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曹立国 《机电信息》2011,(27):192-193
概述了梅山铁矿进口采掘设备备件国产化工作取得的成果,总结了在备件国产化工作中的经验,介绍了开展备件国产化工作的主要措施及备件国产化工作应遵循的原则,并提出了今后5年备件国产化的工作规划。  相似文献   

2.
林海 《机电信息》2012,(27):69-70
阐述了冶金企业备件国产化的意义,就某厂备件国产化的现状、成就与经验,分析了冶金企业备件国产化的常见问题并给出建议,最后对未来的工作提出了设想。  相似文献   

3.
从生产实际出发,结合进口设备存在的问题,阐述了备件国产化的必要性、实现途径实例、应注意的问题及效果,从而充分体现了进口备件国产化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4.
通过封盖机构技术改造及备件国产化,降低了设备故障率,减少了备件费用.  相似文献   

5.
王欣 《中国机械》2014,(5):176-177
在引进进口设备初期,各工业企业依靠先进的设备而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但是随着社会及经济的发展,进口设备却频繁出现故障而需进行检修。然而因进口设备备件特殊性使得维修难以进行,阻碍了企业的顺利生产,因此必须对进口设备备件进行国产化。文章简单分析了进口设备备件所存的问题及其进行国产化的必要性,接着提出了其进行国产化的途径。  相似文献   

6.
要保障数控机床设备的完好率,备件的及时供给起着关键作用.以我公司的具体做法,详尽介绍了我公司对进口机床机械备件实现国产化的开发、代用,以及对国产化备件在技术上进行改良,以替代各种进口数控机床机械备件的需求.同时.国产备件也可节省大量的外汇,为我公司增收节支.  相似文献   

7.
商运核电站大修、预防性维护等工作中,需要对部件进行更换。目前,各系统面临备件停产、稳定性不好等问题。国产化研发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是核级备件的质量得以保证的前提。基于大量核仪控系统核级备件研制经验,本文对核仪控系统核级备件国产化研发质量控制流程进行了梳理,归纳总结了控制要素,并对关键环节设计控制及设备鉴定进行了详细阐述和说明。  相似文献   

8.
随着引进装置的国产化程度愈来愈高,其制造难度也越来越大,随之而来的备件质量问题日益突出。 当前,国产化备件出现各种质量缺陷,轻则影响生产和效益,重则导致重大的事故和损失。因此,加强国产化备件的质量控制具有重要意义。 一、国产化备件质量控制的内容 质量控制的内容包括加工精度、使用性能和质量补偿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9.
一、常州市进口设备备件国产化的特点 常州市在进口设备备件国产化工作方面,经过六年多的探索和实践,已经从测绘仿制发展到移植创新,从易损备件国产化走向整机 (线)国产化,从企业各自为战发展到全市攻关会战。纵观全市进口备件国产化,有以下五个特点。 1.从测绘仿制起步。 利用安装或大修机会对各种易损件进行测绘仿制,必要时取样化验材质。这是实现进口设备备件国产化的初级阶段,具有简单易行、成功率高的特点。如常州冶金机械厂先后为武钢、宝钢、首钢、鞍钢、攀钢等大型进口轧机测绘仿制了4000余种备件,一次合格率达99%。其中,武钢1700轧机和宝钢2030五机架冷轧机用工作辊、平整辊、CVC辊等的测绘仿制,均是一次成功;为宝钢制造的无缝钢管穿孔顶头、堆焊热剪刀片、夹紧模、加厚模、针状球磨铸铁轧辊、冷床齿板等备件,已形成工艺成熟、质量稳定的批量生产能力。  相似文献   

10.
我矿进口提升机20年来的安全稳定运行证明:除了积极消化和掌握国外先进技术,注意正确使用,精心维修保养,使设备处于良好的技术状态外,和我们从设备引进起就千方百计开辟进口备件国产化的各种途径,始终重视备件国产化工作分不开的。 根据引进设备的新旧程度,我们把备件国产化工作分为前、后两个时期,现分别论述分析每一时期的特点、出现的问题以及实践和体会。 一、设备引进前期备件国产化工作 这个期间是设备引进后10年内,即70年代。其特点是:事故备件消耗少,而且有比较充足的随机备件。然而,随机备件的储备量是有限  相似文献   

11.
仪化公司主要生产装置聚酯设备和纺丝设备分别从德国和日本引进,自1984年底试生产以来,每年需耗用大量外汇进口备品配件.由于进口备件订货周期长,且部分备件国外厂家已不生产,给公司连续、稳定生产造成了一定影响.因此,备件国产化工作成为仪化公司迫在眉睫的重要工作.为了进一步扩大生产规模,使备件国产化成为一项专门的事业,1991年,仪化公司成立了备件公司,下设国产化管理科,极大推动了备件国产化的进程.我们首先从易损易耗备件和进口数量不足或国外已停产、改型的备件入手,先测绘仿制,取得经验后再不断改进.这类产品包括阀门、过滤器、密封件、联接件、电器开关、印刷电路版、调节阀等.对于已经取得成熟经验的产品,则委托国内有关专业厂生产,或就地建厂组织生产,如1992年以来,先后建立了仪联过滤器材厂和康乐过滤器材厂,既满足了生产需要,又节约了资金.  相似文献   

12.
针对当前企业普遍存在的进口设备开机率不高和备件费用高等问题,结合实际工作,提出备件国产化工作应提前着手,精心准备,并加强与拥有同型设备的企业与贸易公司交流与互助等观点,备件国产化工作应做到改装设计与测绘相结合、自制与外协相结合,最终达到备件需求预测准确、提供及时、费用降低之目的。  相似文献   

13.
进口设备的国产化及技术改造是发挥设备效率的关键环节。该文以瑞典ABB公司生产的多绳摩擦轮提升机为例,说明了备件国产化及技术改造后获得的明显效果,并阐述了机械管理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4.
进口设备维修与备件国产化的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进口设备维修和备件国产化的一些经验,具有一定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5.
介绍对进口减速机、轴承、联轴器等机械基础件进行国产化的两种方法,实施后降低了设备关键备件制造成本,并介绍国产化过程中的经验。  相似文献   

16.
备品配件管理工作既要做到备齐、备足、保证生产,又要强调节约资金,尽量减少库存。我厂生产装置是从日本、西欧、美国等多方引进的,设备型号规格复杂,备品配件的品种数量繁多,进口备品配件消耗金额占40%。因此,必须抓好备件管理和进口备品配件国产化工作。引进备件主要是抓计划的正确性,进口卡片的准确性,以及如何缩短从计划申请、审批落实、外汇采购、接运验收的周期,准确及时地保证供应。现在,各使用单位提出计划后需经专业制造单位和部门核留,分厂、总厂主管部门和主管领导审查平衡,然后再报送上级主管部门审批,工作环节多,一般需要二年时间。如何做到上下各方面的配合,缩短周期,是我们今后的课题。 引进设备的备品配件国产化工作,总公司领导十分重视。几年来,我们做了以下工作: 一、建立管理网络,制订管理办法 总厂及各分厂相应成立“以国代进”领导小组和工作班子,建立起管理网络,把进口备件工作与备件的国产化工作实行统一管理,全面规划,协调、检查、督促全厂的备件国产化工作。制订了《进口备件国内试制管理办法》。办法中就备件试制的组织机构、立项申报、实  相似文献   

17.
本文就A-P-Ⅳ型进口汽轮机备件国产化的关键点进行了详细阐述,可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18.
冶金系统引进设备约占设备总重量的16%,解决引进设备维修零配件的供应已是一项紧迫任务。近年来,他们在进口备件国产化方面做了不少工作,但还远远满足不了需要,每年仍需七八千万美元进口备件。当前在国家外汇十分紧缺的情况下,为加快备件国产化,他们制定了十项规定。 十项规定的主要内容是: 一、引进设备的备件,必须坚持以国内制造为主,进口为辅的原则。凡国内企业能够生产的零配件不准进口;对因国内生产技术、加工材料等条件限制或批量小、自制极不经济,  相似文献   

19.
简述备件管理的现行模式,并指出存在储备资金占用量大、阻碍备件资源在行业内流动、信息失真造成浪费等弊端;从完善设备售后服务体系、保证设备良好运行、提高备件保障系数和有效开展备件国产化方面阐述了集中管理的必要性,从意识转变、备件“三化”的提高、行业信息化建设方面探讨集中管理的可行性;介绍了集中管理模式的设计、效益和风险分析。  相似文献   

20.
介绍采用硬面技术修复GEHO泵的单向阀,提高了使用寿命,为进口备件的修复和国产化开辟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