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循环经济是促进社会、促进经济与生态环保协调统一的一种双赢的经济发展模式,同时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重要途径。然而,我国的循环经济发展还刚刚处于起步阶段,其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着诸方利益的冲突。可见,循环经济必须通过法律方面的规范与调整,通过运用多种法律手段,对权利与义务进行合理配置,最终实现利益平衡、形成规范有序的法律调整机制。基于此,文章首先探讨了法律调整机制的概况,紧接着分析了循环经济法律调整机制的形成基础,最后就循环经济法律调整机制的运行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分析。  相似文献   

2.
李建明 《党史文苑》2009,(11):78-80
高等学校在实施教育教学管理目标过程中,与学生形成了行政和民事两种不同的法律关系。这两种法律关系的性质、内容和主体责任形式是由高等学校与学生的法律地位决定的。因此,界定双方的法律地位,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对推进我国高等教育法制化进程,对构建高校和谐校园,有着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王良滨  赵丽 《唯实》2001,1(6):10-14
对人的本质的认识,不仅要回答人的本质"是什么"的问题,还应进一步回答人"何以是"人的问题.以往对人的本质的研究大都集中于前者而忽视了后者.人的存在与发展的动因是人的需要,即人在一定社会价值体系和物质条件制约下产生的,与外部世界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交换的摄取状态.其特征表现为物质与精神需要并存且在质与量上呈不断发展性;而根本特征则在于其社会性.  相似文献   

4.
环境人权的本质探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应对全球环境危机而产生的环境人权理论陷入矛盾的困境之中,一方面,环境人权与已有人权体系相冲突,另一方面环境人权与当今世界民族国家的分立事实不相适应.究其根源在于,"权利"的特质及其赖以存在的前提条件与应对环境危机的要求格格不入,造成环境人权困境的最根本原因在于认识论的矛盾.当前,各国有关法律所规定的环境人权在本质上都是对各主体的环境义务的确定,伴随着全球性环境危机对"权利"话语的打破,只有"环境"与"义务"的结合才是摆脱环境人权矛盾困境的唯一出路.  相似文献   

5.
在人学范式下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本质的探讨,是理论基础转换、时代条件变化和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自身建设的需要。本文以马克思主义的实践唯物主义人学理论为理论依据,用本质要素法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要素进行剥离和分析。通过分析思想政治教育的发生和起源,将思想政治教育的质料确立为意识形态、教化和交往、精神生产实践,质量确立为满足意识形态教化和交往的一切精神生产实践活动,质级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随着时代的发展逐渐被剥离呈现的程度,并最终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得出人学范式下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为意识形态教化和交往的一切精神生产实践活动。这一本质的确立不意味着摒弃思想政治教育的灌输论和阶级性。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人的本质理论新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从人的生存与发展的层面提出了人的劳动与社会关系的本质,并以实践的思维方式对人的本质作了科学的揭示.其基本的思路是:从人的生存需要的自然本性出发,把满足人的生存需要的生产实践即劳动看作是人区别于动物的内在本质.这样做,一方面批判了西方近代启蒙哲学把理性视为人的本质以及与费尔巴哈把人的自然性等同于人的本质的形而上学做法;另一方面又从现实的人的劳动出发去说明人类社会存在的基础及其发展的内在动力,把人类社会的历史理解为以劳动为基础的自然历史的过程,从而把劳动解放看作是实现人类解放的内在规定.  相似文献   

7.
在高等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中,由于高校与学生的法律关系模糊不清,权利和义务不界定,致使双方经常会因权利和义务之争发生法律冲突,严重影响了和谐校园的建设。因此,厘清高校与学生的法律关系,界定高校与学生在不同法律关系中的权利和义务,对加快高校的法制化进程,实现依法治校,构建和谐文明的法治校园,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道德权利与法律权利浅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宗亮 《唯实》2008,(7):63-65
“人权”在其静态上包括道德上的权利和法律制度上的权利。随着社会化程度的提高,有些道德权利对于维系社会秩序的重要性也日益凸现,这就需要立法者适时地将它们提升为法律权利。两者在界限上应当保持清晰,在数量上应当保持协调,以实现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9.
对民法本质的论述,学界众说纷纭,本文对各类学说进行评析扬弃的基础上,并通过民法的产生根源、发展历程及其定义去追根溯源,进而提出民法是私人法的本质.如果民法本质仅停留在私法的本质上,依然不够精确,因为民法的最终目的是人而非私,是彰显平等自由及独立意志的人法,是对人性的尊重和终极关怀,因此把民法的本质界定为私人法,更能突出人的主体地位.民法本质产生的人文经济基础是市民社会,市民社会是私法产生的根基,而权利本位则是民法本质的法律体现及实现方式,使民法私人的性质最终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10.
利益、法律与权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益是人的需要的满足,是主客体之间的一种关系。法律的产生与利益分化密切相关,利益格局的变化促进法律的变化。社会中人们利益的一致性和矛盾性为法律的产生提供了可能,也决定了法律的功能。法律明确各种利益的界限,控制利益冲突,保证人们获取利益而又可以付出最小代价。法律不仅维护统治者的利益,而且要平衡社会各种利益。法律不是利益格局的被动映照,而是通过创设制度与程序能动地影响利益分配。利益是权利的基础、内容和目的,但是权利不同于利益,高于利益。  相似文献   

11.
对我国法学教学研究而言,法律与文学相结合是一种有效的教学、研究的进路与方法,在法学教学研究中将法律与文学相结合具有相当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对私有财产权的保护,既是私法的基本功能,也是公法的重要使命.在公法体系中,各个不同的法律部门均以其特有的机制和方式发挥着保护私有财产权的作用,但行政程序法对私有财产权的保护无疑是其中最为直接和有效的.  相似文献   

13.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它是邓小平理论的逻辑起点和基石;它贯穿于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的全过程;它闪现在邓小平每一个新的理论观点中;它始终是我们党永葆蓬勃生机的法宝。  相似文献   

14.
河南省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机遇、方略和根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付新 《学习论坛》2006,22(10):51-53
国家的新农村建设政策为农业大省河南的农村发展提供了机遇,农业大省和农村人口大省的省情决定了河南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六个方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根本是通过政府主导、市场运作和农民行动,让农民获得公平利益。  相似文献   

15.
价值决定问题是经济学理论一再探索而未能完全解决的难题。中国正处在发展市场经济过程中,弄清经济学的这个基本理论问题,对坚持和深化改革同样具有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16.
循环经济是一种技术范式,发展循环经济技术创新是关键,应依靠科技进步,突破发展循环经济的技术瓶颈,尽快完善发展循环经济的技术支撑体系;循环经济是一种生态经济,生态经济就是一种尊重生态原理和经济规律的经济,按照生态规律利用自然资源和环境容量,实现经济活动的生态转向;循环经济是一种产业生态化模式,是产业生态化的过程,表现为一系列的产业形态,要不断推进产业结构的优化、产业集群式发展,实现传统产业集群向生态结构转型。  相似文献   

17.
胡玉鸿 《学习论坛》2007,23(1):77-80
《监督法》将规范性文件的备案审查正式纳入国家法律予以规范,对于法制的统一与权利的保护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规范性文件范围的扩大,有利于人大监督权的落实,但对于规范性文件的名称及内部规章制度问题,法律也应当予以重视。对“两高”司法解释的审查,人大常委会实质的法律审查权的赋予,以及审查可以社会启动等规定,体现了《监督法》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当然,《监督法》在审查程序上未作统一规定、启动程序存在不公平现象、相关规定的可操作性及严谨性上也有诸多问题,需要在实践中予以完善。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六大报告将“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作为先进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列入其中,其意义重大而深远。笔者认为,在全社会大力弘扬科学精神,必须首先认识和把握科学精神的实质,同时应着重从四个方面进行倡导和培育:创建学习型社会,推进民主化进程,营造开放式环境,构建创新型机制。  相似文献   

19.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和核心.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展现出更加旺盛的生命力,民主政治建设作为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而不断深化,与人民政治参与积极性不断提高相适应.  相似文献   

20.
农村新型合作医疗是一项利国利民的工程。但是,在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中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这对推行新型合作医疗工作的推进产生着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