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胸腺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目的 分析胸腺瘤的临床病理特点,探讨有关外科治疗及预后相关因素。方法 将159 例胸腺瘤临床资料输入计算机,采用Cox 模型进行预后多因素分析,并运用寿命表法计算生存率,以生存率、复发转移率为指标,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 (1) 本组3,5 ,10 年生存率分别为78.9 % 、63.7 % 和46.3 % 。姑息切除后加放射治疗,患者3 年生存率为100% 。(2) 发病年龄、肿瘤部位和X线密度在鉴别诊断中起重要作用。(3) 上皮细胞为主型晚期病例数较其他组织学类型多( P< 0.01) 。(4) 肿瘤包膜未受侵但不完整或无包膜组预后较Ⅰ期差( P< 0.05) 。(5) 经多因素分析,手术方式( OR=2 .10) 、临床病理分期( OR= 1.73)为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术后肌无力危象是导致手术死亡的首要因素。性别、症状及组织学分类对预后影响不大。(6) 术后各期均有可能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病期越晚复发转移率越高。结论 外科治疗应争取根治性切除肿瘤,以减少复发。姑息切除加术后放疗有助于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贲门腺癌淋巴结转移(LNM)规律及分站标准。方法依据预后、转移率及转移度指标,对736例经手术切除,术后生存≥3个月的贲门腺癌患者的LNM资料,进行COX模型多因素分析。结果(1)最重要预后因素为:转移度、胃左动脉旁LNM、胃小弯旁LNM和贲门旁LNM;(2)无LNM组预后较好(P<0.001);(3)LNM有一相对固定的途径,单一部位LNM组与多部位LNM组间转移率和转移度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4)按胃左动脉旁、胃小弯旁及贲门旁不同LNM情况分组,第1组(单一贲门旁LNM和单一胃小弯旁LNM),第2组(单一胃左动脉旁LNM,贲门及胃小弯旁同时LNM),及第3组(与胃左动脉旁有关的多部位LNM)间转移度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1)LNM以肿瘤为中心,由近及远,由单一部位、单个淋巴结到多部位、多个淋巴结扩散转移。(2)依转移度的不同建议将以上3组分别归为第1,2,3站。  相似文献   

3.
放射治疗192例非小细胞肺癌的预后因子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傅小龙  傅深 《肿瘤》1997,17(2):70-73
对192例非小细胞肺癌(NSCLC)接受以放射治疗为主的非手术根治性治疗后,研究有影响的预后因子。方法采用单因素分析和COX多因素模型分析。结果病期早者,鳞癌患者,采用非常规分割放疗者,放疗结束时即期疗效好者,其生存预后好。在各分组中,一、二年生存率为:鳞癌患者80.3%,43.6%,非鳞癌患者62.4%,32.1%(P=0.005);Ⅰ+Ⅱ期82.4%,64.2%,Ⅲa78.2%,42.9%,Ⅲb63.8%,26.8%(P=0.003);常规放疗69.3%,29.0%,超分割76.4%,41.4%,加速超分割78.2%,54.0%(P=0.011);即期疗效完缓解者81.1%,57.4%,部分缓解者80.1%,42.2%,无变化或进展者52.5%,18.3%(P<0.001)。结论病理类型,病期,放射治疗方法,放疗结束时即期疗效为独立的预后因子。  相似文献   

4.
纵隔淋巴结转移肺癌外科治疗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87年1月~1993年12月,作者施行肺癌手术426例,术后病理证实纵隔淋巴结转移(N2)肺癌159例,其中中心型肺癌81例,周围型肺癌78例。行根治性手术135例,姑息性手术24例。术后随访:1年生存率71.1%,3年生存率29.0%,5年生存率21.7%。资料表明,影响N2肺癌手术效果的主要因素有细胞类型、转移淋巴结数量和部位以及手术根治程度。除T4肿瘤外,肺癌T分级对手术预后不构成主要影响。为达到根治目的和正确判定预后,术中应当广泛清除肺门和纵隔淋巴结  相似文献   

5.
肝癌预后变迁及提高疗效途径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作者报告近30年来肝癌预后的变迁及分析提高疗效的因素。总结2388例病理证实为原发性肝癌资料,其中小肝癌(≤5cm)569例,占23.8%。手术切除1650例,占69.1%;局部切除占72.8%(1202/1650)。术后2年内每隔2~3个月、以后每隔6个月复查1次。对部分手术不能切除的大肝癌,采用缩小治疗后二期切除。5年生存率1958~1970年(178例)为4.8%,1971~1982年(582例)为11.2%,1983~1994年(1628例)为45.7%。肝癌切除术后肝内复发再切除147例,大肝癌缩小后二期切除71例。本结果表明,近年肝癌预后有了显著改观,提高疗效因素大致是:(1)早期发现、早期根治性切除,(2)局部切除代替肝叶切除,(3)早期发现肝癌复发并作再切除,(4)对不能切除肝癌行缩小后二期切除。  相似文献   

6.
目的:基于 SEER数据库探讨不同治疗模式对局部早期下咽鳞状细胞癌(hypopharyngealsquamouscellcar cinoma,HPSCC)患者(T1/2N+)生存的影响,构建并验证列线图模型。方法:提取 SEER数据库中 2004~2015年确诊 的伴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局部早期 HPSCC(T1/2N+)患者 1168例,采用单因素、多因素 Cox风险回归分析的方法获取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并构建列线图模型,用于预测 HPSCC患者 2年、3年及5年的总体生存率(overallsur vival,OS)和肿瘤特异性生存率(cancer specificsurvival,CSS)。采用一致性指数(C index)、ROC曲线及校准图检验预 测模型的预测效能。利用 Kaplan Meier和 Log rank检验分析不同治疗模式对预后的影响。结果:患者3年和5年 OS 率分别为 51.4%、41.5%,3年和 5年 CSS率分别为 60.3%、53.8%。多因素 Cox风险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年龄、T分 期、N分期、是否手术、是否放疗及是否化疗是影响局部早期 HPSCC患者(T1/2N+)OS及 CSS的独立危险因素。OS 的 C index为 0.618,其 2、3、5年 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 0.656、0.639、0.615;CSS的 C index为 0.629,其 2、3、5年 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 0.657、0.635、0.623,表明预测模型具有一定准确度,预测结果可信。Kaplan Meier生存分析 结果显示,手术联合放化疗患者的 OS和 CSS均优于单纯放疗患者(P<0.01)。亚组分析发现手术能明显改善 T1分 期肿瘤患者的 OS(P=0.046),且N1及N2分期的患者的化疗与更好的 OS及 CSS相关(P<0.01)。结论:本研究建 立的伴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局部早期(T1/2N+)HPSCC列线图可以用于预测患者生存率,手术联合放化疗的治疗模式可明显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7.
局部复发性软组织肉瘤的疗效及预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Wang Y  Liu S  Mo S 《中华肿瘤杂志》1997,19(3):231-234
目的评价局部复发性软组织肉瘤的治疗效果并探讨其预后因素。方法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方法,对96例局部复发性软组织肉瘤的临床、病理特征、治疗方法及其对预后的影响进行研究。肿瘤组织学分级为低分级者(G1)20例,占20.8%;高分级者(G2,3)76例,占79.2%。手术方式为广泛切除66例,局部切除6例,截肢24例。辅助放疗24例,辅助化疗36例。结果本院再次手术后5年局部控制率为70.1%,5年生存率为59.1%。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的分级、部位、大小,是影响生存率的独立的预后因素。结论强调对软组织肉瘤的首次合理治疗。广泛切除术的切缘应>2cm。局部复发肿瘤经积极治疗仍可获得较满意效果。较有效的综合治疗方案有待进一步探索。  相似文献   

8.
35岁以下青年食管贲门癌181例诊治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1981年1月至1992年12月间,我们共治疗食管贲门癌3467例,其中35岁以下青年食管贲门癌181例,占同期手术病例的5.24%(181/3467)。手术切除率90%,并发症发生率6.8%(11/181),手术死亡率1.1%(2/181)。术后1、3、5、10年生存率分别为98.5%、39.6%、27.5%、12.3%,综合治疗远期生存率,3、5、10年为42.3%、30.6%、13.1%。本  相似文献   

9.
恶性肿瘤16 922例生存率分析   总被引:27,自引:1,他引:26  
目的对启东1982~1991年以人群为基础的15个部位的16922例恶性肿瘤患者进行生存率分析,为全人群恶性肿瘤的生存率评价提供依据。方法据KaplanMeier法,采用EGRET软件计算观察生存率(OS);并用观察生存率与启东寿命表中期望生存率之比计算相对生存率(RS)。结果5种主要恶性肿瘤肝癌、胃癌、肺癌、食道癌及直肠癌的5年OS分别为1.8%、11.6%、3.0%、3.3%及19.9%,5年RS分别为1.9%、14.0%、3.6%、4.2%、23.7%。肝癌、胃癌、肺癌、食道癌、直肠癌的5年RS在男性分别为1.7%、14.8%、3.4%、4.2%、26.0%,在女性分别为2.7%、12.7%、4.1%、4.0%、22.0%。女性乳腺癌、宫颈癌的5年RS分别为54.6%、33.0%。结论人群各部位癌症的生存率均较低,其中以肝癌为最低,乳腺癌预后相对较好。肺癌、食道癌及胰腺癌的生存率与发达国家的结果大致相当,而乳腺癌、宫颈癌、白血病等的生存率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10.
食管腔内加温合并体外放疗食管癌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86年2月~1988年2月,作者开展了前瞻性食管腔内微波加温合并体外照射治疗食管癌的研究。随机分食管腔内加温合并体外照射(R+H)和单纯照射(RT)两组,R+H组外照射DT40Gy,腔内加温每周1~2次,每次45分钟,要求肿瘤表面温度>43℃。RT组仅体外照射DT60Gy,每次2Gy,每周5次。近期疗效显示,R+H组CR率达46.0%,RT组为24.0%,统计学处理有意义(P<0.05)。1、3、5年生存率R+H组分别为81.2%、42.4%、23.7%,RT组为59.0%、24.2%、16.7%,两组比较,1、3年生存率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加温热剂量T90<43℃者定为加温不合格,仅将平均T90≥43℃的病例进行计算,其5年生存率为26.9%。因标本数较少,与RT组比较,统计学处理无明显差别。加温次数与疗效无明显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11.
重庆市妇女乳腺癌危险因素的病理对照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 研究女性乳腺癌的危险因素。方法 在重庆市进行了首次1:1流行病学病例对照研究。结果 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了下列因素对乳腺癌的影响:女性初潮年龄(OR=0.79,95%CI=0.67-0.92),月经紊乱史(OR=1.47,95%,CI=1.07-2.02),高龄初产(OR=1.55,95%CI=1.20-1.98),乳腺良性疾病史(OR=2.33,95%CI=1.02-5.  相似文献   

12.
磁县居民食管癌危险因素病例对照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探索食管癌发病危险因素。方法:选择河北磁县350例食管癌患者为病例组,对照组选取其同性别、年龄上下不超过5岁的邻居,进行1:1病例对照研究,采用统一调查表,由专业人员入户进行回顾性调查,所获资料用EpiInfox软件录入微机统计处理。结果:从20个因素中筛选出9个有显著意义的国素,酸菜(OR=3.40)、咸菜(OR=2.59)、烫烫食(OR=3.11)、禽蛋(OR=4.22)、精神因素(OR  相似文献   

13.
1981年1月至1992年12月间,我们共治疗食管贲门癌3467例,其中35岁以下青年食管贲门癌181例,占同期手术病例的5.24%(181/3467)。手术切除率90%,并发症发生率6.8%(11/181),手术死亡率1.1%(2/181)。术后1、3、5、10年生存率分别为98.5%、39.6%、27.5%、12.3%,综合治疗远期生存率,3、5、10年为42.3%、30.6%、13.1%。本文提示:提高远期生存率的关键在于早期确诊,尽早治疗及术后放疗、化疗的配合。  相似文献   

14.
不能切除的肝癌术中治疗模式的探讨(附200例随访结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1964年4月~1993年7月对200例不能切除的肝癌术中应用多种模式治疗。患者均经手术及病理证实。按治疗方法分为两组。Ⅰ组:115例单纯作肝动脉插管化疗(HAI),其1、2年生存率分别为10.4%和1.7%,仅1例生存65个月;Ⅱ组:85例术中作肝动脉栓塞化疗(HACE)和加用肝动脉结扎(HAL)或伴有微波刀肿瘤固化(MIC)、或伴用纯酒精肿瘤内注射(EIT)的多模式治疗,其中1、2、3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34.1%、21.2%、12.0%和6.7%,5例仍生存41~63个月,6例肿瘤缩小后获二期切除。比较两组的治疗结果,对不能切除的肝癌术中采用多模式的治疗,是延长其生存率的有效方法。结合文献复习,对多模式的治疗原理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分析卵巢恶性肿瘤胃肠道转移手术及并发症特点,探讨其治疗价值及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31例卵巢恶性肿瘤胃肠转移(转移瘤直径≥2cm)行手术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数据采用计算机软件处理。结果卵巢恶性肿瘤胃肠转移占同期收治原发性卵巢恶性肿瘤的28.9%,Ⅲ、Ⅳ期占93.9%。治疗方式为手术加化疗,58.9%行单纯肠壁病灶切除及修补,41.1%行部分肠切除术。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6.9%,术后2年及5年生存率分别为79.7%和42.5%。结论晚期卵巢恶性肿瘤胃肠转移实施肠道手术是必要及可行的,成功的缩瘤术及术后及时足量的化疗是改善患者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非小细胞肺癌的减量性手术治疗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Wu Y  Huang Z  Rong T 《中华肿瘤杂志》1997,19(6):442-444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减量性手术的疗效和影响因素。方法用SPSS统计软件包的Kaplan-Meier和Cox模型,分析比较244例肺癌减量术及同期364例剖胸探查术的累积生存率和影响生存率因素。结果非小细胞肺癌减量术的1,3,5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56.9%、20.6%和17.5%;探查术为41.1%、7.8%和5.3%。两者比较,Breslow=27.55,P<0.0001。多因素分析显示,影响生存的主要因素为手术性质(减量术或探查术,B=-0.4600,P<0.0001)和有否后续治疗(B=-0.1059,P=0.0216)。结论肿瘤减量性手术是Ⅲ、Ⅳ期非小细胞肺癌的重要治疗手段之一,术后行放疗、化疗能有效地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17.
女性乳腺癌危险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女性乳腺癌危险因素研究资料采集于广州,韶关,肇庆等八个医院。按1∶2配对设计总共收集了125个病例一对照组作回顾性调查。经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得:保护因子有喝茶习惯,OR=0.3913;危险因子有精神创伤,OR=3.4338,乳腺炎史,OR=3.4099,被动吸烟,OR=2.0796,平均摄油量,OR=3.1773,流产,OR=1.3544,癌症家族史,OR=5.6797。  相似文献   

18.
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肝癌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运用导管法治疗了160例中晚期肝癌,巨块型占64.3%,结节型占26.5%,弥漫型占9.1%。大多数肿瘤有丰富的血管。门静脉瘤栓及动静脉瘘常见。患者肿瘤直径3~24cm不等,大都超过10cm。随访132例,随访时间6~51个月,多数患者治疗后肿瘤缩小。单纯灌注化疗组12个月生存率为10.8%,化疗+碘油+明胶海绵组生存率最高,为41.9%,最长的1例已生存51个月。对其中伴有侧支循环供血的19例经侧支循环进行了治疗,12个月生存率为60%,24个月生存率为10%。影响疗效的因素为:(1)肿瘤期别;(2)门静脉瘤栓;(3)肝动脉栓塞治疗方法;(4)栓塞材料的选择;(5)侧支循环供血的处理。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甲状腺切除术后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的发生率及相关危险因素,为临床制定有效的预防干预措 施提供依据。方法:选取 2019年 1月至 2020年 12月四川省遂宁市中心医院收治的 142例行甲状腺切除术患者作 为研究对象,收集手术前、后血清甲状旁腺素(parathyroidhormone,PTH)水平值及其他临床资料,计算甲状旁腺功能 减退及低钙血症的发生率,进一步根据术后是否发生暂时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分为病例组和对照组,采用单因素及 多因素 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甲状腺切除术后发生暂时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术后随访 6个 月,发生甲状旁腺功能减退28例(19.72%),其中有5例(3.52%)为永久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23例(16.20%)为暂 时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出现低钙血症者有 22例,发生率为 15.49%(22/142)。永久性和暂时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 患者术前 PTH、血钙值均处于正常值范围,在术后 24h降至最低,术后 6个月逐渐升高,时间主效应均有统计学意义 (均 P<0.001)。多因素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合并桥本氏甲状腺炎(OR=3.313)、行甲状腺全切术(OR=1.283)、 甲状旁腺误切(OR=1.935)、肿瘤直径大小(OR=2.016)、甲状腺恶性肿瘤(OR=1.723)是甲状腺切除术后发生暂 时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甲状旁腺功能减退是甲状腺切除术后常见并发症,发生率较高;合并桥本氏甲状腺炎、行甲状腺全切、甲状旁腺误切、肿瘤直径大小、甲状腺恶性肿瘤是甲状腺切除术后发 生暂时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0.
原发性食管腺癌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目的了解原发性食管腺癌(PEAC)的临床生物学特征及影响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探讨合理的手术指征及综合治疗措施。方法对106例PEAC患者的外科治疗结果进行回顾性研究,并与同期3603例食管鳞癌进行对比分析。结果PEAC患者的手术切除率、手术死亡率及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92.5%、2.8%和23.5%,与食管鳞癌相似;影响其预后的主要因素有病变分期、淋巴结转移、肿瘤外侵及手术切除性质。其总的术后5年生存率为21.0%,低于食管鳞癌(P<0.01);其手术5年后死于转移复发的占82.4%,高于食管鳞癌(P<0.01)。辅助放疗对Ⅰ、Ⅱa期患者有一定帮助,对N1患者帮助不大。结论PEAC和食管鳞癌相比恶性程度高,病变进展快,患者预后差。手术是其首选的主要治疗手段,手术指征为0、Ⅰ、Ⅱ期及估计可切除的Ⅲ期甚至Ⅳ期患者。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以及肿瘤的根治性切除是改善患者预后的主要手段。辅助放疗可能对N0患者有所帮助,对N1患者帮助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