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亚麻苗期病害(炭疽病,立枯病,镰刀菌萎蔫病)是我省当前威胁亚麻生产的主要病害。多年来,在各麻区均有不同程度发生,特别是黑龙江省东部麻区,常年发病率在30—50%,死苗率10%左右,发病严重地块,常造成缺苗、断条,甚至毁种。为了解决亚麻苗期病害的危害,  相似文献   

2.
亚麻苗期病害(炭疽病、立枯病、镰刀菌萎蔫病)是威胁亚(胡)麻生产的主要病害。在我尾的东北、华北、西北麻区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生。黑龙江省种植亚麻的历史悠久,也是纤维用亚麻的主产区。由于此病连年发生,田问保苗数减少,造成严重减产,仅本省延寿县一九七三年因苗期病害死苗严重,毁种面积达四千多亩,占全县亚麻播种而积的13%。为解决亚麻苗期病害的发生和危害,  相似文献   

3.
不同耕作方式对冬播亚麻成苗及原茎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成苗数、苗期根系生长、有效收获株数、收获时主要经济性状及原茎产量的考查结果分析,认为免耕、免镇压等耕作方式对亚麻成苗数和苗期根系生长有一定的影响。但由于亚麻自.身群体结构调控能力较强,各处理在收获时其有效收获株数、收获时主要经济性状及原茎产量差异不大。建议南方冬播亚麻生产区在土壤、气候条件适宜的情况下,可采用免耕、免镇压措施,降低种植亚麻的劳动强度和生产成本,促进农民种植亚麻的积极性.提高种植亚麻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4.
人工荫棚、桁架式栽培香荚兰园地保留和发展小叶冷水花和石上柏植被,可以有效地改善香荚兰的生态条件,有利于根系和植株生长。同时,很大程度上减轻了繁重的拔除杂草工作。两种植被相比,石上柏植被的香荚兰梢腐病及结荚蔓萎蔫的发生率都明显较低,是香荚兰园较好的植被。  相似文献   

5.
正茶苗的根结线虫病是由土壤中一种病原线虫引起,病原线虫入侵茶树根系便可导致虫害发生,主要危害幼龄茶树和茶苗,3年以上茶树抗病能力增强,一般不会发生根结线虫病,虫病发生严重时,茶苗萎蔫不振甚至死亡,死亡率可达80%以上,对茶树生长、茶苗繁育危害较大,在烟台茶区发生的主要是花生根结线虫。一、发生症状当土壤中的病原线虫侵入茶根后,茶树根部发生畸变,使根部形成大小不一的肿瘤,大的像黄豆粒,小的如油菜籽,且畸变根系易密集成根结,同时病株地上部分会出现叶片萎蔫发黄,枝条干枯,植株生长不良,植株衰弱等症状,若  相似文献   

6.
天亚7号油纤兼用型亚麻育种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围绕高产、抗亚麻枯萎病和油、纤两用的育种目标,利用复式杂交选育出了天亚7号亚麻新品种,并且在自然和人工病圃内进行了抗亚麻枯萎病的鉴定。在品比和区试过程中,天亚7号表现显著增产,籽实含油率达41.9%,工艺长度50.7cm。在自然病田内苗期死亡率0.19%,在病圃内成株期发病率为3.2%,其它综合性状均优于对照品种。  相似文献   

7.
亚麻苗期病害、(炭疽病、立枯病、镰刀菌萎蔫病)是威胁亚(胡)麻生产的丰要病害。在我国的东北、华北、西北麻区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生。黑龙江省种植亚麻的历史悠久,也是纤维用亚麻的主产区。由于此病连年发生,田间保苗数减少,造成严重减产,仅本省延寿县一九七三年因苗期病害死苗严重,毁种面积达四千多  相似文献   

8.
利用脱胶剂于亚麻生育后期进行田间喷施,以达到脱胶的目的,收获后不用沤麻可直接送原料厂上机加工,初步结果:1.脱胶所用的脱胶剂种类与剂型、浓度及喷施时期,已达到了脱胶的效果;2.喷施后亚麻植株的形态变化、收获适期及田间鉴定标准;3.亚麻站立脱胶技术要在亚麻高产栽培技术的基础上,尤其强调植株于田间分布均匀、生长发育一致,无杂草为害和防止倒伏等措施,才能发挥更好的脱麻效果;4.收获后,取消沤麻环节直接上机加工试验,可顺利打成纤维。与温水沤麻相比,原茎干重降低、出麻率和强度有所增加,而种子的产质量有所降低。  相似文献   

9.
亚麻纤维产量构成因素的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亚麻纤维产量是由茎粗、工艺长度、株重、植株木质部重与韧皮重比值(以下简称植株比值)等因素构成。统计分析表明,各因素对纤维产量的贡献大小为亚麻植株比值〉茎粗〉株重〉工艺长度。选用高麻率品种,采用有效的栽培措施,在单位面积内使亚麻个体与群体的均衡发展,防止倒伏,控制茎粗,降低植株比值,是提高亚麻纤维产量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0.
亚麻纤维产量是由茎粗、工艺长度、株重、植株木质部重与韧皮重比值(以下简称植株比值)等因素构成。统计分析表明,各因素对纤维产量的贡献大小为亚麻植株比值>茎粗>株重>工艺长度。选用高麻率品种,采用有效的栽培措施,在单位面积内使亚麻个体与群体均衡发展,防止倒伏,控制茎粗,降低植株比值,是提高亚麻纤维产量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1.
亚麻种质对白粉病的抗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收集的53个亚麻种质进行了白粉病田间抗性评价,结果表明所调查的亚麻种质均无免疫(M)植株,仅西吉胡麻为抗(R)病品种,庆阳市抗白粉病亚麻资源材料较为匮乏.  相似文献   

12.
马铃薯枯萎病(Fusarium oxysporum)是一种重要病害,重茬地发病重,对马铃薯生产造成威胁。为了解该病发生规律,试验进行了枯萎病初侵染来源及栽培与发病关系的研究。盆栽试验结果表明,土壤接菌的植株萎蔫率、病株率及病薯率分别为36.7%、58.3%和71.3%,播种带病种薯的植株萎蔫率、病株率及病薯率分别为11.7%、18.0%和21.4%,由此明确土壤带菌是主要的初侵染来源。田间不同施肥种类及栽培方式对病害发生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合理施肥均能延缓植株发病,其中施用尿素的植株萎蔫率、病薯率分别是13.3%、47.1%,显著低于CK及其它施肥处理,产量达到最高,为2 202 kg/667 m2;其次是马铃薯专用肥及碳酸氢盐类处理,均比CK植株萎蔫率低,产量有所增加。采用覆膜起垄栽培可以有效降低病薯率。  相似文献   

13.
亚麻苗期病害(炭疽病,立枯病,镰刀菌萎蔫病)是我省当前威胁亚麻生产的主要病害。多年来,在各麻区均有不同程度发生,特别是黑龙江省东部麻区,常年发病率在30—50%,死苗率10%左右,发病严重地块,常造成缺苗、断条,甚至毁种。为了解决亚麻苗期病害的危害,1956年始用赛力散拌种,对防治苗期病害有一定效果,但赛力  相似文献   

14.
亚麻种植历史悠久,适应性强,分布范围广,在49°~53°N之间是其最佳种植区。欧洲的荷兰、法国、比利时等国原茎产量最高,前苏联及中国地区产量偏低。其原因除土壤、气候、品种因素外,病害也是主要原因之一。西欧亚麻保苗率可达90%,而我国只在50~60%,这与我国亚麻生长水平低,对病害研究重视不够有直接关系。现将国内外发现的亚麻病害介绍如下: 1 亚麻萎蔫病(Fusarium Lini Bolley) 该病从苗期至收获期均有发生,以苗期发病严重。幼苗感病后凋萎枯死。在生长中后期发病,茎的下部逐渐变褐枯死,根部变黑,表皮破裂,拔出时根易断或表皮脱落。病原菌为不完全菌类寄生。分生孢子梗乳白色丛生,分生孢子半月形或纺锤形。大小25~40—3~4微米,无色有3个隔膜。  相似文献   

15.
本试验是以纤维用亚麻(Linum usitatissimum L.)品种黑亚11号为材料,利用农杆菌介导法将Bar基因转入亚麻。经过试验获得了卡那霉素连续筛选的抗性植株,经PCR分子检测证明目的基因已经整合到亚麻基因组中。  相似文献   

16.
硼能促进光合作用,使碳水化合物对根系的供应增加,有利于麻株的正常生长发育;能改善子房的营养条件,使种子饱满,从而提高亚麻纤维和种子的产量,并能促进一种抗毒素(松柏醇)的合成,有利于抗细菌性病害。亚麻在枞形期每公斤干物质中平均含有8.1-10.8毫克硼。随着植株的生长,亚麻对硼的需求量也在增长。繁殖器官形成期,缺硼导致生长点死亡。由于硼在亚麻生长发育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危涛征 《中国麻业》2004,26(3):125-126
对冬植亚麻发生细菌性病害作出初步诊断,调查表明危害严重,主要症状为茎生长点萎蔫下垂变褐干枯死亡,分析出病害发生与当地亚麻田间生态环境、前作等因素关系密切,并对防治措施作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8.
李彩凤 《中国麻业》2002,24(4):26-28
目前麻田保苗不足已成为限制亚麻生产的瓶颈问题,究其原因除因播种质量外,苗期的立枯病、炭疽病和萎蔫病是造成缺苗的主要因素。针对此问题,开展了亚麻种衣剂的试验研究和筛选工作,试验利用东北农业大学提供的种衣剂1、2、3号与福美霜进行比较,通过苗期调查和收获后测定原茎产量和品质,初步证明所用的亚麻种衣剂对亚麻种苗安全,具有提高苗期抗病力,增加收获株数的效应,并能够增加原茎产量和纤维产量,同时对改善亚麻品质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种衣剂对纤维亚麻生长的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麻田保苗不足已成为限制亚麻生产的瓶颈问题,究其原因除因播种质量外,苗期的立枯病、炭疽病和萎蔫病是造成缺苗的主要因素.针对此问题,开展了亚麻种衣剂的试验研究和筛选工作,试验利用东北农业大学提供的种衣剂1、2、3号与福美霜进行比较,通过苗期调查和收获后测定原茎产量和品质,初步证明所用的亚麻种衣剂对亚麻种苗安全,具有提高苗期抗病力,增加收获株数的效应,并能够增加原茎产量和纤维产量,同时对改善亚麻品质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亚麻病害简介及综合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亚麻种植历史悠久 ,适应性强 ,分布范围广 ,在 49°~ 5 3°N之间是其最佳种植区。欧洲的荷兰、法国、比利时等国原茎产量最高 ,前苏联及中国地区产量偏低。其原因除土壤、气候、品种因素外 ,病害也是主要原因之一。西欧亚麻保苗率可达 90 % ,而我国只在 5 0~ 6 0 % ,这与我国亚麻生长水平低 ,对病害研究重视不够有直接关系。现将国内外发现的亚麻病害介绍如下 :1 亚麻萎蔫病 (Fusarium L ini Bolley)该病从苗期至收获期均有发生 ,以苗期发病严重。幼苗感病后凋萎枯死。在生长中后期发病 ,茎的下部逐渐变褐枯死 ,根部变黑 ,表皮破裂 ,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