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介绍孔庄煤矿混合立井井筒与井底车场连接处的施工采用下行分层进行掘进和一次支护施工,二次支护采用上行整体绑扎钢筋浇灌砼的施工方案,并从掘进、放炮、出矸、支护等施工工艺入手介绍了马头门的施工流程,通过施工及最后结果检验,在中等稳定以上岩层中施工马头门选择这种施工方法,快捷、高效。  相似文献   

2.
马头门是立井井筒与井底车场连接部分的巷道,该段巷道断面大、施工工艺复杂,施工时须与井筒同时施工方可确保马头门与井筒的整体连续性。为此,结合某矿山工程实例,详细分析了竖井马头门掘进及支护工艺,为矿山类似工程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深井软岩硐室围岩加固支护实践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赵楼煤矿井底车场埋深大,地质条件复杂.井底车场硐室和巷道施工中,采用扩大断面,预留一定的围岩变形空间;锚网喷一次支护;锚注二次支护的支护方案.马头门、变电所及泵房等重要硐室,增加现浇钢筋混凝土碹,必要时增加锚索.由于加固支护设计科学合理,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马头门是井底车场巷道与立井井筒连接的过渡段,是矿井的咽喉部位,服务年限长。望峰岗矿井二副井马头门埋深近千米,巷道断面大,其稳定性直接关系到矿井的安全、正常生产。采用高密度电阻率法成功地对二副井马头门巷道围岩松动圈进行了全断面测试,为马头门巷道围岩注浆加固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5.
温中义 《建井技术》1999,20(2):19-22
古汉山矿副井井筒与井底车场连接处施工后不久出现严重的失稳现象,难以保证安全及使用。通过对井筒段采取网状槽钢骨架与缝管式砂浆锚杆喷射混凝土、马头门及相连硐室锁口采取矿用工字钢或槽钢骨架树脂砂浆锚杆喷射混凝土联合加固修复,使工程处于稳定状态,从而取得了良好的技术经济效果。  相似文献   

6.
古汉山矿副井与井底车场连接处,施工后不久产生了严重的失稳现象,难以保证安全及使用。通过对井筒段采取网状槽钢骨架与管缝式砂浆锚杆喷射混凝土,马头门及相连硐室锁口,采取矿用工字钢或槽钢骨架树脂砂浆锚杆,喷射混凝土联合加固修复,使工程进入了稳定状态。  相似文献   

7.
淮北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孙疃煤矿回风井井筒与-456 m水平马头门连接处岩层为泥岩和煤,2层煤位于马头门拱部和其顶板上1m位置,普通锚网喷达不到安全要求,故增加锚索和槽钢骨架支护。为了保证井筒和马头门的整体性,必须同时浇筑混凝土。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20个副井井筒与井底连接处破坏实例调查,发现其在设计、施工过程中存在对地质条件掌握不够、结构不合理、设计瑕疵、施工不规范等问题;对其破坏形式进行总结分类,并分析了破坏特点;从地质条件、结构、设计、施工方面探讨了副井井筒与井底车场连接处破坏的原因;研究认为大多数副井井筒与井底连接处的破坏是可以预防和避免的。  相似文献   

9.
伊犁一矿副立井井底马头门底板垂深449.18m。井筒及马头门左右连接段巷道施工完成后,先后出现2次不同程度的破坏,采用高压注浆+高预应力强力锚杆及注浆锚索相结合的方法,对井底马头门附近围岩进行加固;采用钻孔窥视仪观测、注浆检查孔检查、剩余涌水量对比及矿压监测等方法,对加固效果进行综合评价。围岩加固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为新疆地区类似地层矿井建设提供了经验。  相似文献   

10.
深竖井井筒连接硐室群围岩稳定性差,工作面预注浆使其支护结构受力愈加复杂.通过测力锚杆、振弦式混凝土应变计对皮带道平巷预注浆期间马头门支护结构及与马头门相连的井壁进行应力、应变现场监测,获得垂深达1418.1 m的新城金矿新主井深部井巷交错地带支护结构在预注浆条件下的受力、变形发展规律,并对注浆期间支护结构的稳定性进行分析.测力锚杆监测结果显示,深部地层皮带道平巷注浆期间,马头门支护结构受力处在波动状态,与马头门相连的井壁受力可分为3个阶段:稳定阶段、波动阶段和再稳定阶段.应变监测结果显示,支护结构交错连接处在注浆期间呈现拉剪破坏趋势,此位置是注浆期间的"薄弱环节".值得注意的是,注浆使得混凝土支护结构受力不均,局部产生较大的拉应力;马头门支护结构3号测点最大拉应力为4.2 MPa,支护结构交错连接处(4号测点)最大拉应力为8 MPa,建议采用掺入仿钢纤维的C40混凝土以满足注浆期间井壁支护需求.无论是马头门,还是与马头门相连的井壁,都出现了受力"陡增"现象,2个注浆孔同时注浆是井壁受力"陡增"的主要原因.监测分析成果可为类似条件下的井筒支护设计优化提供参考,指导深竖井井筒施工.  相似文献   

11.
松软破碎井筒综合加固技术研究与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潞安屯留矿副井井筒由于所处岩层地质条件差,同时受到附近硐室、大巷施工及围岩变形、破坏的影响,导致井筒破坏严重.采用现场测试、理论分析、数值模拟与井下试验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开展了松软破碎井筒变形破坏机理与加固技术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井筒+400 m水平附近厚层软岩基本处于破碎状态,裂隙非常发育,属于典型的松软破碎节理化软岩;井底车场及硐室群开挖后,在副井井筒附近、马头门顶板以上50 m范围内产生了应力集中现象,是副井变形严重的主要原因;井筒下部马头门及硐室围岩变形与破坏,导致井筒出现较大范围的剪切破坏区;注浆与强力锚杆、锚索联合加固是比较适合松软破碎井筒的加固方式.综合加固技术在现场得到成功应用,保证了井筒的长期稳定.  相似文献   

12.
磁西煤矿1号副立井,井深1 341.6m,净直径8m,井筒马头门埋深超过千米。北侧马头门长17.0m,地应力高,围岩较软,稳定性差,采用以锚网带索喷注作为一次支护,U型钢棚、钢筋混凝土碹+强化底板加固作为二次支护的联合支护方案,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保证了巷道长期稳定。北侧马头门支护施工中,进行了矿压监测,并与数值模拟结果进行对比,对支护技术进行研究,证明了该支护方案的可行性与有效性。  相似文献   

13.
由于井底马头门工程量大、结构复杂、施工较困难,东滩矿井在地质条件较好的前提下,采用锚喷加金属网做临时支护,随井筒自上而下分层连续掘进(每侧3~4m)马头门,而后由下向上利用液压滑模随井筒一起整体连续浇灌混凝土。这种施工方法能充分利用立井施工设备、减少工序转换时间、加快施工速度,且井筒与马头门的整体性好。利用滑模砌筑马头门需解决好防止支承杆弯曲、防止模板产生椭圆变形和马头门部位模板的稳放等问题。这些问题关系着施工速度和施工质量,甚而能影响滑模砌筑马头门的成败。自1981年11月起,相继在东滩北风井、主井、副井和西风井成功地利用滑模砌筑马头门,且工程质量优良。下面仅就其施工中的几个技术问题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14.
山东省莱芜市鲁中矿业集团莱新铁矿2#副井井筒深度832.402 m,马头门及相关硐室施工12层,井筒施工采用立井快速施工工法,12层马头门施工采用锚网喷临时支护掘进完毕后进行整体浇注砼的方法,保证了马头门和井筒砼的整体性,每月井筒一层马头门平均施工50 m,达到了正规循环,实现了硐室施工安全、快速、优质的目标.  相似文献   

15.
总结了辛置煤矿上跑蹄风井马头门巷道变形破坏的主要特征,分析了导致其变形破坏的主要原因,在此基础上,根据巷道围岩加固和支护理论,设计得出了适应于马头门巷道的综合修复治理技术。根据井底连接处的破坏程度、技术特征和巷道岩性结构,确定施工方法:采用锚固、注浆提高岩性强度,短段扩刷,锚网喷、锚索及36#U型钢支护交叉作业,不间断砌碹混合作业的施工方案,实践证明,该技术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兖州市大统矿业有限公司星村煤矿副井井筒与井底车场连接处岩石较软,滑面、裂隙发育,施工时既要保证施工安全,又要保证"连接处"的整体性。由于采用了合理的施工方案和施工设计变更,实现了安全、优质、快速施工。  相似文献   

17.
侯进山 《煤炭工程》2014,46(1):41-43
介绍了马头门分层施工设计方案,从施工顺序、爆破方式、出矸等对马头门分层施工工艺进行了论述,采用了"锚网索喷一次支护+钢筋混凝土二次支护"的组合方式对马头门主体部分进行支护。结果表明,分层施工马头门,既能保证马头门施工安全和质量,又能降低施工难度,提高工效,缩短工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施工方法。  相似文献   

18.
乌兰煤矿副井马头门施工过程中,为使马头门井底车场等避开含水层,采取了先破除老井壁,再施工马头门的方式,实现了安全优质快速施工。  相似文献   

19.
系指在凿井的同时掘进附近的巷道。井筒附近巷道按用途分以下几种:井筒马头门和井底车场;井筒之间的联络道;箕斗装载仓;排水设备峒室和其它巷道。井筒附近巷道掘进速度低(200~240立方米/月)的原因是,在这些巷道内不能使用高效率设备,因为所用装岩机和凿岩机的  相似文献   

20.
<正> 马头门参数的计算,主要是指马头门高度的计算。是井底车场设计中经常遇到的问题。很多作者进行了研究,总结出不少计算方法。 1.作图法:把一条等于该井筒所下放长材料长度L的直线,放在直角座标内,使一端沿纵轴移动,另一端沿横轴移动,当直线由垂直于横轴的位置,移成平行于横轴的位置过程中,始终不与马头门的顶部相撞,则马头门的高度H就能满足下放长材料的要求。这种方法直观、简单、可靠,是在现场实际中常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