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甘肃产柴胡挥发油化学成分GC-MS分析   总被引:8,自引:4,他引:4  
目的:分析比较甘肃产柴胡根和茎中挥发油化学成分的异同.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分别提取甘肃产柴胡根和茎中的挥发油,通过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对柴胡根和茎中的挥发油成分进行分析和鉴定,用色谱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组分的相对百分含量.结果:柴胡根和茎中挥发油得油率分别为0.04%,0.01%.两部位共鉴定出95个化合物,其中从根和茎中分别鉴定出52,72个.共有化合物29个,分别占各部位挥发油总量的61.29%,53.54%.根中含量较高的成分有正己醛(17.00%)、2-戊基呋喃(8.10%)、棕榈酸(6.71%)、5-异丙基-2-甲苯酚(6.65%)、百里香酚(5.23%)、正庚醛(4.64%)等;茎中含量较高的成分为棕榈酸(10.79%)、3-甲基-4-异丙基苯酚(8.31%)、香芹酚(6.19%)、正己醛(6.09%)、2-戊基呋喃(4.42%)等.结论:甘肃产柴胡根和茎中挥发油的成分组成和含量均存在较大的差异.实验结果为柴胡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拟草果挥发油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拟草果果实中的挥发油,采用GC-MS联用技术对挥发油成分进行分离鉴定。结果:共分离出43个峰,分析鉴定了其中的36种成分,其中相对质量分数较高的有癸醛(20.96%)、乙酸辛酯(12.67%)、乙酸癸酯(9.95%)、癸酸(5.36%)、癸醇(4.36%)和2-癸烯醛(4.32%)。结论:首次从拟草果果实挥发油中分离鉴定出36种成分。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青藤仔Jasminum nervosum Lour.叶和茎挥发油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并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分析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及其含量。结果从叶挥发油中分离出了166种化合物,鉴定出其中66种,占挥发油总量的74.33%,其中芳樟醇含量高达25.84%;从茎挥发油中分离出了68种化合物,鉴定出其中的30种,占挥发油总量的80.09%,含量最高的成分为棕榈酸(39.78%)和油酸(22.91%)。结论青藤仔叶和茎挥发油的主要化学成分有很大不同。叶挥发油中绝大多数化学成分为萜的含氧衍生物(47.77%),茎挥发油中所含化学成分主要为脂肪酸及其酯(75.95%),为进一步开发和利用青藤仔资源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柴胡果实挥发油成分的GC-MS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柴胡为常用中药,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柴胡具有和解表里、疏肝、升阳的功效,主要用于感冒发烧、胸胁胀痛、月经不调等症,其主要化学成分是柴胡皂苷和挥发油等。Fujioka等从圆叶柴胡Bupleurum rotundifolium L.果实中分离出具有抗增殖活性的新的10个乌苏烷型三萜皂苷,还有16个新的和3个已知的齐墩果烷型三萜皂苷。未见柴胡果实挥发油化学成分的报道,本研究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了柴胡果实的挥发油,并用GC-MS联用技术分析、鉴定出51种化合物,  相似文献   

5.
豫西柴胡属3种柴胡挥发油的GC-MS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分析豫西产3种柴胡中挥发油的主要化学成分,以从中找出鉴别特征。 方法: 采用水蒸汽蒸馏法从3种柴胡中提取挥发油,利用GC-MS联用仪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分析。并且用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含量。 结果: 共分离 97个化合物,鉴定了其中 63个组分。结论:为柴胡药材的进一步开发研究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银州柴胡挥发油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映丽  韩强  吕居娴  王军宪  赵玉英 《中草药》1997,28(11):650-651
银州柴胡为伞形科柴胡属植物银州柴胡Bu-pleurum yittchowettse Shan et Y. Li的根,分布于陕 西、甘肃、宁夏及内蒙古等省区,是陕、甘、宁中药 柴胡主流品种之一,被认为是柴胡各品种中品质 最优的一种。柴胡具和解退热,疏肝解郁、升提中 气的功效,其有效成分主要为皂贰和挥发油。为探 讨银州柴胡品质及挥发油成分,我们对其根挥发油 进行了GC-MS-DS分析,从中鉴定了88个化合物。  相似文献   

7.
不同采收期的江苏春柴胡挥发油化学成分的GC-MS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不同采收期的江苏春柴胡挥发油化学成分。方法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江苏春柴胡挥发油,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分析挥发油的化学成分。结果不同采收期春柴胡挥发油含量差别较大,江苏春柴胡药材以4月中旬采收为宜。结论从不同采收期的春柴胡挥发油中均鉴定出n-十六酸,其可以作为春柴胡质量控制中挥发油成分的鉴别特征。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山柰饮片挥发油的化学成分。方法: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样品挥发油后,用气相色谱-质谱法分析,并用峰面积归一化法测定化学成分的相对含量。结果:从挥发油的69个色谱峰中共鉴定出54种化合物,占挥发油总成分的97.52%。主要成分依次为反式对甲氧基桂皮酸乙酯(33.84%),反式桂皮酸乙酯(28.30%),十五烷(14.85%),蓝桉醇(2.35%)。结论:山柰饮片挥发油的化学成分与文献相比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9.
烟台柴胡挥发油的GC-MS分析及抑菌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烟台柴胡地上部分的挥发油成分及其抑菌活性。方法: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烟台柴胡地上部分挥发油,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分析、鉴定挥发油的化学成分。采用滤纸片固相扩散法进行抗菌活性试验并采用平板连续稀释法测定其最小抑菌浓度(MIC)。结果:首次提取了烟台柴胡地上部分挥发油,成功鉴定出30种化合物,并对其抑菌作用进行了研究,发现其具有广谱抗菌性。结论:烟台柴胡地上部分挥发油主要成分为萜类化合物和低分子脂肪烃类化合物,其对供试菌的抑菌强度由大到小为金黄葡萄球菌>桔青霉>大肠埃希菌>白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黑曲霉>黄曲霉。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鉴定柴胡注射液中挥发油的化学成分组成,控制柴胡注射液质量以及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方法采用顶空气相色谱-质谱-数据库(GC-MS-DS)联用技术及对照品比较法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分离鉴定。结果 3个厂家及批次的柴胡注射液其挥发性成分共分离鉴定了28个化合物,有8种共有成分。结论柴胡注射液中挥发性化学成分主要有戊醛、己醛、庚醛、正辛醛、壬醛、反式-2-辛烯醛、反式-2-壬烯醛、2-异丙基-5-甲基茴香醚等。  相似文献   

11.
北柴胡茎叶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中药北柴胡茎叶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和鉴定。方法用色谱法和波谱解析方法对北柴胡茎叶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和结构鉴定。结果共得到7个化合物:香苹酸①、水杨酸②、咖啡酸乙酯③、原儿茶酸④、柴胡色原酮酸⑤、山萘酚⑥、芦丁⑦。结论化合物②③④为柴胡属植物中首次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2.
山海螺挥发油的GC-MS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山海螺为桔梗科植物羊乳Codonopsislanceola taBenth ,etHook .的根。据文献[1,2 ]报道山海螺有抗肿瘤作用,止咳作用。但其活性成分未明。笔者研究了产地在山西秋季采收的山海螺干燥根,按《中国药典》一部规定方法[3] 提取挥发油,并采用GC MS对山海螺挥发油化学成分进行了定性及定量分析,共分离出85个峰,鉴定了其中2 6个化合物成分,占挥发油总量的4 6 .12 % ,从鉴定了的化学成分可知:该挥发油主要含有机酸及其酯,其中十六烷酸占....  相似文献   

13.
SPME-GC-MS法研究竹叶柴胡和北柴胡挥发性成分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对竹叶柴胡和北柴胡进行挥发性成分的比较和分析,指出竹叶柴胡和北柴胡的差异性和共同性。 方法: 利用固相微萃取技术(SPME)提取,采用气质联用(GC-MS)进行分离和鉴定。 结果: 共鉴定出竹叶柴胡48个成分,北柴胡21个成分,其中有10个化合物为共有峰,相对质量分数最高的均为n-十六烷酸。 结论: SPME-GC-MS能全面快速分析柴胡挥发油成分,并作为柴胡药材质量评估和基源鉴定的科学手段。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山橿根、茎、叶挥发油的化学成分。方法: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C-MS)进行定性分析,按峰面积归一化法,求出山橿各部位挥发油中化学成分的百分含量。结果:鉴定出99个化合物。山橿根挥发油中主要成分为桉树脑和樟脑,茎挥发油中主要成分为(E)-乙酸香叶酯及桉树脑,而叶挥发油主要成分为桉树脑、α-萜品醇和(E)-橙花叔醇。结论:山橿根、茎、叶挥发油含有丰富的药用活性成分。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广东产尾巨桉叶挥发油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广东产尾巨桉叶挥发油,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进行分离测定,结合计算机检索技术对分离的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应用气相色谱峰面积归一化法确定各组成分的相对含量。结果:首次确定了广东产尾巨桉叶挥发油中41个化合物,其主要成分为桉叶油素(26.63%),其次是α-蒎烯(13.44%),蓝桉醇(9.15%),乙酸松香酯(6.34%),香橙烯(5.52%),α-松油醇(5.43%),愈创木醇(2.29%)等。采用峰面积归一法计算各组分的相对含量,所鉴定成分占总馏出峰面积的93.80%。结论:首次确定了广东产尾巨桉叶挥发油的41个化合物,为综合利用尾巨桉叶挥发油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郭敏娜  刘素香  赵艳敏  张铁军  刘岱琳 《中草药》2016,47(12):2044-2052
目的 利用HPLC-Q-TOF-MS方法研究柴胡中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Agilent 1200 HPLC DiamonsilⅡC_(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以0.05%甲酸水溶液(A)-乙腈(B)为流动相,梯度洗脱,体积流量为1.0 mL/min,柱温35℃,以200~600 nm全扫描方式进行检测,利用正、负离子质谱信息和元素分析,结合对照品对比质谱数据,并与相关文献数据对照,分析柴胡的主要化学成分。结果从柴胡中检测出24个峰,分析其质谱裂解规律,并参考文献结合对照品对照,共鉴定了21个化合物,包括3个酚酸类化合物,4个黄酮类化合物,14个三萜皂苷类化合物。其中4个化合物:异绿原酸A(5)、异绿原酸B(6)、7,3'-二甲氧基槲皮素(8)、5-羟基-7-乙酰氧基黄酮(24)为首次从柴胡中报道。结论HPLC-Q-TOF-MS方法可用于快速分析柴胡中化学成分组成,为建立快速、准确的质量评价方法以及柴胡药材的应用开发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7.
《中药材》2016,(4)
目的:通过GC-MS法研究东北刺人参根挥发油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装置提取东北刺人参根的挥发油,利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对挥发油化学成分进行分离鉴定,用色谱峰面积归一化法确定各组分的相对百分含量。结果:东北刺人参根挥发油提取率为0.83%,从挥发油中分离出了105种组分,鉴定出了78个组分,占分离物质的94.0%。主要成分包括α-蒎烯(8.78%)、β-蒎烯(8.94%)、反式-β-罗勒烯(2.82%)、乙酸龙脑酯(1.04%)、γ-衣兰油烯(5.11%)、反式橙花叔醇(17.85%)、毕澄茄油烯醇(3.60%)、愈创木醇(3.32%)、桉油烯醇(4.58%)、τ-杜松醇(13.10%)、布黎醇(4.37%)等。结论:采用极性色谱柱分离挥发油可以获得更多的组分信息。  相似文献   

18.
目的:测定干燥鱼腥草地下部分挥发油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连续回流提取法提取干燥鱼腥草地下部分的挥发油,并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检测挥发油的化学成分。结果:从干燥鱼腥草地下部分挥发油中鉴定出26个化合物,其主要成分为β-蒎烯(14. 56%)、D-柠檬烯(14. 56%)、甲基正壬酮(14. 56%)、ɑ-蒎烯(10. 40%)、乙酸龙脑酯(8. 55%)、β-月桂烯(8. 10%)和4-萜品醇(7. 34%)。结论:无论是从鱼腥草挥发油中化合物的数量还是活性成分来看,干燥鱼腥草的地下部分都有一定的药用价值,在使用时如果将干燥鱼腥草的地下部分舍弃,势必造成资源的浪费。  相似文献   

19.
黎萍  杨敏丽  赵堂 《陕西中医》2006,27(8):1001-1003
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乙醚萃取披针叶黄华花中的挥发油,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C-MS)对其化学成分进行了分析鉴定,共鉴定出26种组分,用峰面积百分比法对各组分进行相对含量测定,共占挥发油总量的99%,其主要成分为6,10,14-三甲基-2-十五酮(29.99%),2-甲基-2-乙基十三醇(16.50%),十二酸(11.47%),丙酸烯丙酯(6.76%)。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比较青翘挥发油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SD)及CO2超临界萃取法(SFE)提取青翘挥发油,并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分析鉴定其化学成分。结果:SD法提取的挥发油分离出87个色谱峰,共鉴定58个化合物,占挥发油总量的96.99%,SFE提取的挥发油法分离出100个色谱峰,鉴定39个化合物,占挥发油总量的60.50%。结论:SD法提取的挥发油主要化学成分是β-蒎烯,α-蒎烯,(-)-4-松油醇,对伞花烃;SFE法提取的挥发油主要化学成分是努特卡酮,β-蒎烯,对甲氧基桂皮酸乙酯。2种提取方法的化学成分及其含量有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