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小儿热性惊厥血清钠浓度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清忠  张慧琴 《临床医药实践》2011,20(8):590-591,598
目的:通过对热性惊厥患儿血清钠浓度的监测,探讨热性惊厥患儿惊厥再发生率与血清钠浓度的关系,从而预测和防治热性惊厥的再次发生。方法:选取84例热性惊厥患儿作为观察组(惊厥1次组59例,惊厥2次组25例)及同期年龄相当、发热、无惊厥的患儿50例作为对照组。两组均于静脉输液前取静脉血测血清钠浓度(观察组于惊厥后3~5h内、对照组于发热后3~5h内)。结果:对照组平均血清钠浓度(135.60±0.24)mmol/L,观察组平均血清钠浓度(126.70±0.33)mmol/L(P<0.01),25例惊厥≥2次组,平均血清钠浓度(123.80±0.35)mmol/L,低于1次组(128.50±0.35)mmol/L(P<0.05)。结论:热性惊厥患儿血清钠浓度有所降低,血清钠浓度越低,惊厥的再发率越高,惊厥的再发率与血清钠浓度降低的幅度有关。  相似文献   

2.
地芬尼多超剂量致小儿中毒及救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女,3岁,因全身肌肉震颤伴惊厥1h,于2000年3月15日来校医院就诊.据其家属代诉:患儿于发病前自行误服地芬尼多(diphenidol,眩晕停)糖衣片27片,每片25mg.  相似文献   

3.
朱蓓  李碧莹  陈莹 《中国药业》2011,20(20):71-71
目的 观察安宫牛黄丸预防小儿热性惊厥的疗效.方法 选取25例具有热性惊厥复发倾向的患儿,在发热病(如感冒)开始时即在家或医院使用安宫牛黄丸,6月~1岁每次1/6丸,1~3岁每次1/4丸,4~6岁每次1/2丸口服,每天1次,连服2~3 d;如同一患儿再次出现发热病时,则改用地西泮1 mg/(kg·d),分3次口服,连服2~3 d.如此轮流执行.结果 服用安宫牛黄丸预防的25例患儿共发生296例次发热,其中发生7例次惊厥,惊厥持续时间为(3.91±1.14)min;而服用地西泮预防的288例次发热中共有17例次发生惊厥,惊厥持续时间为(6.74±2.25)min.两者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 安宫牛黄预防小儿热性惊厥疗效好于地西泮.  相似文献   

4.
氟哌啶醇口服致抽搐发作及心肌损害一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患儿女性,4(10/12)岁,于1997年10月6日因“情感交叉擦腿综合征”用“氟哌啶醇”口服治疗.剂量1mg/次,1日两次,连续服用3次(总量3mg),次日下午患儿无明显诱因出现突发性抽搐2次,表现双眼凝视、牙关紧闭、颈强、四肢强直、抽动伴颜面青紫,无吐沫及面肌抽动,无大、小便失禁,持续约2~3分钟后缓解.患儿入院前2天于我院行头颅CT及EEG检查,报告无异常.患儿系第3胎、第3产、孕40周、顺产,无产伤及产时窒息史,既往体质良好、无抽搐史,否认有家族性类似病史及外伤史,无传染病接触史,父母身体健康.入院体检:T36.8℃,HR120次/分,R28次/分,Bp16/11Kpa,精神欠佳、神志恍  相似文献   

5.
<正>患儿,女,3岁,主因“间断头痛20余天,加重伴呕吐4天,抽搐1次”于2020年4月28日收住于兰州大学第二医院小儿神经科。患儿入院前20余天无明显诱因出现间断头痛,每天发作1次,家属未重视,当地予以感冒药物口服。入院前4天患儿头痛加重,伴喷射性呕吐,3~4次/天,烦躁,说话减少,遂于当地县医院住院,行头颅CT未见明显异常,脑脊液检查蛋白1.08g/L、葡萄糖小于1.1mmol/L、氯104mmol/L、脑脊液白细胞57×106/L、单个核细胞95%,予以甘露醇、头孢等治疗,无好转,遂来我院。途中抽搐1次,表现为意识丧失、肢体僵硬、  相似文献   

6.
Reye氏综合征是一种伴有全小叶微泡脂肪肝为特征的急性脑病,现将我院收治的1例报道如下。病历摘要患儿,男,4岁。患儿入院前5小时无诱因突然高烧、惊厥,呼之不应,四肢阵发性抽搐不止,意识丧失,遂于1980年7月15日急诊入院。3个月前曾有类似发病1次,治疗好转出院。胞姐5岁时因“抽  相似文献   

7.
病例报告患儿,女,2岁。病志号15185。患儿于1986年12月2日晨3时许以低热2天突然高热1天,抽搐持续约1小时第1次入我院诊治。患儿为第1胎、第1产、足月顺产,出生时无窒息史。既往有热惊厥史。否认家族有高热惊厥、癫痫病史。按期做预防接种。体检:体温38.7℃,脉搏180次/min、呼吸24次/min,意识不清。全身皮肤、粘膜无出血点及皮疹。浅表淋巴结不肿大。入院时  相似文献   

8.
我们对 1999~ 2 0 0 1年收治的高热惊厥患儿进行了电解质的临床观察 ,其中 2 3例合并低钠血症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 1 资料  2 3例高热惊厥患儿均系我科 1999~ 2 0 0 1年收住院患儿 ,按全国“关于高热惊厥诊断和治疗的建议”为诊断标准。其中男性 14例 ,女性 9例 ;3岁以下 18例 ,3~ 6岁 5例 ;原发病 :上呼吸道感染 14例 ,支气管肺炎 6例 ,肠道感染 3例。既往有高热惊厥史的 4例 ,发病后惊厥 1次者 13例 ,惊厥 2次的 10例 ;持续时间 <5min的 10例 ,<10min的 11例 ,>10min的 2例。惊厥呈全身性抽搐伴有意识丧失 ,发作后…  相似文献   

9.
<正>患儿,男,14个月,因腹泻、呕吐、发热20天,抽搐1次,视物不清17天,于2005年3月25日门诊以"病毒性脑炎"收入院(17天前曾在吉大一院诊治),行腰穿及核磁检查后诊断为"病毒  相似文献   

10.
患者女,3岁,1991.9.7因惊厥昏迷5小时入院。患儿于入院前一日感冒,流清涕,但无发热,咳嗽,腹泻,皮疹等症状,未经治疗,晚23:00时睡眠后出现恶心,非喷射状呕吐两次,继之出现阵发性惊厥,每次发作头向后仰,四肢强直,抽搐下止,数分钟后自行缓解,连续发作4—5次后进入昏迷。查体:体温37℃,浅昏迷,呼吸平稳,26次/分,  相似文献   

11.
<正> 患儿,男,5岁,因持续惊厥2小时于1994年2月16日19点急症入院。2小时前患儿不明原因突然出现惊厥,表现双目凝视、口角抽动、四肢强直、呼之不应。当时体温不高,无呕吐及腹泻。持续惊厥2小时未经任何治疗,即来我院,以惊厥原因待查收入院。患儿以往健康,无头痛史,无颅脑外伤及手术史,无惊厥发作史。入院后立即静注安定8mg,惊厥停止。查体:T37.8℃,P90次/分,R23次/分,呈浅昏迷状态,全身皮肤粘膜未见出血点,双侧瞳孔等大  相似文献   

12.
百白破疫苗加强注射后致高热惊厥1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 临床资料患儿女,1岁9个月。因发烧一日、伴惊厥1次就诊。患儿于1999年10月22日在我院防疫科加强注射(第四针)百白破三联疫苗(卫生部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生产,批号980504.4)注射0.5ml后4小时开始中等度发热,夜间高热达40℃,次日上午10时突然四肢抽搐、意识丧失、面色青紫、眼往上翻、牙关紧闭,角弓反张持续约1~2分钟。无口吐白沫,无大小便失禁,急诊测体温40℃,给于安定3mg肌注,酒精擦浴降温后收入院。此次预防注射前无任何病态,既往无癫痫、抽搐病史。三联疫苗前三针注射时间分别为4月龄、5月龄、7月龄,所用制剂与第四针同生产单位、同剂…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小儿高热惊厥临床诊治体会及预防措施。方法观察80例高热惊厥患儿的临床表现,采取积极急救措施:保持呼吸道通畅;控制惊厥;吸氧;避免刺激;降温;控制感染;防止脑水肿等。结果 80例高热惊厥反作持续时间为25s-14min,平均(4.23±2.45)min,均好转出院,3例患儿出现轻微舌咬伤,1例出现误吸。随访13个月-5年,平均(19.58±9.90)个月,高热惊厥复发4例5.00%(4/80)。结论小儿高热惊厥大多数预后良好,严重者则易引起运动障碍、癫痫及智力低下等不良后果,控制体温是防止反复抽搐及并发症的重要措施,通过做好高热惊厥患儿家长的健康教育,预防性使用抗抽搐药以减少高热惊厥再发。  相似文献   

14.
1 病历简介 患者修某,女,11岁。1998年9月25日因突然昏迷、抽搐10分钟急诊入院。患者4天前有上感病史,曾服感冒通,热退症减。10分钟前患儿上课时突然昏倒不省人事、四肢抽搐,牙关紧闭,小便失禁而急来我院。给予吸氧、地西泮(安定)8 mg肌注、20%甘露醇150 ml加压静滴、地塞米松5 mg静推后转入病房。查体:T 39℃,P 108次/分,R 25次/分,BP 13/7 kPa(1 kPa=7.5mmHg)。呈深昏迷状态,频繁发作抽搐,牙关紧闭,口唇发绀,两  相似文献   

15.
氯胺酮麻醉致小儿惊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儿男,8岁,体重16Kg。术前诊断“左股骨骨折内固定术后骨性愈合2年”,于2005年2月21日入院,拟在氯胺酮基础麻醉 硬膜外阻滞下行内固定取出术。术前30min常规肌注阿托品0.25mg,苯巴比妥50mg。入手术室后给予氯胺酮100mg肌注,呼吸、心电监护,鼻导管吸氧。待睫毛反射消失后将患儿头低抱膝右侧卧,准备行硬膜外阻滞麻醉。约1min时,患儿出现全身抽搐,牙关紧闭,SPO299%,HR147次/min,立即将患儿平卧,面罩辅助呼吸,约30s抽搐消失。开通液路,观察5min无异常,再次将患儿头低抱膝右侧卧,拟行硬膜外穿刺,患儿再次出现全身抽搐且较前剧烈,HR150次/min…  相似文献   

16.
患儿女,5个月。以发热4天,抽搐2次为主诉于1987年8月25日入院。体检:T40℃。昏迷状态。前囟饱满。颈软,双肺闻及干罗音。腹软,肝脾未触及,腹壁反射消失。实验室检查:Hb 80g/L,WBC14.6×10~9/L,N0.75,L0.25。脑脊液检查:白细胞数250×10~6/L。多核0.90,单核0.10。拟诊化脓性脑膜炎。入院后给予氯霉素、青霉素、氨苄青霉素抗感染,输液、退热、镇静、降颅压及皮质激素等治疗,惊厥停止,体温下降,一般情况改善。10天后,又出现呕吐、发热、前囟饱满、惊厥  相似文献   

17.
赵美丽 《现代医药卫生》2005,21(17):2305-2306
力蒙新与氯胺酮联合用于小儿全身麻醉,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不良反应明显减少、减轻。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不需气管插管手术的患儿5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5例,年龄3~6岁,体重13~19kg;实验组25例,年龄3~6岁,体重13~20kg。两组在性别、年龄、体重等方面差异无显著性。1.2麻醉方法:麻醉前30分钟肌肉注射阿托品0.015mg/kg,进入手术室前肌肉注射氯胺酮5mg/kg,待患儿入睡后迅速开放静脉通道。(1)对照组:根据麻醉深浅,间断静脉注射氯胺酮1~2mg/kg。(2)实验组:氯胺酮给予术中维持量,同时加用0.1%力蒙表1单用氯胺酮对呼吸、循环的影…  相似文献   

18.
1 临床资料 患儿,男,12岁.因"间断性抽搐约2.5 a"于2010年1月22日就诊.患儿为足月,正常产,第1胎,第1产,出生后无窒息.2007年9月第一次发作,在凌晨3:00~4:00,表现为全身强直阵挛发作,面色发青,持续4~5 min.2008年5月又发作一次,给予丙戊酸钠缓释片早250 mg,晚500 mg,后逐渐减量,改为每晚500 mg口服.  相似文献   

19.
1病例资料患儿,男,3岁3个月,因"发热4 d"于2019年5月8日入院治疗。患儿2019年5月4日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最高体温41.5℃,不伴抽搐、腹泻,无皮疹、关节肿痛、咳嗽、喘息、鼻衄、呕血、黑便等症状,予口服布洛芬混悬剂4 mL,体温可降至正常,每日给药4~5次。5月5日患儿静脉滴注美洛西林钠/舒巴坦钠治疗3 d,患儿发热间隔时间较前延长,但因仍有发热入院治疗。患儿既往无药物过敏史和不良反应史。入院诊断为化脓性扁桃体炎。  相似文献   

20.
患儿、男、10个月。因腹泻3日达20余次,并呕吐、发热,在某私人诊所诊治无效,继出现抽搐、发绀、昏迷,于1990年9月28日入院。检查:T35℃、P152次/分、WBC6.8×10~(?)/L、N 0.38、L 0.59、M 0.03。水样便,连续三次培养均分离出纯木糖氧化无色杆菌。诊断:小儿腹泻并重度脱水酸中毒;中毒性休克。经纠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