,养胃舒颗粒组的胃液量增加(P〈0.05),生品的中剂量组胃液分泌量增加(P〈0.05);养胃舒颗粒组的胃酸(PH)降低(P〈0.05),生品的中剂量组胃酸(PH)明显降低(P〈0.05);养胃舒颗粒的胃蛋白酶活性升高(P〈0.05),生品的中剂量组胃蛋白酶活性显著升高(P〈0.01),生品的低剂量组胃蛋白酶活性升高(P〈0.05)。结论:三仙的生品具有促进大鼠胃酸分泌、增加胃液分泌量、促进胃蛋白酶活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摘要: 目的:观察电针对退变腰椎间盘模型兔脊髓背角中甲硫脑啡肽(M-ENK)、β-内啡肽及背根神经节中Netrin-1含量及相关性的影响,探讨电针改善盘源性腰痛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随机选取4只新西兰大白兔作为正常组,并随机选取12只实验兔予以轴向椎体加压诱导退变腰椎间盘模型,造模成功后随机分为模型组、电针组、假电针组,每组各4只,另随机选取4只不予轴向椎体加压处理作为假模型组。电针组取L4、L5双侧夹脊穴,连接电针仪治疗,疏密波,频率2/15Hz,强度1~2mA,20min/次,1次/天,6次/疗程,共治疗4个疗程;假电针组针刺L4、L5夹脊穴夹持电针但不通电,其余操作同电针组。治疗结束后,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实验兔L2脊髓背角中M-ENK、β-内啡肽以及背根神经节中Netrin-1蛋白表达,直线相关分析法分析M-ENK、β-内啡肽的表达与Netrin-1之间的相关性。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退变腰椎间盘相应背根神经节中Netrin-1蛋白表达明显下降;脊髓背角中M-ENK、β-内啡肽蛋白表达明显增加(P<0.05);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Netrin-1、M-ENK、β-内啡肽蛋白表达明显增加(P<0.05);与电针组比较,假电针组Netrin-1、M-ENK、β-内啡肽蛋白明显减少(P<0.05)。直线相关分析法Netrin-1蛋白含量与M-ENK、β-内啡肽之间均存在正相关性(R2=0.66、R2=0.51)。结论:电针可上调背根神经节中Netrin-1的表达,改善盘源性疼痛,其作用可能与上调脊髓背角中M-ENK、β-内啡肽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8.
罗颖  孙建华  吴晓亮 《吉林中医药》2014,(11):1174-1177
针灸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临床上可运用单一针刺穴位滋肾清热,调节肾中阴阳改善脏腑功能絮乱;针刺配合耳压、走罐、隔姜灸、心理疗法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疗效显著;其他疗法中腹针、穴位埋线等都有很好的疗效。电针治疗可能通过提高性激素水平而调整IGF系统的功能,达到改善内分泌功能异常;针刺和麦粒灸能调节下丘脑—垂体—卵巢轴或肾上腺轴的功能,提高血清中E2水平;针刺后诱发内β-啡肽的释放增多从而导致外周β-内啡肽水平上升,改善了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内环境及电针不同时期干预影响组织的ERa和ERβmRNA的表达。  相似文献   

19.
电针刺对胃炎患者胃酸分泌及胃肠激素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以轻度慢浅表性胃炎患者为研究对象,观察了联合电针刺内关、中脘,及三阴交穴对胃酸分泌、血清胃泌素,血浆生长抑素及胃动素、红细胞乙酰胆碱酯酸的曩响。结果表明,电针刺中脘,内关,三阴交穴后胃酸分泌减少,血清胃泌水平降低,红细胞乙酰胆碱酯酶活性增强,而血浆生长抑素及胃动素水平无变化。  相似文献   

20.
本实验室曾经报告针刺“膻中”穴可使授乳期大鼠及非泌乳鼠血浆催乳素水平明显升高。已知腺垂体催乳素的分泌受下丘脑释放的神经肽以及若干中枢递质的调控,对针刺引起催乳素分泌增加的效应中可能的中枢机制,特别是与某些神经递质间的关系尚未见有研究报告。本文应用中枢递质激动剂,拮抗剂,生物合成抑制剂等,着重观察了儿茶酚胺及r-氨基丁酸递质系统在针效中的可能作用,发现:电针致非泌乳鼠催乳素分泌增加的中枢机制可能与电针刺激拮抗了下丘脑多巴胺系统活性有密切关系;去甲肾上腺素系统在针效中未见有明显作用;r-氨基丁酸递质有可能参与针刺效应,但还需进一步研究。该针刺效应与其它中枢递质(如5-羟色胺,内源性鸦片类物质,组织胺)的关系,目前正在研究之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