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水布垭水电站泄洪消能防冲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布垭水电站坝区河道狭窄、两岸山高壁陡,河床基岩软弱、抗冲能力较差,设计上对消能区河段两岸进行了地下防淘墙保护,两岸山体的安危将取决于防淘墙的稳定,此成为该枢纽泄洪消能防冲的控制性指标;同时,由于右岸地下电站尾水洞出口因条件制约而布置在挑射水舌外缘附近,砂石淤积可能影响电站正常运行.通过泄洪消能试验研究,利用消能工控导水流技术改变下游消能区水流运动结构,使河床局部冲深和电站尾水洞出口淤积两项指标均满足工程安全要求,为工程设计提供了较为可靠的施工方案.  相似文献   

2.
两河口水电站大坝采用“围堰断流、隧洞过流、大坝基坑全年施工”的导流方案。施工导流时段分为初期导流和中后期导流,1号、2号初期导流洞布置于雅砻江右岸,平面上呈双弯道,尾部段与尾水洞结合,导流标准选用50 a一遇洪水5240 m^3/s标准。  相似文献   

3.
水布垭大岩淌滑坡体位于大坝左岸大崖东侧坡脚下游,上距坝轴线800余米,距溢洪道挑流鼻坎300余米,距泄洪最大挑距冲坑60余米,右岸是地下电站尾水洞出口。滑坡体一旦失稳,将堵塞地下电站尾水隧洞出口及河道,严重威胁枢纽工程安全运行。简述了对大岩淌滑坡体的研究论证和加固措施,在发现地质条件发生变化时,采用了二次加固措施;提出了对前缘抗滑桩支挡加固、地表防渗排水、地下排水、前缘防冲护岸和安全监测等一系列综合整治方案,以保证滑坡体处于稳定状态。  相似文献   

4.
思林电站枢纽工程采用枯期围堰挡水、隧洞过流的导流方式。导流隧洞共布置有2条,左右岸各1条,过流断面尺寸13×15m(宽×高),左岸导流隧洞洞身长932m,右岸导流隧洞洞身长820.89m。工程建于石灰岩地区,导流洞工程地质条件复杂,有效工期仅有10个月,工期紧,任务重。监理部采取了针对性较强的措施,与参建各方共同努力,积极推进技术创新,采用新材料及新工艺,导流洞工程投资省、质量优良,右岸导流洞2005年11月21日顺利分流过水,为同年11月26日大江截流提供了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5.
白水洞水库坝址区洪水峰高、历时短且量大,河谷狭窄深切、两岸基岩多裸露等情况,给施工期导流及水流控制带来较大的挑战。结合分期设计洪水成果,考虑枢纽布置、施工安全和施工干扰等因素,优选全段围堰一次拦断河流挡水与右岸导流隧洞泄水相结合的导流方式,并制定原河道过流、导流隧洞过流以及导流隧洞联合坝面临时泄洪等施工分期水流控制策略。根据导流标准,确定出技术可行、经济合理的导流洞及上、下游围堰规模及结构体型,确保大坝防洪度汛安全。  相似文献   

6.
乌东德水电站坝址河谷狭窄,岸坡陡峻,地质条件复杂,但工程泄洪、导流量大,机组数量多、装机容量大,导致枢纽布置难度很大。为充分利用地质条件优良的有限地层,避开不良地质构造,提高主体工程运行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在对泄洪消能、施工导流方案进行充分研究的基础上,经多方案比选,确定了河床布置混凝土双曲拱坝、3条泄洪洞在左岸靠山侧布置,两岸地下厂房靠河侧布置、导流洞靠山侧布置,取消导流底孔,尾水洞部分与导流洞结合的枢纽布置方案。  相似文献   

7.
大湾水电站采用建在河床冲积层上的面板堆石坝挡水,左岸布置开敞式溢洪道,右岸布置泄洪冲沙(兼导流)洞和引水发电系统,厂房根据河道流向采弯取直增加水头,布置于右岸下游河滩。在可研及施工图阶段,随着建设条件的变化,对坝型、装机规模、消能工型式等工程布置进行了深入论证和研究,结合大湾电站地形、地质情况,最终选定枢纽布置型式,工程技术设计合理,建设条件利用较好,运行安全。  相似文献   

8.
1 概 述满拉水利枢纽工程泄洪建筑物采用侧槽溢流堰泄洪洞 ,布置在拦河坝的右岸 ,属 等 2级永久建筑物 .泄洪洞为“龙抬头”式明流隧洞 ,断面为城门洞型 ,底宽 7m,高 10 .5 m;围岩为新鲜辉绿岩和微风化辉绿岩 ;在“龙抬头”反弧段末端向下游30 m,底板衬砌厚度为 1.0 m,其余均为 0 .4m;隧洞由“龙抬头”段、洞身直线段和下游挑流消能段组成 ,全长 44 3.5 42 m,其中洞身直线段长 34 6 .16 5 m;施工期直线段与导流洞相结合 ,为导流系统的一部分 .由于满拉水库没有放空设施 ,因此泄洪洞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大坝蓄水后的运行安全 .泄洪洞直线段…  相似文献   

9.
胡星名 《治淮》2007,(7):42-43
一、工程概况白莲崖水库枢纽工程位于淠河支流西淠河的主源漫水河的中游,距下游佛子岭水库大坝约26km,控制流域面积745km2,总库容4.63×108m3。工程等级为II等,建设任务以防洪为主,兼有发电、灌溉及供水等综合利用效益;左岸布置泄洪隧洞和导流洞,右岸布置发电引水隧洞,河床布置碾压混凝土拱坝(最大坝高104m)。施工采用全断围堰隧洞导流方式。  相似文献   

10.
小浪底工程多条隧洞泄洪布置的特点与消能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黄河小浪底工程泄洪建筑物下游消能的试验研究,总结了多条隧洞泄洪布置的特点与消能问题.该工程泄洪消能布置的特点是:布局紧凑,多条隧洞集中布置,下游设一综合消力池,池内设二道纵向隔墙,分为三个小池,消力池下游接泄水渠,使水流平顺地导入主河道.为解决其消能问题,采用洞内多级孔板消能,优化出口体型,调整消力池尺寸等措施,充分利用了消力池的长度和宽度,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