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对于艾滋病患者的不良心理状态及相关影响。方法:将60例艾滋病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实验组进行心理护理,对照组则给予常规护理,比较两组的心理状态。结果:实验组不良心理出现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艾滋病患者采取心理护理可以有效减少艾滋病患者不良心理状态的产生,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工业、交通、建筑,采矿事业的发展,外伤性截瘫患者逐渐增多,与其他疾病的患者相比,这类患者的心理表现有许多独特之处,如何对这些患者进行有效的心理护理,在临床上是十分重要的课题。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心理状态及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将本院近年来收治的50例冠心病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心理护理干预组和常规组,每组各25例,常规组采用常规治疗的方法进行治疗和护理,对心理护理干预组除了进行常规治疗外,还需要对其进行心理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的效果。结果在患者躯体化、抑郁、焦虑等负性情绪方面,治疗后的心理护理干预组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常规组,且两组间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心理护理干预组护理干预后的心率显著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理护理干预组护理干预后的收缩压显著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理护理干预组治疗后的心绞痛发生率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理护理干预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冠心病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干预可以明显减少患者的不良情绪和心理应激反应,有助于稳定患者的情绪,使其更好地配合治疗和护理,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对精神病患者的病情影响情况。方法掌握精神病患者不同的心理特征,然后根据患者的心理特点,有针对性的对其进行心理疏导。结果通过我院2007年1月至2010年12月期间对381倒精神病患者的心理护理,湖除了患者的心理障碍,患者精神症状得以缓解,自知力也有所恢复。结论通过对精神病患者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使患者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坚持服药,避免炳情复发,从而得到了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宫颈癌病人的心理状况及心理干预的作用。方法调查55例住院宫颈癌病人的心理问题,并有针对性地实施心理干预。结果宫颈癌病人在了解病情及治疗过程中存在明显的心理问题,通过有效的心理干预缓解了病人的心理压力,改善了患者的不良心理状态。结论综合掌握并改善各项影响因素,挖掘和调动病人体内潜在的力量,可以改变患者绝望和无助的态度,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李芳 《健康大视野》2006,14(2):90-91
过去认为急性患者病势危急,医护人员的任务就是以最佳的技术和最快的速度抢救患者而无须实施心理护理。近年来,随着抢救护理科学的形成和发展,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对急性患者也同样需要进行心理护理。因为急性患者不是面临生命威胁就是遭受躯体伤残,心理正处于高度应激状态。医护人员要善于具体分析急性患者的心理状态,以便有针对性地做好心理护理。  相似文献   

7.
劳丹梅 《现代保健》2011,(19):124-125
老年期是人生的一个特殊时期,其生理、心理均有明显变化,注意掌握老年患者的心理、病情等特点,有的放矢地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使老年患者有一个良好的心态接受治疗,促使疾病早日康复,提高他们晚年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曹秀芹 《中国保健》2009,(15):659-660
目的:探讨外科手术患者的常见不良心理及护理效果。方法:对110例外科住院患者手术前后的不良心理进行调查分析;针对发现的不良心理采取相应的心理护理措施。结果:手术病人常见不良心理主要有恐惧、焦虑、担忧、矛盾心理等。本组病人中恐惧手术者占80%,紧张者占60%,担心焦虑者占50%,逃避手术者占50%。经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后,所有患者不良心理均有所改善,并能积极配合治疗。结论:做好心理护理是保证手术效果、促进患者早日康复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9.
急诊患者都是由于极度痛苦突发疾病而来院治疗,患者既有复杂的病情变化,也有复杂的心理变化。医护人员进行有效的心理护理,消除紧张心理,有利于抢救工作的顺利进行,使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10.
不孕不育心理支持治疗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不孕不育对患者的婚姻、家庭及社会关系能造成一定的影响,甚至会引发心理危机,这种心理危机反过来又会影响患者的生育能力及治疗效果。减轻不孕不育患者的心理障碍,不仅可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让患者得到有效的心理支持,提高患者的心理承受力,在治疗过程中保持相对平和的心态,减少负性心理和社会适应不良反应的发生,还可以提高治愈率,心理支持对临床治疗很有帮助,目前国内临床医生针对患者的心理障碍的关注很少,心理支持有赖于专业的心理医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本文在于探讨美容整形手术中对患者进行心理分析和护理的作用。方法:抽样选取360例美容整形患者进行分组,分为180例的观察组(结合心理分析进行心理护理)和对照组180例(常规护理),并对两组的疗效进行对比。结果:利用相关研究方法进行对比研究后发现,对美容整形手术患者进行心理辅导和护理,较常规护理其负面心理得到了全面改善,并发症较不易发生,并能够在预期内得到完美的恢复,二者具有显著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美容整形手术前后,护士应一对一的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对他们进行心理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采取不同方式的心理护理,充分利用语言和具体行为感染和干预患者心理,得到患者的理解与信任,使患者的心理压力得到有效的缓解或消除,促进手术的顺利开展,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使患者早日恢复,呈现完美容颜。  相似文献   

12.
孙少梅 《现代保健》2009,(31):85-85
目的通过对慢性肝炎患者不同的心理反应进行心理治疗和护理,以提高护理质量,促进患者健康。方法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结果消除患者的心理障碍,配合治疗与护理,达到预期结果。结论掌握肝病患者的心理反应,进行心理治疗与护理,对延缓病情进展和预防并发症发生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鼻出血是受心理影响较大的疾病,做好鼻出血患者的心理护理非常重要,尤其是少数民族患者,特别怕见血。在临床上除采用常规止血方法外,通过对少数民族鼻出血患者进行心理分析,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护理,也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整形手术患者的心理状态特征,分析心理干预在整形护理中的应用。方法利用非精神科住院患者心理状态评定量表对我院349例整形患者行心理状态评估,在整形治疗的同时给予心理干预和心理护理,观察患者心理状态的变化及干预治疗效果。结果经过积极心理干预,异常心理状态比例明显下降,患者能重新融入社会,医患纠纷明显减少。结论护理人员要在不断提高专业技术的同时,提高心理护理水平,帮助患者重新认识自己,建立正确的整形心态,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介绍吸毒诱发臂丛神经麻痹的心理护理体会。方法通过分析,找出这类患者的心理变化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护理。结果吸毒诱发臂丛神经麻痹远期疗效均不理想,但未发生护理并发症。结论吸食毒品导致的臂丛神经麻痹患者具有特殊的心理特征与不良的心理反应,应密切注意患者的心理变化,及时发现患者存在的心理问题,并进行有针对性的护理。  相似文献   

16.
通过采取不同的心理护理方式,对手术患者术前、术中、术后恐惧、焦虑心理有针对性地做好心理安慰工作,熟练操作技术,热情周到的服务,使患者顺利通过手术并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17.
钟均霞  郭琼 《健康必读》2008,7(7):31-32
目的探讨术前患者的心理状况及心理干预对其心理状况的影响。方法121例择期手术患者按入院先后顺序随机进入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在手术前一天接受心理干预,对照组不接受心理干预而自然进入手术。在手术前一天和手术前一小时分别接受自制一般情况调查问卷、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症状自评量表(SCL-90)的评定。结果研究组在手术前一小时的焦虑、抑郁总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1);焦虑、抑郁情绪与手术患者的年龄、受教育程度、种族、疾病严重程度、手术的大小和是否愿意接受心理干预有不同程度的相关性。结论术前患者存在明显的焦虑、抑郁情绪,心理干预有助于缓解术前患者存在的焦虑、抑郁情绪,保障手术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105例眼球摘除患者的心理特征,给予有效的心理护理。方法对105例眼球摘除患者,根据其心理特点给予心理护理。结果经过针对性的心理护理措施,患者均能以较好的心态配合手术。结论对眼球摘除手术患者制定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措施,对于帮助患者消除不良情绪,调整心态,积极配合治疗,使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19.
石永丽 《中国保健》2009,(18):766-767
目的:探讨眼球挫伤患者的心理状态和心理护理法。方法:分析78例(86眼)外伤患者的心理特征,采取心理疏导、行为治疗等心理调适方法。结果:47.3%的患者存在着痛苦愤怒的心理;53.7%患者存在着抑郁焦虑和恐惧心理,55.6%的患者存在着悲观和失望。结论:眼球挫伤可以引起患者强烈的心理应激反应,采取针对性和有效的心理护理对减轻患者的心理应激反应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相关疾病个人心理负担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相关疾病患者个人心理负担情况。方法 对325例HBV感染相关疾病[急性乙型肝炎、慢性乙型肝炎、乙型肝炎肝硬化及原发性肝癌和无症状乙肝表面抗原(HBsAg)携带者]患者进行问卷调查。采用专家咨询法对HBV感染相关疾病患者个人心理负担各维度权重进行评估。将问卷调查结果与专家咨询结果相结合,评价HBV感染相关疾病患者个人心理负担大小。结果 HBV感染相关疾病患者均存在一定的心理负担,按其心理负担大小排序依次为HBV感染导致的原发性肝癌患者、乙肝后肝硬化患者、急性乙型肝炎、慢性乙型肝炎和表面抗原携带者。结论 HBV感染相关疾病患者存在不容忽视的心理负担,应进一步研制相应测量量表;在乙型肝炎综合防治中,开展有针对性的社会心理干预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