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梁进 《山西建筑》2011,37(31):52-53
通过对普通强夯法工艺进一步改良,在饱和粉土、粉质粘土地基上铺垫1.5m厚含水量较低的素土,然后采取主夯+复夯+满夯的方法,对地基土进行加固处理,根据处理效果,饱和土地基通过强夯处理得到改善,提出在大面积饱和土地基中可考虑采用强夯处理的观念。  相似文献   

2.
结合宁波港北仑港四期集装箱码头陆域形成的强夯地基处理,阐述了线形点夯新强夯工艺的施工方法、工艺优缺点以及强夯后地基土载荷试验成果对比等。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豫西山地强夯法处理湿陷性黄土地基的实证研究,得到了夯后地基土物理力学性质随深度的变化关系,夯实厚度与处理厚度的关系,夯后地基沉降量的估算方法等,有利于改进强夯法在处理湿陷性黄土地基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4.
洛阳石化总厂化纤工程4.6万m2地基强夯处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苏冰 《岩土工程学报》2001,23(2):221-226
介绍了采用高能级强夯法处理湿陷性黄土地基的工程实例。从夯后地基检测、基坑验槽和重大构筑物沉降观测等方面分析表明 ,强夯地基加固效果显著 ,地基处理成功 ,揭示了夯后地基土沿深度的强度变化规律 ,并分析了地基在荷载作用下的变形特点。  相似文献   

5.
高能级强夯法在处理湿陷性黄土地基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安刚 《建筑技术》2001,32(3):166-167
高能级强夯一般指每单击夯击能大于6000kN·m强夯 ,用其加固处理大厚度湿陷性黄土地基 ,对提高地基土强度和均匀性 ,消除湿陷性具有明显的效果。施工工艺和参数的选择对强夯效果影响很大。施工中对夯击裂缝和夯击能分配问题应认真处理  相似文献   

6.
郭鑫 《山西建筑》2015,(6):88-90
通过阳泉某工程场地地基处理的工程实例,阐述了强夯法加固大厚度碎石土地基的设计方案,对强夯初步设计参数、地基处理步骤、施工要求、试夯质量检测要求等进行了论述,实践检测效果表明:强夯法分层处理大厚度碎石土地基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7.
强夯加固某仓库地基试验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强夯试验的孔隙水压力,夯抗周围隆起值及地基土物理力学性质的检测分析,说明了该地基经强夯处理后地基土强度增长的机理。  相似文献   

8.
强夯法的发展和推广应用的几点建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根据强夯法处理地基的工程实践,就目前强夯法施工机械、夯锤和脱钩装置的选用、表层土夯实、夯坑内加填料及强夯法的发展和推广应用等问题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9.
一、前言强夯法加固地基是七十年代发展起来的软基加固方法,多用于处理深层地基。对2米左右表面土强夯后一般多松动,而建筑工程处理多数要求在浅层,地基表层侧向约束很小,夯击能过大反而不利。所以我们认为处理建筑物的浅层地基选用小能量连续强夯法比较适宜。从小能量夯击着眼,将强夯法一点多击改为一点一击,多遍跳档改为连续强夯等施工工艺。 1980年年底以来,我院曾对落房土杂土地基、钢渣杂土地基,与较低含水量的素填土地基,均采用小能量连续强夯法进行工程  相似文献   

10.
针对工程建设过程中出现的湿陷性黄土地基问题,文章以现场强夯法为基础,配合夯击过程中变形和夯击后地基土试验检测,得到如下结论:强夯法处理湿陷性黄土地基时,随着重锤夯击能量的逐渐增加,地基土标准贯入度逐渐增大,竖向变形逐渐增大,二者均表现为先快速增大,后缓慢增大,夯锤四周一定范围内土地竖向位移呈现先逐渐减小,后反向增大,最...  相似文献   

11.
基于强夯法处理软弱地基承载力的研究现状,对夯后地基承载力作经验统计回归分析,得出强夯后地基容许承载力是单夯击能和点夯击数的函数。研究结果表明,其不仅仅为单夯击能的函数。强夯处理无黏性土地基时,按照拟静力法,首先计算出强夯拟静力、夯坑深度,然后确定夯后相对密实度。按照前人研究的相对密实度和标准贯入值的经验关系来确定标准贯入值,再依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的规定,按标准贯入击数确定地基承载力标准值,提出其估算公式。工程实例表明,所获得的公式简单且易应用。强夯后地基承载力的估算可为强夯法处理地基的初步设计和处理方案的比选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通过孔隙水压力试验、隆起试验和标准贯入等原位试验评价了强夯的加固粉土的处理效果,获得了强夯法加固该工程的单击夯击能、单点夯击数和每遍夯时间间隔等施工参数,从而有效的指导强夯法处理地基的施工  相似文献   

13.
强夯地基夯沉量的估算是强夯法处理地基设计的重要内容之一,其估算的准确程度直接影响地基处理的工期及造价。本文通过强夯地基夯沉量的理论推导、误差分析及实测资料验证得到湿陷性黄土地区强夯地基夯沉量的估算方法及公式,以供强夯法处理湿陷性黄土地基设计开夯标高时参考使用。  相似文献   

14.
强夯法是反复将夯锤提到高处使其自由落下,给地基以冲击和震动能量,将地基夯实的地基处理方法,它适用于碎石土、砂土、低饱和度的粉土与黏性土,湿陷性黄土、杂填土和素填土地基.通过工程实例,介绍了强夯法施工质量控制措施及注意事项,经检验,强夯法在软弱地基处理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主要针对陕北某高填方机场湿陷性黄土原地基强夯处理开展试验研究,利用场区内三个试验区进行不同夯击能试夯,测定夯沉量及强夯前后地基土的物理力学性质,并结合载荷、SWSA面波等试验结果,评价各击能对湿陷性黄土原地基处理效果,确定相关施工技术参数,以达到较高的处理质量及较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6.
置换强夯复合地基施工技术是用强夯工艺和粗骨料对地基进行反复夯、填,在夯点形成柱体的一种施工方法。粗骨料柱体成为孔隙水压力消散的通道,并与夯间土组成复合地基,其置换作用是提高承载力的主要手段。具有加固效果可靠、易于施工等特点,可处理饱和软土地基。  相似文献   

17.
以淤泥土回填土的软土地基处理为例,采用排水板强夯置换复合工艺进行加固处理。以确定施工参数和施工效果评价为目的开展单点夯试验研究。通过试验过程中过程数据采集、孔隙水压力监测、深层土体水平位移监测的结果分析施工参数,通过对处理场地进行平板静载荷试验监测和夯间土的土工试验、夯墩的重型动力触探试验等结果评价地基处理效果。试验结果证明排水板强夯置换复合工艺在软土地基加固处理中有一定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18.
我国南方沿海地区大面积高填方多采用砂砾质残积黏性土作为回填材料,辅助强夯进行地基处理.天然残积黏性土本身具有孔隙比大、压缩性低、遇水软化和易崩解的特点,而经搬运后用作大面积回填时,其孔隙比更大,压缩性增大,虽经分层碾压,但土层颗粒仍为松散状态.由于南方地区多为晴热干旱和多雨的气候条件,土的饱和度变化较大,造成强夯法地基施工时,极易形成或塌孔或吸锤等施工问题的不断转换,严重影响地基加固效果.为此,在普通强夯法施工工艺加固地基的基础上,提出了在强夯夯坑内回填同类残积土,经二次复夯形成柔性置换夯墩的地基处理方法,并采用多遍点夯之间回填、休止、复夯逐步递进的特定施工工艺流程,解决了此类场地强夯施工困难、处理效果差的问题.工程实践表明,采用该方法进行地基处理,施工方便,消除了塌孔、吸锤等现象;处理后的地基场地均匀,承载力大幅提高,变形小,能有效满足工程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9.
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对填土地基处理的应用范围也逐步扩大,强夯法是处理碎石土、砂土、低饱和度的粉土与粘性土、湿陷性黄土、杂填土和素填土地基的一种经济、简便而行之有效的方法。但目前强夯法在理论上仍很不充分,计算上还是依据一些比较粗糙的假设进行预估,理论上的计算对强夯施工指导意义尚不够。主要还是依靠在强夯施工前,对施工现场有代表性的场地上选取试验区,进行试夯,然后根据试夯后的各项检测数据,或者借鉴类似场地的成功强夯经验来合理选择夯击能、夯击遍数、间隙时间等技术参数。  相似文献   

20.
强夯法处理饱和粉土,粉质粘土地基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用强夯法处理饱和粉土,粉质粘土地基,以及用排水砂井加强夯的方法处理饱和粘土,淤泥质土地基的试验研究结果。提出了处理上述地基时的强夯施工参数。列举了工程应用的实例,及其显著的地基处理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