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何养宁 《陕西中医》1998,19(6):257-259
讨论了分析中医内科杂证复杂病案的思路,辨证方法的选取及操作步骤。认为辨证是通过对感性的症状的辨识,抽象出理性的病名、证名的推理过程。论治是以辨证为依据,概括治疗方案及实施过程。无论病案如何复杂,只要理法方药一线贯通就不会出错。其方法分为二大步骤(辨证、论治),六个方面(辨症、明病、辨证、治病、治证、治症),按此循序渐进,分层深入,则可使复杂病案病案脉络清晰,奎张不乱。具体阐述了此六方面的操作方法  相似文献   

2.
所谓“梅核气”,是指患者自觉咽中不适如有物梗阻之感,咯之不出,咽之不下的一种疾病。为临床之常见病,尤以妇人多见,但也可见于男性,本病主要是由于郁怒伤肝,肝气乘脾,脾不健运,生湿聚痰,痰气郁结于胸膈之上所致,属祖国医学“郁证”的范畴,相当于现代医学的“神经官能症”、“慢性咽炎”、“喉头炎”、“食道痉挛或食道炎”等等。《金匮要略·妇人杂病篇》曰:“妇人咽中如有炙脔,半夏厚朴汤主之。”《丹溪心法·六郁》曰:“气血冲和,百病不生,一有拂郁,诸病生焉。故人  相似文献   

3.
本文列举四则病案,旨在重点介绍段恒泰老中医的妇科临证经验。其中案一痛经证,病机为气滞血淤,治以逍遥散加味;案二属血亏经闭证,治以拯阴理痨汤与劫劳散;案三为实中夹虚的热性崩漏证,治以滋阴清热、固冲止崩的自拟经验方;案四是血淤型的恶露不下证,治以活血行淤的生化汤,均获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4.
笔者以六经辨证结合针灸、正脊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颇见功效。今兹举数例病案及临床体会 ,以供参考。病案中有太阳少阴合病、太阳太阴合病、太阳阳明合病、少阴太阳合病、少阳太阴合病、太阴病等 ,以合病为多。临床体会有四 :(一 )《伤寒论》是疾病总论 ,其诊病方法是六经辨证 ,所以六经辨证能合百病。 (二 )方证辨证和药证辨证既是六经辨证的基本要素和原则 ,又是六经辨证系统的最高成就。 (三 )腹诊法 ,言之有征 ,验之不忒 ,颇具操作性 ,对辨认方证有重要意义。(四 )内治外治紧密结合 ,是整体性治疗的重要手段 ,笔者在辨证用药的同时 ,再结合针灸、正脊等外治法 ,常获意外疗效  相似文献   

5.
崩漏既是妇科的常见病,亦是疑难重症、急症。属西医"功血"范畴。其临床表现以阴道不规则下血为主症。阴道下血形式多样,或突然暴下不止,或淋漓日久不净,或时崩时漏,或崩闭交替。病因多端,病机复杂,常有连锁反应。每多气血同病,累及多脏,先天藏精之肾与后天生化之源脾胃则是病机之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6.
郑绍周教授系第三、四批全国名老中医,第三、四批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首届河南省中医药事业终身成就奖获得者,行医50余载,经验丰富,临床治病擅用虫药。通过整理郑教授运用全蝎、僵蚕对药辨治疑难杂病的病案,总结郑教授的用药经验,为疑难杂病的治疗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7.
杨同广 《中医杂志》2008,49(3):207-208
广州中医药大学许鑫梅教授是第三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从事中医内科临床工作40余载,对诊治内科杂证颇有见解,其中对“胃咽合病”的治疗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现就导师治疗胃咽合病的经验总结于下。  相似文献   

8.
我在《内经》理论的指导下,参照前贤的经验总结,采用辨证论治的法则,治疗崩漏80例,效果较为满意。现将病因、病机、分型论治及典型病案介绍如下。一、崩漏的病因病机中医历代先贤对崩漏的病因病机均有精辟的论述。《丹溪心法》中说:“妇人崩中者,由藏腑衰损,冲任二脉之气虚故也。”《妇科大全良方》中说:“劳伤冲任不能约制而为崩也。”由此可见形成崩漏的原因,主要是冲、任二脉受损。冲、任、督、带诸脉与妇科病有着密切关系,尤以冲、任二脉最为重要,冲、任内系胞中,受带脉约束。冲、任二脉充盛,则体健经调,胎产正常。如冲、任受损,就可引起妇科的各种疾病。督脉总督一身之阳脉、与任脉相  相似文献   

9.
笔者以六经辨证结合针灸、正脊治疗腰椎赣肋出症,频见功效。令慈举数例病案及临床体会,以供参考。病案中有太阳少阴合病、太阳太阴合病、太阳阳明合病、少阴太阳合病、少阳太阴合病、太阴病等,以合病为多。临床体会有四:(一)《伤寒论》是疾病总论,其诊病方法是六经辨证,所以六经辨证能合百病。(二)方证辨证和药证辨证既是六经辨证的基本要素和原则,又是穴经辨证系统的最高成就。(三)腹诊法,言之有征,验之不忒,颇具操作性,对辨证方证有重要意义。(四)内治外治紧密结合,是整体性治疗的重要手段,笔者在辨证用药的同时,再结合针灸、正脊等外治法,常获意外疗效。  相似文献   

10.
《伤寒论》记叙用大承气汤急下之条文有六,后世谓之“阳明三急下证”与“少阴三急下证”。观六者其治虽同,但病因病机及临床表现则各有差异,实为异病同治之范例。分析其有关条文的实质内容,对学习和辨治急证方面有所启发。一、热灼肾水,急下救阴第320条曰:“少阴病,得之二三日,口燥,咽干者,急下之,宜大承气汤。”试问,《伤寒论》少阴病多属阳衰阴盛之候,本条仅言“得之二三日”,证只“口燥,咽干”,其实热何在,又何以“大承气汤急下”之?  相似文献   

11.
喻昌为明末清初著名的医学家.其学术思想的研究可从六个要点进行,一是考察编次《尚论篇》内容;二是六气为病思想;三是定议病式;四是论治杂病内容;五医案医话论医理;六医著中的几个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12.
黄芪桂枝五物汤临床运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芪桂枝五物汤,是我国东汉时期著名医学家张仲景发明的著名方剂,载于其所著《伤寒杂病论》的杂病部分,《金匮要略方论》“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篇的第二条。蕴义深刻,内涵丰富,它既为内伤杂病而设,又为外感风痹而立。该方迄今在临床上仍较为常用,笔者对该方经临床多年研究,颇有心得,受宜匪浅,故总结如下,以供同道参考。  相似文献   

13.
<伤寒论>之"六经",即所谓"三阴三阳",实质是古人以阴阳学说为指导,归纳概括人体生理功能的结果,首先是不同于五脏五系统的人体生理六系统;同时由于人体生理情况下六系统功能存在不平衡,三阴三阳又是人群体质六分类.而三阴三阳辨证,即"六经辨证",实际上就是在辨三阴三阳六系统病变的基础上,参照患者不同的体质类型所进行的方剂辨证,即"辨方证".不仅适用于外感病,同样适合于多种内伤杂病,古人所谓"六经钤百病"具有合理性.  相似文献   

14.
仲昱 《江苏中医药》2014,46(12):55-56
<正>邹燕勤教授作为肾病临床大家,不仅擅长慢性肾脏病的诊疗,且对杂病的治疗亦有颇多心得与建树,常常不局限于一脏一腑,而喜采用多脏器同调的方法进行辨治。笔者作为全国第五批老中医药专家经验继承人员伺诊左右,现将收集的2例邹教授诊治杂病病案,介绍如下:病案1.心脾肝肾同调治疗更年期综合征尚某,女,54岁。2013年1月16日初诊。主诉:耳鸣半年。现病史:患者半年来耳鸣明显,  相似文献   

15.
《伤寒论》“六经钤百病”探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进喜 《中医药学刊》2005,23(2):210-211,226
《伤寒论》之“六经”,即所谓“三阴三阳”,实质是古人以阴阳学说为指导,归纳概括人体生理功能的结果,首先是不同于五脏五系统的人体生理六系统;同时由于人体生理情况下六系统功能存在不平衡.三阴三阳又是人群体质六分类。而三阴三阳辨证,即“六经辨证”,实际上就是在辨三阴三阳六系统病变的基础上,参照患者不同的体质类型所进行的方剂辨证,即“辨方证”。不仅适用于外感病,同样适合于多种内伤杂病,古人所谓“六经钤百病”具有合理性。  相似文献   

16.
国医大师班秀文教授学验俱丰,善治妇科疾病,对经、带、胎、产及妇科杂病的诊治均有独到见解。女性阴痿隶属妇科杂病,《黄帝内经》中便有相关记载,但由于各种原因,中医对女性阴痿的研究远不及男性阳痿的多,班秀文教授的《妇科奇难病论治》中对该病有专门论述,他认为引起女性阴痿的原因主要有禀赋不足,阳虚宫寒;七情所伤,肝失生发;脾胃虚弱,气血不足;痰湿郁滞,气机不畅四个方面。本文通过整理研究国医大师班秀文教授治疗女性阴痿的病案记录,从女性阴痿的病因病机分析、辨证施治以及治疗女性阴痿的经验进行简要阐述。并举2例女性阴痿的病案,详细分析其中的病因病机、辨证论治及治疗经验。两个病案的疗效显著,是中医临床医师学习治疗女性阴痿的重要资料。  相似文献   

17.
目的应用小柴胡汤治疗内科杂病。方法对内科病案胆囊结石、自免肝;甲状腺癌术后、脂肪肝;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的三例不同疾病患者分别用小柴胡汤加减治疗。结果根据"有柴胡证,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的原则,以上三个病案所患疾病不同,中医的病证不同,失眠、胁痛、胸痹,但是病机相同,同属于少阳枢机不利,共同的特点是更年期女性,天癸衰少,肾精不足,以至气血阴阳平衡失调造成诸多症状,故"异病同治",以小柴胡汤和枢机,解郁结,行气机。均取得较好疗效。结论小柴胡汤是治疗内科杂病的有效方剂。  相似文献   

18.
学用麻黄汤必须重视以下六个问题:一、必须打破原有学习麻黄汤的固定理论框架;二、必须重新学用麻黄汤辨治各科杂病的组方思路;三、必须重新学用麻黄汤用药用量的基本要点;四、必须重新学习灵活运用麻黄汤的基本准则;五、必须学好用活麻黄汤是辨治各科疑难杂病的切入点;六、必须懂得运用麻黄汤合方针对疾病的核心是以变应变,变化无穷。本文重点研究麻黄汤不是发汗峻剂,并能从长期以来固有的思维中解脱出来,实现重新认识麻黄汤、重新运用麻黄汤辨治各科杂病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以胆石症、舌炎、尿路感染等三则病案为例,对杂病从肝论治进行探讨。阐发肝生理特性及病变规律,进一步指出肝病的常见性、从肝论治在内科杂病治疗中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20.
<正> 痹论篇第四十三“痹”,闭也,有气血闭塞不通之义,这里指痹证。本篇主要论述痹证之病因、病机、治疗、预防和分类。重点内容有:一、痹证是风寒湿三气杂至而引起。因三气偏盛不同,而有行、痛、著三种痹证,因发病与季节有关,又分为筋、脉、肌、皮、骨五痹;病久不去,可随其合深入成为五脏六腑之痹。二、叙述痹证之预后,认为在肌表者易已,留连筋骨者疼久,客于脏腑者预后差;以及针治的原则是随病之所在而刺之。三、指出营卫之气的来源、功用和痹证的关系,痹证的症状、病机和热痹的概念。痿论篇第四十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