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目的通过对细胞膜及线粒体Cx43表达变化的研究,探讨不同浓度庚醇(Heptanol)预处理对大鼠心肌细胞缺氧/复氧损伤作用。方法将SD乳鼠培养的心肌细胞随机分为5组:正常对照组(control组),缺氧/复氧组(AR组),溶酶组(DMSO组),0.1mmol/L庚醇预处理组(0.1HT组),0.5mmol/L庚醇预处理组(0.5HT组),1.0mmol/L庚醇预处理组(1.0HT组),2.0mmol/L庚醇预处理组(2.0HT组)。除Control组外,H/R组,DMSO组以及各浓度heptonal预处理组均进行缺氧/复氧处理。检测Cx43mRNA水平,并提取心肌细胞线粒体蛋白,应用Western blot检测其含量。结果 AR组、0.1HT组和0.5HT组较control组的Cx43mRNA表达水平及线粒体Cx43含量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0 HT组和2.0HT组与AR组相比较,Cx43mRNA表达水平及线粒体Cx43含量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heptanol预处理可以逆转I/R导致的细胞膜及线粒体Cx43的减少,但作用效果与浓度有关。线粒体Cx43可能参与了heptanol预处理的心肌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线粒体Cx43和线粒体ATP敏感性钾通道(mitoKA+TP)在Heptanol保护兔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方法兔80只,建立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随机分5组,每组16只:假手术组(sham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缺血预处理组(IP组)、Heptanol预处理(HT组)和5-羟葵酸加heptanol预处理组(HT+5-HD组)。测定血浆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cTnI)含量以及心肌梗死面积,采用电子显微镜(电镜)观测心肌线粒体结构变化,应用Westernblot检测线粒体Cx43蛋白含量。结果再灌注4h末血浆CK-MB与cTnI活性及心肌梗死面积,IP组和HT组明显低于IR组和HT+5-HD组(P<0.01)。电镜检测线粒体发现,与sham组比较,其他各组均损伤明显(P<0.01);与IR组比较,HT组、IP组(P<0.01)和HT+5-HD组(P<0.05)明显减轻;与HT+5-HD组比较,HT组和IP组损伤明显减轻(P<0.01)。Western blot检测线粒体Cx43蛋白发现,与sham组比较,HT+5-HD组和IR组线粒体Cx43蛋白明显下降(P<0.01);与IR组比较,HT组、IP组(P<0.01)和HT+5-HD组(P<0.05)心肌线粒体Cx43明显升高;与HT+5-HD组比较,HT组和IP组心肌线粒体Cx43升高(P<0.01)。结论线粒体Cx43可能参与Hep-tanol预处理的心肌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mitoKA+TP有关。  相似文献   

3.
李小娟  王海英  喻田 《贵州医药》2012,36(9):771-775
目的 观察乳化异氟醚(emulsified isofurane,EI)对原代培养成年大鼠心肌细胞缺氧/复氧损伤后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 体外培养成年大鼠心肌细胞,建立心肌细胞缺氧/复氧损伤模型,然后将心肌细胞随机分为7组,正常组(N组)、缺氧/复氧组(H/R组)、缺氧后处理组(HPO组)和不同浓度EI后处理组(0.84 mmol/L、1.68 mmol/L和2.52 mmol/L,EI1~EI3组)及脂肪乳组(F组),倒置显微镜观察心肌细胞生长的特性及形态的变化;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缺氧/复氧损伤后心肌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 心肌细胞电镜显示正常组心肌细胞超微结构正常,缺氧/复氧组超微结构损伤严重,HPO组、EI1-EI3均可减轻H/R心肌细胞的损伤,但EI2组与EI1组和EI3组比较减轻更明显;F组无明显效果.结论 缺氧/复氧对原代培养的成年大鼠心肌细胞可以造成明显损伤;EI后处理对原代培养成年大鼠心肌细胞缺氧/复氧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硫酸锌预处理对成年大鼠缺氧/复氧心肌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 分离培养SD成年大鼠心肌细胞,建立心肌细胞缺氧/复氧损伤模型,将细胞随机分为正常组(N组)、缺氧/复氧组(H/R组)、缺氧预处理组(HP组)、硫酸锌(Zn SO4)预处理组(Zn P组),分别进行相应处理,然后用透射电镜对各组心肌细胞超微结构进行观察,并进行线粒体评分。结果 N组、HP组、Zn P组超微结构优于H/R组,且线粒体评分较H/R组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P组、Zn P组超微结构变化相似,且两组线粒体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高于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缺氧/复氧可造成成年大鼠心肌细胞超微结构的损伤,Zn SO4预处理、缺氧预处理均能减轻该损伤,且二者效果相当。  相似文献   

5.
目的以细胞凋亡的线粒体信号通路为着眼点,对附子多糖对缺氧/复氧后心肌细胞的保护机制进行探讨。方法建立乳鼠心肌细胞缺氧/复氧模型,将乳鼠心肌细胞分为正常对照组、缺氧/复氧组、缺氧后适应组和附子多糖组。缺氧/复氧组给予心肌细胞缺氧3 h后复氧6 h;缺氧后适应组在细胞缺氧3 h后,复氧前即给予3个循环的5 min复氧/5 min缺氧,随后复氧6 h;附子多糖组在缺氧3 h后,将心肌细胞换入含附子多糖浓度为10 g.L?1的培养液中常规培养6 h。流式细胞仪测定心肌细胞凋亡率和线粒体膜电位,进行凋亡诱导因子(AIF)的Western blotting分析,检测心肌细胞内SOD活性和MDA含量。结果与缺氧/复氧组相比较,附子多糖后处理可以保护心肌细胞SOD活性,减少MDA的生成,阻止线粒体膜电位的下降,抑制AIF自线粒体向胞浆的释放,减少心肌细胞凋亡率。结论附子多糖后处理对缺氧/复氧后心肌细胞的保护机制与其抗氧化损伤,抑制细胞凋亡的线粒体信号途径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磷脂酰肌醇-3-激酶/Akt (PI3K/Akt)信号途径在二氮嗪抑制缺氧-复氧(H-R)大鼠心肌微血管内皮细胞(MMECs)凋亡中的意义.方法 将培养的SD大鼠MMECs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C组)、缺氧-复氧组(H-R组,缺氧2h复氧2 h)、二氮嗪+缺氧-复氧组(DZ组,二氮嗪100 μmol/L预处理2 h+缺氧2h复氧2 h)、PI3K特异性阻滞剂LY294002+二氮嗪+缺氧-复氧组(LY294002组,LY294002 100 μmol/L预处理2 h+二氮嗪100μmol/L预处理2 h+缺氧2h复氧2 h).Hoechst染色观察凋亡细胞结构,Annexin V-FITC/PI双染法测定细胞凋亡率,RT-PCR和Western blot分别检测Akt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与C组比较,H-R组细胞凋亡率升高,Akt mRNA和蛋白表达增加(P<0.05或P<0.01);与H-R组比较,DZ组细胞凋亡率降低,Akt mRNA和蛋白表达增加(P<0.05或P<0.01);与DZ组比较,LY294002组细胞凋亡率升高,Akt mRNA和蛋白表达减少(P<0.01).结论 H-R损伤引起MMECs凋亡.线粒体三磷酸腺苷敏感性钾通道(mito-KATP)开放后通过PI3K/Akt信号途径能部分抑制该作用.  相似文献   

7.
一氧化氮参与预处理心肌细胞早期保护作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明确一氧化氮 (NO)是否诱导预处理心肌细胞早期保护作用。方法 取体外培养的新生大鼠心肌细胞 ,分为如下各组 :①阴性对照组 (Normal组 ) ;②SNAP(5 0 0 μmol·L-1)预处理组 (NO组 ) ;③缺氧预处理组 (HP组 ) ;④NO合成抑制剂L NAME作用细胞后再行缺氧预处理组 (L NAME +HP组 ) ;⑤L 精氨酸 (L Arg)预处理心肌细胞组(L Arg组 ) ;⑥L NAME与L Arg共同作用于心肌细胞组(L NAME +L Arg组 ) ;⑦缺氧复氧损伤组 (H/R组 )。②~⑥组细胞在给予干预因素后使细胞经历 6h缺氧及 3h复氧 ,阳性对照组不予任何处理直接使其缺氧 6h复氧 3h。分别检测心肌细胞存活率及乳酸脱氢酶 (LDH)活性 ,以判定心肌细胞损伤程度。结果 NO预处理心肌细胞后使其缺氧复氧损伤减轻 ,表现为与单纯缺氧复氧组细胞比较其培养上清LDH活性降低 ,细胞存活率提高 (P <0 0 1) ;缺氧预处理和L Arg预处理细胞均可减轻心肌细胞缺氧复氧损伤 (P<0 0 1) ,但此作用可被NOS抑制剂L NAME所拮抗。结论 内源性及外源性NO均可诱导心肌细胞预处理早期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丙泊酚预处理对大鼠离体心肌缺氧再给氧损伤时心肌细胞凋亡及线粒体细胞色素C释放的影响。方法50只SD大鼠随机分为5组:对照组(C组),DMSO预处理组(D组),25、50、100μmol.L-1丙泊酚预处理组(P1、P2、P3组)。应用Langendorff离体心脏灌注模型,经主动脉用K-H液逆行灌注。各组均缺氧30min,再给氧60min。DMSO组、P1、P2、P3组在缺氧前分别以含DMSO、相应浓度丙泊酚的K-H液灌注10min,再冲洗5min,重复2次。记录平衡灌注末、缺氧前即刻、再给氧30、60min时的心功能指标。再给氧60min时用DNA原位末端缺口标记技术(TUNEL法)测定凋亡细胞,提取心肌线粒体,免疫印迹法测定线粒体和胞质的细胞色素C水平。结果D组与C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与D组相比,P1、P2、P3组再给氧30min、60min时LVEDP降低、LVDP升高(P<0.05),再给氧末心肌细胞凋亡率降低(P<0.05或0.01),心肌线粒体细胞色素C释放减少,胞质细胞色素C的量明显降低(P<0.05或0.01)。结论丙泊酚预处理能够通过抑制心肌线粒体细胞色素C释放到胞质降低心肌细胞凋亡率,减轻心肌缺氧再给氧损伤。  相似文献   

9.
竹叶提取物对缺氧/复氧心肌细胞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竹叶提取物(BLE)对缺氧/复氧心肌细胞的保护作用及其分子机制。方法采用原代培养的新生大鼠心肌细胞建立缺氧/复氧损伤模型,实验分为正常细胞培养组、缺氧/复氧损伤模型组、缺氧/复氧损伤 BLE(10-1,10-2,10-3,10-4,10-5g.L-1)组、缺氧/复氧损伤 X iangdan(2.5×10-3g.L-1)组。检测培养基质乳酸脱氢酶(LDH)的活性,细胞线粒体脱氢酶活性,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SOD),NO的含量,心肌细胞Ca2 和丙二醛(MDA)浓度。结果BLE可显著提高缺氧/复氧心肌细胞SOD的活性及细胞线粒体脱氢酶活性,并能显著抑制LDH的活性、MDA的生成,提高NO的含量,降低Ca2 的含量。结论BLE对缺氧/复氧心肌细胞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
钴原卟啉对H9c2心肌细胞缺氧/复氧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研究钴原卟啉(COPP)预处理在H9c2心肌细胞缺氧/复氧损伤中的作用及分子机制。方法建立H9C2心肌细胞缺氧/复氧模型。在H9c2心肌细胞缺氧/复氧前用COPP预处理,并用锌原卟啉(Znpp),全反视黄酸(ATAR)分别抑制HO-1及Nrf2-ARE。检测细胞上清液中LDH、CK的水平变化;用RT-PCR法分析HO-1mRNA表达水平;Westernblot分析HO-1、Nrf2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缺氧/复氧组比,COPP预处理组中LDH和CK水平均明显降低,而HO-1mRNA水平,蛋白水平及细胞核的Nrf2蛋白水平均明显增加;Znpp的加入阻断了COPP预处理对心肌细胞的保护作用;ATAR的加入抑制了Nrf2在细胞核的聚集,进而抑制了COPP对HO-1的诱导。结论COPP预处理诱导H9c2心肌细胞HO-1过表达,具有抗心肌细胞缺氧/复氧损伤的保护作用;其机制与Nrf2-ARE信号通路相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竹叶提取物(BLE)对缺氧/复氧心肌细胞的保护作用及其分子机制.方法采用原代培养的新生大鼠心肌细胞建立缺氧/复氧损伤模型,实验分为正常细胞培养组、缺氧/复氧损伤模型组、缺氧/复氧损伤+ BLE(10-1, 10-2, 10-3, 10-4, 10-5 g·L-1)组、缺氧/复氧损伤+ Xiangdan(2.5×10-3g·L-1)组.检测培养基质乳酸脱氢酶(LDH)的活性,细胞线粒体脱氢酶活性,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SOD),NO的含量,心肌细胞Ca2+和丙二醛(MDA)浓度.结果 BLE可显著提高缺氧/复氧心肌细胞SOD的活性及细胞线粒体脱氢酶活性,并能显著抑制LDH的活性、MDA的生成,提高NO的含量,降低Ca2+的含量.结论 BLE对缺氧/复氧心肌细胞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阐明干预肥大心肌细胞代谢途径转化防治缺血再灌注所致细胞凋亡的作用及其分子机制。方法应用血管紧张素Ⅱ(0.1mol.L-1)诱导培养小鼠心肌细胞肥大,在三气孵箱中进行缺氧/复氧处理模拟缺血再灌注。缺氧/复氧前,分别给予无药物干预及DCA(1mmol.L-1)、TMZ(5μmol.L-1)、LC(50μmol.L-1)、AA(10μmol.L-1)预处理。葡萄糖和脂肪酸氧化代谢率采用放射性计数法测定。RT-PCR和Western Blot法分别测定细胞色素C和凋亡诱导因子mRNA和蛋白质表达水平。分光光度法测定Caspase-3活性。Hoechst33258染色检测细胞凋亡百分数。结果结果表明,缺氧12h及复氧4h后肥大心肌细胞葡萄糖氧化代谢率均显著降低,而脂肪酸氧化代谢率显著升高,DCA、TMZ、LC均可明显抑制缺氧/复氧后葡萄糖氧化代谢的下降,明显抑制缺氧/复氧后葡萄糖氧化代谢的升高,AA使缺氧/复氧后肥大心肌细胞葡萄糖氧化代谢率的进一步降低和脂肪酸氧化代谢率进一步升高。同时,DCA、TMZ、LC均可明显抑制线粒体细胞色素C和AIF mRNA和蛋白质表达水平,明显抑制细胞色素C和AIF蛋白的核转位,抑制caspase-3活性,而AA作用相反。DCA、TMZ、LC明显抑制缺氧/复氧后肥大心肌细胞凋亡率,而AA作用相反。结论上述结果提示,干预肥大心肌细胞代谢途径通过抑制线粒体凋亡蛋白表达、释放有效防治肥大心肌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蛋白激酶C(PKC)信号通路及心肌缝隙连接蛋白Cx43改变在阿片药物预处理中的作用。方法:原代心肌细胞分离培养。将培养5 d的心肌细胞分成8组。正常对照组(C组)不给予任何处理,建立培养乳鼠心肌细胞缺氧/复氧损伤模型(I/R组),吗啡组(MF组)加入吗啡至终浓度0.3 μmol·L-1,舒芬太尼组(SF组)加入舒芬太尼至终浓度0.000 3 μmol·L-1,PKC激动剂PMA+吗啡组(PMA+MF组)加入PMA至终浓度0.02 μmol·L-1,再进行吗啡预处理;PKC抑制剂Rottlerin+吗啡组(ROT+MF组)加入Rottlerin至终浓度5 μmol·L-1,再进行吗啡预处理;PKC激动剂PMA+舒芬太尼组(PMA+SF组)加入PMA至终浓度0.02 μmol·L-1,再进行舒芬太尼预处理;PKC抑制剂Rottlerin+舒芬太尼组(ROT+SF组)加入Rottlerin至终浓度5 μmol·L-1,再进行舒芬太尼预处理。各组做上述相应处理后取材检测细胞存活率。免疫荧光共聚焦技术检测缝隙连接蛋白Connexin 43(Cx43)的平均光密度(AOD),用Western-blot检测细胞Cx43总蛋白及其磷酸化水平(P-Cx43)的表达量。结果:与C组比较,其余各组心肌细胞存活率、Cx43 AOD值、心肌细胞Cx43总蛋白表达及P-Cx43表达降低(P<0.05);与I/R组比较,MF组、SF组、ROT+MF组、ROT+SF组、PMA+MF组、PMA+SF组心肌细胞存活率、Cx43 AOD值、Cx43总蛋白和P-Cx43表达增高(P<0.05);与MF组比较,ROT+MF组心肌细胞存活率、Cx43 AOD值、Cx43总蛋白及P-Cx43表达降低(P<0.05),SF组心肌细胞存活率、Cx43 AOD值和Cx43总蛋白降低(P<0.05),而P-Cx43表达增高(P<0.05),PMA+MF组心肌细胞存活率、Cx43 AOD值、Cx43总蛋白和P-Cx43表达均增高(P<0.05);ROT+SF组较SF组心肌细胞Cx43 AOD值、Cx43总蛋白和P-Cx43表达低(P<0.05),而PMA+SF组较SF组心肌细胞存活率、心肌细胞Cx43 AOD值、Cx43总蛋白和P-Cx43表达高(P<0.05)。结论:吗啡和舒芬太尼预处理可减轻心肌细胞缺氧/复氧损伤,且吗啡对心肌细胞的保护作用较舒芬太尼强,这种心肌细胞保护作用可能与PKC信号通路的激活有关。  相似文献   

14.
陈玲玲  沈施仁  曹苏 《江苏医药》2012,38(16):1876-1879,1985
目的观察缺氧-复氧(H-R)大鼠心肌微血管内皮细胞(MMECs)NF-κB信号通路中二氮嗪对fractalkine(FKN)表达的作用。方法将培养的大鼠MMECs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C组)、缺氧-复氧组(H-R组,缺氧2h+复氧2h)、二氮嗪+缺氧-复氧组(DZ组,二氮嗪100μmol/L预处理2h+缺氧2h+复氧2h)、NF-κB特异性阻断剂吡咯烷二硫基甲酸盐+二氮嗪+缺氧-复氧组(PDTC组,PDTC 100μmol/L预处理2h+二氮嗪100μmol/L预处理2h+缺氧2h+复氧2h)。Annexin-V-FITC/PI双染法测定细胞凋亡率,MTT法测定细胞活力,RT-PCR法检测FKN mRNA水平。结果与C组比较,H-R组细胞凋亡率升高,增殖率降低,FKN mRNA表达增强(P<0.01);与H-R组比较,DZ组细胞凋亡率降低,增殖率升高,FKN mRNA表达降低(P<0.01);与DZ组比较,PDTC组细胞凋亡率升高,增殖率降低,FKN mRNA表达增强(P<0.01)。结论线粒体ATP敏感性钾通道开放通过NF-κB信号抑制MMECs的H-R损伤和FKN表达。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Ca2+/PKC通路在大鼠心肌细胞缺氧复氧状态下参与Egr-1高表达。方法:取生长5~6 d的大鼠心肌细胞分为对照(Control)组、缺氧复氧(H/R)组、溶剂(DMSO)组、EGTA组、维拉帕米(VER)组、H7组和BIM组。各组心肌细胞制作H/R模型。RT-PCR法检测培养心肌细胞中Egr-1 mRNA的表达水平。Western-blot法检测培养心肌细胞中Egr-1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与Control组相比,H/R组及DMSO组心肌细胞Egr-1 mRNA的表达水平明显增高(P<0.05);与H/R组相比,VER组、EGTA组、H7组、BIM组Egr-1 mRNA的表达明显下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Control组相比,H/R组及DMSO组心肌细胞Egr-1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增高(P<0.05);与H/R组相比,VER组、EGTA组、H7组、BIM组Egr-1蛋白的表达明显下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大鼠心肌细胞缺氧复氧状态下,Ca2+/PKC信号通路参与介导了Egr-1的高表达。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利多卡因(lidocaine)对人体中性粒细胞(PMN)NF-kB的激活和PMN凋亡的影响.方法:将分离的人体PMN分为以下几个给药组:生理盐水对照组;TNF-α组(200 ng/L);TNF-α+lidocaine组(1.0 mmol/L);TNF-α+lidocaine组(2.0 mmol/L);TNF-α +lidocaine组(4.0 mmol/L)共同孵育3 h,用免疫蛋白印迹法观察利多卡因对NF-kB mRNA及其抑制因子(I-kB)mRNA表达,PCR法观察对蛋白含量的影响,以及流式细胞仪方法观察孵育12、24 h后对PMN凋亡的影响.结果:利多卡因组NF-kB mRNA表达显著降低,而I-kB mRNA表达显著增加;并且利多卡因2.0 mmol/L组和4.0 mmol/L组显著优于1.0 mmol/L组(P<0.05),而2.0 mmol/L组和4.0 mmol/L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利多卡因在12、24 h(P<0.05)都可以显著抑制TNF-α诱导的PMN凋亡,而4.0 mmol/L组显著优于1.0 mmol/L组抗凋亡效果(P<0.05).结论:利多卡因1.0、2.0、4.0 mmol/L都可以显著下调TNF-α诱导的PMN p65 mRNA的表达,并且在12、24 h可以部分逆转TNF-α诱导的PMN凋亡.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治疗性浅低温(34℃)对大鼠缺血再灌注(I/R)心肌细胞mTOR表达及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将体外培养的大鼠心肌细胞随机分为3组:常温组(H/R组)、治疗性浅低温34℃组(MTH组)、雷帕霉素+治疗性浅低温组(RP+MTH组).分别采用缺氧/复氧实验模拟心肌细胞I/R损伤.H/R组:37℃缺氧30min,再复氧120min.MTH组:37℃缺氧30min,再34℃复氧120min.MTH+RP组:37℃缺氧30min,再34℃复氧120min,同时于复氧初始时加入雷帕霉素0.1mmol/L.通过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方法检测p-mTOR、t-mTOR、Bcl-2与Bax的表达;流式细胞仪检测心肌细胞凋亡率.结果 I/R损伤后,与H/R组、MTH+RP组比较,MTH组p-mTOR表达明显增加、Bcl-2表达明显增加、Bax表达明显降低、心肌细胞凋亡指数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H/R组比较,MTH+RP组p-mTOR表达、Bcl-2与Bax表达、心肌细胞凋亡指数均无明显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治疗性浅低温(34℃)处理I/R心肌细胞能增加心肌细胞p-mTOR和Bcl-2的表达,降低Bax的表达,显著降低心肌细胞凋亡率.雷帕霉素能削弱或抵消治疗性浅低温的心肌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雷帕霉素抑制mTOR的激活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吡那地尔(Pinacidil)预处理对缺氧/复氧后成年大鼠心肌细胞内Ca2+浓度([Ca2+]i)的影响,以探讨吡那地尔在缺氧/复氧中抑制钙超载作用的机制。方法通过Langen-dorff离体心脏灌注装置,用Ⅱ型胶原酶对心脏逆行灌注,进行成年大鼠心肌细胞的分离与培养,建立心肌细胞缺氧/复氧模型。实验分组及处理:(1)正常组(NOR组):细胞正常培养;(2)缺氧/复氧组(CON组):细胞在95%N2+5%CO2培养箱中缺氧45 min,复氧1 h;(3)吡那地尔组(Pina组):先加入吡那地尔(30μmol/L)预处理15 min,再缺氧45 min,复氧1h;(4)格列苯脲拮抗Pina组(Gi+Pina组):先用格列苯脲(50μmol/L)处理5 min后,余处理同Pina组。通过Fluo-3/AM荧光指示剂负载,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心肌细胞Ca2+浓度变化。结果 NOR组心肌细胞内钙离子荧光强度值较低;细胞缺氧45 min,复氧1 h后其荧光强度值与NOR组相比显著增高(P<0.01);而Pina组细胞内荧光强度值较CON组及Gi+Pina组低(P<0.01)。结论心肌细胞缺氧/复氧后...  相似文献   

19.
丹酚酸B镁盐对缺氧复氧内皮细胞内钙和一氧化氮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目的:研究丹酚酸B镁盐对缺氧复氧引起的内皮细胞内钙升高和一氧化氮释放增加的影响.方法:培养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ECV304)暴露在95% N_2 5%CO_2条件下缺氧30分钟,后在含5%CO_2的空气中复氧30分钟.内皮细胞的损伤用染料排除实验、SOD的活性和MDA的生成来评价.胞内游离钙浓度用钙荧光探针Fura 2-AM测定.一氧化氮含量用一氧化氮试剂盒测定.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mRNA和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mRNA的表达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检测.结果:缺氧复氧引起内皮细胞的活力由正常条件下(93.1±1.2)%降至(88±3)%(P<0.01),SOD的活性也由(0.24±0.07)kNU/L下降到(0.18±0.03)kNU/L(P>0.05),但其使内皮细胞MDA的生成由(1.12±0.06)mmol/L增至(3.78±0.03)mmol/L(P<0.01).丹酚酸B镁盐2.5,5,10 mg/L能明显降低缺氧复氧引起的内皮细胞MDA生成量的增加,并且显著提高细胞活力和SOD的活性.同时,缺氧复氧还增加内皮细胞的胞内游离钙浓度(F_(340)/F_(380)由 1.65±0.16增至 1.89±0.28)和一氧化氮释放[由(7.5±1.3)μmol/L增至(16±5)μmol/L],并上调其eNOS mRNA的表达,但降低iNOS mRNA的表达(P<0.05).但在无钙的条件下,缺氧复氧对内皮细胞的胞内游离钙浓度、一氧化氮含量、eNOSnRNA和iNOS mRNA表达  相似文献   

20.
目的考察双参通冠方(SSTG)药物血清对缺氧/复氧心肌细胞Ca2+-CaM-CaMPKⅡ信号系统的影响。方法培养心肌细胞,建立缺糖缺氧/复氧损伤模型。运用血清药理学方法研究SSTG药物血清对缺糖缺氧/复氧损伤心肌的作用。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定心肌细胞胞质[Ca2+]i,RT-PCR法测定CaM、CaMPKⅡδmRNA表达。结果正常心肌细胞[Ca2+]i、CaM、CaMPKⅡδmRNA表达很低。缺氧/复氧后[Ca2+]i较正常组增高,CaM、CaMPKⅡδmRNA表达增高(P<0.05),SSTG提取物大鼠灌胃剂量为22.5、45、90 mg.kg-1所取得的药物血清(体积分数为0.1)处理组[Ca2+]i降低,CaM、CaMPKⅡδmRNA表达降低,与空白血清处理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缺氧/复氧损伤可导致心肌细胞Ca2+超载,CaM、CaMPKⅡδmRNA表达增高;SSTG药物血清可对抗心肌细胞Ca2+超载,抑制其胞内受体CaM及Ca2+/CaM依赖性蛋白激酶CaMPKⅡδ的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