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野外驻训官兵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野外驻训官兵的心理健康状况。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对野外驻训官兵1 248人进行心理健康测评,并与中国军人常模比较。结果士兵组、士官组、军官组各项因子分、阳性项目数及总分均高于中国军人常模,尤以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抑郁、焦虑、偏执等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结论野外驻训官兵心理健康水平低于中国军人常模,应对野外驻训官兵进行有针对性地心理干预。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团体心理训练对野外驻训官兵心理健康的影响。方法将野外驻训官兵720人随机分为团体心理训练组与对照组各360人,进行3个月的团体心理训练与部队常规管理教育,采用症状自评量表对两组野外驻训官兵进行训练前后的测评对比,并与中国军人常模比较。结果野外驻训官兵两组训练前各项因子分、阳性项目数及总分均高于中国军人常模,部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两组训练后各项因子分、阳性项目数及总分均低于训练前,部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团体心理训练组训练后各项因子分、阳性项目数及总分均低于对照组,部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团体心理训练组训练后各项因子分、阳性项目数及总分均低于中国军人常模,部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对照组训练后各项因子分均低于中国军人常模,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团体心理训练提高野外驻训官兵整体心理健康水平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高原全封闭环境驻训官兵心理健康与睡眠状况,为做好特殊环境下部队心理服务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阿森斯失眠量表(AIS)、心理应激自评问卷(PSET)、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特殊封闭环境下驻训2个月的137名官兵和驻训2天的134名官兵进行心理健康与睡眠状况评估。结果驻训2个月与2天官兵的SAS、SDS、AIS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SET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AS、SDS、AIS总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SET总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驻训2个月与2天官兵与军人常模比较,SCL-90躯体化、抑郁、焦虑、人际关系敏感、偏执因子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敌对、恐怖、强迫因子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封闭环境对驻训官兵心理健康有一定影响,主要表现在情绪烦躁、焦虑、抑郁、失眠方面。及时掌握官兵实时心理动态,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疏导及干预,能提高全封闭环境驻训官兵的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担负野外驻训任务官兵心理健康的影响。方法:将空军某地面部队担负野外驻训任务的342名官兵随机分为甲乙2组,对甲组178人采取全程心理干预措施,乙组164人仅按常规进行有关军政教育;使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分别在执行任务前及执行任务2个月后评定2组官兵的心理健康状况,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执行任务前甲乙2组SCL-90总分及各因子得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且2组除恐怖因子外的均值均低于中国军人常模;在执行任务2个月后2组官兵SCL-90总分及各因子分除抑郁因子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且乙组得分高于甲组及中国军人常模,但乙组抑郁因子得分低于中国军人常模。结论:心理干预对保障官兵执行特殊任务时的心理健康有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专项疗养对野外驻训军官心理健康的影响。方法由野外驻训军官48人组成专项疗养组,采用针对性的专项疗养活动安排;另取计划疗养军官60人组成对照组,按常规疗养方法安排疗养活动。采用症状自评量表进行疗养前后的对比测评,并与中国军人常模进行比较。结果两组疗养前各项因子分、阳性项目数及总分均高于中国军人常模,多项因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两组疗养后各项因子分、阳性项目数及总分均低于疗养前,多项因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专项疗养组疗养后各项因子分、阳性项目数及总分均低于对照组,多项因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两组疗养后各项因子分、阳性项目数及总分均低于中国军人常模,多项因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专项疗养及计划疗养均能提高疗养军官的心理健康水平,但专项疗养效果更为显著(P〈0.05或P〈0.01)。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团体心理训练对野外驻训官兵应付方式的影响。方法将野外驻训官兵480人随机分为团体心理训练组与对照组各240人,进行3个月的团体心理训练与部队常规管理教育,采用应付方式问卷对两组野外驻训官兵进行训练前后的测评对比,并与中国军人常模比较。结果团体心理训练组训练后解决问题、求助的因子分高于训练前;自责、幻想、退避的因子分低于训练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对照组训练后解决问题、求助两项因子分高于训练前;退避因子分低于训练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团体心理训练组训练后解决问题、求助两项因子分高于对照组;自责、退避两项因子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训练前的求助因子分低于中国军人常模;退避的因子分高于中国军人常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团体心理训练组训练后解决问题、求助的因子分高于中国军人常模,自责、退避的因子分低于中国军人常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对照组训练后解决问题的因子分高于中国军人常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团体心理训练改善野外驻训官兵应付方式的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7.
做好野外驻训中急救工作的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野外驻训具有时间长、点多面广、驻地分散、卫生条件差、疫情复杂、卫勤人员相对较少的特点。海军陆战队某部野外驻训频繁 ,我部医院担负部队野外驻训的卫勤保障任务 ,其中急救工作占有重要地位。作为一线救治单位 ,急救工作开展得好坏关系到伤病员的安危 ,而且受到野外驻训客观条件的影响 ,急救工作亦有一些特点。本文结合我部医院野外驻训期间多年开展急救工作的体会 ,提出一些建议 ,以供商榷。1 周密的急救前准备1.1 建立完善的急救网络 由于野外驻训点远离城镇 ,交通不便 ,加之远离后方体系医院 ,医疗保障难度加大。此时首要的任务是…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某野外驻训军人的心理弹性(RS)与焦虑敏感性(AS)和心理健康的关系.方法 采用焦虑敏感指数量表3版(ASI?3)中文版、心理弹性量表(CD?RISC),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某驻训部队550名军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1)驻训官兵AS总分在是否独生子、兵龄及学历上存在差异,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相似文献   

9.
10.
国内外调查资料显示,军事训练后皮肤病发生率比训练前增高,为进一步探讨这一问题,我们对某部2009、2010年连续两个夏季(6~8月)野外驻训官兵皮肤病患病情况进行调查。现报告如下。1对象和方法1.1对象某部夏季野外驻训官兵2 949名。均为男性,年龄17~47岁,平均20.8岁。  相似文献   

11.
目的调查分析海军陆战队某部官兵心理素质状态,为针对性的做好部队心理保健提供参考。方法随机抽取海军陆战队某部440名官兵,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ymptom Checklist 90,SCL-90)进行问卷调查。有效问卷400份,对SCL-90结果进行分层和统计分析。结果本组资料SCL-90结果总体优于军人常模,与近期全军调查结果比较,在躯体化、敌对以及人际关系因子评分上高于全军平均水平;不同学历背景的官兵在躯体化、强迫、抑郁及焦虑评分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士官陆战队员SCL-90总分及各因子得分高于陆战队士兵;作战分队陆战队员在SCL-90总评分以及强迫、人际关系和焦虑、抑郁因子评分上高于保障分队陆战队员(P〈0.05或0.01)。结论本组海军陆战队员总体心理素质良好。兵龄、学历及训练强度对其心理健康水平有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农村复退军人精神病患者生存现状.方法:比较176例复退军人精神病患者与73例非复退军人精神病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人均收入、总体幸福感量表(GWB)得分等情况.结果:复退军人精神病患者家庭的人均收入明显高于非复退军人精神病患者家庭(P〈0.01).复退军人精神病患者的总体幸福感量表得分明显高于非复退军人精神病患者(P〈0.01).其主要监护人的总体幸福感量表得分也明显高于非复退军人精神病患者的监护人.结论:农村复退军人精神病患者的生活质量明显高于农村其他精神病患者.现行优抚政策明显地提高了农村复退军人精神病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某预备役部队军人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预备役部队军人心理健康状况,检验多元团体心理服务的有效性和实用性。方法采用自制问卷及症状自评量表(Symptom Checklist 90,SCL-90)对某预备役部队199名军人进行心理健康调查,采用t检验方法对调查结果与中国成人常模、边防部队军人心理状况进行比较,了解预备役部队官兵心理健康水平;采用多元团体心理干预方法,了解心理干预对官兵心理健康维护的有效性和实用性。结果除精神病性因子分与中国成人常模水平无统计学差异外,预备役部队军人SCL-90的总分、总均分、阳性项目数、阳性症状均分及其它因子分均低于中国成人常模水平(P〈0.01)及某边防部队军人的心理健康水平(P〈0.01);预备役部队官兵对小团体心理健康教育、个别心理辅导等心理服务模式更易认可。结论预备役部队军人心理健康总体状况较好,对多元小团体心理服务易于接受。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女通信兵群体心理健康状况,探讨提升该群体心理健康水平的对策。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ymptom Checklist 90,SCL-90)对某通信部队122名女通信兵进行测试,并与中国女军人常模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女通信兵的躯体化、强迫、人际敏感、抑郁、焦虑、敌对等因子评分及总分均高于中国女军人常模(P〈0.01);偏执、精神病性因子的评分高于中国女军人常模(P〈0.05);恐怖因子分与中国女军人常模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本组女通信兵心理健康水平低于中国女军人平均水平,应结合其特定心理基础和环境压力进行必要的心理干预。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特种训练部队(特训部队)官兵的心理健康状况,对其心理服务、思想教育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ymptom Checklist 90,SCL-90)对166名特种训练部队官兵进行测评。结果特训部队官兵在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项目因子得分均低于中国军人常模和全国男性常模(P〈0.01);特训部队官兵心理状况与学历无关(P〉0.05)。结论本组特训部队官兵除躯体化因子外,总体心理健康状况优于中国常模。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精神科护士的职业倦怠感及心理状况的调查分析,并探讨有关对策。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对本市两家精神病院114名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精神科护士职业倦怠感中情绪倦怠得分24.65±10.27,工作冷淡得分6.17±5.58,均为中度倦怠,个人成就得分为31.31±9.51,属于高度倦怠;心理状况结果显示,抑郁、焦虑与正常人相比有极显著差异(P<0.001),躯体化、人际关系与正常人相比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应重视和改善精神科护士的心理状况,以便更有效地降低护士的职业倦怠感。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分析大学新生心理健康发展水平及其影响因素,为展开大学生心理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90项症状自评量表(Symptom Checklist 90,SCL-90)作为研究工具,抽取湖北省四所不同类型的高校4655名各层次、各科别的大学新生作为测评对象。结果受测群体在强迫和人际关系两因子上,出现中度及以上问题的学生阳性检出率较高。受测群体在强迫、焦虑、恐怖、偏执这4个因子得分上显著高于国内大学生常模。艺术类学生比理工类、文法经管类学生心理健康水平高。在抑郁、敌对、恐怖、偏执四个因子上男女大学生存在统计学差异。在高考录取批次上,专科生心理问题突出,本科生、高职高专、自考生心理状态相对良好。结论大学新生群体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应有针对性的实施心理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8.
联勤部队官兵健康维护意识和健康行为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了解联勤部队官兵健康维护意识和健康行为,为部队健康维护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部队官兵健康维护意识和健康行为调查问卷》,对某联勤部队1102名官兵进行调查和分析。结果联勤部队官兵的健康维护意识很好,96.3%官兵认为健康维护很重要,但是官兵的健康行为和健康维护意识存在脱节。结论应加强部队健康维护工作,促进官兵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不同监护类型留守儿童与一般儿童心理健康状况的差异,评估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水平,为其干预研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法抽取宁夏某县2所中学12~16岁学生共440人。其中留守儿童205名,非留守儿童235名。采用心理健康诊断测验和留守儿童一般资料问卷进行调查。结果 (1)单亲监护、隔代监护、上代监护的留守儿童及一般儿童(即非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比较,四种监护类型儿童在"学习焦虑"、"对人焦虑"、"孤独倾向"、"身体症状"四个因子上的得分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祖辈监护留守儿童在"学习焦虑"、"对人焦虑"、"孤独倾向"、"身体症状"因子上得分高于一般儿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上代监护留守儿童在"身体症状"因子上得分高于一般儿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单亲监护留守儿童在"学习焦虑"、"对人焦虑"、"孤独倾向"、"身体症状"因子上得分高于一般儿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父母外出打工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负面影响是真实存在的,亲情缺失或替代父母(即监护人)对儿童的心理关怀能否补偿或代替父母是留守儿童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监护人应加强对留守儿童日常行为管理和生活照顾,学会和留守儿童进行互动和有效沟通,扮演好留守儿童父母缺位时的"替补"者角色,给予留守儿童更多的关怀和支持,促进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20.
心理素质训练对军人心理健康和个性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7,他引:13  
目的研究心理素质训练对军人心理健康和个性的影响。方法以军人心理素质训练为训练教材,对300名军人进行为期8个月的心理素质训练,采用卡特尔16项个性因素问卷(16PF),对参加心理素质训练的军人进行训练前后的团体测试,训练结束后同时用自编的军人心理素质训练效果调查表对参训人员进行训练效果的自我评价。按训练前后分组,进行组间比较。结果①军人心理素质训练后,16PF各因子,恃强性得分[(5.90±1.31)分]明显升高(P<0.01),忧虑性得分[(5.12±1.55)分]明显降低(P<0.01),适应与焦虑得分[(5.25±1.37)分]明显降低(P<0.05),在α=0.10的检验水平上,聪慧性、心理健康得分明显升高(P=0.06),内向与外向因素得分明显升高(P=0.08);②军人心理素质训练后,军人参训态度发生显著变化(P<0.05),态度变得更为积极;战士、干部间的训练效果存在显著差异(P<0.01),训练后战士发生的变化更大。结论系统的军人心理素质训练对军人心理健康和个性产生明显影响,这些影响与训练的系统性、训练内容、训练方式及训练对象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