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恶性肿瘤合并血栓栓塞性疾病发病的危险因素,为及早预防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我科38例恶性肿瘤合并血栓栓塞性疾病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选取同期住院无合并血栓性疾病发生的恶性肿瘤患者38例做为对照组。对患者进行既往病史的统计,测定血常规及凝血功能,并对恶性肿瘤并发血栓性疾病发生的危险因素行单、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两组有既往糖尿病史、高血脂病史、冠心病史者发生比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值均低于对照组,血小板计数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恶性肿瘤并发血栓性疾病的发生在并发感染、输血治疗、地塞米松治疗上存在差异(P〈0.05)。并发感染、输血治疗、地塞米松治疗可以作为血栓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并发感染、输血、地塞米松可作为血栓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早期正确评价恶性肿瘤患者合并血栓风险,做好预防是改善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血栓栓塞性疾病实验室诊断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血栓栓塞性疾病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问题。在血栓形成前,血液出现一系列异常现象,即所为血栓前状态(perthrombotic state,PTS)。有关血栓前状态的实验室诊断是当前血液学面临的重大研究课题,虽然有数十种检测项目可供选择,但还没有找到一致公认的牧民性和敏感性均令临床满意的指标。作者指出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on Willebrand factor,vWF),血小板颗粒蛋白-140(GMP  相似文献   

3.
下肢深静脉血栓可引起肺栓塞,需重视其危险因素并早期识别.肝素和华法林在特殊情况下可造成血栓.原因不明的血栓病例需警惕肿瘤.华法林半衰期较长,围手术期需用低分子量肝素来过渡.慢性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纤维蛋白原和血小板计数可正常.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急性肺血栓栓塞的临床特征,并分析此类患者的护理方法。方法选取82例急性肺栓塞患者,对其临床特征进行观察分析,用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41例)接受常规护理,综合组(41例)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结果急性肺栓塞性别比例相近,以70~80岁和60~70岁年龄段构成比最高,恶性肿瘤和创伤导致的急性肺栓塞构成比最高;综合组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前者死亡率稍低于后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肺栓塞多发生于60~80岁年龄段,多有恶性肿瘤和创伤导致,给予综合性护理干预后能够显著减少并发症发生,提升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5.
6.
刘王明 《苏州医学》2005,28(2):55-56
心肌和脑部梗死临床医师已熟知和了解,现就周围血管和少见的血管栓塞性疾病作一专题论述。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血栓性疾病高发,肺血栓栓塞(PTE)已逐渐受到关注,其发病率高,在心血管疾病中仅次于冠心病和高血压;漏诊、误诊率高;同时对PTE的警惕性不高;不经治疗死亡率高。笔者收集我院1996年~2005年4月间共31例PTE住院患者,做回顾性分析,旨在提高临床医师对PTE的认识及早期诊断率。  相似文献   

8.
9.
谢中兰   《中国医学工程》2012,(11):64-65
目的分析肺血栓栓塞的临床特征及误诊。方法对我院从2012年3月-2012年6月共收治的急肺血栓栓塞的60例患者临床的误诊情况等相关的因素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经过分析表明,急性肺血栓栓塞临床的症状不具备典型性,非常容易发生误诊的现象。其主要表现的症状为:呼吸困难、胸痛、咳嗽、咯血以及昏厥,并且在影像学上表现出了多样性的一种特点。结论对于急性肺血栓栓塞的患者,有效准确的进行诊断,对于提升此类患者临床的治愈效果与降低误诊的概率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值得在临床上加以重视。  相似文献   

10.
目的回顾性分析恶性肿瘤患者并发血栓栓塞性疾病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恶性肿瘤并发血栓栓塞患者31例为观察组,同期恶性肿瘤未并发血栓栓塞患者32例为对照组。分析并发血栓栓塞性疾病的危险因素。结果观察组有糖尿病史者占54.8%,高于对照组的28.1%(P〈0.05);观察组有冠心病史者占38.7%,高于对照组的15.6%(P〈0.05);观察组感染发生率25.8%,高于对照组的6.3%(P〈0.05);观察组行地塞米松治疗率29.0%,高于对照组的3.1%(P〈0.05);观察组接受输血率61.3%,高于对照组的21.9%(P〈0.01)。结论恶性肿瘤患者并发血栓栓塞性疾病的危险因素包括糖尿病史、冠心病史、治疗过程中使用地塞米松、接受输血与并发感染等,应针对其危险因素做好血栓栓塞性疾病预防工作。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桥本病并发甲状腺癌的临床发病关系及诊断、治疗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1989-2004年56例桥本病并发甲状腺癌7例资料。结果本组桥本病并发甲状腺癌发病率为12.5%(7/56)。全组出现甲状腺结节的患者均进行了手术治疗,甲状腺癌7例平均随访6.5年无死亡及复发,预后好。结论对于并发甲状腺结节的桥本病应考虑手术治疗。桥本病并发甲状腺癌临床诊断较困难。术前常规测血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ATGA)、抗微粒体抗体(MCA)、甲状腺核素显影、细针穿刺、术中快速冰冻切片,有利于术前、术中确诊及正确的手术方式选择。  相似文献   

12.
桥本氏甲产太腺炎合并甲状腺癌临床下并不少见,由于两者关系及桥本氏甲状腺炎合并甲状腺癌病因不清,故术前诊断存在困难。手术方式与单纯甲状腺癌有所区别。本文报告39例,随讠6例,术后3年复发和其他疾病12例;存活14例。13例术后发生甲状腺功能低下,仅1例未出现明显甲状腺功能低下。  相似文献   

13.
运用放射免疫法测定了88例原发性肺癌患者的血清铁蛋白含量,并结合手术所见、病理情况及其他临床检查进行分析。指出血清铁蛋白的测定可以作为原发性肺癌的诊断参考;对了解病情程度、判断 有否淋巴结转移或远处转移无明显帮助;而对判断预后有一定的临床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应用电化学疗法治疗肺癌8例,临床有效率为75%。电化学治疗肺癌是通过直流电场作用,引起癌灶内一系列的生物化学改变,使其蛋白变性、沉淀、坏死,导致癌细胞破灭。本疗法操作简便,安全有效,对不适于外科手术及化疗、放疗的病例,特别是中晚期肺癌提供了一种新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5.
R6sume0bjectifPourdtudierllefftdetraitementdecancerpulmonairetardi/avecHOlmium:YAGlaser.MdthodesQuatrecasdecancerpulmonairetardifontdtdtrailesavecleHOlmium:YAGdtraverslabroncoscOPie.RJsuItatsTOuslesmaladesontreCuletraitementpalliatifpour3~7lOis.APrdsletraitement,letissutumoraladiminudendimensionetl,obstructionbronchitiquedtaitamdlioree.LessignescliniquesdtaicntbeaucouPamdliords.CoDcIusionLetraitementparlelaserpr4senteunevaleurpratiquedanslecasdecancerpulmonairetardijparcequ'ilpeutam…  相似文献   

16.
Survivin基因是一种独特的凋亡抑制蛋白,在多种恶性肿瘤中高表达,本文就其生物学特性和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表达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吉非替尼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30例接受吉非替尼治疗的NSCLC患者的临床资料,评估其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30例入组患者中,1例达到CR,8例PR,12例SD,9例PD,有效率为30%(9/30),疾病控制率70%(21/30);皮疹发生率为43.3%(13/30),腹泻发生率为16.7%(5/30),均为Ⅰ~Ⅱ.结论 吉非替尼治疗晚期NSCLC有较好的疗效,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特点和应用吉非替尼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09年1月—2013年10月接受治疗的200例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平均分成二组,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10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多西紫衫醇治疗,75mg/m2,静滴;观察组实施吉非替尼治疗,250mg/d,口服。总结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特点并比较二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200例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男女比例近3:1,61%的患者有吸烟史,腺癌和鳞癌患者达174例(87%)。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相比较,治疗有效率为(36%vs12%),控制率为(74%vs 43%),中位生存时间为(7.3vs 3.9)个月,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二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吉非替尼治疗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延长患者的生存期,临床疗效显著,且不良反应轻微,安全性好,是临床治疗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9.
血清癌胚抗原水平测定对肺癌临床诊断意义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实验应用酶联免疫法对107例肺癌患者进行了血清癌胚抗原(SCEA)水平测定,并与健康人,胸部良性疾病和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进行比较。结果表明;SCEA水平测定可作为肺癌诊断的一个辅助指标,有助于胸部疾病中肺癌与良性疾病的鉴别,特别对周围型肺癌与胸部良性病灶的鉴别诊断意义显著。在已确诊的肺癌患者中,SCEA测定对于判定病期、手术切除可能性的估计均有一定意义。SCEA≥15μg/L是病期较晚的一个标志。  相似文献   

20.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厄洛替尼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影响因素和毒副作用。方法:对接受过1个周期以上含铂化疗方案失败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病人,每天口服150mg厄洛替尼直至疾病进展或出现不能耐受的毒副作用,观察疗效、生存时间和不良事件。结果:2008-12~2010-12,共有60例入组,全组60例病人均可以评价疗效,其中CR3例(5%),PR25例(41.7%),SD20例(33.3%),PD12例(20%),RR为46.7%,DCR48例(80%)。中位无进展生存期10.2mo,中位生存期16.3mo,1年生存率66.7%。腺癌病人无进展生存期8.5mo,非腺癌病人为3.2mo,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944,P=0.001);未出现皮疹者中位无进展生存期1.2mo,出现皮疹者8.2mo,出现皮疹者较未出现皮疹者总生存期明显延长(χ2=19.377,P=0.001)。最常见的毒副反应为皮疹(90%)和腹泻(11.7%),多为轻、中度。结论:厄洛替尼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疗效明确,不良反应较轻,耐受性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