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缪立功 《现代医药卫生》2012,28(11):1656-1657
目的 探讨创伤性后颅窝硬膜外血肿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 对创伤性后颅窝硬膜外血肿患者29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9例患者中保守治疗15例,其中恢复良好14例,死亡1例;手术治疗14例,其中恢复良好11例,伤残2例,死亡1例.结论 创伤性后颅窝硬膜外血肿早期症状无特异性,需严密观察及动态CT检查,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可降低死亡率及伤残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急性创伤性颅内血肿诊治经验,分析影响预后的因素,提高其治疗水平。方法统计1990-03~2002-03收治的急性创伤性颅内血肿总数,对其发生率及治疗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CT和手术证实的急性创伤性颅内血肿1082例,其中硬膜外血肿425例(39.3%),硬膜下血肿316例(29.2%),脑内血肿341例(31.5%)。手术治疗721例(66.6%),死亡190例(26.4%);非手术治疗361例(33.4%),死亡11例(3.0%)。全组硬膜下血肿病死率为27.5%(87/316),脑内血肿为20.2%(63/341),硬膜外血肿为10.6%(45/425),总病死率为18.6%(201/1082)。结论急性创伤性颅内血肿的预后与病人年龄、GCS评分、血肿大小及类型、瞳孔改变等相关。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可降低其病死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提高对急性硬膜外血肿的认识及选择最佳的治疗方法。方法总结分析32例急性硬膜外血肿在CT引导下进行锥颅抽吸血肿、尿激酶溶解血肿的临床治疗过程。结果30例锥颅后痊愈,2例经过手术治愈。结论急性期硬膜外血肿(血肿量适中者),采用锥颅、溶解的方法,具有微创、安全、高效的特点,是一种不可多得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张军 《现代医药卫生》2006,22(19):2924-2925
目的:探讨针灸治疗所致的椎管内硬膜外血肿的诊断及治疗措施.方法:对我院2000年3月~2005年1月收治的来自外院针灸治疗所致的7例椎管内硬膜外血肿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7例患者行椎板减压后分别选用相应的的手术方法治疗,术后病理检查均证实为椎管内硬膜外血肿.血肿位于硬膜外腔的侧后方或正后方,其中发生于颈段3例、胸段2例、颈胸交界部1例、胸腰段1例.结论:针灸所致椎管内硬膜外血肿临床罕见,椎管内硬膜外血肿的MRI表现较具特征性,MRI可对其作出正确诊断,并指导手术,手术是治疗椎管内硬膜外血肿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唐勇  孙夕锋  李杰 《现代医药卫生》2011,27(20):3090-3091
目的:探讨骑跨性横窦硬膜外血肿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总结我科32例骑跨性横窦硬膜外血肿的诊疗过程.结果:保守治疗9例,均恢复良好.手术治疗23例(包括中转手术2例),28例痊愈出院,死亡4例,3例死于中枢性呼吸循环衰竭,1例死于肺部感染.结论:及早诊断和正确治疗是降低骑跨性横窦硬膜外血肿病死率和致残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目的采用简单、创伤小的锥颅穿刺术加尿激酶(UK)溶解血肿后引流治疗外伤性硬膜外血肿。方法本组86例外伤性硬膜外血肿经CT定位后,锥颅穿刺血肿并置硅胶引流管,用尿激酶(UK)5万U注入后引流。结果本组额部血肿16例,额颞部27例,颞顶部30例,顶枕部13例,全部痊愈出院。结论该手术方式易于操作、创伤性小、经济方便、并发症少、疗效可靠。适用于硬膜外血肿量较少且无急性颅内压明显增高的外伤性硬膜外血肿治疗,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创伤性急性硬膜下血肿术中、术后并发对侧硬膜外血肿的形成原因及对策。方法对32例颅脑创伤性急性硬膜下血肿患者行开颅血肿清除标准大骨瓣减压术,术中并发对侧硬膜外血肿6例,术后并发对侧硬膜外血肿26例,均行硬膜外血肿侧手术治疗。对所有患者的临床表现、术前术后血浆D-二聚体(D-Dimer,D-D)水平、影像资料及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2例患者术前均有血浆D-D水平异常增高。术后5例死亡,死亡率16%。余27例患者随访6个月行GOS评分,恢复良好及轻度残疾者13例,重残11例,植物生存3例。结论颅骨骨折、术中快速减压为其发生的主要机制,血纤溶功能亢进可能为诱发机制。术前评估,术中、术后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动态CT检查是及早发现此病的主要手段,及时有效的手术及术后治疗能改善患者愈后。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创伤性腹膜后血肿及其合并各类腹部脏器损伤的诊断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46例临床资料,总结致伤原因及诊断治疗方法。结果:本组23例手术治疗,手术率50%,治愈41例,死亡5例。结论:创伤性腹膜后血肿是一种严重而复杂的腹部外伤,多合并腹腔脏器及大血管损伤而使伤情危重多样,死亡率高,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抓住抢救时机是提高治愈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陈昌瑞 《淮海医药》2003,21(4):F004-F004
儿童急性液性硬膜外血肿是一类特殊类型的颅脑损伤 ,其在受伤机制、诊断及治疗等方面都有别于一般的颅脑外伤 ,容易误诊或漏诊 ,提高对这类疾病的认识 ,有较重要的临床意义。近年来 ,笔者采用颅骨钻孔引流治疗儿童急性液性硬膜外血肿 11例 ,取得了满意疗效。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 11例 ,男 7例 ,女 4例 ,年龄 5~ 13岁 ,平均 7.6岁。车祸伤 6例 ,高处坠落伤 3例 ,摔伤 2例 ,一过性昏迷 3例 ,无意识障碍 8例 ;出现肢体瘫痪症状 8例 ,时间为 1~ 3d。 11例均于 2 4~ 72 h内行 CT扫描 ,提示颅内梭形低密度占位病变 ,中线…  相似文献   

10.
创伤性腹膜后血肿4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创伤性腹膜后血肿的临床治疗方法及预后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近年来收治的45例创伤性腹膜后血肿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45例患者中,43例治愈,2例死亡,均为十二指肠及降结肠破裂患者,术后合并多器官功能衰竭致死。结论除对创伤性腹膜后血肿患者进行及时诊断外,还要根据血肿的动态情况和位置,选择恰当的处理方法,以最大限度地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1.
张龙生 《中国当代医药》2011,18(11):172-173
目的:探讨脑外伤硬膜外血肿的临床治疗方法,提高临床治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8年3月~2010年5月收治的58例脑外伤硬膜外血肿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临床治疗方法。结果:本组58例患者最初拟定保守治疗6例,均给予脱水、激素、止血、神经营养、抗感染等治疗,治疗无效急转硬膜外血肿清除术者2例,其余4例均病情稳定得到好转;54例手术患者均给予硬膜外血肿清除术治疗。本组患者最终存活56例,存活率为96.6%,其中恢复良好39例,占67.2%,轻度致残者15例,占25.9%,重度致残者2例,占3.4%。结论:对脑外伤硬膜外血肿患者及时给予硬膜外血肿清除术治疗可降低临床死亡率、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讨论外伤性后颅凹血肿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报告 1990年 1月至 2 0 0 4年 1月收治的外伤性后颅凹血肿 38例 ,对本组病例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硬膜外血肿 2 0例 ,硬膜下血肿 7例 ,脑内血肿 11例 ;手术 31例 ,保守 7例 ,死亡 3例。结论 外伤性硬膜外血肿 ,由于后颅凹的特殊解剖 ,其症状不典型性和多变性 ,要严密观察 ,及时复查 CT,及时诊断 ,及时手术 ,是减少病死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微创穿刺抽吸引流术治疗硬膜外血肿的手术适应证和临床疗效。方法对我院21例硬膜外血肿患者行微创穿刺抽吸引流术治疗,观察治疗效果作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21例血肿清除效果满意,16例术后血肿完全清除,5例仅有少量血(<5 mL)残存,未发生并发症和死亡。结论微创穿刺抽吸引流术治疗硬膜外血肿创伤小,方法简单,血肿清除效果好应该广泛运用到临床治疗中,以便提高硬膜外血肿的治愈率及缩短了临床恢复期,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无骨折性硬膜外血肿的成因和治疗。方法回顾江苏太仓市中医院神经外科4年来不伴颅骨骨折的硬膜外血肿患者24例,对无骨折性硬膜外血肿的成因和治疗方案进行分析探讨,其中手术治疗20例,保守治疗4例。结果24例患者,其中痊愈20例,轻残3例,重残1例,死亡0例。结论无骨折性急性硬膜外血肿易引起临床轻视,强调神志瞳孔的观察及动态CT扫描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创伤性血气胸的诊治。方法 分析1996年3月~2003年6月诊治的血气胸(和/或气、血胸)64例。结果 及时准确作出诊断61例,漏诊3例。伤后2天以内出现血气胸57例,延迟出现者7例。治愈61例,死亡3例。结论 及时准确作出诊断,防止漏诊,加强对延迟性血气胸的认识是诊断过程中的关键。胸腔闭式引流在血气胸中是急救、治疗及进一步治疗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16.
外伤性迟发性颅内血肿的早期诊断及治疗(附52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外伤性迟发性颅内血肿的临床特点、早期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对我科1998年2月-2005年7月收治的52例外伤性迟发性颅内血肿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脑内血肿37例,硬膜外血肿8例,硬膜下血肿7例,98.1%(51例)发生在伤后72h以内,44例手术治疗,死亡9例(17.3%)。结论合理运用动态CT检查,争取早期诊断,积极手术治疗,能有效降低外伤性迟发性颅内血肿的致残率和死亡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延迟性脾破裂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总结我院1999~2008年收治的32例延迟性脾破裂患者中误诊的8例诊断和治疗情况.结果 本组8例均经手术治疗全部治愈出院.结论 详细询问病史,仔细全面查体,结合辅助检查,综合分析判断,可降低误诊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微创清除引流术对外伤性急性硬膜外血肿的治疗效果。方法对采用微创清除引流术治疗外伤性急性硬膜外血肿32例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32例外伤性急性硬膜外血肿经微创清除引流术治疗痊愈。结论掌握好适应证,微创清除引流术治疗外伤性急性硬膜外血肿是简单、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近两年来,我院收治颅内血肿患者130例,其中硬膜外血肿患者41例,占31.5%。由于采取了细致观察,及时处理,护理措施得力而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1 临床资料 41例硬膜外血肿的临床分型为超级型11例,急型30例。治疗方法:2例CT复检有硬膜外血肿而采取保守治疗;6例因术前出血量大,形成脑疝未能及时手术而死亡;33例经手术治疗,其中有5例因合并严重的脑挫裂伤和硬膜外及颅内出血而死亡。本组脑外伤性硬膜外血肿总的死亡率为26%,术后有效率为85%。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小儿急性创伤性颅内血肿的受伤机制、临床特点及综合治疗技术。方法分析应用小儿急性创伤性颅内血肿综合治疗技术治疗29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299例中228例行手术治疗(血肿清除、凹陷骨折整复、浮动骨瓣减压或去骨瓣减压术),71例行保守治疗。治愈275例,其中遗留偏瘫21例,失语5例,死亡24例,病死率8.03%。结论小儿急性创伤性颅内血肿具有以下临床特点:(1)创伤后生命体征变化快,意识障碍明显,易发生休克。(2)易导致脑组织受压及脑疝,病情进展迅速,血脑屏障通透性改变较成人明显,容易发生血管源性脑水肿且较成人严重和广泛。(3)易合并癫痫,癫痫发生率占24.74%。(4)小儿颅骨弹性好,不易发生骨折,如出现硬膜外血肿则系因损伤硬脑膜血管所致。颅内血肿多发生于受力部位,对冲性颅内血肿发生率低,占16.2%。治疗以迅速解除脑组织受压为关键。预后与手术前意识状态、是否合并脑疝及脑挫裂伤程度密切相关。应用小儿急性创伤性颅内血肿综合治疗技术可降低死亡率和致残率,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