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注射破伤风抗毒素(TAT)是临床预防外伤后感染破伤风的重要手段,临床应用非常广泛。破伤风抗毒素(TAT)是一种经胃酶消化后的马破伤风免疫球蛋白。含有特异性抗体,具有中和破伤风毒素的作用,对人体是一种异体蛋白,具有抗原性,注射后可引起过敏反应。但临床TAT  相似文献   

2.
破伤风抗毒素(TAT)是一种免疫马血清,含有特异性抗体,能中和患者体液中的破伤风病毒,对人体是一种异体蛋白,具有抗原性,注射后可引起过敏反应,偶尔可见过敏性休克,抢救不及时可导致死亡。凡外伤病人为预防破伤风的发生,需肌肉注射破伤风抗毒素,因此,在用药前须做过敏试验.我科从2008年6~11月注射破伤风抗毒素患者50例中,出现1例注射破伤风抗毒素全量后出现过敏反应,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
破伤风是一种常和创伤相关联的特异性感染,各种类型和大小的创伤都可能导致伤者感染破伤风杆菌,特别是开放性骨折、含铁锈的伤口、伤口小而深的刺伤、火器伤等。当发生外伤、烧伤、动物咬伤等创伤之后,为了预防破伤风杆菌感染,通常需要注射破伤风抗毒素。破伤风抗毒素是一种异性蛋白,具有抗原性,但注射后可引起过敏反应,因此,在注射破伤风抗毒素时均需要进行破伤风抗毒素皮试。而对于进行破伤风抗毒素皮试时发生急性过敏的患者,需要及时采取有效的处理措施以保证患者的安全。本研究以本院发生的1例破伤风抗毒素皮试致急性过敏的患者为例,探讨对此类患者的临床护理措施。  相似文献   

4.
<正>TAT是马的免疫血清,是一种异种蛋白制剂,具有抗原性,易发生变态反应,因此注射前必须做TAT皮内试验,但是TAT皮试阳性率高,作者就破伤风抗毒素皮试阳性率高的原因,采取了不同部位进行自身对照分析,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抽取2011年9月~10月在我科注射破伤风抗毒素的患者54例,其中男35例,女19例,年龄14~50岁。神  相似文献   

5.
破伤风抗毒素(TAT)是一种免疫马血清,是用破伤风类毒素多次给马注射,待其产生大量抗毒素后,分离血清,再浓缩纯化制成,具有抗原性.  相似文献   

6.
<正>在临床上,破伤风抗毒素属于一种提高破伤风患者免疫的血浆,经过胃酶进行消化后,纯化液体抗毒素球蛋白制剂,有助于预防患者出现破伤风杆菌感染,进行及时治疗~([1])。但这种药物在治疗后会引起患者出现过敏性休克的反应,因此在为患者进行注射前多为其做过敏试验,皮试时呈阴性反应确保临床过敏反应不严重,很多患者在注射30 min内即可出现过敏反应。总的来说迟发性过敏病例不多,但从这些年破伤风患者的治疗数据来看,注射破伤风抗毒素后出现迟发性过  相似文献   

7.
高勃 《中国医药导报》2006,3(30):156-156
破伤风抗毒素是一种免疫马血清,对人体是一种异性蛋白,具有抗原性,注射后容易出现过敏反应,因此用药前应先做过敏试验,我院自2003年以来平均每天做破伤风抗毒素皮试2例,出现严重过敏反应3例,现报道如下:1病例资料例1:赵某,男,42岁,因足部外伤,需注射破伤风抗毒素,按常规做皮试2  相似文献   

8.
随着全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及人们自我防护意识的增强各种意外损伤呈上升趋势,患者受伤后在我院相关科室清创缝合伤口后,都要来我科行破伤风抗毒素注射以预防破伤风的发生。破伤风抗毒素(TAT)是将破伤风类毒素给马注射,使马产生特异性抗体,取其血清精制而成,其可以中和破伤风毒素,临床上用于预防和治疗破伤风杆菌感染。破伤风抗毒素是一种异体蛋白,有抗原性,可刺激机体发生过敏反应,严重者可导致过敏性休克,因此在注射破伤风抗毒素之前常规须行皮肤过敏试验。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使破伤风抗毒素皮试结果的假阳性率增高,脱敏注射方法既繁琐又耗时,同时增加患者的痛苦,还增加了护士的工作量。所以我科对影响破伤风抗毒素皮试结果判断及脱敏注射次数进行了探讨,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破伤风是因破伤风杆菌侵入人体皮肤或黏膜伤口,于缺氧状态下生长并繁殖,进而产生毒素所引起的一种急性特异性感染。该病是一种创伤后诱发的严重感染性疾病,能防但难治,在临床上病死率很高。因此,为创伤患者注射破伤风抗毒素是预防破伤风杆菌感染的常规治疗措施。破伤风抗毒素过敏反应发生率为5%~10%,过敏性休克发生率为0.5~2/10万。2014年我院收治1例创伤患者在肌注破伤风抗毒素后出现过敏性休克反应,在我院尚属首例,经我科医务人员积极抢救后转重症监护病房(ICU)继续治疗,现将其抢救和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破伤风抗毒素(TAT)对于人体是一种异性蛋白,具有抗原性,注射后可引起过敏反应。因为无其他药物可以代替,所以即使皮试阳性也要采用脱敏注射,注射后引起的过敏反应,给护理人员及患者造成极大威胁与烦恼,严重的也可导致患者死亡,这种情况应引起足够的重视。我院急诊科注射室自2009年1月至2011年9月注射破伤风抗毒素人数约2500例,有5例在注射1~5天后发生局部迟发过敏反应。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发生局部迟发过敏反应的5例中男2例,女3例;发生时间≤1d,2例;≤5d,3例,年龄4~62岁。5例外伤后遵医嘱  相似文献   

11.
破伤风抗毒素(TAT)对预防和治疗破伤风起到良好效果.但是,破伤风抗毒素对人体来说是异体蛋白,具有抗原性,给人注射后可能引起过敏反应[1].我院门诊部收治破伤风抗毒素直接脱敏注射后发生过敏反应1例,经积极抗过敏、对症处理后病情平稳.现将其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2.
破伤风抗毒素皮试液含量与皮试结果关系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秀华  梁秀萍  黄艳萍  梁文姬  梁启 《广西医学》2007,29(11):1826-1827
破伤风抗毒素(tetanus antitoxin,TAT)主要是用于外伤病人预防破伤风的一种有效、价廉的药物.该药对人体是异体蛋白,具有抗原性,注射后容易引起过敏反应.  相似文献   

13.
300例破伤风抗毒素皮肤试验临床观察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注射破伤风抗毒素是一种被动免疫法,做为外伤预陟在临床已广泛应用。近年来,我院注射室共接受破伤风抗毒素注射近300人,其中男性210例,女性90例,均为成年人,300例中皮试阴性注射后引起寻麻疹7例,占2.3%;应试阳性230例,占70%,对此,笔者就破伤风抗毒素皮肤试驻者进行了细心观察和原因分析,规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4.
破伤风抗毒素致过敏反应张亦工附属第一医院(730050)中图分类号R517.3注射破伤风抗毒素引起过敏反应临床并不少见,但注射破伤风抗毒素造成迟发性过敏反应确很少见。笔者在此就一例注射破伤风抗毒素引起的迟缓过敏反应和一例因医源性注射不当造成的过敏性休...  相似文献   

15.
作为外科护士,经常会给开放性外伤的患者注射精制破伤风抗毒素,以预防破伤风的发生。经多年的临床实践,我想给此药的生产厂家提个建议:将该药由安瓿制剂改为带胶塞的密封瓶制剂。原因如下:注射破伤风抗毒素前,需先做皮内过敏试验(以下简称皮试)。皮试液配制后,需将余液由安瓿抽至注射器中以防药液受到污染,或采用其他方法防止污染。做完皮试后20分钟,观察结果,如为阴性,则将余液皮下或肌内注射;如为阳性,则采用脱敏注射法。破伤风抗毒素是一种免疫马血清,对人体是一种异性蛋白,具有抗原性,注射后很容易出现过敏反应,因…  相似文献   

16.
王彦飞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1,24(20):2487-2488
<正>破伤风抗毒素(TAT)是马的免疫血清,对人体是一种异种蛋白,具有抗原性,注射后容易出现变态反应。在注射前应做皮试,阳性者需做脱敏注射。2009年10月本院接治1例TAT脱敏后致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经治疗和护理好转  相似文献   

17.
刘涛 《现代医学》2012,40(5):589-590
肢体型破伤风临床少见,易误诊,临床医生接诊时需详细询问病史.预防破伤风的关键在于早期彻底清创,注射破伤风抗毒素;如遇过敏,需脱敏注射破伤风抗毒素或注射人破伤风免疫球蛋白.  相似文献   

18.
破伤风抗毒素注射法探讨概述右江民族医学院附院护理部赵小平(百色533000)破伤风抗毒素(以下简称TAT)是用破伤风类毒素多次给马注射,待其产生大量抗毒素后,采用分离血清,再浓缩纯化而成[1]。由于它是一种异种蛋白,有抗原性,可导致过敏反应。目前已有...  相似文献   

19.
破伤风抗毒素是临床上用以预防及治疗破伤风疾病的一种药物,使用前要做皮肤试验.阴性者,可肌注.阳性者,则要进行脱敏注射,但在脱敏注射过程中,也存在着过敏反应,现将我科脱敏注射破伤风抗毒素引起的过敏反应的抢救及护理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经椎管内注射联合静脉滴注破伤风抗毒素治疗重症破伤风的疗效。方法:选择60例经病史、症状、体格检查,确诊为重症破伤风的患者,随机分为联合治疗组20例,单独静脉注射组20例及单独椎管注射组20例。三组在常规应用甲硝唑、青霉素,营养支持治疗和彻底清创的基础上,联合治疗组静脉滴注破伤风抗毒素和椎管内注射破伤风抗毒素联用,单独静脉注射组采用静脉滴注破伤风抗毒素,单独椎管注射组采用椎管内注射破伤风抗毒素。结果:经椎管内注射及联合静脉滴注破伤风抗毒素后,患者抽搐强度、发作次数、持续时间均有不同程度减轻,抽搐缓解的时间4.5天,完全控制时间9天,均全部治愈。结论:联合注射破伤风抗毒素同单独用应进性对比联合组明显优于单独静脉注射组及单独椎管注射组比(P〈0.05)经椎管内注射联合静脉滴注破伤风抗毒素可快速的清除游离毒素,减轻患者抽搐和痉挛的症状,避免窒息,减少并发症,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