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阐述了汽车各类主动悬架系统的特点及应用情况,介绍了各种控制策略及其优缺点,指出了汽车主动悬架系统的发展趋势和应用前景,提出了主动悬架系统研究开发方面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为了进一步提高汽车行驶过程中的平顺性和操纵稳定性,采用主动悬架取代被动悬架。而对于主动悬架这样一个典型的多变量、不确定性复杂系统的研究,关键问题就是控制策略的选取。针对目前主动悬架控制策略中存在的问题,本着简单、有效的原则,提出了将一种单神经元PID控制策略应用于汽车主动悬架系统中。研究结果表明,与其他控制策略相比,单神经元PID控制策略可靠,更具优越性。  相似文献   

3.
简要介绍了几种汽车主动悬架系统的特点,阐述了各种控制策略及其优缺点,最后提出了主动悬架系统研究开发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4.
针对汽车侧翻事故,提出了基于模糊控制策略的主动悬架系统来改善汽车侧翻稳定性的方法,选取车辆悬架左、右侧弹簧的垂向变形量之差及其变化速度作为控制参数,以车辆侧倾角作为防侧翻稳定性的评价指标。建立相应主动悬架的ADAMS仿真模型,通过ADAMS和MATLAB的联合仿真,分析了主动悬架对汽车防侧翻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主动悬架可以有效改善汽车的侧翻稳定性,性能明显优于被动悬架。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汽车主动悬架系统存在的振动控制问题。首先,建立了1/4汽车主动悬架模型,考虑了系统中存在的参数不确定性以及汽车悬架设计的几项性能指标;其次,基于Lyapunov泛函方法设计出满足闭环系统H_∞性能指标的状态反馈控制器,并给出了控制器参数线性矩阵不等式(LMIs)解的形式;最后,将采用鲁棒H_∞控制器的主动悬架与被动悬架进行了时域仿真对比。结果表明,前者能够获得更好的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6.
电磁式主动悬架兼具控制精确、系统响应快和节能高效等优点,对悬架运动的控制能力强,可以显著提升车辆的舒适性和操稳性。随着新能源汽车、电控系统以及悬架减振技术的发展,电磁式作动器在汽车悬架系统上的应用开始受到关注。文中对汽车电磁式主动悬架技术的研究和应用现状进行回顾和分析,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7.
基于ADAMS/View建立了1/4汽车麦弗逊悬架模型,并运用ADAMS/Hydraulic模块,建立了主动悬架的液压伺服系统,设计了汽车主动悬架虚拟实验台。以阶跃输入、模拟路面输入和随机路面输入作为激励,对比分析了汽车主动悬架系统在理想控制力和液压伺服作用力作用下采用PID控制器的控制效果,以验证汽车主动悬架虚拟实验台的有效性。仿真结果表明,基于ADMAS的汽车主动悬架虚拟实验台,其跟随理想控制力的能力较强;与被动悬架比较,其车身的垂直加速度、悬架变形和车轮动载荷都明显降低,控制效果好。  相似文献   

8.
汽车主动悬架与转向系统的模糊参数自调整集成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了汽车主动悬架与转向控制系统半车集成模型。应用模糊逻辑控制理论,提出一种带参数的自调整模糊方法,设计了汽车主动悬架与转向系统模糊参数自调整集成控制器,该控制系统当偏差变小或变大时,调整因子总能确保系统稳定,适合工程应用。通过对汽车主动悬架与转向控制系统试验仿真表明,实行模糊参数自调整集成控制后,汽车的整车平顺性、操纵稳定性和安全性等综合性能指标明显优于汽车主动悬架与转向系统LQG集成控制。  相似文献   

9.
针对汽车悬架这种复杂系统,建立了2自由度的汽车主动悬架数学模型,将模糊控制理论和PID控制策略经过有机结合后运用于主动悬架控制。用Matlab语言及其Simulink工具箱仿真,结果表明,设计的主动悬架与被动悬架比较,其舒适性得到了明显改善,验证了这种控制策略的可行性及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
主要对汽车主动悬架自适应系统进行研究。根据悬架系统的模型,参数往往不确定,路面激励未知且可变,对主动悬架的非线性性能特点进行研究。采用增益调度控制、模型参考自适应控制和自校正控制等几类自适应控制策略应用于主动悬架的主动控制系统。通过自校正控制自适应系统,按照路面行驶工况进行最优控制,通过计算机对电液系统的阻尼、弹力和水平位置等进行调节,使悬架系统对不同运行工况具有最大程度的适应能力。确保主动悬架性能满足车辆行驶稳定性能与乘坐舒适性,实现对悬架的自我优化控制。  相似文献   

11.
主动悬架与被动悬架相比较在改善汽车的行驶平顺性和操纵稳定性等方面都显示出了其优越性。以重型汽车起重机的二自由度主动悬架为研究对象,以提高汽车起重机行驶的平稳性为目标,采用MATLAB和AMESim联合仿真对汽车起重机主动悬架的控制策略进行了研究,并证明其有效性。  相似文献   

12.
利用ADAMS软件建立四分之一汽车主动悬架机械模型;基于模糊控制策略设计主动悬架控制器,在Simulink软件中建立控制模型,利用ADAMS和Simulink软件进行联合仿真。将主动悬架系统仿真结果与被动悬架系统仿真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模糊控制的主动悬架有效地降低了车身垂直加速度、悬架动挠度和轮胎形变量,提高了车辆的平顺性和操纵稳定性。  相似文献   

13.
汽车悬架系统是汽车上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汽车行驶过程的舒适性、平顺性以及操作稳定性都有重要的影响,主动悬架逐渐成为汽车行业的发展方向。基于二自由度1/4车体模型符合当代人对汽车性能的基本要求,从而得到了广泛的推广,采用LQG最优调节器理论确定主动悬架的最优控制方法,利用MATLAB软件建立了主动悬架汽车振动分析仿真模型,进行对汽车相关性能作出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14.
车辆主动悬架系统的模糊控制仿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汽车悬架的结构,建立了二自由度1/4车体主动悬架模型.为了提高汽车的乘坐舒适性和安全性,车辆采用主动悬架系统.由于模糊控制具有建模简单、控制精度高、非线性适应性强等优点,在车辆主动悬架控制策略中得到了较广泛的应用.设计了以车身速度和加速度为输入的模糊控制器,实现了对主动悬架的控制.同时,以某种车型为仿真对象,使用MATLAB/Simulink进行计算机仿真,达到了改善车辆垂直减振的目的.仿真结果表明:采用所设计的模糊控制策略的主动悬架系统,明显提高了车辆乘坐的舒适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15.
本文分析了汽车主动悬架的控制系统的国内外研究现状,阐述了汽车悬架控制系统的基本类型及其技术特点,并提出了今后汽车悬架及其控制策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6.
主动控制悬架系统能使汽车乘坐舒适性和操作稳定性同时得到改善。介绍和探讨了天棚阻尼控制、最优控制、预见控制、自适应控制、模糊控制以及神经网络控制等技术在汽车主动悬架中的应用情况。以此说明悬架控制技术的研发是提高汽车性能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常规线性二次最优控制器在汽车主动悬架应用中,存在权值矩阵确定的问题。设计了一种基于遗传算法优化控制器权值矩阵的方法。利用遗传算法的全局优化算法,以主动悬架性能指标为目标函数对权值矩阵进行优化设计,提高了控制器的设计效率和控制性能。应用该方法进行了汽车悬架主动控制仿真。研究结果表明:基于遗传算法优化的LQG控制器的汽车主动悬架相对于应用常规控制器的主动悬架和被动悬架,能够大大改善主动悬架的性能。同时在充分利用常规线性二次最优控制器优势的基础上,解决了其权值矩阵确定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以某轿车模型为研究对象,采用虚拟样机技术,使用Adams/Car软件建立了车辆多体动力学模型;基于模糊控制策略设计了主动悬架模糊控制器并通过Matlab/Simulink创建了主动悬架模糊控制器模型。利用Adams/car和Matlab/Simulink对装有主动悬架系统的整车进行随机路面输入和脉冲路面输入的联合仿真分析。仿真结果表明采用模糊控制的主动悬架系统比被动悬架更能够显著降低轮胎动载荷、悬架动挠度和车身垂向加速度,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汽车的行驶平顺性和操纵稳定性。  相似文献   

19.
模糊控制技术及其在汽车半主动悬架中应用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建立了4自由度汽车半主动悬架系统的数学模型,采用模糊控制策略,对半主动悬架系统进行了计算机仿真。在此基础上,设计开发了以8098单片机为主控器件的半主动悬架模糊控制系统,并对自行研制的半主动悬架系统进行了实车道路试验。仿真计算和实车试验结果较吻合,其结果均验证了半主动悬架系统在减少振动,提高汽车行驶平顺性方面要优于传统被动悬架系统。  相似文献   

20.
该文简要地分析了汽车液压主动悬架的基本结构.在此基础上,对主动悬架液压比例控制系统进行了静态设计,其中包括对负载的分析以及比例阀的选取,并通过确定比例主动悬架液压参数获取系统的模型参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